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管控措施清单_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1.双重预防机制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
法律分析: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等。3.培训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个体的伤害。5.应急处置措施:事故应急情况下的紧急应对措施。
法律依据:国家能源局 《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办法(试行)》 第三条 各有关单位应当高度重视电网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定期梳理电网安全风险,有针对性地做好风险识别、风险分级、风险监视、风险控制工作,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和化解电网安全风险。
双重预防机制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就是指通过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运用定性或定量的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其风险严重程度,进而确定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和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改善安全生产环境、减少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而取的措施和规定。
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分为蓝色风险、**风险、橙色风险和红色风险四个等级(红色最高)。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实施步骤如下:
风险管控措施有哪些?
一是进行风险点排查。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并重点排查生产工艺技术及流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生产经营场所,有限作业空间等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相关作业活动。
二是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对排查出的风险点选择适用的分析辨识方法进行风险因素辨识,明确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环境影响因素。
三是进行风险评价和分级。根据风险因素辨识情况,对风险点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将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四是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确定。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等风险点,应当确定为重大风险。发生过1次以上不足3次的轻伤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且同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3人以上不足10人的风险点,应当确定为较大风险。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应如何进行防控?
一是所有风险均适用的管控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列明管控重点、管控机构、责任人员和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培训教育、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等管控措施,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检查一次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
二是较大风险的管控措施。对较大风险的管控,应当制定专项管控方案,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并实行登记管理,由生产经营单位分管负责人负责管控,并定期进行检查、排查。
三是重大风险的管控措施。对重大风险的管控,应当制定专项管控方案,实时进行监控或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严格限制作业人员数量,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管控,并定期进行巡查、排查。
四是其他风险管控措施。对于进行危险作业,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场地、设施设备,在同一区域内多个单位同时作业的,规定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五是风险管控评审。对于风险管控措施,应当每年至少开展1次风险管控评审,确保管控措施持续有效。对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标准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等情形,应当及时开展风险管控评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状况,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行政区域内容易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分类分级监督管理的要求,制定安全生产年度监督检查,并按照年度监督检查进行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处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
双重预防机制通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对安全风险的全面预防和有效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指的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机结合,旨在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它通过对风险进行分级管控,确保高风险得到重点关注和优先处理;同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双重预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分级,然后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通过这一机制,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风险点,合理分配,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
二、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是双重预防机制的另一关键环节。它要求企业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得到消除。同时,企业还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监管,防止隐患的再次出现。
三、双重预防机制的协同作用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在双重预防机制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对风险的分级管控,企业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而通过隐患的及时治理,又可以降低风险等级,提升整体安全水平。这种协同作用使得双重预防机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
双重预防机制通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对安全风险的全面预防和有效治理。这一机制有助于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四十一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按照安全风险分级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四十二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进行风险点排查。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并重点排查生产工艺技术及流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生产经营场所,有限作业空间等设备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相关作业活动。
二是进行风险因素辨识。对排查出的风险点选择适用的分析辨识方法进行风险因素辨识,明确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和环境影响因素。
三是进行风险评价和分级。根据风险因素辨识情况,对风险点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将风险等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四是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确定。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涉及重大危险源等风险点,应当确定为重大风险。发生过1次以上不足3次的轻伤且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因素的场所且同一作业时间作业人员在3人以上不足10人的风险点,应当确定为较大风险。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应如何进行防控?
一是所有风险均适用的管控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列明管控重点、管控机构、责任人员和技术改造、经营管理、培训教育、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置等管控措施,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检查一次风险管控措施和管控方案的落实情况。
二是较大风险的管控措施。对较大风险的管控,应当制定专项管控方案,严格限制人员进入并实行登记管理,由生产经营单位分管负责人负责管控,并定期进行检查、排查。
三是重大风险的管控措施。对重大风险的管控,应当制定专项管控方案,实时进行监控或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并严格限制作业人员数量,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管控,并定期进行巡查、排查。
四是其他风险管控措施。对于进行危险作业,项目、场所发包或者出租场地、设施设备,在同一区域内多个单位同时作业的,规定了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五是风险管控评审。对于风险管控措施,应当每年至少开展1次风险管控评审,确保管控措施持续有效。对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标准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等情形,应当及时开展风险管控评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