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怎样备好,上好,评价数学课

2.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4.> 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_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

5.圆的面积教案

6.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是多少教案

7.《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8.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圆的周长教案教材分析_圆的周长教案

 教案的排版方式是什么,内容应该要怎么写,如何写一篇好的教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小学数学教师教案设计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小学数学教师教案设计方案(一)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2022小学数学教师教案设计方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了解容量的意义及其常用计量单位。

 (3)联系具体问题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能按照统计图里的数据变化特点进行简单的分析、交流;初步学会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统计图。

 2、数学思考方面

 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在收集和整理数据、选择相应的形式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测量、估计、作图、计算、统计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应用意识。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初步学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测量液体多少、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图案和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意识,并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增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事实和数学内在联系的好奇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

  二、补差措施: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3、认真做好补差工作。加强学生的数感、提高算法多样化。

 4、尽力创设浓厚的、鲜明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

 5、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关心与支持。

  三、研究专题及实施步骤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学校专题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2022小学数学教师教案设计方案(三)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除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第二,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教材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编排,按被除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分成两段。第一段,被除数不超过12。第二段,被除数不超过36。

 3.本单元的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建议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3.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这里的合理组织练习,强调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为学生提供必需的练习内容。

 (2)适当加大课堂练习密度。

 (3)练习形式要多样化。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本单元教学,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可用xx课时进行教学。

2022小学数学教师教案设计方案(四)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较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较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较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矫捷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领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糊口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可以或许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现实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量另一个量的值。

 3、履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领会“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较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体味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履历从现实糊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味数学在日常糊口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连系糊口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领会负数在现实糊口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心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摸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较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白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连系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糊口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勾当,履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味若何对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模子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糊口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勾当,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勾当或有现实背景的勾当,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味摸索的'乐趣和数学的现实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数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美思维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9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立场还需不断规矩;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功课等;还有个别学生(胡志强、裴玉琴、陈建宏)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坚苦。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规矩学生学习立场的同时,应加强培育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会商的学习体例,使学生在会商中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开导,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欢愉。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小我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教员互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体味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驭讲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奖惩性功课和功课总量不跨越规定时间,讲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供给丰富的教学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亲近数学与糊口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培育学生立异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5、在教学中注意用开放式教学,培育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路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条理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乞降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增强数学实践勾当,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现实糊口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糊口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现实意义来诱发和培育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糊口中的坚苦,做学习和糊口的强者。

 学习体例: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路子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 教师作为讲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育学生的脱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会商的学习体例,使学生在会商中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开导,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欢愉。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讲讲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环境恰当矫捷掌握。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怎样备好,上好,评价数学课

六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5篇

工作不需要华丽的词藻,简单、清楚、可操作是工作要达到的基本要求。那么有关六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欢迎大家查阅。

六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80人,其中女生33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很不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不是很好。且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也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1、本学期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分析和技能训练要求: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要求

1、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

3、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4、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

六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篇2

一,班级学生的分析

六年级一班有66名学生。从新课程来看,班级数量多,一年级到六年级都可以自己带。因此,他们对学生的情况有很好的了解,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高。他们可以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他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相互交流合作,但自主讨论能力不高。但是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的督促和指导。有的比较严重,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他们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转危为安,不知所措。这学期的重点是做好学困生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的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学、数学广角、数学实践活动。分数乘除、圆和百分数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和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百分比。分数乘除的教学是在学习整数和小数相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计算四个分数和解决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简单的百分比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教材有位置和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初步的数学过程,理解并学会使用数对来表达自己的立场;初步了解学习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学中,教材是排列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概念。

在数学问题解决中,我们可以体验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使用设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数学的魅力和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教材中安排了两次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验数学探索和实际应用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解分数乘除的含义,掌握分数乘除的计算方法,熟练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进行简单的分数初等算术运算。

2、理解互易的含义,掌握互易的方法。

3、理解比值的含义和性质,求比值并简化比值,解决与比值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性,用指南针画圆;理解圆周率的含义,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可以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工艺和方法:

1、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图形;可以用平移,轴对称,旋转来设计简单的图案。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3、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4、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 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 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六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篇3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提高六年级数学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搞好我校的各项工作,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特制定20__—20__学年第一学期教学:

二、教学目标

加大力度狠抓教学,努力抓出实效、抓出成绩,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方法与措施

1、统筹安排,加强管理。

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科学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加强日常指导检查,认真开展学科教学质量调查研究工作,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及时了解教学质量状况,通过调研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全面提高。进一步强化学校电化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室、办公电脑等电教平台的作用,规范学校电教、教学信息化的管理,加强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制度,严格电教器材和教材的管理工作,加强电教设备的维护,保证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规范学校学籍管理工作,严格学生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学生的转入、转出等工作,努力实现学籍的信息化管理。

2、加强常规管理、注重过程实效。

我们将以进一步规范教师日常教学行为为突破口,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1)备课。

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教师要明确一课、一章节、一单元、一册、六年级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人(学生),胸中有书(教材),站在全局的高度驾驭教材(整合教材)。备教法设计,抓重点难点(根据生情、班情、师情),优化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好作业的量与质。提倡教案形式多样化,可写,可打印,上课教师在教案上圈点批注。注重反思,记学生好的思维方法,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记学生的困惑。

(2)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所有任课教师都必须依据《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上好每一节课,转变教学方式,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时间能力,指导学生研究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创立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作业。

加强作业、辅导、检测管理力度,避免大量重复性作业,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师要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把握好作业的质与量,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实践性、操作性作业,注重多样化的、富于实效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并注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批改作业时要注意:及时批改,及时反馈,及时讲评,认真纠错。

3、作业设置。除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外,其余学科课程均不设书面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适量、难易适度,类型全面。

4、作业批改。所有作业的批改均实行有等级、有日期的评价制。使用统一的批改符,批改符和等级的书写要规范,学生作业要整洁、齐全、规范。

5、听课。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听评课活动,加大力度听推门课。分管领导要加强班级随机听课,注重指导实效。每学期,教导主任至少听评课30节,组长听评课25节,教师之间听评课20节。

6、做好微型课赛工作。进一步加强校本培训,创新培训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抓好微型课,以课促研,以研促教。在全校范围内展开,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微型课赛,优胜者即可参加镇总校组织的微课制作比赛。

六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篇4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_人和建设者。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__人,其中有男生__名,女生__名。从前几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特别这几个后进生,今后要多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能做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做到优生带差生,但由于本学年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他们能否以较优异的成绩告别母校在本学期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本学期我打算在以下几方面提高数学成绩。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比例,圆柱、圆锥,比例,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四个部分。

教学分析:

1、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

2、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

3、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

4、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圆柱、圆锥,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

四、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1、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特征;学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了解体积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

3、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知识接应用题。能运用不同的知识解答应用题,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

4、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通过介召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4、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用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5、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六、找出差生的原因

1、由于智力较差或纪律较差,很多问题老师讲数遍,他们照样记不住。

2、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懒惰贪玩上课不注意听讲。

3、在家庭方面,学生家长有的是对子女溺爱,因此、个别学生家庭作业完不成,或边看电视边作业。有的是学生家长自己没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能及时辅导。

七、转化措施

1、加强对后进生的课上管理,大多数后进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而落下的,因此,教师要管理好后进生上课时经常提问他们。

2、加强对后进生的课后辅导工作,课后对后进生进行辅导是转化后进生的一个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掌握。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多数后进生厌烦学习,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厌烦心理,必须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4、对不同的差生用不同的改进方法,因材施教,把后进生的学习搞上去。

5、经常与学生谈心,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八、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11、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家访工作。

六年级数学老师个人教学篇5

一、贯彻《课程标准》,重视复习的针对性。

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要求,弄清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本,弄清重点章节,以及每一章节的复习重点。要根据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弄清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疑点所在。先根据教材的安排进行复习;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二、梳理拓展,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倡导解题方法多样化,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解题方法多样化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四、有的放矢,挖掘创新。

复习一定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点,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题目的设计要新颖,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多思考,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学到更多的解题技能。

五、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总复习更应该体现这一点。教师应全面了解“学情”恰当对学生作出评价,正确引导学生搞好复习,以期他们取得好的成绩。

六、在复习过程中,我们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加强解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毕业班数学复习课的备课,重点要抓住二点:一是要把握教材内容,善于提炼和归纳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二是要根据教材的知识要点和训练重点,精心选择和设计练习题。

七、我们在制定复习、实施复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克服复习单纯为应付考试的错误思想,防止在复习中不适当地加重学生过重负担,大量挤占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只重少数学生提优、轻多数学生提高和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等错误做法,应该把复习看作整个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2、克服复习中只重一例一题,不重知识基本结构的做法。

3、克服复习中只重知识技能,不重提高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做法。

4、克服复习中只管上课不管效果的做法。

5、克服复习中只注意课本,不关注课改和(标准)的做法。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案

课堂教学是每天都要经历的,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上好课,备课是关键,只有备好课的前提下,我们才能上好课,那么怎样备好课呢?怎样利用好我们身边的,这是我们每个老师所非常关注的问题,当课结束的时候,我们每个老师还要去进行反思,去对自己的的课作出评价,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反思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和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

第一讲:怎样备好一节课

备课要关注什么?

