1.数学手抄报版面设计

2.初一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3.数学发展史手抄报初一

4.遇见几何手抄报初一

5.数学初一第一章知识点手抄报

6.数学手抄报初一简单又漂亮

7.初一数学手抄报里面的内容可以写什么

初一数学手抄报_初一数学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

简洁的数学手抄报

数学手抄报内容:数学图案

 很久很久以前,阿拉伯数字王国的国王过20岁生日,罗马数字王国派人送来了20棵珍贵的树,作为生日礼物。 阿拉伯数 啊。?20?大臣张榜招贤,凡是能巧妙地栽这20棵树的人将有重赏。可是,谁也设计不出来。 ?20?大臣日夜思索,翻了大量的资料,又用石子进行了一次次的试验。他画了成千成万个图样。画着,试着,忽然,他 眼睛一亮,看到了一张极其美妙的图案。 ?20?大臣立即把图案奉献给国王。国王见了非常高兴,?20?大臣指着图案对国王说:?陛下,您看,图中所栽的`树不 论横数、竖数或斜数,每行都是4棵,这样最多18行。?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 我要重重地赏您!? 国王赞叹不止,说:?这样美丽奇妙的植树图案,我在任何公园都没有看见过,简直太美妙了。我要重重地赏您! 对,这是一位名叫山姆?劳埃德的数学家发明和设计的,我只是把他设计的图案用到植树问题上来。20?大臣据实说。 ?好,好,你能用上这个图案,也是有功的。?说着,国王宣布了对?20?大臣的奖赏,并将这个图案命名为?20图案?,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植树图案。 国王立即派人按照?20图案?把20棵树栽在宫廷的花园里。从此,这美丽的植树图案就一直流传至今。

数学手抄报资料:关于高中数学公式

 判别式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倍角公式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和差化积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数学手抄报版面设计

1. 初一数学童话小知识(数学童话,500字左右,要符合六年级至初一的知识)

初一数学童话小知识(数学童话,500字左右,要符合六年级至初一的知识) 1.数学童话,500字左右,要符合六年级至初一的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儿,他生活在一个叫做“数学之木莎耳奇”的古老部落,那里一切像世外桃源一样美,长老们都说那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得到了自然女神的宠爱,自然女神总是不定期的出现在他们部落,每一次,她都只见一个有缘人,如果这个有缘人能够通过她的考验,她就会满足这个有缘人的一个合理的心愿。

长方体是“数学之木莎耳奇”最有灵性的男孩儿,也是最有可能成为自然女神的有缘人的一个,长方体对此却不以为然,因为他并不相信这个传说。

有一天,长方体去小河边玩,已经有一些伙伴在河边嬉戏,有三角形,正方形,圆,等等。。。长方体一见他们在那儿,转身就走,因为长方体不喜欢和不聪明的小孩子玩,而部落里又属他最聪明,所以,他总是自己一个人玩。他刚走两步,就听到三角形喊救命,原来是平行四边形掉到河里去,水并不深,但平行四边形不会游泳,其它小孩子都吓坏了,纷纷跑到岸上,也不敢下水,长方体见他们没人敢去,担心平行四边形会有生命危险,就奋不顾身地他才突然想跳进了河里,这时,他才突然想起,自己也不怎么会游泳,可是,已经晚了,长方体只好赌一把,拼死救人。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十分钟,长方体和平行四边形都没有再浮出水面。

小伙伴们都以为他们死了,哭得好伤心,突然,长方体举着平行四边形冲出了水面,长方体把平行四边形救出来了。大家都很感谢长方体,长方体什么也没说,就是走开了。

长方体坐在草原上看风景,自然女神出现了,她和人们说得一样美,自然女神说:“长方体,你已经通过了我的考验,告诉我,你有什么愿望吧?”

