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探究题。

2.初二物理声现象题目:用一把钢尺做两个关于声现象的实验,说明做法。(运用初二上学期课本中的知识)

3.初二物理 声现象 为什么无人在屋子里会有嗡嗡声,是被什么吸收了

4.初二上物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5.初二物理 声现象

6.初二物理知识点有哪些?

7.物理广州初二声现象及解题方法

初二物理声现象思维导图_初二物理声现象

(1)一列火车以20米每秒的速度前行,在距某一隧道口500米处鸣笛。 问:当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每秒。 )解:设X秒后听到回声有20X+340X=2×500,所以X=1000/360=100/36=25/9此时司机距离隧道口L=500-20X=500-500/9(2)甲、乙两列火车相向行驶,甲车的速度是15m/s,乙车的速度是10m/s。当它们相距5000m时,甲车鸣一声笛,则甲车的司机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听到从乙车反射回的笛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甲车鸣一声笛,笛声和乙车共同经过5000m 所用时间是t 10m/sXt+340m/sXt=5000m 解得t=14.3s这时甲车行驶15m/sX14.3s=214.5m 笛声遇到乙车返回时甲车行驶了214.5m 笛声和甲车共同经过5000m-214.5m =4785.5m 所用时间是t1 15m/sX t1+340m/sXt1=4785.5m 解得t1=13.5s甲车的司机要经过t+t1=14.3s+13.5s=27.8s才能听到从乙车反射回的笛声(3)某农村中学八年级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物理现象,他们请一位同学在输送水的直铁管道(充满水)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沿铁管分别在不同位置用耳朵贴近管道听声。实验结束后,A同学说自己只听到一次响声;B同学说自己听到两次响声;C同学说自己听到三次响声,已知声音在的传播速度是:v气=340m/s;v水=1700m/s,v钢铁=5100m/s,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在铁管上某处敲响一次,A、B、C三位同学的位置到敲击点的距离各自在什么范围内(请写出计算过程和对结论的分析过程)

解:耳只能识别间隔大于0.1s 的声音。所以

L1/340-L1/5100=0.1 L3/1700-L3/5100=0.1

A<L1 B在L1L3之间 C>L3

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探究题。

(一)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二)物态变化

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① 离开人体读数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 升华和凝华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1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 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 成像大小

(u)

像的虚实 应 用

像物位置 像 距

( v )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8、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三部分 电路与电流

知识结构

一、 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I=I1+I2;(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第四部分 欧姆定律

一、电压

1、电源的作用是给电路两端提供电压;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原因。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电路中有电压,却不一定有电流,因为还要看电路是否是通路。

2、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常用单位有千伏(KV,1KV = 103V)和毫伏(mV,1mV = 10-3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一节干池的电压是1.5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3、电压表的使用:A、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电路并联;当电压表直接与电源并联时,因为电压表内阻无穷大,所以电路不会短路,所测电压就是电源电压。B、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接电源正级,负接线柱接电源负极度。C、根据被测电路的不同,可以选择“0 ~ 3V”和“0 ~ 15V”两个量程。

4、电压表的读数方法:A、看接线柱确定量程。B、看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伏)。C、看指针偏转了多少格,即有多少伏。

5、电池串联,总电压为各电池的电压之和;相同电池关联,总电压等于其中一支电池的电压。

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1、实验步骤:A、提出问题;B、猜想或设;C、设计实验;D、进行实验;D、分析和论证、E、评估;F、交流(大体内容相同即可,有些步骤可省略)

2、在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压之和。

三、电阻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铅笔芯、金属、人体、大地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塑料、陶瓷等。导电能力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金属等。

2、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千欧(KΩ,1KΩ = 103Ω)和兆欧(MΩ,1MΩ = 106Ω),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为 。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一般情况下,某一导体被制造出来以后,其电阻除了随温度的变化有一点改变之外,我们就近似地认为其电阻不变了,它也不会随着电压、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4、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5、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电阻部分由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绕在绝缘管上,通过滑片在上面滑动从而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法是:一上一下的接。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它应该与被测电路串联。

四、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826年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来的。

2、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两端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I = U / R ,变形公式有:U = I R , R = U / I

3、欧姆定律使用注意:A、单位必须统一,电流用A,电压用V,电阻用Ω;B、不能把这个公式理解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常规情况下是不变的。