1.到哪里去?—设计教学目标。我们要围绕课程标准的理念,根据我们的教材来设计教学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是我们要到哪儿去,我们的方向是什么?

2.我们在哪儿—关注学生的实际。也就是关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他们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他们更希望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来学习学知识?这些我们都要关注的。

3.怎么去呢—写出教学设计。设计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

4.到了没有—自我反思。我们这样设计能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备课的重要依据是什么?

备课的重要依据是课标、教材和学生。也就是结合教材内容,依据课标要求,面对学生实际去进行的设计。

现在我们从以下三个话题讲一讲如何备课:

一、如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教材。(不考虑学生基础现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刻画这一目标的关键词是了解(认识) 理解 掌握 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刻画这一目标的关键词是经历(感受) 体验(体会)、探索

情感态度价值观:主要是指好奇心 求知欲 自信心 成功的体验 克服困难的意志 科学严谨的态度 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有些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厚重,主要是根据三维目标进行设计的,所以课上得很丰满。

录像课: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孙雪林老师的《圆的周长》片段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道圆周率、圆的周长怎样算。还关注了学生的探索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极限的思想,化曲为直的思想,不仅关注了科知识的层面的,对于数学的思考、方法也很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也做得很到位。

到底怎样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来确定三维目标呢?

1.如何落实知识目标。备课时,看看教材有哪些知识,想到课标在这方面有哪些要求,用课标中的理念演绎教材中的内容,来设计教学目标。孙老师的课中知识目标与原来也不是很一致的,不仅让学生知道圆的周长公式是什么?也就是不仅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公式,而是探讨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把数学活动落到了怎么探讨圆周率的问题上,知识目标落到了圆周率意义的理解上。知识目标的把握上,作为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抓住数学的核心概念、本质的问题来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很容易把握,看看教材就能知道有哪些知识,我们主要是思考怎么样让学生去理解,再挖一挖它背后的东西就行了。

2.如何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的方法、探究的过程往往比单纯地获得知识更重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对老师们来讲需要下点儿力气来解决的问题。在圆周率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给了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去探究、去感悟、去发现,为学生科学探究态度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形成打下一个重要的基础,而不是表层地理解知识。根据长方形长和宽与周长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关系,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比较探索圆的周长和直径是否也一种固定不变的关系。而不是急于得出圆周率的结论,孙老师帮助学生分析测量误差的原因,同学们在分析误差的过程中提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提出:怎么办呢?学生提得也很好,“我们多测量几次”,特别有一位学生提出:多测量几次求平均数,这是一种统计思想,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整体状态。割圆术体现了极限思想。孙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索圆周率的过程中,给了学生一个平台,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它远远地比让学生获得圆周率的知识或者知道圆周率大约是直径的3.14倍这个结果更重要,为什么?因为无疑地它为学生科学探究的态度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挖掘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去考虑,比如说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很多老师就这样想:学生已经知道什么?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现在要知道什么?现在要知道平行边形的面积.?怎么样去知道呢?这时候就想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与代数,我们就想:在这一节数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方面能做些什么?空间与图形,我们就想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统计与概率,我们就想如何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等等。也就是根据教材如何落实课程标准的理念。

 在各个学段中,《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这里也明确了一些过程和方法的要求及数学思想方法。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应用意识(主要是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推理能力(主要是探究新知识及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3.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有机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要与其它目标很自然地整合。有的老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像贴标签似的,是为了目标完整补上去的,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甚至有的老师在备课中根本就没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一重(重知识目标)二淡(淡化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无(无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目标设计,而二三两个目标恰恰就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目标。象圆周率的教学,一般老师都是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是3.1415926-3.1415927之间,然后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说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祖冲之伟大,好像爱民族的情感悠然而生。我们来看孙老师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他在介绍史实的时候不孤零零地提出祖冲之,首先告诉大家,科学探究的常数第一人不是中国人,是阿基米德,很客观地介绍历史,接下来他又数形结合地介绍了刘徵,介绍刘徵时用了一个小课件,他问学生;你们说这样做有误差,有没有办法来探索圆周长和直径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呢?在这样一个问题的背景下,学生精力都很集中,他推出了刘徵和割圆术,第三个才谈到祖冲之,他怎么把祖冲之请出来的呢?他说祖冲之是站在前人的巨膀上,才有今天将 值精确到小数点后面第7位的辉煌的成就,他为什么这样介绍?祖冲之不是拔地而起的,一个科学的探索需要漫长艰辛的过程。他又补充:更有后来,众多的中外数学家,他们呕心沥血,有的经过一生的探索和证明得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孙老师四个层面的介绍,不是简单地介绍圆周率的史实,而是客观公正地介绍历史,在介绍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蒙发了学生对中国数学文化的感悟、理解,尤其谈到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对完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他在用心用情告诉学生未来的探索的道路还是艰难的,你们要不断地去追求,我们就是后来者,我们有着历史的责任。我觉得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进入学生心田。三维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整合得非常好。

张齐华《认识分数》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

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其中1、2两点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第3点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第4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我们来小结一下: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备课的重要依据是课标、教材,全面理解课标。

尊重教材、理解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课程。

整体把握三维目标,不能割裂。

教学目标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

二、怎样分析学生,确定一堂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我们的课程理念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不是降低目标以适应学生,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来设计我们的课堂教学,引领学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很重要,了解什么?从哪些方面了解?可以从四个方面了解:一要了解学生是什么?学生已有哪些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比如说学生要学习小数除法,他已经知道整数除法。怎样考虑生活经验,要考虑生活经验能不能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比如小数加法,让学生算1元2角3分+2元3角6分是多少比较容易,他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而计算1.23+2.36却容易算错,这时借助元对着元,角对着角,分对着分,就不容易出错,就是备课时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找准教学的切入点。二要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也就是学生在哪些方面有困难,学生已经知道的就不要反反复复地去讲,哪些内容学生不知道的,就需要老师讲解的或者引导学生探索的。三要了解学生想知道什么?也就是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老师备课时要思考,学生对什么样的内容或什么样的方式感兴趣,他们有什么需求?比如讲比的分配这一节课之前先感受一下,比的分配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学这个呀?引入新课的情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对本节课探究的欲望有大的关系。你对小孩子不了解,以成人的眼光、以老师理想化的东西去讲课,可能有些精彩的提问学生视而不见,面对你认为非常好的素材学生可能觉得没劲,老师和学生是有代沟的,老师经常是拿自己的经验来看待现在的学生,我当时怎么上学的,或者后来教学把自己的经验改变了,认为我当初是这样来学习的,学生也是这样,其实这不是学生的真实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有学生和前几年的学生都不一样了。四要了解学生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方式学习数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数学活动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

用什么方法了解学生。1.课堂观察,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观察,这是了解学生的一个重要渠道,老师要用心去感受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变化。2.问卷调研。如教学圆周长之前问卷调查学生,看有多少学生知道圆周率?有多少学生会求圆的周长?3.作业反馈,通过作业看学生哪些方面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哪些方面还有问题?作业设计很重要,要能全面检测一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要求。4.课间访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老师下课之间和学生聊聊,抓住几个问问,这节课你感觉怎样?

学生都会了怎么办?