长方体说:“我不知道你口中的,我通过了什么考验,我也没兴趣知道。所谓的我的愿望,我也没有兴趣告诉你,”

自然女神从没遇到过这么有个性的小孩儿。

自然女神说:“既然你不说,那我就自作主张替你做决定了。”

长方体说:“随便你,反正,我可不会感谢你。”

自然女神知道长方体一个人玩,没有伙伴,就创造了正方体,正方体和长方体一样聪明,而且,正方体和长方体还十分相似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长方体很喜欢这个新伙伴。

长方体对自然女神说;“我很喜欢正方体,他有许多和我相似的地方,像我的影子,但又和我完全不一样,有自己的个性。”

自然女神说:“你喜欢就好,其实,正方体是另一个特殊的你。比你自己还要特别的你。以后,你自然会明白的。”

2.给几个数学小故事、知识.简短

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2数字趣联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描写得淋漓尽致.3点错的小数点学习数学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出错,差之毫厘,往往失之千里.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施行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帐单,款数是63440美元.她看到偌大的数字,不禁大惊失色,骇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点错一个小数点,竟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在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3.数学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 *** ,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本文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4.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编写数学小故事如师徒四人对话 急

趣味数学小故事编辑:李建成在数学的王国中,有许许多多的的有趣的故事,它们,会让你爱不释手的!1.巧测金字塔高度 金字塔是埃及的著名建筑,尤其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整个金字塔共用了230万块石头,10万奴隶花了30年的时间才建成这个建筑。金字塔建成后,国王又提出一个问题,金字塔倒底有多高,对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上来。国王大怒,把回答不上来的学者们都扔进了尼罗河。当国王又要一个学者崐的时候,著名学者塔利斯出现了,他喝令刽子手们住手。国王说:“难道你能知道金字塔的高度吗?”塔利斯说:“是的,陛下。”国王说:“那么它高多少?”塔利斯沉着地回答说:“147米。”国王问:“你不要信口胡说,你是怎么测出来的?”塔利斯说:“我可以明天表演给你看。”第二天,天气晴朗,塔利斯只带了一根棍子来到金字塔下,国王冷笑着说:“你就想用这根破棍子骗我吗?你今天要是测不出来,那么你也将要被扔进尼罗河!”塔利斯不慌不忙地回答:“如果我测不出来,陛下再把我扔进尼罗河也为时不晚。”接着,塔利斯便开始测量起来,最后,国王也不得不服他的测量是有道理的。小朋友,你知道塔利斯是如何进行测量的吗? 2. 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来。一只癞蛤蟆爬过来,瓮声瓮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太高了,掉到这里就只能在这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过了多年了,很久没有看到过太阳,就更别提想吃天鹅肉了!”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蜗牛对癞蛤蟆说: “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纪,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喝足了水,就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着想着,它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在睡觉。它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紧牙又开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蜗牛又滑下4米。爬呀爬,最后坚强地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你能猜出来,蜗牛需要用几天时间就能爬上井台吗?

3.”0”、”1”之争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帮你找来的 自己选吧

5.初一的,能解释一个公式或概念的数学童话,能点拨一下也行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 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

2. 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3. 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4.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5. 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

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 6.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7. 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8. 平面图形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一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9. 有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有理数:整数 正数、0、负数 ;无理数:分数 正数、负数 2. 比0高的数,叫做正数,用符号+(读作:正)来表示。

3. 比0低的数,叫做负数,用符号-(读作:负)来表示。 4.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5.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6.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7.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8. 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9.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10.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11.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12.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4.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5. 两数相乘,同号的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16. 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17.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

0不能作除数。 18.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9. 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0.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第三章 字母表示数 1. 用运算符号连接的数或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3. 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1. 线段有两个端点;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2. 经过两点有且有一条直线。 3.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4. 角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5.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围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6.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7. 我们通常用“‖”表示平行。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8. 我们通常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9.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10.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 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元),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的结果仍是等式。

3. 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的结果仍是等式。 第六章 生活中的数据 1. 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 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 3.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4.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5.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第七章 可能性 1. 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

必然与不可能都是确定的。 2. 也有许多事情我们事先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

6.谁能发个初一的数学小故事呀,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变态~~~~哎

不知道你要的故事需要多少字,所以给你选了个不算太长的一个,如果嫌长还可以缩减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他发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解开这道题都没有任何帮助。

困难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他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当窗口露出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

导师请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做出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是因为失误,才将写有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学生。 这位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7.初一数学趣味小故事300字

从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临终时,三个儿子围在床前。

他对儿子们说:“我有十七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分。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

勉强说完这几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执行遗嘱时,一致认为这些马是父亲生前心爱之物,决不能将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几块瓜分。但是遗嘱又要完全照办,如何是好呢?

正巧,这时他们的老娘舅骑马赶来了,听完事由,眉毛一扬,说:“我来分。”

猜猜看,老娘舅怎样分马?