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额定电压;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叫额定电流;但是生活中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所以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叫实际电压,实际工作时的电流叫实际电流。

5、当电路出现短路现象(电路中电源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被接通的情况)时,根据I = U / R 可知,因为电阻R很小,所以电流会很大,从而会导致火灾。

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根据欧姆定律公式 I = U / R 的变形 R = U / I 可知,求出了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小灯泡的电阻,这种方法叫做伏安法。

2、电路图:

3、测量时注意:A、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该滑到电阻最大端;B、测量电阻时,应该先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然后测量时使用的电压应该按照从额定电压依次降低测量。C、可以将几次测量的结果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4、测量过程中,电压越低,小灯泡越暗,温度越低,因此电阻会略小一点。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应该不高于36V,因为根椐欧姆定律 I = U / R 可知,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电流就会越大,所以高压电对人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2、我们不能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因为人的皮肤潮湿时,电阻会变小,从而会增大触电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不要靠近高近带电体,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

3、雷电是自然界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对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在有雷电现象时,不要站在大树或其它较高的导电物体下,也不能站到高处。

4、为了防止雷电对人们的危害,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让雷电通过金属导体进入大地,从而保证人或建筑物的安全。

第五部分 电功率

一、电能

1、电能可能同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也可以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2、电能用W表示,常用单位是千瓦时(KWh),在物理学中能量的通用单位是焦耳(J),简称焦。1KWh = 3.6 106J。

3、电能表是测量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的仪器。A、“220V”是指这个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B、“10(20)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在短时间内最大电流不超过20安;C、“50Hz”指这个电能表在50赫兹的交流电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这个电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时的电能,转盘转过600转。

4、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做功的过程,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实质上,电功就是电能,也用W表示,通用单位也是焦耳,常用单位是千瓦时。

二、电功率

1、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的物理量,用P表示,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有千瓦(KW)。1KW = 103W 1马力 = 735瓦。电功率的定义也可以理解为: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

2、电功率与电能、时间的关系: P = W / t 在使用时,单位要统一,单位有两种可用:(1)、电功率用瓦(W),电能用焦耳(J),时间用秒(S);(2)、电功率用千瓦(KW),电能用千瓦时(KWh,度),时间用小时(h)。

3、1千瓦时是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公式: P = I U 单位:电功率用瓦(W),电流用安(A),电压用伏(V)。

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或者说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电路图与测电阻的电路图一样。

2、进行测量时,一般要分别测量小灯泡过暗、正常发光、过亮时三次的电功率,但不能用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电功率,只能用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

四、电和热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要转化成热,这个现象叫电流的热效应。

2、根据电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可以得到: P = I2 R 这个公式表示: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时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当发电厂电功率一定,送电电压与送电电流成反比,输电时电压越高,电流就越小。此时因为输电线路上有电阻,根据P = I2 R 可知,电流越小时,在电线上消耗的电能就会越少。所以电厂在输电时提高送电电压,减少电能在输电线路上的损失。

4、电流的热效应对人们有有利的一面(如电炉、电热水器、电热毯等),也有不利的一面(如电视机、电脑、电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我们要利用有利电热,减少或防止不利电热(如电视机的散热窗,电脑中的散热风扇,电动机的外壳铁片等)。

五、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根据公式 I = P / U 可知,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时,电功率越大,电流I也就越大。所以在家庭电路中:A、不要同时使用很多大功率用电器;B、不要在同一插座上接入太多的大功率用电器;C、不要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而且保险丝应该在可用范围内尽量使用细一些的。

五、熟记电学中基本量的规律和特点,进行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的计算

物理量 公 式 单位 测量仪器 串联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特点

(符号) ( 符号)

电功(W) W=UIt 焦耳(J) 电能表 W=W1+W2 W=W1+W2

W1: W2= R1: R2 W1: W2= : R2 : R1

电功率(P) P = W /t 瓦特(W) 电流表 P=P1+P2 P=P1+P2

P=UI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P1: P2= R1: R2 P1: P2= R2 : R1

(伏安法)

电热 Q=I2Rt 焦耳(J) Q=Q1+Q2 Q=Q1+Q2

(Q) Q1: Q2=R1: R2

第六部分 电与磁

一、磁场

1、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该物体就具有了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2、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中间磁性最弱。当悬挂静止时,指向南方的叫南极(S),指向北方的叫北极(N)。