有个老师在教9的乘法时,课前也做了精心的准备,可是学生越上越不感兴趣了,课后她找了两名学生进行访谈:孩子,上完这节课你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9的乘法口诀我都会背了,上课我有点烦了。师:那你们9的乘法口诀是怎么会的呢?生:我的家长在家都教我了。教师在心里对自己进行了追问:学生真的会了吗?他们会到什么程度呢?教师对另一个未教的班进行测试,统计的结果是这样的:

分类 人数 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全写对 25人 56.8%

全写出来但表达不规范 5人 11.4%

写出大部分(写到六九或七九) 11 25%

写出少部分 3 6.8%

对于这种大部分学生都会了的课,到底还教不教?要教该教给学生什么呢?学生会了的,都属于死记硬背,像对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这样的口诀容易混淆,像七九、八九、九九又记忆不清。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口诀的记忆的方法的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师调整教学思路是这样的:先由学生自由说出九的乘法口诀,再带领学生研究口诀,通过找进规律和手指操来记忆口诀,最后再应用口诀。

我们来看看老师调整教学思路后教学片段。(《九的乘法口诀》片段),教师要教在学生需要教的地方,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难度较大的内容,学生不会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一段教学(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

学生出现问题,出现了真的困难,对老师有了哪些调整,她给学生搭了一个脚手架,通过画图这种比较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弄清这个8要用两次,我们再来看看她调整后的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

这位教师用线段图、树技图进行分析,使学生在直观图中弄清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8为什么要用两次。发现学生的问题,你要重新再设计,再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真问题来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除了图解方法,当然还有别的方法,不同的课、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操作、演示等等。总之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了解学生非常重要,知道学生哪儿会,哪儿不会,我们应该在哪儿给他置一个脚手架,像图解、操作、演示等都是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来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及数量关系,当了解学生后,要再度进行教学设计。

怎样来搭好脚手脚?

1.用好素材。2.创设良好的情境。3.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平台。4.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

了解学生是我们备好课重要的前提,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起点,也是一切教学的归宿。

三、怎样设计教案,确定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和环节。

怎样确定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下面我们以新授课和练习课两节课为例讲一讲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新授课

传统的新授课是五个环节,称为五步教学法,复习、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在继承前面的很好的经验,在这个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设计一节课时是不是也要关注学生呢?怎么样关注学生,为学生的活动来设计呢?课堂教学流程有了怎样的变化?

1.情境创设。有的专家说:情境创设是一面承重墙。不是可有可无。

2.数学活动。包括学生的探究、合作学习、老师的讲解等。过去老师讲的那一段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的数学活动的过程。

3.汇报交流。在小组讨论、个人独立思考后,进行全班交流的过程,交流的过程中又一次是互动的时间,同学们认真倾听别人的观点,接纳别人的观点,修正自己的观点。

4.拓展应用。把探索得出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

6.布置作业。

这些是在原来经验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思考,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教学方法。

怎样设计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呢?我先来看一节课(北京市昌平中心小学赵东老师《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片段)

赵东老师的课抓住数学的本质不放松,关注情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

一节新授课在设计教学流程时要注意什么?

1.情境创设很重要。赵东老师创设的魔盒的情境特别好,好在哪儿呢?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喜欢。二是有数学味,输入的是数,输出的也是数,跟数学问题有直接的关系。三是能从情境中让学生提炼出数学问题,学生看到输入的数和输出的数,马上就会想到:这个输出的数是怎么变成的呢?怎样会变成这样一个数呢?四是能促进学生发展,要有挑战性,学生在这个情境中怀着好奇心,探究欲望,就要想办法去解决,输出的数与输入的数到底有怎样的关系,怎样表示它呢?

情境创设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创设情境要考虑学生兴趣,情境要有数学味,情境要有挑战性,要体现数学思考、数学活动的情境才有意义。

再补充一下:

生活情境:把生活中学习素材与数学密切联系的生活实际,孩子们身边的、现实的、有趣的生活情景拿来也可以

认知冲突情境:一上课,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提出来,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巨石,引起学生思维的涟漪,产生疑问,这是怎么回事呢?非要探究不可。

知识迁移的情境:根据数学知识发展创设的情境,

童话故事情境:在童话故事中呈现数学问题。

总之,情境的创设得为教学服务,得为数学学习服务,它的有效性显得特别重要,。

2.抓住数学的本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赵东老师《用字母表示数》,老师总是抓住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魔盒进去的是一组数,出来的时候是另外一组数,你总这样一个进一个出,学生就会发现左边输入的数是任意的,而右边输出的数不是随便的,是有一定的规律,是变化中有不变的规律的,在这个时候字母就出现了,这时候就突显出字母的作用,让学生用最简洁的方法表示输入的数和输出的数,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3.教学设计中,要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像魔盒左边输入的一串数和右边输出的一串数是一一对应,而且通过一一对应实际上是中学的函数思想,老师没有讲,实际上蕴含在其中了,将来到学生学到函数的时候最容易体会。

4.教学设计中,要突出一条主线,也就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用字母表示数重点是什么?是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魔盒的游戏,学生在探究:我怎么才能用一种最简洁最概括的方法来把输出的数表示出来呢?老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输入的数和输出的数,而且这种方法是多样的,那它就要有一个碰撞、有一个交流,老师在这儿做特别好的地方是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利用起来,那这个重点达到一个突出,难点达到一个突破,使学生明白了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而且表示一个数量关系,重点是从知识角度考虑的,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的。而难点是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考虑的,学生在学习这个问题中可能比较难,就是难点,找准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设计课的时候,只要用心,无处不生花。

练习课

我们平时练习课是怎么上的?布置学生做习题,做完后评讲学生做题情况,学生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是不会,然后再练习,我们把练习课上成做题课,纠错课,老师没有,学生没有兴趣。下面我们来看看北京市北京小学王伟老师《百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片段。

教师创设给数排队的然后把它们都说成小字兵,让他们之间相互找朋友,这样学生上起来积极性非常的高,而且主动思维,兴趣盎然。练习课也好,复习课也好,这里边也蕴含着老师精心的设计,给数排队,渗透着一定的规律在里边,有些规律对这节课的教学有关系,那么就通过学生的眼睛把它揭示出来,还有些规律对这节课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是一种孕伏,比如说,随着它那个数字队伍的扩大,实际上就是一组等差数列的出现,但是,老师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把这个作为一个秘密隐藏起来。老师最后的总结鼓励学生,说数字家族有很多的秘密,你只有掌握扎实的本领才能去发现。练习课既要巩固的效果,也要有进一步发展的效果。找朋友如16、19、35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大尺子找数的位置非常直观地两数之间的间隔,培养学生的数感。

练习课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旧知识的技能练习,而应该是有新颖性、有趣味性、有挑战性,关注情境的创设、关注基础知识的落实、关注基本技能的落实,同时进一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还要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怎样备好一节课?

1. 根据课标和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2.依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3.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写好教案。

现在讲一讲三种课型备课基本框架

新授课教案应包换: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目标(三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练习课教案应包括: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目标(三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复习、组织练习(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总结评价]

一节学完整结构的复习课教案应包括:教学内容(教材)、教学目标(三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整理与复习、练习与实践(巩固应用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数学问题的挑战性)、总结评价、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每单元一次综合性反思,就一单元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的经验,剖析存在的问题,思考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一)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 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面积和长方形面积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

 2. 通过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理解圆柱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 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2过程与方法:

 讲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以及想象、概括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的平面化,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让同学们理解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2 教学难点:

 能够分清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区别,合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工具

 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如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圆柱体,比如我手里面拿的水杯,你们知道他有哪些东西组成的吗?

 生:同学们举手进行回答。

 师:这个水杯有哪些面组成呢?

 生:上底面、下底面、侧面

 师:多媒体出示动画

 师: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三部分组成。

 师:现在想一下这三部分都是什么图形?

 生:上下底面(圆形),侧面(长方形)

 师:把这三个面积加起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柱的表面积。

 生:举手口述连线答案。

 师:课件出示答案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些数量关系:

 ①柱体上下底面面积相等;

 ②圆柱体侧面长=底面圆周长

 ③圆柱体侧面宽=圆柱体高

 二、探究新知

 (一)、侧面积

 师:我们现在来看看圆柱体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举手发言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圆柱侧面积=长?宽=底面圆周长x高

 师:现在我们看看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计算的。(多媒体出示问题)

 1、已知圆柱体的底面圆半径为50px,高为125px,求一下这个圆柱体的侧面及时多少?

 生:举手回答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解:周长=2?r=2?2?=4?

 侧面积=周长?高=4?5=20?cm?

 师:同学们要认真观察书写步骤。

 (二)、表面积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圆柱体的表面积是怎么计算的。

 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多媒体出示答案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侧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师:下面我们再来做一个练习吧!

 2、现在要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2dm,高为10dm的圆柱形铁桶,需要多少铁皮?

 师:同学们可以先算出侧面积和底面积,然后再算表面积。

 生:通过同学们互相竞争,增强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解析:

 解:周长=2?r =2?2? =4?

 侧面积=周长?高=4?10=40?

 底面圆面积=?r?=4?

 圆柱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40?+2x4?=40?+8? =48?

