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为什么多尔衮`只有一个老婆帮他生育了`?

2.多铎与多尔衮反目了吗?多铎的老婆是谁?

3.八旗的旗主太威风,权势到底有多大,为何官员升官后最怕见旗主呢?

4.清朝亲王有点“变态”,为何喜欢抢人老婆,无视皇太极?

5.满清第一汉臣范文程的老婆被多铎抢去享受,他是什么态度呢?

范文程的墓是谁盗的_范文程的老婆简介

NO10 范雎进谗杀白起

冤枉指数:9

白起是春秋战国时代继孙子和吴起之后最出色的将军,在大秦统一全国的进程中,白起参与指挥了两次足以影响历史的大战: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马,使赵国一病不起;讨伐楚国的战争,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继孙子之后第二个攻克楚国都城郢都的大将,还挖掘了楚国先王的陵墓,使东方六国心惊胆战,吓的普遍失去了抵抗意志。

当时秦国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统一全国了,可悲的是范雎这样一个人物也犯了小人之过——嫉妒,利用自己和秦王的关系好,老是抓机会说白起的坏话。终于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征战,要求白起带兵配合一下。白起认为这次战役发动起来不值得,就给秦王提了个建议,说自己不去为好。这是个纯技术性的建议,结果被范雎钻了空子,说白起要造反。秦王本来就对战无不胜的白起有忌惮,于是赐给了白起宝剑,让他自杀。白起愤怒地问道:“为什么?”后来转念一下子想通了:“我在赵国杀了四十万人,难道还不应该死吗?”

白起死了,秦国一时将才接应不上来,起用了范雎的老乡—一个叫郑安平的人,结果这个窝囊废一出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秦王有一次不经意的在范雎面前说:“白起要是活着,怎么会遭到这样的失败呢?”范雎羞臊的脸都红了,知道秦王在埋怨自己,于是找了个机会辞职走了。结果秦国统一的步伐又推迟了几十年。

NO9 伍子胥被杀

冤枉指数:10 读者悲愤指数:10

伍子胥是司马迁最佩服的一个人。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伍员身负国耻家仇,却忍耐着巨大的悲痛和彻骨的愤怒等待时机,几十年艰苦奋斗,矢志不渝,最后终于杀回了故乡干掉了自己所有的仇人,真是一个有血性的烈丈夫!”伍子胥的伟大在于他对中国传统的那种以德报怨的观念不屑一顾,在他看来,烈火就是要用冷水扑灭,恶人就是要用武力来制服。所以当好朋友申包胥责备他说:“即使国家对不起你,你也不应该反过来毁灭这个国家啊。”伍员须发倒竖说出了一句让千古之下的小人为之颤抖的名言:“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

凌厉,个性鲜明的人必然得不到好结果。这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雷打不动的公式,伍员死了,他杀了一个小人费无极,又被另一个小人伯痞弄死,历史仿佛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从此,中国的英雄们开始了一个无奈的宿命:活得风风光光,死的窝窝囊囊。

NO8 吕后诱杀韩信

冤枉指数:8.5

韩信的可爱在于他身上具有一种当代美国式的那种自信和坦率,他心里有什么话都敢于说出来,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心里怎么想。比如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他被平定齐地之后,不顾忌讳,公开给刘邦写信说:“齐国这个地方民风刁悍复杂,请让我代理这个地方的王(王),镇压一下这个地方的邪气。”有人说韩信这是借功劳向刘邦要挟,可是凭着韩信那种光风奇月的胸襟才不会这样,相信他是从纯技术角度出发的。