3、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叫做磁场。磁场对放入它里面的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5、在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磁场方便,我们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6、地球也是一个磁体,所以小磁针静止时会由于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原理指向南北,由此可知,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7、地磁南极与地理北极、地磁北极与地理南极并不完全重合,中间有一个夹角,叫做磁偏角,是由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首先发现的。

8、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存,叫永磁体(如钢);有些物体在磁化后磁性在短时间内就会消失,叫软磁体(如软铁)。

二、电生磁

1、通电导线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2、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

3、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以及螺线管的绕线方向有关。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4、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排水阀门等。

5、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该螺线管的北极。

三、电磁继电器 扬声器

1、继电器是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电路的装置。实质上它就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2、电磁继电器由电磁铁、衔铁、、触点组成;其工作电路由低压控制电路和高压工作电路两部分组成。

3、扬声器是把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的一种装置。它主要由固定的永久磁体、线圈和锥形纸盆构成。

4、示意图。

四、电动机

1、通电导体在磁声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它的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有关。

2、电动机由两部分组成:能够转动的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

3、当直流电动机的线圈转动到平衡位置时,线圈就不再转动,只有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线圈才能继续转动下去。这一功能是由换向器实现的。换向器是由一对半圆形铁片构成的,它通过与电刷的接触,在平衡位置时改变电流的方向。实际生活中电动机的电刷有很多对,而且会用电磁场来产生强磁场。

五、磁生电

1、在183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这个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没有使用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会周期性改变方向,这种电流叫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它每秒钟电流方向改变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我国的交流电频率是50Hz。

3、使用了换向器的发电机,产生的电流,它的方向不变,这种电流叫直流电。(实质上和直流电动机的构造完全一样,只是直流发电机是磁生电,而直流电动机是电生磁)

4、实际生活中的大型发电机由于电压很高,电流很强,一般都用线圈不动,磁极旋转的方式来发电,而且磁场是用电磁铁代替的。发电机发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第七部分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1、1876年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了电话。最简单的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将声信号转变为音频电信号,听筒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信号。通话双方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串联的,自己的话筒和听筒是互相独立的。

2、为了节约电话线路的使用效率,人们发明了电话交换机,1891年出现了自动电话交换机,它通过电磁继电器进行接线。

3、电话按信号输方式来分,可分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信号类型来分,可分为模拟电话和数字电话。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这种信号叫模拟信号,这种通信叫模拟通信。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数字信号,这种通信叫数字通信。

4、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丢失信息,而且抗干扰能力不强,保密性也很差,信号衰减厉害。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种中,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

初二物理声现象题目:用一把钢尺做两个关于声现象的实验,说明做法。(运用初二上学期课本中的知识)

声音变化特点:音调由低到高。

原因:水瓶中的空气柱刚开始很长,振动的频率慢,因此音调低;

之后空气柱短,振动的屏率快,因此音调高。

实验:小明用同样的力度去吹一根塑料吸管做的响笛,并将它不断剪短,会发现音调由低到高。

初二物理 声现象 为什么无人在屋子里会有嗡嗡声,是被什么吸收了

第一个:把耳朵贴在刚尺的一端,然后让另一端振动,可以听到两次振动的声音,一次是通过钢尺传播,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

第二个:在钢尺的一端放上碎纸片,让另一端振动,纸片会飞起来,因为声波传到另一端,使它振动。

初二上物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你的理解是对的,住人的屋子里的东西(一般都不会少)摆放不规则,声音传播过去就“折射”到别的方向去了,再“折射”几次声音的能量就消失了,也就听不到了。空房间的时候,声音是传播到跟人平行的墙壁上,垂直弹回,人就能听到了。由于距离太近,回声和你听到你嘴巴说出的声音几乎重叠,就会有点稍微刺耳的“嗡嗡”声了。

像**院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有时候还弄些密集的小孔,都是为了吸收回声。

初二物理 声现象

C是对的,生物学学过这点。

A不对,不同的介质,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B是错的,停止发声后,发出的声音继续传播。

D是错的,太空中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木星遭到流星的撞击的声响传不到地球来。

初二物理知识点有哪些?