 答:需要48?dm?铁皮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看屏幕上面的这道题,能不能分小组解决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 天气冷了,农村学生就要生火了,烟囱使用铁皮做的,一节烟囱长为2000px,烟囱的半径为100px,求制作这样的烟囱一节需要多少铁皮。

 师:要找出题目的关键,理清思路,细心解题。

 生: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完成整个题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解析:

 解:周长=2?r=2?4?=8?

 表面积=侧面积=8?10=80?

 答:制作这样的烟囱一节需要80?cm?铁皮

 师:接下来,再看一个题目,这次也要分组进行,看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好。(课件出示题目)

 2. 现在要砌一个圆柱形的水窖,预计水窖深3米,水窖底的底面直径为1.5米,现在求一下整个水窖需要抹去多少平方米的混凝土。

 生:各小组在竞争中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

 解析:周长=?d=1.5?

 表面积=侧面积+下底面积=1.5?3+2.25?=6.75?

 答:整个水窖需要抹去6.75?平方米的混凝土

 师:现在大家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出示题目)。

 3、已知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15700px?,其中圆柱体的底面半径50px,求圆柱体的高。

 解:设圆柱体的高为h

 根据: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628=2?2?h+2?2?

 628=4?h+8?

 628=4?3.14h+8?3.14

 20=4h+8

 h=4

 答:圆柱体的高4米

 7 作业布置

 师:在作业本上面完成下面的2个题目。

 1、一个圆柱体,如果底面半径为5,圆柱体高为10,那么,求一下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

 解:周长=2?r=2?5?=10?

 侧面积=周长?高=10?10=100?

 底面积=?r?=25?

 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100?+2?25?=150?

 2、现在要给一个圆柱形的纸质品涂上颜色,现在知道该艺术品的底面圆半径为50px,圆柱体高为125px,请同学们求出圆柱体的表面积。

 解:周长=2?r=2?2?=4?

 侧面积=周长?高=4?5=20?

 底面积=?r?=4?

 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20?+4?=24?

 课后小结

 这堂课大家通过学习圆柱体的表面积,使同学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图形面积问题。主要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建立丰富的想象,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能力,在教学中涉及了学生互动,分组学习等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寻找知识、体会知识,并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板书

 第2节 圆柱(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复习圆柱体的特征)

 1、复习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形体?圆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问: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叫圆柱的什么?它们的关系怎样?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这个曲面叫什么?

 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设疑: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哪些面的总面积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呢?

 板书:底面积?2+侧面积=表面积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应该计算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二)根据条件,计算圆柱的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同学们会求它的面积吗?

 (多媒体逐一出示圆柱及条件,求它的底面积,并记录结果。)

 条件:(厘米) r=3 d=4 c=31.4

 底面积(平方厘米) 28.26 12.56 78.5

 (三)教学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

 1、引导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2)小组合作探究。(剪圆柱形纸筒)

 (3)汇报交流研究结果,多媒体课件展示。

 (4)小结:同学们会动脑,会思考,巧妙地运用了把曲面转化为平面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2、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

 多媒体回到前面三个圆柱,逐一给出三个圆柱的高,求它的侧面积。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条件(厘米) h=5 h=8 h=10

 侧面积(平方厘米) 94.2 100.48 62.8

 (四) 教学求圆柱的表面积。

 1、设疑:学会了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2、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3、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媒体出示结果进行验证。

 表面积(平方厘米) 150.72 125.6 69.08

 (五)小结: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灵活运用

 1. 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2)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2. 一个圆柱形茶叶桶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四、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这个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 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_六年级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

#六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 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二、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三、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四、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五、小结: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作业:练习五3—8。

2.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课堂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方格纸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用具:动物园示意图的方格纸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先用数对表示班级某一位同学的位置,再说说数对的第1个数字表示什么?第2个数字表示什么?

 2、揭题,提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先说说,再出示学习目标:

 (1)方格纸上什么线表示列,什么线表示行。

 (2)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展示学习成果

 1、认识方格纸的列与行。

 竖线是列,横线是行。

 2、自主学习,小组内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3页例2,并完成问题1和问题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相机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

 (2)指名学生板演。

 3、全班展示。

 (1)问题1:熊猫馆在第3列第5行,用(3,5)表示;海洋馆在6列第4行,用(6,4)表示;猴山在第2列第2行,用(2,2)表示;大象馆在第1列第4行,用(1,4)表示。

 (2)问题2:让板演的学生说说是怎样标出各个场馆的位置。如:飞禽馆(1,1)在第1列第1行交*点上……

 三、拓展知识外延。

 1、完成练习一第3、4题。

 2、完成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数对的哪个数字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小组内互相交流、探讨。)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汇报:图形不变,右移时,列变了,数对的第一个数字改变了,上移时,行变了,数对的第二个数字改变了。

 (6)学生质疑问难,激发知识冲突。

 a、针对同学的汇报,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b、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

 四、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六、教后记:

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的曲线图形,在学习《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小学生很难将圆的认识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在上课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折、量、画的手段,在动手做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达到顺利完成本节内容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2、理解同圆中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会使用工具正确规范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好圆规、直尺、圆纸片

 2、自带一个轮廓为圆的物体学生自带一两个轮廓为圆的小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观察课本第57页的主题图,提问:同学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主题图看谁在这幅图上找到的圆多?学生汇报。(车轮、花坛、水池……)

 圆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谁还能举一些外形是圆的物体?学生汇报(钟面……)。老师也找了一些圆,我们一起来分享。

 3、引出课题,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密切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4、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1)先自己在纸上画圆,再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画圆的方法。

 (2)小组交流:比较你组内的画法,你觉得哪种更好?

 2、自学课本第58页,找出有关的关健词,并把重点的或要注意的地方做上记号。

 3、动手折一折。

 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4、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小结: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4)出示“圆上、圆内、圆外”让学生理解。

 (三)认识圆的特征

 1、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书本P60第1-4题。

4.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5.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工具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说说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说说什么是半径?

 [媒体]连结圆心和圆上一点,是半径吗?半径也有几条?为什么?[板书]

 你们也画一条直径和半径。

 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

 ①一条直径=两条直径。

 师:还可以怎么说?你是怎么知道?用字母可以怎么表示呢?

 ②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师:你们认为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量一量)你量一量。

 你量的是什么?量的结果呢?你的结论呢?

 师:大家观察得很仔细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不知可以?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在同一个圆里)还可以呢?(相等的圆)你认为还有哪些结论也需要这个前提?

 [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

 四、应用

 师:所以我们今后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得想得仔细、周详,对吗?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填空

 1、[媒体]填一填

 2、[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3)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五、画圆

 师:回答得不错,现在老师要提一个新的要求,能接受吗?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师:想想半径为2厘米该怎么画呢?可以商量一下再画。(生画)

 师: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两脚间的距离为2厘米,再定住,再画)

 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2厘米的?

 如果画半径为3厘米的圆呢?

 画一个直径为8厘米的圆呢?

 你发现了什么联系?(半径=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位置呢?

 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圆

 (等一会儿)

 师:为什么不画?(圆规太小)想有什么办法呢?(钉子、绳子)绳子多长?(50厘米)为什么?我们下课试一试好吗?

 六、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的认识,从圆桌到圆的各种知识还有什么知识值得我们问一问有吗?

 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谁的家里用的是西餐桌?有什么感觉?相对来说,圆桌呢?

圆的面积教案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以下为简介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的意义,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了解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一)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意义,熟悉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2、继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渗透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1...·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苏教版六年级:总复习 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100页 整理与反思 和 练习与实践 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总复习(一)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总复习(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100页 整理与反思 和 练习与实践 1-8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总复习(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总复习(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102页 练习与实践 9-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会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2、对新旧知识点的复习和加深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能够...·平面几何图形周长与面积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是多少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圆的面积教案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的面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和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体会数学来自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图。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1.师:四年级时,我们学习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方法,谁来说一说它们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予以肯定。

 2.提问:圆的周长怎么计算?已知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它的直径或半径?

 3.引入:我们已经研究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半径的计算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促进学生对周长和已知周长求直径或半径的理解,唤起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7。

 (l)初步猜想: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说说你猜想的依据。

 (2)圆的面积和半径或直径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

 (3)出示例7第一幅图。思考:图中正方形的边长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图中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5)猜测: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学生回笞后,明确:圆的面积小于正方形面积的4倍,有可能是3倍多一些。

 (6)出示例7后两幅图,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圆的半径

 圆的面积

 圆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精确到十分位)

 2.交流归纳:观察上面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明确

圆的面积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圆的面积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操作、验证、归纳等活动,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渗透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圆面积转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三、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叙述: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餐桌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这不,小明家就新购置了一张圆形的餐桌。为了起到保护作用,妈妈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去配一个与桌面相同大小的玻璃桌面。这可把小明难住了,这玻璃桌面该多大呢?可使用圆的2 同学们,要想帮助小明解决他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到什么知识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面积的求法。(板书题目:圆的面积)

 2.看到今天的课题,你都想知道什么?