例子二:韩信被贬后,曾经在大街上看到了吕后的妹夫樊哙,如果要用现在人的看法,自己这么倒霉的时候看到了皇后的亲戚!那还不赶紧上去巴结一下,跟吕后套套近乎!(彭越就是这样没出息,在蜀地被发配的时候看到了吕后跪着哭求让吕后把他调回老家去养老。)韩信偏不,笑咪咪的骂樊哙:“看见我来了还不磕头!”樊哙慑于韩信往日的威望,马上下马磕头:“能在这里看到大王真的很荣幸!”韩信哈哈大笑,敲了敲樊哙的脑袋:“你是侯,我也是侯,用不着再象以往那样下跪了!唉,真没有想到,我韩信今天居然会沦落到和你和周勃这样的大老粗为伍!”说完了扭头就走,一点都不在乎樊哙在射向他背后那怨毒的目光。

例子三:被贬后在皇宫和刘邦聊天,刘邦试探着问他:“韩信啊,你说句实话,你说我这样的去带兵打仗,凭我的才能到底能带多少兵啊?”说完后可怜巴巴的看着韩信,希望他看在自己是皇帝的份儿上能鼓励一下。韩信脑袋一晃,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你撑死也就带十万兵吧,再多了肯定乱套。”刘邦气的目瞪口呆,挖苦的回击了一下:“那你呢?”韩信想也没想:“我当然多多益善了。”刘邦更气了,说了一句非常小家子气的话:“多多益善,那我为什么是皇帝,而你只能供我驱策呢?”韩信这才知道把皇帝给气着了,赶紧给了个台阶下:“您善于统帅将领嘛,所以我带多少兵都是你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明摆着是敷衍皇帝,刘邦无论如何也乐和不起来了。

不出所料,后来吕后把韩信给杀了,刘邦当时开心的不得了,简直得意的忘了形,居然追问了吕后好几次:“杀了?真杀了?”(这不是杜撰,史记上有记载,高祖又惋惜又高兴。这两种表情加起来可够难看的。)然后夫妻两个为了蒙混过关,捏造说韩信图谋联合陈希(一个小角色,属于流氓投机分子,造反被刘邦镇压了。)造反,我这个理由刘邦自己都不相信,韩信连樊哙都看不上,会巴巴的上赶着去找陈希?

NO7 汉景帝杀晁错 

冤枉指数:9  

汉朝建立的时候,刘邦认为秦朝是被郡县制度给害的,地方上权利太小,所以一出现造反的事情,郡县没有力量应付。所以学周朝,分封各个王,还杀白马宣誓,只能姓刘的当王。他把十几个儿子弄到各个地方当王,心想不管谁造反当皇帝都姓刘,没关系。

可是后来的皇帝可就苦了,这些个王一个个的越来势力越大,到了景帝的时候,有的王自己铸钱流通,中央根本控制不了。景帝就找人谋划这个事儿,晁错也是这个意见,于是俩人一拍即合,成了合作伙伴,开始搞削藩。这些王不干了,起来造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师出得有名啊,公开说推翻皇帝自己取代太赤裸裸了,于是想来想去整了个“清君侧”,意思是说皇帝是好的,就是让晁错给把持了,逼迫皇帝撤藩。这事儿听着简直就象是在骗大傻子,藩王威胁的是谁?扯掉对谁最有好处?明摆着是皇帝自己的主意。可是景帝呢?一点儿都不象个敢作敢当的汉子,为了讨好七国让他们罢兵,顺水推舟的说:“对对对,没错没错,是晁错要撤,不光自己要撤,还逼着我听他的。”把晁错给杀了!中国的事儿就是这个德行,你永远也整不明白。领导干部闭着眼睛在台上说瞎话,还TMD说的有板有眼!真是可惜了晁错这个材料。

NO6 司马昭杀邓艾

冤枉指数:8    

司马昭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阴的人物之一,先不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说他指使手下成济杀掉皇帝吧,皇帝摆开了架势要去进攻他的王府,半路被一队兵给杀了。瞎子也看出来了是司马昭指使的,可这小子楞是抱着皇帝的尸体大哭,还喊着要凌迟了成济给皇帝报仇!连他的手下都看不过去了,有个叫陈泰的说:“成济只是个侍卫,太小了吧。你哪怕把带队的贾充(司马昭的亲信,带队指挥成济杀了皇帝。)给杀了,也能稍微的蒙蔽一下天下人的耳目啊。”司马昭装没听见,继续痛哭。