2010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93套)专题一声现象

考点1:声现象

一、选择题

1.(2010年安徽芜湖,12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2.(2010年广东广州市,3题)根据图2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3.(2010年山东潍坊,1题)关于国庆60周年大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旗手帽子上的军徽熠熠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B.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的折射来判断的

C.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D.解放军整齐的脚步声,是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耳内的

4.(2010年山东烟台,1题).吉它是年轻人喜爱的一种乐器.在演奏前,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时的

A.振幅 B.响度 C.音调 D.音色

5.(2010年山东临沂,9题)如图所示,将甲手机挂在玻璃罩内,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能听到甲手机响亮的振铃声,同时也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如果用抽气机不断地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再用乙手机拨打甲手机,听到甲手机的振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振铃声,但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这个实验说明

A.声音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B.声音和光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而光不能 D.光可以在声音中传播而声音不能

6. (2010江苏南京,1题)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波具有能量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禁鸣喇叭”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D.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7.(2010江苏扬州,1题)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8. (2010江苏盐城,8题)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

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9.(2010广东肇庆)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两次敲击同一个音叉,比较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10(2010年广东湛江,4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11(2010年广西桂林,2题)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12(2010 年山东菏泽,10题)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播能量

13.(2010?河北省,12题)下列关于家庭防盗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制防盗门的材料属于合金

B.隔着防盗门也能辨别说话的人,依据的是说话人声音的大小

C.防盗门的把手安装在离门轴较远处,利用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防盗门锁内加少量铅笔芯粉末容易打开,铅笔芯粉末起润滑作用

14.(2010?四川省成都市,1题)关于图l所示四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

15.(2010江苏南通,2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不能发声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16.(2010江苏苏州,7题)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17.(2010江苏镇江,1题)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18.(2010湖北荆门,2题)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打交道。下列关于声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岸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 几次敲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D.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19.(2010湖北黄冈,16题)“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20.(2010湖北武汉,1题)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全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用了上述三种方法

21.(2010北京市,14题)ABC

22. (2010年山东莱芜,1题)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23.(2010江苏淮安,1题)如图所示,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

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结构

24.(2010宁夏,21题)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25.(2010福建龙岩,2题)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在演唱时,观众能分辨出三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歌声的什么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6.(2010辽宁沈阳,1题)吼猴是世界上叫声最响的动物之一,它以雷鸣般吼声警告其它动物不要侵犯它的领地。 这里的“雷鸣般”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7.(2010江苏徐州,1题)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耳的人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A.振动 B。一直向左运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静止不动

28.(2010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声音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减少噪声的惟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29.(2010江苏无锡,1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均无关

30.(2010湖北孝感,23题)右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实验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A.音叉振动时,乒乓球被弹开

B.听到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得越远

C.敲音叉的力越大,听到的音调就越高

D.音叉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31.(2010福建泉州,10题)我们在电话中也能分辨出谁在说话,这是根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量 D.音调

32.(2010年广西柳州,10题)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猛将张飞单枪立马在长坂坡当阳桥头,一声大喝,吓退曹操十万大军。这个典故形容张飞声音

A.音调高 B.频率高 C.音量大 D.音色差

33.(2010年湖南长沙,16题)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下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

34.(2010四川自贡,16题)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音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35.(2010四川内江,5题)为了减少教室周围环境的噪声对上课学生的干扰,在下列措施中,有效、合理和可行的是(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大一些

B.学校为每个学生免费佩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C.在教室的周围植树或建隔声板

D.在教室里多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36.(2010年贵州毕节,1题)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音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37.(2010黑龙江哈尔滨,17题)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38.(2010黑龙江鸡西,1题)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39. (2010四川泸州,A卷选择1题)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中国救援队第一时间到达灾区抗震救灾,被困在建筑屋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管能够向外( )

A、传热 B、传声 C、通风 D、导电

40.(2010天津,1题)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生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声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强弱不同

41.(2010湖北宜昌,1题) 1.看电视时,我们调节电视机音量,改变的是电视机声音的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传播速度

42.(2010湖北荆州,3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B.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C.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D.我们能区分不同同学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43.(2010福建莆田,4题)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44.(2010年广东梅州,6题)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住宅安装双层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调

45.(2010年广西河池,11题)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也能传声

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

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6.(2010年新疆乌鲁木齐,2题)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A.发声体振动的幅度 B.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

二、填空题、

1.(2010年安徽,1题)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空气柱。

2. (2010年山东济宁,第Ⅱ卷1题)

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

答案:发声体在振动(或发声的纸盆在振动)

3.(2010江苏泰州,15题)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说出一种你知道或者你设想的太空测距仪器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00 真空不能传声 电磁波发射和接收装置