 3.什么是圆的面积?在哪?摸摸看。

 (学生摸手中圆形纸片,并用手指出圆的面积)

 过渡语:圆的面积怎样求呢?在这里,我们不妨先回忆一下其它图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二)复习旧知识

 1.你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图形的面积求法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课件演示)

 3.问:其它图形呢?(学生简要叙述其他面积推导过程)

 4.小结:这样看来,当我们遇到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解决。

  (三)学习新课

 1.请你猜猜看,圆的面积公式应该怎么推导出来?

 (生:转化成已知的图形进行推导)

 2.怎么转化?想想办法。任意的分成几份行吗?

 (生:沿圆的直径将圆平均分成若干份)

 3.下面请大家动手实际拼摆一下,看看自己的想法能否实现。请看活动要求:

 (1)以组为单位,先摆图形。

 (2)看看拼出的图形的底和高与圆的关系,并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3)有问题及时记录,以便讨论。

 (学生动手拼摆并贴在白纸上)

 4.你们遇到什么问题了吗?

 (生:边不是直的,是弯的)。

 5.谁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6.是的,边不是直的这可怎么办呢?我们已拼成长方形为例,当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四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把圆平均分成16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把圆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图形是这样的。(课件展示)

 可使用圆的27

 7.同学们请你对比大屏幕上拼得的这几幅图,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8.看来,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曲线越接近于线段,拼得的图形越接近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当分成无数份时,曲线也就变成了直线。这个问题解决了么?下面继续小组合作,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9.汇报不同推导方法:

 转化成长方形的:

 长方形的面积=a × b 圆的面积=c×r 2

 =π r × r

 =π r 2

 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a × h

 圆的面积= c × r 2

 =π r × r

 =π r 2

 转化成三角形的:

 三角形的面积= 1× a × h 2

 圆的面积= 1c×4r 24

 c× r 2 =

 =π r 2

 转化成梯形的: 梯形面积=1×(a+b)× h 2

 15c3c×(+)×2r 21616

 1c××2r 22

 c× r 2圆形面积= ==

 =π r 2

 10.观察一下,这些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将圆转化成已知图形去推导的)

 11.总结:由此可知,我们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可以用全部的小扇形推导,也可以用一个小扇形推导,当然也可以用部分小扇形推导。

 现在我们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已经推导出来了,小明的问题可以解决了我吗?要想解决它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圆的直径、半径或周长)

  (四)巩固练习

 1.求圆的面积(单位:厘米)

 r=3 答案:s=28.26(平方厘米)

 d=20答案:s=314(平方厘米)

 c=125.6答案:s=1256(平方厘米)

 2.小明测量出桌面的直径是2米,你能算出玻璃桌面的面积吗?

 答案:3.14×22 =12.56(平方米)

 3.判断

 (1)直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2)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3)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4)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

 4.听故事解题:

 巴依老爷买来一群羊。

 巴依老爷说:“阿凡提,快把新买的羊赶倒圈里去”。

 阿凡提说:“老爷,这个长方形羊圈太小了!”

 巴依老爷:“什么,太小了?你不把羊全部赶进去,哼哼,你的工钱就别拿了!要不,你自己花钱买些材料,把羊圈围大些。”

 阿凡提想:“该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既不花钱另买材料,又能够让羊圈的面积变大呢?”

 同样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阿凡提想个办法吗?并且请你说明你的理由。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圆环面积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解决生活中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画圆环、剪圆环的活动过程中,初步感受圆环的特点、形成过程,进而探索出圆环面积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圆环的特征、圆环面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

  五、教学过程

  (一)学习方法回顾、铺垫回忆一下

 我们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用到了什么学习方法?

 (生:把圆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利用旧知识推导出新知识。)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遇到不会的想会的,把新知识转化成了旧知识解决。 板书:不会

 想 会

 新 旧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研究新问题。

  (二)创设实际应用的问题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光盘,看,这是什么?

 (1)动画光盘(2)歌曲光盘

 (3)空白封面光盘

 2.想知道这张光盘的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欣赏学生的校园活动照片。

 这些照片见证了我们同学6年来快乐的校园生活,非常珍贵。想不想把它珍藏起来?老师打算把这些照片刻成光盘,等你们毕业时当毕业礼物送给你们好吗?

 3.现在这张光盘的封面还空着呢,你想不想亲自为它设计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封面呢?要进行设计,咱们先了解一下哪部分是可以进行封面设计的。

 4.小组内摸一摸准备的光盘实物,再让学生实投指一指。

 师课件演示(由实物抽象出线条图形、涂色图形)可使用圆动画14

 5.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由两个圆组成,它们的圆心是相同的。(课件点击出圆心)

 6.师说明:这样两个同心圆所夹的部分我们把它叫做圆环。

 板书课题:圆环

 外面的圆我们叫它外圆,里面的小圆我们叫它内圆。两个圆周之间的距离我们叫做环宽。

圆的面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二套,圆片。

  一。情景导入

 1、 师:(出示图)草地上长满了青草,一只羊被栓在草地的木桩上,请问:它能吃光全部青草吗?它最多能吃到哪个范围内的青草?请大家画出这只羊活动范围的示意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位画的是周长,另一位画的是面积。)(动画演示)

 师:这个范围的大小指圆的周长还是面积?为什么?谁画的正确,(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

 2.师:什么是圆的面积?先说,再看书,学生读,(教师用课件演示)

 师: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会想到什么?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呀?

 生: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学生圆的面积公式。

 师:你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后,你们还想到什么问题?

 生:圆的面积公式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

 师:对!刚才这几位同学跟老师想的一样。这堂课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猜测(每项用课件出示)

 师:我们先用一个简单办法,猜想一下圆面积的公式。把一个圆4等分,用半径作边长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可用r2表示。在这个圆上可以画同样的4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可以用4 r2 表示,你们观察一下这个圆的面积等不等于4 r2 ?

 生:不等。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圆面积还要加上外面的4小块,才是4 r2 。

 师: 这个圆的面积比4 r2 小,我们再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出来?

 生:这个正方形是由四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组成,每个面积1/2r2,总面积2r2。

 师:圆的面积和正方形比较谁的面积大?

 生:圆的面积大

 师:可以观察出圆的面积范围在2r2-4r2

 (这里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观察、敢于猜想。渗透无限等数学思想,)

 2. 回忆旧知,

 师:圆能不能直接用面积单位支量呢?为什么?

 生: 因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是有困难的。

 师:该怎么办呢?(教室沉默)

 师: 请同学们看屏幕,(师播放课件)边看边回忆:以前我们研究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求法,那时我们是怎样处理的?(用投影机放出几种图形的转化图解,边出示,边讨论)

 师: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我们研究圆的面积有什么启示呢?

 生:我们可以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求圆的面积。(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

 师:这个办法很好。那么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评: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这种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生新知识作好铺垫,能够促进学生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什么图形?(生答:拼成了。请把你拼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一个同学用8等份的圆片摆成近似平行四边形,一个用不着16等份的圆片摆成近似长方形)

 (2)师::请看大屏幕,16等份的和8等份谁拼成更接近长方形?

 生:16等份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

 师:对。这就是说,分的份数是无限的。你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分的份数越多,长边就越接近直线,这个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课件演示

 (3)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在课桌上拼出的图形,一边讨论,一边逐步写出推导的过程。)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答师继续演示课件。

 生答:能,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r

 S=r2

 师:结合公式S=r2,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师:这个面积公式是不是正确,我们可以通过其它图形来验证一下。有的同学把圆拼成了三角形我们用三角形来验证一下,你能根据三角形计算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课件演示)

 生答: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

 因为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所以 圆的面积=周长的半径的4倍

 S=4r2

 S=r2

 师:我们用三角形也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S=r2 。同学们还有其它图形来验证吗?

 (5)生:我们把圆转化成梯形来验证。(课件演示)

 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半径的2倍。

 因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的2倍

 S=2r2

 S=r2 用梯形的面积

 3.小结:刚才你们把圆转化成为哪些图形,分别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r2)

 我们根据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都推导出了同样的公式:S圆=r2。

 唉!我们刚才猜的圆面积是多少?你们真了不起!与r2很接近啊!