因为希望每人得到的马都是整数匹,所以根据遗嘱,在分马的时候,马的匹数应该是三个分母的公倍数。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数是18,因而在分马时的马匹总数最好能成为18的倍数。老人留给儿子们的马是17匹,老娘舅把自己带来的一匹马临时借出来凑数,共有18匹马参加分配。

准备就绪,老娘舅开始宣读和执行遗嘱:

“……分马的时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总数的二分之一……”宣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9匹马,让老大领过去:

老二嘛,得总数的三分之一……”读到这里,老娘舅数出6匹马,让老二领过去:

“老三最小,你呀,就拿总数的九分之一。”读完最后这一句,老娘舅数出2匹马,让老三领过去:

三位晚辈分到手的马,总和恰好是父亲留下的17匹:

9+6+2=17。

分马场地上的18匹马,现在剩下最后一匹,这当然就是老娘舅自己带来临时借用的那匹,依然物归原主。

8.初一数学小故事

.1韩信是汉代的大将,小时候便爱动脑筋,聪明过人。

传说有一天,街上的两个卖油人正在争吵不休。路过这里的韩信,出于好奇,呆呆地看着。

他终于明白,原来这两个人合伙卖油,因意见不合,准备把油桶里还剩下的十斤油平分后各奔东西,又为了分油不均而争执不下。 韩信仔细端详着,他们手头没有秤,只有一个能装3斤的油葫芦和一个能装7斤的瓦罐。

他们用油桶倒来倒去,双方总不满意,因而吵嚷起来。 有没有办法把油分精确呢?韩信面对两个各不相让的卖油人和眼前的油桶、瓦罐、油葫芦,默默沉思着。

忽然眼前一亮,大声说:“你们不要吵了,没有秤,也能够分均匀!”说着,他把办法告诉了卖油人。按照韩信的办法,两个人重新再分,果然都很满意。

解:先用油葫芦连装三次,共装9斤,将7斤的瓦罐注满后,油葫芦里还剩2斤。然后将瓦罐的7斤再全部倒入油桶,这时油桶里是8斤油。

再将油葫芦内的2斤油全部倒进瓦罐。最后用空葫芦在油桶里灌满(3斤),倒进瓦罐。

这样,油桶里剩下的油和瓦罐中装的油都正好是5斤。双方各分其一,恰好各人所得完全相等。

一代相声大师侯宝林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相交甚好。 一天两位大师饮酒聊天,你言我语甚是开心之时,侯宝林问华罗庚:“2+3在什么情况下等于4?”华罗庚一时竟无法理解,正当他陷入思考时,侯宝林说:“只要数学家喝醉了,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华罗庚禁不住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幽默大师,竞拿我取乐。

”他又对侯宝林说:“我麻烦您到街上买一斤桔子汁,外带一包炒米花。

一斤桔汁四角四分钱,我这里只给您四角四分,贵了我不买,少了我不依!” 2侯宝林接受任务后,很快就回来了,他把一斤桔汁和一包炒米花交给了华罗庚。侯宝林是怎样完成任务的呢?原来侯宝林用四舍五入法走了十家食品店,每家只买一两,打了一斤桔子汁,余下四分钱买了一包炒米花。

初一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数学手抄报版面设计

 手抄报的制作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数学手抄报也是很多学生经常制作的。下面我为你整理了数学手抄报版面设计片,希望能帮到你!

 数学手抄报版面设计欣赏

数学手抄报版面设计一

数学手抄报版面设计二

数学手抄报版面设计资料

  第一个发现地球周长的人

 2000多年前,有人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计算出地球的周长。这个人就是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

 埃拉托色尼博学多才,他不仅通晓天文,而且熟知地理;又是诗人、历史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博物馆的馆长。

 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夏日正午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应该没有影子。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所造成。从地球是圆球和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和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近。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和智慧。

 埃拉托色尼是首先使用“地理学”名称的人,从此代替传统的“地方志”,写成了三卷专著。书中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埃拉托色尼还用经纬网绘制地图,最早把物理学的原理与数学方法相结合,创立了数理地理学。

  掌握好数学的主要方法

 1、保持数学学习兴趣:

 同学们刚进入初一时,就要形成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好数学至关重要,数学学习兴趣可以从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中来逐步培养,可以从数学课堂上有趣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来培养,另外可以从数学课上老师动画实例表演来培养。家长和老师适当给予鼓励,让孩子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达到数学领先!