4(2010年山东临沂)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不相同,这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答案:频率(快慢)

5.(2010年江西南昌,11题)江西景德镇制作的瓷器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之美称.如图7所示,在上海世博会江西馆里,演奏员正用瓷乐器演奏乐曲.瓷编钟发出的音乐声是由于瓷编钟_______而产生的;听众能从同一乐曲中分辨出是瓷二胡还是瓷笛演奏的,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答案:振动 音色

6. (2010广东肇庆,14题)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取措施.生活中常见:①在录音室的墙面上贴泡沫材料;②给汽车的排气管加装消音管;③在道路两旁加装玻璃墙.上述例子对应减少噪声的措施分别是:① ▲ ;② ▲ ;③ ▲ .

答案:吸声、消声、隔声

7(2010 年山东菏泽,1题)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音响、音调、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其中,音调由振动的 来决定。

答案:频率

8.(2010江苏常州,19题)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 。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9.(2010河南省,3题)如图2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低 钢尺振动的频率小于20Hz

10. (2010年山东莱芜,15题)世博会开幕式上,演员们在放声歌唱,有多种乐器同时为他们伴奏,观众依据听到伴奏声的_______能判断出是哪种乐器在演奏。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有丰富的立体感,这主要是由于人的听觉具有_______效应。 答案:音色、双耳

11.(2010年湖南湘潭,21题)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其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

答案:小、空气

12.(2010年广西柳州,17题)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答案:振动、大于

13.(2010年山东泰安,13题)音乐会上台上优美的琴声来自于琴弦的________,琴声通过________传播到台下观众的,观众根据声音________的不同可以听出还有什么乐器在演奏。

答案:振动;空气;音色

14.(2010四川广安,1题)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___产生的;声音在15o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m/s;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的。

振动 340 声源处

15. (2010年山东德州,2题)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答案: 固体(或金属)

16.(2010年广州花都区,13题)在中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

(1) 监考老师的声音是由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播传入考生耳中的,考生能分辨出两位老师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各自的 不同。

(2)考试期间,考点周边禁止鸣笛、禁止附近工地开工,这种措施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13.(1)振动、空气、音色;(2)声源

17.(2010年吉林省9题.)许多电视台经常播出模仿秀节目,其中声音模仿秀模仿的是声音的 ,他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中的。

答案:音色,空气

三、简答题、

1. (2010年广东省,23题)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10kHz~30kHz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kHz到______kHz。

(2)①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1是______。(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

②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经一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s2为__。

(3)在月球上能否用声呐技术来测量物体间的距离?为什么

答案:(1)0.02:20;(2)7500m:8700m;(3)不能,因为月球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2.(2010年广西柳州,33题)(2)请按示例的要求说出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中的一个,并举出一个相应的实例。

示例:吸声。实例:佩戴防噪声耳塞。

答:________________。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消声、摩托车装有消声的排气管

五、实验探究题、

1.(2010年浙江湖州,31题)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设是 。

答案(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

(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物理广州初二声现象及解题方法

初二物理共有六章:机械运动、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2节声音的特性 ;第3节声的利用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3节汽化和液化 ;第4节升华和凝华 。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2节光的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第4节光的折射;第5节光的色散 。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1节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4节眼睛和眼镜;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第2节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物理学: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物理学起始于伽利略和牛顿的年代,它已经成为一门有众多分支的基础科学。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的科学。物理学充分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物理学

