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是如何评价曹操的?

2.在史学研究基础上,首次以崭新的开拓性思维,让武则天以开明君主的形象出现的文化名人是?

3.历史上北魏分裂是怎么回事?

4.蒋廷黻、吕振羽、范文澜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范文澜后代_如何评价范文澜

这...作为一个曾经的历史生给你两条建议。

如果真正想要历史通晓,不推荐豆瓣的评分,(毕竟现在有水军嫌疑,刷分的不少。)推荐几个中外大家,楼主可以去查查,把他们的书通读了,你的历史就很优秀了-中国的吕思勉,白寿彝,范文澜,郑振铎等等,国外的费正清,史华慈,史景迁等等,都是了不起的大家,他们的著作写的简介且是权威。他们的书豆瓣都没什么评价,也许是阳春白雪,应者少吧。

如果楼主只想要大概知道的话,像我们老师说的“《xx朝那些事儿》,还有袁腾飞先生的胡诌系列,一些网络写手的心血来潮之作”可以去看看。(这些豆瓣评分都不低)也就差不多了。

——全部手工原创,望纳。谢谢朋友

历史上是如何评价曹操的?

范文澜对于历史研究,提出学习理论、掌握资料、文字表达、言行一致四个问题!可以看出理论当头呀,也就是的理论,注重史料的可信度,治学是严谨的,评价是中肯的!

柏杨对于历史研究,写史手法:文字生动,语言优美,富于文,引人入胜。其次,在叙述历史的方法上富于创造。例如《中国人史纲》以“世纪”分章,以问题分节,给人以明快的感觉。其评价是主观的,个人批判的色彩浓厚,更多的是通过历史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人”的研究和探讨!

在史学研究基础上,首次以崭新的开拓性思维,让武则天以开明君主的形象出现的文化名人是?

历史评价

1、史书评价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2、历代评价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陆机: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裴松之: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故能东禽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

魏元忠:魏武之纲神冠绝,犹依法孙、吴,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

朱敬则:①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

②昔魏太祖兵锋无敌,神机独行,大战五十六,静七八,百姓与能,天下慕德,犹且翼戴弱主,尊奖汉室。

赵蕤: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

张说: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

张鼎:君不见汉家失统三灵变,魏武争雄六龙战。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隐隐都城紫陌开,迢迢分野黄星见。流年不驻漳河水,明月俄终邺国宴。文章犹入管弦新,帷座空销狐兔尘。可惜望陵歌舞处,松风四面暮愁人。

穆修:惟帝之雄,使天济其勇尚延数年之位,岂强吴、庸蜀之不平!

司马光: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何去非:①曹公逡巡独以其智起而应之,奋盈万之旅,北摧袁绍而定燕、冀;合三县之众,东擒吕布而收济衮;蹙袁术于淮左,彷徨无归,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画之出,常若有余,而不少困。彼之所谓势与勇者,一旦溃败,皆不胜支。然后天下始服曹公之为无敌,而以袁、吕为不足恃也。至于彼之任势与力,及夫各挟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敌也,故常内惮而共蹙之。 ②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王安石: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洪皓:长笑袁本初,妄意清君侧。垂头返官渡,奇祸怜幕客。曹公走熙尚,气欲陵韩白。欺取计已成,军容漫辉赫。跨漳筑大城,劳民屈群策,北虽破乌丸,南亦困赤壁。八荒思并吞,二国尽勍敌。四陵寄遗恨,讲武存陈迹。雉堞逐尘飞,浊流深莫测。回首铜雀台,鼓吹喧黾蝈。

钟惺: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张溥:①孟德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兼草书亚崔张,音乐比桓蔡,围棋埒王郭,复好养性,解方药,周公所谓多材多艺,孟德诚有之。②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

《三国志通俗演义》: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陈祚明: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