这样的人肯定干不出什么好事儿,后来邓艾、钟会两路讨伐蜀汉,走之前,钟会的大哥钟愈就跟司马昭说:“我弟弟不知道深浅,一直把自己当作天下奇才,让他带兵恐怕会出乱子。”司马昭说不会,你放心吧。钟愈走后,司马翻身就对亲信说:“钟会的大哥说的不错,我对钟会真的不放心。”他手下问:“那你还让他去?”司马昭说:“这次去讨伐蜀汉有很多困难,很多大将都不敢去,如果没有胆量却强迫他们出发,那会毁了大军。钟会这个人有胆量,一定能成功,事成后我再收拾他。”

果然后来钟会嫉妒邓艾的功劳,上书说邓要谋反,请司马昭授权自己去讨伐邓。司马昭这个时候还没有完成针对钟会的部署,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火速进攻成都。自己偷偷的命令卫灌潜入钟会军中联络反对钟会的将军,并且命令贾充火速进入汉中,断了钟会的后路。这样,可怜邓艾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糊里糊涂的成了司马昭拖延时间的一个棋子儿!!!一代名将死的如此的不值,真的让人感到惋惜。

后来有个大臣叫段灼的实在看不过去,给他儿子司马炎写了个奏章,说:说邓艾谋反太说不过去了,钟会的人马是他的四倍,就驻扎在离成都不远的山谷里,都控制着要道,就是个白痴也不会选择在那种形式下造反啊。而且邓都七十多岁了,有今天没明天的人了,难道还想当皇帝吗?司马炎知道这其中的奥妙,司马昭活着的时候大概就交代了说邓艾只是被自己小小的利用了一下,说他谋反根本就是扯淡。所以司马炎立刻就给邓艾恢复了名誉,可是人都死了,这种马后炮啥用都没有。

NO5 宋文帝杀檀道济

冤枉指数:8.5

南朝时候的刘宋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很凶猛的,北边一直打到山东和河北,西边攻克了关中地区,差一点儿就提前统一了全国,这有赖于两个出色的大将,西边是王猛的孙子王镇恶,北边就是南朝著名的猛将檀道济。这两个人都是死于自己人之手,比起王镇恶的死,檀道济更为冤枉。

檀道济的事迹不多说了,量筹唱沙巧退魏兵,树上开花从容撤军。不光勇猛非常,而且谋略超群,是北魏最忌惮的南朝猛将。刘裕生前就很看重他,临死的时候还托付檀好好为儿子效力。他儿子刘义隆继承了皇位,历史上称文帝,客观的说,这家伙不是个糊涂人,而且在政务上还是个好手,把国家治理的不错。可惜的是他有点儿忌讳檀的勇猛和威名,这就给小人进谗创造了机会。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是中国式的阴谋,一个小人使劲儿的挑拨,理由也模模糊糊,皇帝呢就顺水推舟下诏命令檀自杀。旨意到了檀那里,檀愤怒的头发上竖,折断手里的弓掷到了地上,大声的痛骂:“你们这不是在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吗?”

N年以后,北魏的越来越强大,不断的向南吞噬宋的疆土,一次魏的大军甚至打过了长江!宋文帝吓得向东逃到了镇江的北固山上。看着山下的魏兵自由往来,文帝哆嗦着嘴唇说:“檀道济要是活着,绝对不会让魏兵如此的嚣张。”

NO4 杨广杀高颖

冤枉指数:7

我们知道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难得的好皇帝,他治理的天下是四面平八面光,好的不得了,历史上记载,他国库里存的粮食到了唐太宗的时候还没有吃完!而且自己还相当的怕老婆,跟结发妻子独孤皇后俩人恩恩爱爱,他老婆都过意不去了,说皇帝自古以来都是三宫六院的,你一个妃子都没有也不好,让天下人看了好象我不贤惠似的。就做主给他物色了几个妃子。