一、回声问题[例1] 站在空教室里讲话,声音为什么特别响?教室内坐满同学时这种感觉减弱,为什么?解析:估算教室的长和宽,计算回声的时间,根据时间得结论。答案:教室的长约10m,宽约,在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回仅需,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在空教室内讲话特别响,教室内坐满同学时,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松软的衣服等物质吸收,使声音的能量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即使有回声,也因能量变小而使声音变弱。拓展延伸:要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以上,不到,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因此,要听到回声,墙离人的距离至少是17m。二、运动状态问题[例2] 观察如图4—1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图4—1解析:根据房顶小旗飘的方向可知,风从左向右吹,船上旗子向右飘,就有三种情况:① 船静止,风向右吹旗也向右飘,② 船向左运动时,无风时旗向右飘,现在风又向右吹,所以旗向右飘得更狠,③ 船向右运动,无风时旗向左飘,如果风速大于船速,叠加效果是旗也向右飘。答案:1. 静止;2. 向左运动;3. 向右运动()方法提炼: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一般取地面或固定地面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根据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变化,确定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三、速度问题1. 知二求一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三个物理量中知任意两个求第三个物理量。[例3] 地球在不停自转,现知地球半径为,请计算出赤道上一点的自转速度?分析:本题中的路程和时间均没有直接给出,但可由常识得到。由于地球近似为一球形,所以赤道上一点绕地轴自转一周的路程应用圆周长公式算得,时间即为地球的自转周期1天=24h。解答:已知: 求:解:答:地球赤道上一点的自转速度为说明:(1)由于不同纬度地球的自转速度有差别,所以在答话中必须重复题目问题。 (2)由于地球半径单位(m)与时间单位(h)不属于一个单位系统,所以在“已知”中必须进行单位统一。2. 比例运算若已知、、中任意两组对应比值,可求第三组物理量之比。(1) (2)(3)只需记住原始公式,在题目给出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公式变换。[例4] 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乙车行驶时间与甲车行驶时间之比是,则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之比是多少?分析:做这类题时切记认真审题,看清比例关系后再列式计算。解答:已知:,求:解:答:甲、乙两车行驶路程之比为。3. 平均速度一个物体在不同运动过程中速度不等,要注意区间性。 (1)已知:、、、,若,则。(2)已知:、、、,若,则[例5] 一个百米运动员前50m的速度是,后50m的速度是,求平均速度?分析:这道题可先求出前、后两段所用时间,再应用求解。但由于、不是整数,计算不便,所以可利用上面的方法,即路程相等时,来计算 。解答:已知:,,,求:解:答:运动员的百米平均速度为6.86m/s。 说明:千万不能把平均速度理解为速度的平均代入计算。4. 火车过桥(山洞)要理解火车过桥的物理过程。[例6] 一列全长200m的火车在20s内走了0.3km的路程,这列火车用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00m的铁路桥,需要多少时间?分析:本题应首先求出火车的速度,并做好单位的统一,然后再求过桥时间。解答:已知: 求:解: 答:火车过桥需要80s。 说明:“火车过山洞”问题的思考方法与“火车过桥”相同,关键在于。5. 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本类问题有6小类,基本属于数学上的行程问题范畴。在计算之前,应先判断其属于何种类型。1)相遇问题 若同时出发,即,则[例7] 甲、乙两地相距70km,一辆汽车从甲地向乙地开出,速度是15m/s,一个人骑自行车从乙地同时出发驶向甲地,它们在离甲地54km处相遇,求自行车的行驶速度?分析: (1)汽车与自行车相向运动并相遇,它们运动的时间相同,通过的路程之和为70km。(2)已知汽车运动的路程和速度,则可求出自行车运动的路程和汽车运动时间,也就是自行车运动时间。(3)根据,可以求出自行车运动的速度。解答:已知:,,求:解: 答:自行车运动的速度为。2)相离问题① 同地同向 若同时出发,即,则② 同地反向 若同时出发,即,则[例8] 一辆摩托车以60km/h的速度与另一辆以12.5m/s速度行驶的汽车,同时从某地开出,经过1分钟,汽车与摩托车相距多远?分析: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相离问题,但多数同学没注意题目中暗示:没明确方向。所以应得到二个解。解答:已知:,,求:解:(1)(2)答:当同向相离,相距0.25km;若反向相离,相距1.75km。3)追及问题:① 同时不同地 ② 同地不同时 [例9] 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为6m/s,乙的速度为7.5m/s,启动时,甲在乙前方150m处,问:甲、乙同时启动,经多长时间乙可追上甲?分析:(1)甲、乙从起动到追及所需时间相等(2)解答:已知: 求:解:∵ ∴答:乙经100s可追上甲。4)错车问题 甲、乙两车相向而行,选甲车为研究对象,乙车为参照物。 [例10] 一列长为200m客车以3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行轨道上迎面开来一列长为300m的货车,速度为20m/s,求错车时间?分析:因客车和货车相遇时,同时相向而行,以客车为参照物,那么迎面开来的货车相对于客车的速度为两车速度之和,即。而在t时间内,货车相对于客车运动的路程S等于两车长之和,即,利用公式可求得结果。解答:已知:,,,求:解:答:错车时间为。5)超车问题 甲、乙两车同向而行,从快车头与慢车尾相遇,到慢车头与快车尾相离,追车过程用时间为,甲车相对于乙车运动路程。[例9] 若例8中客车与货车同向行驶,试求客车要超过货车所需时间?分析:客车在超越货车时,货车仍继续前进,超车过程所用时间与客、货车行进时间相等。客车相对于地面前进,货车相对于地面前进,如上图。解答:已知:,,,求:解:由可得 ∵ ∴ ∴答:超车需用时50s。说明: (1)错车及超车问题的共同之处在于要抓住两车相对运动的路程与速度的关系进行相对运动的运算。