 圆的面积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评:打破了过去教师演示教具学生看的框框,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并渗透转化、无限等数学思想,让学生自己从尝试中推导圆面积的公式。]

 (三)课后巩固

 1、 现在你可以求出小羊大约最多能吃到多少面积的青草吗?为什么?请你给它补个条件。

 (照应了开头,又学练习了面积的计算。)

 2、 根据下面条件求出圆的面积

 r =5分米 d =3米

 3同学们怎么计算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不是一定把树木锯断?(同学们讨论答出测出周长后师再出题)树的周长是非曲直18.84平方米,求树的横截面的面积?

 (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师:这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热烈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解答了课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

 [评:课堂小结时间虽短,但能使学生认识升华一步,同时做到前后呼应,使整堂课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能充分发展思维。]

圆的面积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9~71例1、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具准备

 1.CAI课件;

 2.把圆8等分、16等分和32等分的硬纸板若干个;

 3.剪刀若干把。

 教学过程

 一、尝试转化,推导公式

 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预设: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请大家看屏幕(利用课件演示),老师先给大家一点提示。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我处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和解决总量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 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圆的面积》教学反思(精选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1

 “圆的面积”一课,经过让学生进取主动参与知识的构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思维本事,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的问题自然生成,我们会发现的孩子们的思维是多么广阔。在课堂中教师如果将新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有时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做“无心插柳柳成荫”。

 1、课前提出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提出有利于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便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在两个班的巡讲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当我提出“看到课题后,你们认为这节课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进取发言:“想解决圆的面积如何计算;想解决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的;想学习怎样计算圆的面积等等”。学习目标明确后,我发现两个班的孩子在研究的时候都井然有序,没有不明白该如何入手的,都明确自我在讨论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汇报的的时候都明白围绕着课前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回答,没有乱说的,巡讲后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仅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的驾御课堂;学生仅有明确学习目标才能进取参与,事半功倍。

 2、教学形式上,应因材施教,不一样的班级和学生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

 课堂中,每名学生都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不一样的班级,风格、特点也不一样。101班的学生比较安静,开始不十分敢发言,于是在复习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推导时,我先回忆各种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孩子们说得很好,我也大加赞赏,等他们慢慢熟悉我后,我利用小组讨论来活跃气氛,效果不错,总结时发言的同学多了起来,回答也很到位。98班的学生很活跃,思维快,都抢着举手,学生和我配合也默契。我把知识完全放手交给他们自我解决,,把所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讨论、自学、猜想。学生们都能进取参与,汇报时公式的推导过程说的很完整,练习题计算起来也不费劲。应当说98班是巡讲中讲的最梦想的班级。

 在整个巡讲教学过程中,我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获取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为学生供给充足的时间、空间、材料,教学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抓住宝贵时机引导学生理解新方法,使新知识迎刃而解。两个班讲下来我最大的收获是教学中的应变本事提高了,不一样的学生给了我不一样的体会。当然也发现了自我的不足:还是不敢放手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即使放手了也牵着一点,这是在今后的的工作中应继续改善的地方;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应给予学生必须的思考时间,不要过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深深记住这次巡讲,继续改善自我的教学水平。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2

 “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异常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本节教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复习旧知识,为学生认识圆的面积的含义和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

 复习时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并利用教具直观再现推导过程,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都是经过切、割、拼的方法,把要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并为后面自主探究“能不能把圆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和猜想“怎样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做了充分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构成过程。

 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时,教师作为引导者只是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把探究的过程留给学生。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经过合作剪拼,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平行四边行),我把各小组剪拼的图形逐一展示后,又结合教具演示,引导学生经过观察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整个推导过程中,学生始终以进取主动的状态参与学习讨论,共同经历知识的构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本事、探索精神。在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同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3.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本节课,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一件多么欢乐的事情,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不足之处。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以及实践操作花费较多的时间,所以在讲解推导过程时讲得不够透彻,学生理解不深,以至于对公式掌握不太好。如果说当时在引导上能及时研究到这一点,并给予技巧性的引导,或许能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那么整节课就将显得更为精彩和饱满。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3

 圆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长方形的认识,到学习圆的认识,从直线到曲线的学习,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迁移转化思想。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是这样设计教案: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在教学伊始,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在复习的同时渗透“转化”推导方法,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出来呢?引出新课的学习《圆的面积》。

 二、指导操作,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首先理解圆的面积的意义:引导学生回忆面积指的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圆的面积指的又是什么?学生通过回忆面积的意义,能够进一步加深对圆的面积的理解,也为接下来的动手实践“圆的面积”做铺垫。接下来指导操作,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怎样求圆的面积?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学生已有自己的想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探讨出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利用转化法如何把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接下来让学生拿出学具自己动手实践,然后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来思考,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动脑剪一剪、拼一拼,再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并判断学生汇报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看他们的推导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们经历操作、验证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序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接下来再让学生动手实践改进自己的不足,同时尝试着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为了加深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多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推导过程,这样不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在师生共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在巩固练习中我本着基础、综合、拓展三个层次,首先题型是基础性的面向全体学生,来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在全体同学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和拓展,这样既能面向全体学生,也能够照顾到学习优秀的学生,练习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1、课堂纪律有点乱,在探究环节学生讨论的有点激烈,直接导致了课堂纪律乱

 2、课堂时间没有把握好,下课铃声响起,最后几个练习题还没有处理完

 3、教师提的问题有时有点大,让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要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再努力!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4

 本课用课件形式,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直观的认识,富于启发地清晰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再加上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教师的点拨解说、提问,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合作交流,使教学过程到达最优化。

 一、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构成正确的几何概念,掌握图形的特征及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学。

 如揭示圆的面积定义,基本建立了圆的面积概念。又如运用计算机显示由圆到近似长方形的图像的变换过程,揭示出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的科学美,并充分体现构图美和动态美的特点,它能刺激学生,强化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欲望,有助于解除学生视听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的教学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构成,到达了预想的教学目的。

 二、把数学虚拟实验引入几何的教学中,以研究的方式学习圆的面积,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经过剪切、平移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拼合成与它面积相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时,课件供给的虚拟实验,使它们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完整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仅概括归纳出面积计算方法,感悟到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学习中的妙用。并且学生在抽象、概括、归纳推理过程中理解严密的逻辑思维训练,构成一种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产生一种自我尝试,主动探究,乐于发现的需要、动机和本事。从而顺利的想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也能够这样推导。

 教学中先动画展示等分圆的过程,再演示出拼合成长方形的过程,经过几组类似的实验,等分的份数递增,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让学生经过操作实验和观察、比较得出这样的事实,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就完整的展示出来。对于巩固练习,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意在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正确地掌握公式,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量的加大,对于圆的面积公式还应让学生多点时间去思考,去推导。细节的设计还要精心安排。这是今后教学应当改善的地方和努力的方向。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5

 圆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终一个平面图形,学生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不论是学习资料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

 经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并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所以,经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打下基础。

 一、感受圆的周长与面积的不一样

 本课开始,我先让学生比较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有什么不一样,之后结合回忆平行四边形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头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学具演示,激发探究

 经过以前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探究圆的面积。探究之前,我问学生:如何计算圆的面积学生有点不知所措。此刻回想起来,我不应当一上来就问如何计算圆的面积,而应当先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这样的引入可能更有利于学生解答出我的问题。接下来我让学生把自我手中的小分成若干小扇形,从8等份、16等份再到32等份,学生把扇形拼起来,从一个不规则图形,到近似的一个长方形。再让学生在这个长方形中找到圆的周长,找到圆的半径。最终得到长方形的长就等于圆的周长的一半,而它的宽就是圆的半径,最终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遗憾的是学生自我制作的学具操作起来很不方便,既耽误时间,又不规范,如果能统一配置学具那会更利于操作。)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本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得到了提高。但值得反思的是,我总是抱着一节课应当解决一个知识点的想法,所以为了赶时间,我总是更多的关注举手发言的优等生,而很少注意学困生,没给他们留有足够思考时间,这是我今后课堂教学应当异常注意的地方。

 三、分层练习,体验运用价值

 结合课本中的例题,我设计了基础练习、提高练习两个层次,从两个不一样的层应对学生的学习情景进行检测。第一,基础练习巩固计算公式的运用,强调规范的书写格式;第二,提高练习收集了身边的实际资料,让这节课所学的资料联系生活,得到灵活运用。在每一道练习题的设置上,都有不一样的目的性,我注重了每个练习的指导侧重点。但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我没能做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今后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这一节课中,我总觉得操作学具时间短,我有点操之过急,只是让学生草草地操作,更多的是经过自我的教具操作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虽有碰撞,但总觉得不够。在以后这一类的教学中,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探索时间,使学生的思维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探索本事、分析问题和解决同题的本事得到充分提高。另外,在细节的设计还要精心安排。