文帝手下著名的大臣很多,其中最有威望最得力的干将就是司徒高颖。这个人文武双全,打年轻的时候就跟随文帝,很多好主意都是他出的,而且居中调度,帮助文帝统一了天下。他德高望重,被百姓赞美称颂,连皇帝的几个儿子都很尊敬他。可是文帝死后,儿子杨广上了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开始玩命儿的糟蹋他老爹留下来的家产。高颖当朝,极力的劝阻他少干荒唐事儿,杨广惧怕高颖的威望,还不敢太胡来,但是心里很恨高颖。当时杨广手下有个叫杨素和宇文化及的,俩人儿都很恨高颖,嫌他挡在前面不允许自己接近皇帝,耽误了自己的前途。就开始搜罗罪证,诬陷高颖。终于最后抓住了个什么把柄,不清不楚的把高给杀了。

高颖一死,杨广去掉了最大的一个心病,开始为所欲为,手下杨素和宇文化及也开始篡夺了朝政。不过杨广这个人很有意思,猜疑心特别重,跟任何人都不交心,他不管你是君子小人,今天宠你,也许明天心血来潮就找个理由作了你。所以杨素他们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舒服,有一次杨素病了,家里人说找个大夫看看吧,杨素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吃什么药看什么大夫啊,现在我死了,你们还能得到加封和赏赐。要是不识相的硬邦邦的活着,不知道哪天就被灭了族。”于是玩命的纵情欢乐,楞是把自己给折腾死了。这也算是诬陷高颖的报应吧。

NO3 唐庄宗冤杀郭崇韬

冤枉指数:9.5

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其实是个很有本事的人,甚至比他老爹都有本事。李克用死后,留下了不少干儿子,个个威望隆重,战功赫赫,有人就担心李存勖统帅不了这些人,劝他杀掉一些,巩固自己的地位。李存勖不答应,他知道要统帅这帮人,首先要让他们心服!于是自己在投降的士兵里挑选了五百个骑兵,让他们骑白马使用银枪,号称银枪校节督。充当自己的卫兵,每当碰到硬骨头的时候,李自己就带着这些兵对他的干兄弟门说:“你们在这好好呆着吧,看我给你们打个样儿看看!”亲自冲上去把对方解决。结果手下的这些人越来越怕也越来越服。

同时李还注意提拔年轻人才,充实自己的班子,这个时候他选上了年轻干练的郭崇韬。郭这个人很了不起,真正是一个上马治军,下马治民的人才。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服他,后来他一次次的立功,人们越来越佩服他,称他为唐的后起之秀。后唐立国后,唐庄宗李存勖开始躺在功劳本上享受,但是这个时候有郭崇韬担任尚书仆射,尽力维持着,大局还好。后来,庄宗命令郭带着太子去讨伐四川,一路上,郭尽心尽力,用智慧和谋略很快的平定了蜀地,并且日夜的教导太子好好学习。太子呢,只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性格有点儿叛逆,对郭的唠叨和管束很不耐烦。结果太子手下有个嫉妒郭的大臣就开始吹风,说:“太子啊,你看郭这个人太讨厌了,咱们杀了他吧,这样就没人管你了,你就可以好好玩儿了啊。”太子眼睛一亮:“真的吗?那你帮我把他弄死吧,我也讨厌这个家伙。”

于是一个暗杀阴谋就这样儿戏般的开始了,这个进谗的人在太子府里布置好了,就传太子的命令,让郭近来议事。郭一点儿防备都没有,在堂上看到了太子和他身边那个进谗的人。就上去磕头,刚刚跪下还没来得及说话,那个人抽出袖子里的大锤当头就是一下子,把郭当场给砸死了!