黄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①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②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历史上北魏分裂是怎么回事?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从永徽六年(655年)被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政事,光宅元年(684年)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改唐为周,亲登大宝,南面称孤,一直到神龙元年(705年)被迫退位,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参与并执掌了最高统治权利。对武则天这一唐初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褒贬并至,毁誉不一。有人说她登基执政是“从宜称制”,“仗义当责”,有人则说她是“我 鸡司晨”,“秽褒皇居”;有人说她“知人善任”,称赞她的智慧,有人则说她“阴鸷好杀”,诅咒她的残暴;有人以她临事果决,钦佩她的勇气,有人则以她内多男宠,痛斥她的*秽;有人说她执政期间国泰民安,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有人则说她称帝之时社会多难,是历史的逆转。总而言之,自武则天死后,许多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就在各自的立场上,对之发表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各执一词,众说纷纭。在封建社会,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男尊女卑思潮的泛滥,武则天的历史评价如同江河日下,越来越低,这是可以理解的。那么现代史学工作者是如何评价她的呢,本文对此作些介绍,或许有助于我们对她一生的功过是非作出自己的评论。

解放前,三四十年出版的中国通史、隋唐史,大都有“武韦之祸”、“武韦之乱”、“武后之乱”的章节,把武则天执政同韦后乱政联系起来,一并批判。尽管有些史书中为武则天说过几句公道话,但总的评价没有根本变化,武则天是篡权乱政的罪人。

新中国成立后,史学工作者摆脱了封建观念束缚,开始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及其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评价其历史地位,人们对武则天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史学工作者以肯定武则天的居多。

武文澜同志认为:武则天是一位“刚强机智的政治家”。显庆五年(660年)以后,武则天参政,高宗虽是个亡国昏君,“但腐朽势力并没有在他的扶植下滋长起来,也没有因帝位易姓而引起危害民众的祸乱,贞观时期取得的成就统一和强盛,在武则天统治的半个世纪里,得到了切实的巩固,这是她对历史的贡献。”还指出:武则天当政,“造成历时半个世纪强有力的专制统治,对国家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和社会安宁的长期保持,是有贡献的。”

翦伯赞成同志在《中国通史纲要》中说:“武则天的打击门阀贵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趋势的,因此,它的作用也是积极的。……武则天在巩固封建国家的边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尚铽同专在《中国历史纲要》中评论武则天说,她执政时期,“唐帝国仍在继续向上发展,对内发展了科举制,对外抵抗突厥、吐蕃和契丹的骚扰,继续开通西域孔道,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某些方面说都是有积极的作用。”

在几部隋唐史专著中,对武则天也基本持肯定态度。

杨志玖说:武则天的主要贡献在于她打破关陇贵族集团在政治方面的垄断,对魏 以来崇

尚门第的制度,更进一步加以打击,把开放给更多的人,对历史进步多少有些作用。同时,女性作皇帝,对于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夫权统治制度也是一个巨大的革命。

吴枫认为:武则天当政严重打击了长期把持的大官僚贵族集团,通过各种办法尤其是科举制,给中小地主阶段开辟了广阔的政治前途,一方面促进了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另方面给唐玄宗统治时代先选拔了较有作为的官僚,……其主要政策就当时社会来讲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韩国磐认为:武周时期继续推行一些改革,打击了士族势力,庶族地主势力得以进一步上升和巩固,扩大了封建统治阶层,并且发展了科举制,选用人才,注重农业发展,这是顺应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所以在武则天统治时,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对武则天持否定态度者,有隋唐史专家仲勉、吕思勉等人。岑认为:“即使撇去私得不论,总观其在位一年实无丝毫政绩可纪。“他说武则天对外族侵凌,全管对策,而又居心疑忌,秉性残酷;陷人于罪,全凭锻炼;赋民间农器立颂德天枢,铸九鼎、构天堂对民生国记毫无裨益。芩先生还反对武则天知人善说,认为她选人只有姚崇三数人可称,“然此只属偶然性而已。”全面否定了武则天。