《圆的面积》教学反思6

 “圆的面积”一课,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来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的数学思维能力,渗透极限思想和知识之间是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上课前我要求学生对这一内容做一个研究小报告,目的在于:对于优等的学生课前自己进行研究,学困生不会自己研究可以也通过看书抄一抄,通过抄也会有印象。通过这一做法,力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

 一、复习旧知,渗透“转化”

 本课开始,让学生回忆上学期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探究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转化”是探究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好方法,为下面探究圆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奠定基础。

 二、大胆猜测,激发探究

 在凸现圆的面积的意义以后,我让学生猜测圆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当学生猜测出圆的面积可能与圆的半径有关系时,设计实验验证: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圆的面积,探索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这一内容是旧教材所没有的。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被充分调动起来,而这些,又正好为他们随后进一步展开探究活动作好了“预埋”。

 三、演示操作,加深理解

 当学生通过第一个操作活动,得出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与学生谈话:刚才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我们研究出圆的面积是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那么怎样才能精确的计算出圆的面积呢?让我们来做个实验。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个圆,现在平均分成16份,自己拼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并想想它与圆有怎样的关系。这样,通过学生操作学具,把抽象思维物化为动作形象思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圆的面积、周长、半径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面积、长、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由扶到放,由现象到本质地引导,又使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发散,在想象中得以提升。

 不足之处:给学生的时间还是少了一点,怕上课时间不够,也不敢给学生放了太多了空间,怕收不回来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学生发言的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学生回答不到点上,以后再这方面也会多引导学生,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些不足将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不经意间,一个难忘的活动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是不是该好好总结总结呢?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活动总结很是头疼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小学教研活动总结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1

上周二第一片区三年级数学教师在xx路小学进行了片区教研活动,内容为三年级数的计算新知探究课,课后对本节课的课堂实况进行了探讨交流,形成以下两个方面的收获:

一、规范说课的基本要求:

1、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说学习目标:本环节的重点是学习目标的设计思想,解读学习目标。

3、说本节课的重难点。

4、说导学案的设计思路和导学案的各部分设计意图。

5、说课堂环节的操作思路,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和方法。

二、总结了提高中、低年级学生课堂评价的方法:

中、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认知水平、能力等各方面有限,所以在课堂学习中对其他学习小组的展示评价往往起不到促进本节课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他们的评价很多时候针对了展示者行为方式进行评价,弱化了对知识的评价和质疑。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我们片区教师的集智讨论,提出我们的建议:

1、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大胆发言应当给予鼓励、肯定和支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2、要注意评价的有效性,既要对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更要注意对展示者所展示的知识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在参与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多一些示弱性追问,这样不仅可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生成,解决疑难问题;同时也可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学会质疑的习惯,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请老师们阅读、思考、运用!同时感谢张xx老师的展示课,叶xx、陈xx、王xx、赵xx、刘xx等老师们共同协助!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2

美术教研组工作的安排,小学美术中心教研组于xxxx年10月30日下午,在中兴片区开展随堂听课的调研活动。在活动中教研组听了中兴中心小学林梅花老师的一节《数字变变变》一年级的小学美术课,课后林梅花老师谈了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授后反思,最后教研组成员和老师们一起研讨交流,参加活动的每位老师也对这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对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研讨。

授课老师值得肯定的方面有:

一、教态大方,准备充分;

二、教师的绘画基本功很好,作品欣赏准备充足;

三、教学思路清晰。

要改进的方面:

一、示范作品应抓住美,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震撼力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范画时要把技法交代清楚,突出要点;

三、授课中要多与学生互动。

通过此次美术教研组成员的组织调研、研讨和交流活动,使美术教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3

一、教研活动完成情况:

在本学期的开学初,我们组就组织在一起,按照学校教导处的学期教研活动要求,先认真学习教导处的各项要求,然后共同探讨和制定了:

(1)教研组的学科课题:阅读教学初探(此课题也是延续前几个学期的研究课题);

(2)制定出教研组活动表;活动内容主要有: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碟片(均为外地优秀教师授课);共同帮助组里参加兵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比赛的老师备课,评课,议课;青年教师评优课上课及评课、议课;阅读教学体会交流;分析三、四、五、六年级的一个单元如何上;阅读教学体会(写出体会文章)。

(3)本学期学科活动(五、六年级英语作文大赛)。

教研活动制定出来以后,还要更好的执行。我们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严格按照执行。

首先是帮助参加兵团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比赛的老师备课,评课,议课,先听试讲课,然后议课,大到教学思路的把握,小到一个环节和一个环节怎么衔接,一句话一句话怎么说,都互相议论,互相探讨,力求简明明了,不拖沓;在课件的制作上,全组也是集体出力,有的找素材,有的出点子,制作出来的课件美观实用。经过授课教师和大家的努力,我们推出的这节课被评为兵团一等奖,授课教师代表兵团参加了在云南举办的少数民族地区英语大赛,也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和我们英语教研组争了光,添了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全组教师的努力分不开,每位教师在这次活动中都有收获,有体会,这同时也证明了一个道理,要合作,才能发展。

本学期的另一个重点是青年教师评优课,它是对我们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一次考验及教学能力的一次展示,在第一次教研会上,我们就让年轻教师自己准备课,制作相关的课件。同时强调必须狠抓课堂教学,多在课堂上用英语来发出一些指令,任何一位教师来本班上课均不困难。经过认真的准备,每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大家均去听课,从同事身上学习优点,避免自己的缺点。在这次评优课上,我们的两位三年以上教龄的老师所上的课被兵团教研室的老师评为优秀,四位教龄在三年以内的老师所上的课也都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每一位教师都进步了。评优课后,我们组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指出优点,提出缺点,以及以后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方面。(教研记录本上附有专门的每位教师的评语)

我们组教研气氛浓郁,不仅在学校规定的时间我们认真进行教研活动,就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一句话怎么导入,一个单词怎样让孩子迅速记住,我们也常常是争得面红耳赤,听完课后的评议课上,我们只指出本堂课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是我们看不到别的老师的优点,而是我们都认为把这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改好才是最重要的。本学期,我们组听课均在20节以上,教研组长更是在50节左右,全组听课总计在220节左右。

我们组不仅在自己的组内听课,议课,还认真学习外校的优秀教师的课例,我们共分两次学习了夏恩力老师和田湘军老师的课,评课、议课后,每位教师分别写出了《我学到的一个优点》和《我需要注意的一个缺点》的文章(附在教研活动记录本后)。

阅读教学是我们组自订的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这学期,我们还是把阅读教学贯穿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在阅读教学交流会上,大家积极探讨,写出了自己的体会文章。

在教研组定的另一项活动————分析每个年级的一个单元如何上这个教研活动中,我们也是集中大家的好点子,提出了好的教学方法,为将来教师上这几个单元打下了基础。

今年我们组共完成两项学科活动:一个是五、六年级英语作文大赛(已经写出了相关的总结);一个是邀请现在七年级的学生给六年级的同学做的学习体会交流(也写出了相关的总结)。这两项活动都很成功。

毕竟是,开学初制定的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就显露出一些不适合的地方,如:

一、阅读教学只是每个人的见解,没有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实践性不强;

二、每位教师的听课只在评优课时听听,平时互相进班听课学习的次数少;

三、课后教学反思流于一般的叙述,没有起到真正的反思作用;

四、英语课堂用语应该每天练习。

收获的20xx过去了,相信在学校各级部门的领导下,在英语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今后的工作会取得更大成绩。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4

为了促进我校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了营造全校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经学校集体研究决定,本学期各教研组活动在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下,以“公开课”为教研平台,全校广大教师全员参与的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广大教师亲自参与听、评课,绝大部分教师感到开展这样的活动,是较为成功的,起到了公开示范作用,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各个方面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在此,对本期教研活动作如下总结。

一、活动目的

旨在探索各科教师今后的备课、授课方向和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组织形式

1、每组推荐二名以上教师,参与做课活动。

2、教研组从九月至十二月份,组织十八名教师讲授公开课。

3、授课教师从教材、教法及学生的学法、教学过程给听课教师进行说课。

4、参加听课的所有教师逐人发言,共同交流,以期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5、活动之后,学校教务处认真总结,形成材料,发放各教研组学习。

三、活动成果

1、教师重视程度高。

开展以“公开课”促教研的活动,是学校取的一项举措,全校广大教师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及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

2、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授课教师在上“公开课”的备课过程中,都精心选材,巧妙科学设计,深入钻研授课内容,作了大量充分的准备。