事后太子都有点儿害怕,那个凶手说:“这事儿简单,咱们罗织点儿罪名就好了。”于是编了一大堆瞎话,写了个本子给了庄宗。庄宗一开始看到了很吃惊,喃喃的说:“我跟郭认识的时间太长了,郭不会造反吧。”手下的一个戏子过来说:“咳,杀了就杀了,这有什么啊。现在太子就在四川,可不能逼急了他,不如就顺水推舟同意了吧。”庄宗也真是混蛋,拿起笔来批了个好字,还赏赐了“平叛”的有关人员!

这个在朝野造成了相当大的震动,很多大臣从这件事情上看到了庄宗真的是糊涂了。他的那些干兄弟也开始蠢蠢欲动。后来,太子由于没有了郭的辅佐,很快从四川被赶了出来,狼狈的逃回了京城,庄宗知道冤枉了郭,非常后悔,声望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一天夜里,庄宗的干哥哥李嗣源带兵冲进了皇宫。

NO2 宋高宗杀岳飞

冤枉指数:6.5

岳飞死的吧,可能还不算冤枉,为什么这样说呢。伐金的人多了。可是你不该提出“迎回二帝”这样的口号,结果口号一喊,把宋高宗给整了个不尴不尬,哦,我这儿费劲八力的指挥着伐金,把两个皇帝给接回来,那我往哪儿摆啊。

实际上,本来高宗对岳飞是非常信任和喜爱的,岳飞呢,本人没有什么背景,也不是出身世家。仅仅是因为作战勇猛被宗泽赏识,曾经对高宗提了那么一下。高宗就注意了这个人才,着意培养,短短几年,就提拔到了与韩世忠同级别的大将。后来岳飞在襄阳屯田,有人进谗说岳飞的权利太大,可能要造反。高宗根本不信,把书信包了一包给岳飞,表示我信的着你,以后再有类似的信都原封不动寄给你。岳飞特别的感激皇帝,于是对皇帝保证说:皇帝你放心吧,我一定会攻克黄龙府,迎回二帝!高宗看了后立刻吐血。

终于,历史安排了一个倒霉蛋儿出来为皇帝承担责任了,这个人就是秦侩。这小子也知道岳飞不好扳倒,但是他抓住了皇帝的心理,一天,他战战惊惊的说到:“岳飞提的口号自然是能鼓舞人心,激励士气,可是皇上啊,天上不可以有三个太阳啊。”高宗心里一震。

NO1 崇祯杀袁崇焕

冤枉指数:10

袁崇焕在关外的宁远(今天的锦州附近)附近,死死的遏止了清兵进关的要道,使明朝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致志的对付李自成的起义军。清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屡次在宁远城下受挫,袁崇焕象堵在喉咙里的骨头,吞不下,吐不出。还生生的噎死了太祖皇帝努尔哈赤!

战场上解决不了的人,可以战场外解决。于是范文程出了个主意,让皇太极从蒙古借路,从科尔沁南下,进攻北京。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冒险行动,清军抛弃辎重,轻兵急进。这个时候的北京慌了神,正商议迁都的时候,袁崇焕从关外杀回来了,举朝欢腾。好消息一个接一个,袁崇焕在城外首仗打败了皇太极,现在两军正在城北对阵扎营。接着,北京城里开始有流言,说袁要和清军和谈,后来流言越来越神,说是袁私自把山海关防线打开了个口,放清军进关。皇帝的疑心越来越重,与此同时皇太极和范文程正在城外偷笑……

这时候一个太监赶回来了,他是从清军的俘虏营里回来的,说晚上睡觉听到了帐外的清军将领在庆祝,说袁崇焕马上要投降大清了,还要把崇祯作为礼物送给皇太极呢。崇祯一听就火往上撞,一点儿都没有想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太监是怎么样从设防严密的清军大营里出来的。