吕先生在其两卷本《隋唐五代史》中把武则天说成“暴君”。说她滥刑、任酷吏,也否定武则天能用人。

除上述史学家专著外,专家学者在报刊上也发表了许多评价武则天的文章。一九五一年九月二十二日,罗元贞在《光明日报》发表了《武则天批判》一文,认为“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有积极作用”,指出她外抵突厥、契丹、吐蕃进 ,客观上保护了人民安全;内政并不黑暗,且有新的政策。还辩驳了旧史所谓武则天死亲生女婴的。

一九五九年,吴泽在《文汇报》上发表了《关于武则天在历史中的问题》一文。认为“初唐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皇权和新兴地主对世族地主之间的矛盾”,武在其当政的五十年中,坚持太宗、高宗的反世族斗争的政治道路,获得了巨大胜利;克服矛盾,稳固和发展了“贞观之治”,把历史推进了一大步,其政策对维护国家长期的和平统一,对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改变传统的学术思想,促进了诗歌文学的发展,在教育、学术思想和文学方面,起了革新推进作用,为其后的“之治”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基础。因此武则天在唐代前期和太宗、玄宗同是中心人物,是中国历史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

一九六二年汪钱先生在中央党校作的学术报告中,也肯定武则天的政策在客观上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后来的唐玄宗顺着武则天的路子走,才在历史上出现了“之治”。

一九五九年,上海越剧团在上海、北京等地演出了《则天皇帝》一剧,首次在文艺舞台上把武则天刻画成正面人物,对武则天的评价问题在史学届也引起了讨论。同年,《文汇报》第一版以《武则天应是正面人物》为题,指导了史学家伯赞、吴晗、吕振羽、尚钺及文学家田汉等人的看法。他们对越剧的上演表示赞同和高兴。肯定地评价了武则天。

一九六0年,郭沫若同志的《武则天》剧本在《人民文学》上发表,对武则天作了总体评价,给了高度肯定。这一问题更受到学术届的普遍注意和重视。之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武则天在历史上究竟起了什么作用?》的动态指导,系统地介绍了诸家观点。

吴晗同志曾多次在讲话和文章中肯定武则天。他所:“从唐中宗起,陆贽、李绛、宋洪迈、清赵翼等人都很尊重武则天,对她的评价很高。”他批判了历史对武则天的攻击,认为武则天是巩固发展了这一基础,没有武则天起作用的的五十年,也就没有玄宗的“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对唐朝的历史,对祖国的历史都起了作用,是应当肯定的”。

应当指出,史学界在肯定武则天的同时,对她任用酷史,大肆,崇信拂教也作了深刻的批判,并指出她是一个封建时代的专制君主,是人民的统治和地主阶级最高政治代表。

十年期间,正常的学术讨论被迫中断,一伙打着“批儒评法”的旗号,肆意篡改历史,对武则天的评价失去了学术意义,他们极力美化女皇帝,为窃国制造舆论。粉 “四人帮”后,史学届在批判影射史学的过程中,重新开始了武则天的评价。

在如何平静武则天是非功过的问题上,一种意见认为武则天是一个否定的历史人物。熊德基先生在他的两篇文章中认为:武则天以阿 奉承的手段骗取信任,当上皇后,掌握大权;培植党羽,建立宫廷奸党集团;用两面派手法扩大权势消灭异己;任用酷吏实行恐怖政策,崇信宗教,愚弄人民;失掉安西四镇,危害国家的统一。总之,武则天上台是“历史的一次逆转”,全面倒退,使“唐朝的全盛时期的到来,比两明清都要推迟三、五十年”。还有的同志补充说:武则天打击士族不具有调整生产关系的关键意义,因此不能把这看成她的功绩。又指出她的破格用的人是帮她铲出异己的酷吏和拥护她称帝的小人;她并没有缓和高宗以来的阶级矛盾,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激化。他过大于功,是一个否定的历史人物。