 2、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勤用错题本、经典题本)

 不论处于初一、初二、还是初三年级,同学们一定要养成自己准备一个错题本和经典题本的好习惯,这个习惯一定要坚持记录,并且时常回顾错题本,把自己做错了的题目反复琢磨,达到记住理解易错陷阱。同时这些将是同学们初三年级后期冲刺阶段复习最好的秘方。

 (整理好每次考试试卷)

 整理好每次考试的试卷,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这些试卷时常来看看,能够迅速找到自己做题的感觉

 3、重视基础,经常回顾教材:

 中考中基础知识考试占据到了将近60%左右,同时,教材是我们一切题目的源泉。因此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经常回顾教材,熟悉各个知识点的流程。达到构建基本知识树的基础,做到熟悉教材上的标题框架图

 4、注重总结,掌握方法:

 经常总结,把常见题型进行归类,做到举一反三的状态,同时,要经常补充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多向老师问问题。

 5、勤于练习,多做中考试题:

 数学不同于其他的文科,记住了就能够运用,然而数学是一门要求逻辑性很强的科目,当掌握了基本知识点后一定要经常练习,把学校发的练习册一定要每一道题都熟练解答,同时经常做一些中考试题,看看中考试题的出题规律,把握命题趋势。

 6、保持学习连续性:

 数学一定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数学需要坚持不懈,始终保持数学学习的连续性,不能因为自己的热情而一时间冲动学习而后在懈怠。这样最终导致学习起起伏伏。

;

数学发展史手抄报初一

初一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是开启科技大门的钥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手抄报你知道该怎么做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初一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数学手抄报的资料

 初中数学知识概念

 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fraction)。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4.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B=A*C/B*C A/B=A÷C/B÷C (A,B,C为整式,且C≠0)

 5.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6.分式的四则运算: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c±b/c=a±b/c

 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a/b±c/d=ad±cb/bd

 3.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b * c/d=ac/bd

 4.分式的除法法则:(1).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a/b÷c/d=ad/bc

 (2).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a/b÷c/d=a/b*d/c

 古代数学家赵爽的故事

 一、古代数学家赵爽简介:

 赵爽,又名婴,字君卿,中国数学家。东汉末至三国时代吴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生平不详,约生活于公元3世纪初。

 二、古代数学家赵爽的成就

 据载,他研究过张衡的天文学著作《灵宪》和刘洪的`《乾象历》,也提到过“算术”。他的主要贡献是约在222年深入研究了《周髀》,该书是我国最古老的天文学著作,唐初改名为《周髀算经》该书写了序言,并作了详细注释。该书简明扼要地总结出中国古代勾股算术的深奥原理。其中一段530余字的“勾股圆方图”注文是数学史上极有价值的文献。他详细解释了《周髀算经》中勾股定理,将勾股定理表述为:“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又给出了新的证明:“按弦图,又可以勾股相乘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之差自相乘为中黄实,加差实,亦成弦实。”。“又”“亦”二字表示赵爽认为勾股定理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证明。

 出入相补原理

 即2ab+(b-a)^2=c^2,化简便得a^2+b^2=c^2。其基本思想是图形经过割补后,其面积不变。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时更明确地概括为出入相补原理,这是后世演段术的基础。赵爽在注文中证明了勾股形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24个命题。例如 √(2(c-a)(c-b)) + (c-b) = a, √(2(c-a)(c-b)) + (c-a) = b, √(2(c-a)(c-b)) + (c-a) + (c-b) = c等等。他还研究了二次方程问题,得出与韦达定理类似的结果,并得到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之一。此外,使用“齐同术”,在乘除时应用了这一方法,还在‘旧高图论”中给出重差术的证明。赵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赵爽自称负薪余日,研究《周髀》,遂为之作注,可见他是一个未脱离体力劳动的天算学家。一般认为,《周髀算经》成书于公元前100年前后,是一部引用分数运算及勾股定理等数学方法阐述盖天说的天文学著作。而大约同时成书的《九章算术》,则明确提出了勾股定理以及某些解勾股形问题。赵爽《周髀算经注》逐段解释《周髀》经文。

;

遇见几何手抄报初一

手抄报的版面设计:

1、手抄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①主标题:即手抄报的名称,如健康的明天。 ②报头:紧跟主标题的一幅画,与主标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③文章:是手抄报的主要部分 ④标题:是指每篇文章的题目 ⑤尾花(或插花),一般用文章的结尾处或中间。 ⑥花边装饰:用在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分割空白处。 ⑦底纹装饰:给文章或题目进行底纹装饰。 2、如何排版: (见图) ①空出四边,可以用铅笔轻轻画好线。 ②安排好主题的位置,可以用几个方框表示。 ③安排各篇文章的位置,可用较大的框表示,并在框里用铅笔轻轻画好线条,可以横画,也可以竖画。 ④用小方格画出文章标题的位置。 ⑤小方框表示尾花(插花)的位置。 ⑥对标题加以装饰。 二、手抄报的制作完成

1、文章的抄写。①字体要工整、美观,不写错别字。②如果是两人以上一起抄写,要注意字体要统一。③字的头尾要整齐。 2、标题的书写。①标题要醒目。②用美术字体书写 3、标题的装饰。①可以直接在标题上装饰。②也可以在文字的旁边加以装饰。 4、报头绘制要醒目,而不刺眼。 5、尾花绘制要小巧精致,起点缀作用,不能抢眼。 6、底纹的装饰。①可以在排版时做好,也可以在写好字作装饰;②可用淡色刷底,也可用淡色勾画景物。 7、最后将报面擦干净。 三、手抄报的注意点: 1、手抄报可以用颜色的,也可以单色。 2、可以用整齐庄重型的,也可以用活泼型的。 3、标题一定要用美术字体,如黑体、宋体、体等。 4、文章的抄写要整齐工整,可用“仿宋体”、“楷书”等书写 5、报面整洁。 6、文章收集要长短都有,与主题相关。 另外加几点,是我自己的见解: 1.用颜色不要太艳,太杂,最好设计一个主题色,比如像你这个可以设置红色为主题色,这样,你就不要加上与红色相斥的颜色,比如绿色. 2.字体不要用太多,字体虽然很好看,但是多了自然就杂了,读者也就不好阅读,至少会影响阅读的质量.

数学初一第一章知识点手抄报

数学手抄报资料:中西方数学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几何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形成了运用代数解决几何问题的解析几何学说。

16世纪末以后,西方几何学陆续传入中国,与我国古代算术相结合,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战争以后,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便转入一个以学习古代算术,几何学以及西方现代数学为主的时期。

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1607年以后,他先后与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测量法义》一卷,与李之藻编译《圜容较义》和《同文算指》。1629年,徐光启被礼部任命督修历法,在他主持下,编译《崇祯历书》137卷。《崇祯历书》主要是介绍欧洲天文学家第谷的地心说。作为这一学说的数学基础,希腊的几何学,欧洲玉山若干的三角学,以及纳皮尔算筹、伽利略比例规等计算工具也同时介绍进来。

在传入的西方数学中,影响最大的是《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中国第一部数学翻译著作,绝大部分数学名词都是首创,其中许多至今仍在沿用。徐光启认为对它“不必疑”、“不必改”,“举世无一人不当学”。《几何原本》是明清两代数学家必读的数学书,对他们的研究工作颇有影响。

清初学者研究中西数学有心得而著书传世的很多,影响较大的有王锡阐《图解》、梅文鼎《梅氏丛书辑要》(其中数学著作13种共40卷)、年希尧《视学》等。梅文鼎是集中西数学之大成者。他对传统数学中的线性方程组解法、勾股形解法和高次幂求正根方法等方面进行整理和研究,使濒于枯萎的明代数学出现了生机。年希尧的《视学》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学的著作。

清康熙皇帝十分重视西方科学,他除了亲自学习天文数学外,还培养了一些人才和翻译了一些著作。雍正即位以后,对外闭关自守,导致西方科学停止输入中国,对内实行高压政策,致使一般学者既不能接触西方数学,又不敢过问经世致用之学,因而埋头于究治古籍。乾嘉年间逐渐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乾嘉学派。

随着《算经十书》与宋元数学著作的收集与注释,出现了一个研究传统数学的高潮。其中能突破旧有框框并有发明创造的有焦循、汪莱、李锐、李善兰等。他们的工作,和宋元时代的代数学比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和西方代数学比较,在时间上晚了一些,但这些成果是在没有受到西方近代数学的影响下独立得到的。

1840年战争以后,西方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首先是英人在上海设立墨海书馆,介绍西方数学。第二次战争后,曾国藩、李鸿章等官僚集团开展“洋务运动”,也主张介绍和学习西方数学,组织翻译了一批近代数学著作。在这些译著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还在应用,但所用数学符号一般已被淘汰了。戊戌变法以后,各地兴办新法学校,上述一些著作便成为主要教科书。