(2)如果在此类问题中遇到相对于某车上某人的情况,如“一旅客看到货车从他眼前经过”,则相对运动的路程应视为货车长,而相对运动的速度仍为两车速度之和。6)行船问题此类问题应理解行船的物理过程,若设船在静水中速度为,水流的速度为,则顺水行舟:,逆水行舟:,顺水漂流(无动力):[例10] 逆流航行的轮船速度是,用4小时由一个码头到另一个码头,当它顺流返航时只用了3小时,求它顺流返航时的速度?分析:由于顺、逆流航行的距离相等,所以用代入即可计算。解答:已知:,,求:解:∵ ∴答:顺流返航时的速度为。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一. 选择题:1. 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6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4m/s B. 4.8m/s C. 5m/s D. 6m/s2. 图4—5是汽车上的速度计,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石家庄距北京,则( )A.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B.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C. 该汽车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D. 该汽车4h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图4—53.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 风和水 B. 船和地面 C. 山和船 D. 风和地面4. 甲、乙、丙三个升降机同时向上运动,且,如果以乙为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丙都向下运动 B. 甲和丙都向上运动C. 甲向上运动,丙向下运动 D. 甲向下运动,丙向上运动5.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 钟声的回音 B. 大钟还在振动C. 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6. 用图4—6表示某地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外环转成矩形,A、B、C、D是四个车站,各车站之间均有运营线路相连,可以认为线路是平直的,矩形的长和宽之比为甲、乙两车分别从A站和D站始发,沿图4—6中所示的线路开向B站,乙发车的时间为,甲发车的时间为。甲、乙的运动都是匀速运动,速度分别为,,结果两车于同时到达B站,那么,可以断定( ) A. B. C.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图4—67. 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所通过的路程是乙的2倍,乙所用的时间是甲的3/2,则甲的速度是乙的( ) A. 1/2倍 B. 1/3倍 C. 3/4倍 D. 3倍8.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回声现象的是( )A. 在教室里谈话比在操场里听起来声音大B. 在长铁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2次响声C. 面对山大喊一声,过一会听到同样的声音D. 潜水艇用“声纳”系统来测量距离9. 某人面对山崖大喊一声,1.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则此人与山崖之间的距离为( ) A. 204m B. 408m C. 340m D. 170m10.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二. 填空题:11. 打雷时,某人看到闪电后经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离此人的距离约为 m。12. 一列队伍长50m,其速度是2.5m/s,整列队伍经过一座全长100m的桥,所需时间为 。13. 一个原子的直径为,把 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长度是。14.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 ,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离声源的距离越近,响度越 。15. 火车钢轨每根长12.5m,如果0.5min听到火车轮跟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1次,火车的速度是 。16. 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 ,长途汽车是 。 三. 实验题:17. 试一试,用牙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铅笔下端,然后张开嘴,使牙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两次听到的敲击声,可得什么结论?18. 如图4—8所示,为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实验,正确读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并完成表格。图4—8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 四. 简答题:19. 小红拎起水壶向暖瓶中灌开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小红,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红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刚说:“听出来的。”小红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你能帮助她弄清其中的奥妙吗?20.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军射出的,这个飞行员很容易抓住的原因是什么? 五. 计算题:21. 火车的速度是,火车到桥前某处鸣笛,后站在桥头的人听到火车的鸣笛声,问人听到鸣笛后再经过多长时间火车到达桥头?22. 某地区道路如图4—9所示,歹徒在A处作案后沿AB以速度逃跑,到达B时停留1s,接着沿BC以速度逃命,在歹徒经AB中点时被见义勇为的小明发现并立即从A出发,沿AC拦截歹徒,结果警方和他恰好在C处将歹徒抓获,歹徒从被发现至C处被捕获共历时多少?小明追捕歹徒的速度为多少?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