另一种意见认为,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应当肯定。她继承了唐初“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天的省徭役,不夺其时的政治方针,比较重视农业和平,奖励农桑,兴修水利,因此,社会经济上升,人口增长。同时认为,她是注意破格用人,知人善用的,不仅在当时,也为初保留了许多有作为的政治家。还认为,她在巩固封建国家边防,改善唐和边疆民族关系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此外,她还保持了唐太宗的纳谏作风。在她当政时期,阶级矛盾还是比较缓和的,贞观以来的经济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对全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以上,我们粗略地介绍了现代人对武则天的总的评价,不难理解,武则天身后的褒贬是颇多分歧的。人们对她毁益不一,至今仍在争论。由于她处在贞观、两个“治世”当中,对于唐初这段历史究竟是使之发展还是促其倒退,不仅关系到如何评价武则天的历史作用,也涉及进一步探讨唐初社会发展线索的问题。因此,这一总是尚有待史学界进一步展开讨论

蒋廷黻、吕振羽、范文澜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说起北魏的历史,首先应该回顾一下令我们汉族痛心疾首的“五胡乱华”。早在汉武帝时,在“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的方针指导之下,卫青、霍去病率领的征讨大军几乎横扫了整个西域,不但将以前势力强大的匈奴赶到了欧洲,而且使得许多“慑于天威”的胡人迁到了内地居住。到了魏晋时期,在关中地区(今长安一带)居住的人口约百万,其中胡人居然占据了近一半。

晋武帝时期,有人曾提出将胡人分而治之,迁出关内,使“胡晋不杂”,但是武帝并未纳这个主张,恐怕多半是由于自东汉以来,各朝皆大量吸收胡人进入军队,胡人在军界势力很大。结果由于边吏残酷虐待胡人,使得胡汉矛盾越来越大。

武帝去世,白痴皇帝司马炎即位,此君有一种天真的可爱的傻气,比如有大臣报告民间遭遇饥荒,大批平民饿死时,此人一鸣惊人:“老百姓没饭吃,那咋不吃肉粥来?”有这样的傻皇帝,大权自然落于荒*暴戾的皇后贾南凤之手,她不但秽乱宫廷,而且谋杀了看不惯自己作风的太子及其太傅杨义,再加上贾南风挑唆,由此引发了其余诸位晋室王公的不满,导致他们纷纷起兵,为解决这个危及晋室王朝的女人,也为了自己可以得到江山,这就是“八王之乱”。

中原大乱给了早怀异心的胡人机会,于是他们趁机起兵,攻占关中地区,而长期混乱的西晋王朝根本无力抵抗,不得不仓皇南渡,建立了后来的东晋王朝。而北方各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史称“十六国”,这就是“五胡乱华”。

于是,胡汉在长江南北对峙了百余年,其间各个朝代如走马灯一般此起彼伏,不断更迭。最终,北周大将军杨坚乘机取代了小皇帝,建立隋朝,才使得长期分裂的中华重新统一。

五胡乱华的“五胡”,是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其中,出身鲜卑的拓跋氏最终建立了北魏。拓跋氏在武帝时被赐予代国的封地,五胡乱华后,前秦符氏灭掉了代国,拓跋氏子孙拓跋?流离到贺兰山一带。

后来,前秦国君符坚以投鞭断流之势挥军南渡,妄图一举歼灭东晋,但是东晋大将谢玄却彻底粉碎了他的美梦,使得志存高远的蒲坚不但一败涂地,而且还留下“风声鹤唳”的千古笑柄。此后前秦国力大衰,而符坚的得力助手慕容垂也趁机拥兵自立建立了后燕,前秦国势更微,不久后亡国。