在备课中,教师能够积极大胆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力求使自己的授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贯彻新课改理念上有较大进步,教学双边关系进一步趋向合理,师生关系逐步和谐,教学民主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他们都非常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3、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授课老师在整个课堂的组织中不慌不忙、松弛有度、放收自如,表现出过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学的整个程序的设计安排科学,结构合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教育思想观点科学、正确,教学目的明确,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表现出很强的驾御课堂能力。

4、现代多媒体教育与传统课堂授课实现了有机整合。

本次活动的每一节公开课都能体现一点,就是尽可能使用课件,课件的展示如果比较得体、师生的互动就会融洽;如果不会使用课件,也尽可能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把课堂呈现出现代的教学气息。

5、教学构思新颖。

通过首尾呼应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引课,营造了较为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尾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求知,活跃了学生的课堂气氛。

6、能够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导演角色和学生的演员角色,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7、学校对参与做课教师进行课堂考核评价,从中评选出一等奖教师王学武、任学琴、苏顺琴;二等奖教师张凤梅、李金花;三等奖教师杨秀珍、王淑霞,颁发证书和奖品。

三、工作建议和努力方向

1、转变教学观念,变“文本”为“人本”。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3、下大功夫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4、要注意处理好“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时间”和“要在一节课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

5、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要注意处理好“好学生”与“整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7、教学基本功还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8、做一个会表扬学生、会听学生心声的老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确是这样,知识是无限的,一个人如果只满足于现在,不去开拓进取,那他就会被社淘汰。在我校教研活动的前后,授课老师的智慧得到了彰显,广大教师的建议得到了交流,教研活动的成果的得到了认可,可以说我们的辛勤劳动是值得的。希望全校广大教师进一步努力地学习,适应教育的发展,为陶了镇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5

一、让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周一升旗师生读书演讲汇报 11月x日上午,新村小学校园里在举行一次特别的升国旗仪式——师生一起在国旗下畅谈读书感受、收获。荆花香老师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澎湃,学生们也是滔滔不绝。师生共同畅谈着新村小学的书香书韵——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因读书而精彩!

二、课例研究始终如一

每周周四上午第一节课为我校语文组课例研究时间。本月份,我校语文教研组长王彩霞提出“如何提高低年级识字课效率”为我校本月语文课例研究主旋律。低年级语文教师针对这一主题设计教学,然后逐一做课、研讨。通过研讨,我们一致认为:张海英、史亚萌两位教师在低年级识字课上有自己独到方法,学校不仅推广他们方法,还要求他们继续努力探索,并起到引领作用。

三、我爱我家——四中队主题队会

11月x日上午,我校全体师生和教体局领导欢聚一堂,共同欣赏四中队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我爱我家。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有故事讲演《小水桶》,有诗歌朗诵《我和集体》,有相声《男生女生》,有师生合唱《让爱住我家》同学们的表演不时博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是啊,家的温馨,家的和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维系;家的发展,家的荣誉,需要每个成员的集体努力。通过这次中队活动,更加凝实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爱我集体,从小做起”

“爱心奉献,从我做起”的观念。

四、常规教学活动常抓不懈

1、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自学等形式学习教研室推荐的文章,并要求教师写出学习笔记。

2、组织教师上交11月份教学反思、教学案例、随笔或札记和读书感悟等。

3、对教师常规教学(各科教案、读书笔记、听评课记录、作业、作业批改记录及上报表等)进行月工作检查。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6

9月11日至29日,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了语文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一至六年级教师全部参加,共做课xx节,参加教师xx人。

各年组教师在筹备艺术节节目的同时,积极研读教材,确定授课方案,选择教学策略,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积极梳理优点及不足,研究解决策略,在一次次的研课过程中,教学思路越来越清晰。

一年组进行的是拼音“aieiui”的教学,教学中首先从学过的单韵母aeu入手,小i凑热闹,揭示课题“aieiui”,然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充分说清楚图中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再言简意赅地有目的地、故意停顿让学生接地讲一讲,从而体会图上发“aieiui”的音节。接着进行“aieiui”的发音指导。然后进行书写指导。最后进行“aieiui”的四声练习。

二年组为了更好的实现识字教学,在《田家四季歌》一课的教学中,我们紧紧抓住识字这根主线,结合低年级识字教学流程,从识记生字入手,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顺口溜、结合插图、生活常识等方法巧妙识记生字,并在词语和句子中加深对词语理解和认识。

三年组进行的是数学《倍的认识》教研,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比较,运用摆一摆、圈一圈的方法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年组《角的度量》一课,老师对学生学习数学活动、主动探索研究的重视,注重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尝试探索中逐步感受量角器的形成,在改进量角器的同时也完善了量角的方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此课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认识量角器---揭示量角的方法---进行量角的练习”。而本课的执教者却打破了以直观认识为切入点的常规思路,选择从学生的认知矛盾入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这样的教学,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了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性的数学。

五年组教学《可能性》,经过三次研课,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重点更加突出,经过研课,教师更加明确本节课的授课课时目标要明确,更好地理解的教材编排的要求,降低了难度,也便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六年组数学进行《圆的周长》的教学,年组教师用五步教学法:从日常生活出发感知圆——自主探究画圆——认识各部分名称——探索圆的特征——解释应用,通过操作、观察、思考,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积极动脑思考,真正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年组语文在进行《少年闰土》教学中,尝试进行描写人物外貌方法的运用。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

今后的教学我们要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研究主题展开,围绕一个切入点,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切实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形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受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但是,在教研活动中仍存在许多的不足,如,对教材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授课教案中一些环节的设计还没有吃透,对学生的训练还有待提高。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7

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在这一年里,我们教研组精诚团结,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一、学课标,进行课标的讨论

我们隔周的课标研讨一直在进行着,大家在学习课表的基础上,认真地进行课程试验,并且把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与大家共享。在课标研讨中大家积极发言,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

二、上汇报课,进行校本讲座,各有特色

我们洞台小学的语数组中,有年龄40的老教师黄永起老师,虽然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非常繁忙,但是还是积极的上汇报课,并且把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汇报课时进行讲座。还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刘娜老师,虽然只是半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但是也在兢兢业业的向老教师学,而且在本学期上了两节课。汇报课充分体现了自己学习的成果。 李建锋老师积极进行教研活动,共上了三次课,此次的数学汇报课,充分的体现了运用生活情境利用旧知引入新知。沈海燕老师的课朴实,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谢双丽老师的课让学生的学习在情境中探究知识。我们每一个人都热情高涨,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踏踏实实的搞好教研活动。

三、精心培养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我校最年轻的两位教师都在我们语数组,所以我们的任务艰巨。老教师便做起了传、帮、带的工作,经常听课,在一起讨论新课标,讨论教学方法,传授教学经验,大家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两位教师已经能够正确的把握教材,课上的也各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成长就是我们教研组最大的收获。而且今年我们组的李建锋老师还申报了镇级骨干。他们在成长,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在成长。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洞台小学语数组会继续努力,把我们的教研活动推向新的巅峰。

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篇8

时光流逝,一个紧张、充实、有序、奋进的学期即将结束。本学期我们小学数学教研组没有金灿灿的奖牌,也没有耀眼的光环,有的是我们全组老师们的辛勤付出,默默耕耘。我们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开学初制定的各项教研,坚持以数学教学课堂为主阵地,认真贯彻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抓好各年级的课堂常规教育。以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踏踏实实开展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使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现就本学期开展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有机结合,每位教师都有严谨、扎实、高效的良好教风,并努力培养学生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能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能认真探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指导,及时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的教学过程,并依据自己的教学感受做好教学后记。我们组每位教师能精心合理布置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切实抓好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等工作。教师互学互促,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加强年级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各年级组老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课后及时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我们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及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首先由执教者先说课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思路、理念,同时谈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达到的教学效果或困惑,然后由已定的中心发言者点评,接着大家围绕执教的亮点、困惑或自己观课后的感受进行畅所欲言。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真正做到优质共享。

2、积极开展高效课堂赛课活动。三年级和六年级数学教师全体参与,积极准备,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三、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方向。

1、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如: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的准备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即听什么,看什么,想什么?)再者,我们的评课仍停留在点上。

2、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因为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所以老师的论文缺少生命活力。故今后应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提升教师数学专业素养,使大家的教学艺术进一步得到提高。

3、课题探索研究工作力度不够,在今后的教研工作中,继续把加强课题的研究作为一个工作重点。

4、进一步抓好后进生的辅导,减少不合格现象,提高优秀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本学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这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目的。今后,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取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