在翻译西方数学著作的同时,中国学者也进行一些研究,写出一些著作,较重要的有李善兰的《尖锥变法解》、《考数根法》;夏弯翔的《洞方术图解》、《致曲术》、《致曲图解》等等,都是会通中西学术思想的研究成果。

由于输入的近代数学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加上清末统治者十分腐败,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下,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数学研究。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近代数学的研究才真正开始。

数学手抄报内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得到解决。例如,在一些分子、分母都是三角函数或一次函数的代数式中,要求它的值域,很多都转化为经过两点的直线的距离来求解;又或者在一些含有根号的代数式的题目中,其结构没有明显的几何意义,此时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可能做不出来,若能利用换元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也可以很快解决问题。由此可知,数学结合思想方法是数学解题中非常重要的方法。

2.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是指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某一确定的.标准,在比较的基础上,将数学对象划分为若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然后逐类进行讨论,再把这几类的结论汇总,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例如,解不等式ax>2时,我们就把它分为a>0、a=0和a<0三种情况来讨论,并依照这三种情况进行下一步骤的解题。这样就显得清晰有条理,也不会漏做每一种可能了。

3.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指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构造适当的函数与方程,把问题转化为研究函数与方程性质的思想例如,求方程的根的分布问题时,当然可以用解方程的方式,一步步算下来,但是却非常的繁琐,而运用函数的观点去求解,那不等式的推理证明过程则会简洁明了许多。不信同学们可以在下面算算这道题:

4.等价转化思想方法

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同学们在遇到难以直接做出的问题的时候,通过转化变成我们比较熟悉的问题来处理,或者将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变成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从超越式到代数式、从无理式到有理式、从分式到整式。例如,在有关探求参数 的取值范围问题中,当直接构设以参数为元的不等式较为困难时,常可引入的a相关系数a,借助a把问题进行等价转化。

数学手抄报初一简单又漂亮

常见基本公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直径=半径×2 d=2r半径=直径÷2 r=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初一数学手抄报里面的内容可以写什么

小学数学量的计算单位及进率归类

1、长度计量单位及进率: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公里?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计量单位及进率: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4、质量单位及进率:吨、千克、公斤、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公斤

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及进率:世纪、年、月、日、小时、分、秒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1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月份,?30天的月份有4、6、9、11月份,?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乘法加减混合运算。

C.F.Gauss是 德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地测量学家.他有数学王子的美誉,并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同享盛名.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66年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发表的成果也被称之为陈氏定理.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中国发表纪念陈景润的邮票.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陈景润星”,以此纪念.另有相关作品以陈景润为名.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汉族,江苏金坛金城镇人,是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美国著名数学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数学格言:

1、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外尔(Weil)

2、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哈尔默斯(P.R.Halmos )

3、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着生命力,而问题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终止或衰亡.—— 希尔伯特(Hilbert )

4、 数学中的一些美丽定理具有这样的特性:它们极易从事实中归纳出来,但证明却隐藏的极深.——高斯 (Gauss)

5、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是数学的皇后 ——高斯(Gauss)?

6、数学比喻: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号称"悖论之父",他有四个数学悖论一直传到今天.他曾讲过一句名言:"大圆圈比小圆圈掌握的知识要多一点,但因为大圆圈的圆周比小圆圈的长,所以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比小圆圈大,因此更感到知识的不足,需要努力去学习".

7、 把数学当成一门语言学习,学会每一个术语的用法,熟悉每一个符号的意义

8、不要放过任何一道看上去很简单的例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

9、会用数学公式,并不说明你会数学.

10、如果不是天才的话,想学数学就不要想玩游戏——你以为你做到了,其实你的数学水平并没有和你通关的能力一起变高——其实可以时刻记住:学数学是你玩“生活”这个大游戏玩的更好!

2、数学故事: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98+99+100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96++98+99+100?

100+99+98++96+ .+4+3+2+1?

=101+101+101+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3、数学小问题:

(1)在下题数字之间分别添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2()3()4=1?

1()2()3()4()5=1?

1()2()3()4()5()6=1?

1()2()3()4()5()6()7=1?

1()2()3()4()5()6()7()8() =1?

(2)改正一个错的符号.

1+2+3+4+5+6+7+8+9=44?

1+2+3+4+5+6+7+8+9=50?

1+2+3+4+5+6+7+8+9=86?

1+2+3+4+5+6+7+8+9=39?

1+2+3+4+5+6+7+8+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