此时拓跋?也借这个良机召集各部族,宣布承袭代王之制,重建代国。同年,拓跋?回到了代国的故都盛乐,此地在今天的内蒙古中部,在那里,拓跋?改称魏王,建立北魏。

当时有一个对拓跋?有利的条件是后燕的国君慕容垂就是他的亲舅舅,而后燕军事实力很是强大。于是拓跋?与他舅舅结盟,先后灭掉了贺兰山各部族,统一了自己的大后方。

在解除了后顾之忧后,狼子野心的拓跋?将矛头对向了自己的舅舅,同时也是自己的大恩人---慕容垂的后燕。但是,新建国的北魏还是落后的奴隶制式的国家,在实力上无法与后燕相比。于是,拓跋?取了先攻取河北、山西等肥沃之地,同时迁都到山西晋城,促进鲜卑的汉化。然后,奖励耕织,并仿汉制设立官职和宫廷制度。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北魏国力大盛。与此同时,后燕经历了一场危机,慕容垂去世后,其子孙争权夺势,闹得不可开交。拓跋?抓住机会,一举灭掉了后燕。这时的北魏已经占据了除山东半岛和东北、甘肃一带外的大部分北方地区。

拓跋?死后,其子拓跋焘即位,此人在军事上承袭父志,继续有所建树,先后灭掉了夏、北燕、北凉,至此,五胡乱华时严重分裂的北方地区几乎全部统一了。但是,北魏依然是旧式的奴隶主把持朝政、严重阻碍社会发展;而且由于对待羌、氏、羯等族过于严酷,导致了严重的社会矛盾,甚至爆发了这些族人的起义。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魏孝文帝顶住奴隶主势力的压力迁都洛阳,进一步促进胡汉融和,倡导文化制度、社会生产等方面向汉制靠拢。同时大力革除奴隶制的顽疾,推动北魏向封建社会过渡。

一系列措施使得北魏达到了发展时期,这时,孝文帝开始野心勃勃挥师南下,进攻当时的南朝南齐,但是和他的胡人先辈一样,他也遭到了惨痛失败。后来,南齐也进行了还击,进军北魏,不过同样失败了。但是南下惨败使孝文帝十分沮丧,不久郁郁而终。

北魏分裂原因

有一个直接因素,就是北魏胡太后的乱政。北魏有个传统,就是一旦皇子被立为太子,那他的生母就要赐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后宫干政!自拓拔?建立北魏以来,都演习着这样的祖制!

到了北魏孝明帝时却出现了例外,孝明帝的生母胡太后在孝明帝即位后没有被赐死,孝明帝时,由于皇帝幼小,由母亲胡太后代其理政。胡太后此时正值**的年龄,难免祸乱后宫!把朝政弄的乱七八糟,最后竟毒杀了他的亲儿子孝明帝,这导致了尔朱荣的反叛!

还有一个间接因素,说道北魏的分裂必须从六镇起义说起,这一可以看作是北魏的黄巾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魏中央的元气,并造成了地方武装实力的割据,从而奠定了北魏分裂的历史必然。

六镇起义发展到极致,以葛荣为代表,号称百万。河北的葛荣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无逐鹿天下的大志向。范文澜先生评价道:“他们是变兵,是寻求生存的流亡者,是根本不知生产为何事的破坏者。”他们毫无纪律,专事掳掠,攻破沧州城,城中居民十之八九遭到,然而这还只是被历史记录下来的一小部分而已。

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虽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是却极大的动摇了北魏皇族的实力,并造成了以镇压叛乱的尔朱荣为首的地方军事集团。当时尔朱荣浑然以“北魏的董卓”的形象出现。

这一大功为尔朱荣赢得了政治资本和声誉,自此,怀有极大野心的他开始招揽各方势力,尔朱荣借口为孝明帝报仇,进攻洛阳,杀死胡太后及二百余位大臣,控制了北魏。成了北魏被权臣篡夺的导火线!此后高欢和宇文泰相继篡权,最终导致了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至此,横行一时的北魏彻底灭亡。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