后来的事情发展是非常让人痛心的,崇祯用了最残酷的刑罚对待袁,还发动百姓去撕咬袁的躯体。百姓们不知所以,上去纷纷割袁身上的肉,有一个最优秀的刽子手,整整刮了3543刀后,离3600刀还差57刀的时候,这个骂声不止的终于断气了,创造了当时的大明律最高纪录,于是《大明律》后来有了新规定:凌迟最重之刑,要刮3543刀,而这个纪录,后来再无人能打破这样对待功臣,让所有忠于大明的将领齿冷。后来洪承畴在松山大战中被抓后,在清军中发现了投降过来的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开始厉声痛骂:“国家有什么地方亏负了你?”祖大寿丝毫不以为侮,厉声回击:“袁督师又有什么地方亏负了国家!”洪无语良久,后归降。

`你知道为什么多尔衮`只有一个老婆帮他生育了`?

在清朝历史上,多尔衮绝对是一个中坚人物。虽然没有称帝,但他为祖国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多尔衮悲哀地催促的是,他一直没有亲生儿子。多尔衮是一个悲剧人物。两次登基失败,一生最爱顺治。但他死后不到两个月,顺治连多尔衮的所有封号都去掉了,拉棺鞭尸。

这些可能还不是最难过的。最可悲的是,一生辉煌的多尔衮,娶了10个媳妇,却只生了一个女孩,连个儿子都没有,无法继续烟火。

那么,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儿子呢?

清朝第一个摄政王

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清朝没有摄政王,多尔衮是第一个摄政王,开辟了清朝的新体制。

爱新觉罗多尔衮生于1612年11月17日,卒于1650年12月31日。他才39岁。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海次子。

1626年贝勒被封,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平定蒙古察哈尔部。因为服兵役,被封为“摩根代青”,成为正白旗的旗主。635年,多尔衮等人率军投降蒙古之子李格丹汗,获得国玉玺。1636年,因战功卓著,太子何硕瑞被封爵位。次年正月,皇太极命多尔衮追击韩王氏。从1641年到1642年,他在晋松战争中战功卓著。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吉尔哈朗辅佐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为辅佐王,被称为摄政王。顺治元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他先后任命他叔叔的摄政王,他叔叔的摄政王,他父亲的摄政王。

顺治七年冬,在塞北打猎时牺牲。他被追授“清成宗皇帝”的称号,并信任修远为实业立下大功,安定民心,建立,真心敬重义帝。两个月后,顺治八年二月,多尔衮被剥夺爵位,坟墓被挖。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皇帝为他平反,恢复瑞亲王爵位,评价他“立国、开基业、成大一统之业,贡献最大”。

娶十个媳妇,只有一个儿子。

说起多尔衮身边的女人,真是太多了!在他的一生中,他有十多个妻子!有六妻四妾,有名有姓,能知道父母是谁!

这六位妻子是:

他的妻子博尔吉吉特在他死后被多尔衮秘密谥号为景孝中巩峥宫的公主。

娶富锦童伽师;

迎娶富锦扎尔芒博尔济吉特人;

4.娶富锦科尔沁的博尔济吉特氏;

5.娶富锦的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嫁给富锦朝鲜的李!

他的四个妃子分别是:察哈尔贡子特、博尔济特旗、齐尔莫特、高丽李!

十个妃子中,只有他的第六个福晋韩李氏生下了他唯一的女儿董娥!其实这个高丽李氏是多尔衮在征伐高丽的过程中从高丽皇宫里抢走的!只是因为她为多尔衮生了独生女,才被追封为福晋。多尔衮倒台后,东阿被封给了多尔衮的侄子、多多的儿子多尼。

松田隼又病又贫瘠。

既然多尔衮的妻妾是朝鲜李氏为他所生的唯一一个,那么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回答:

多尔衮的其他妻妾为什么不生孩子?问题出在谁身上?

历史上没有

为什么我要说原因在多尔衮?据史书记载,多尔衮虽然英俊,但从小就比较瘦,三十岁左右经常生病。

他生病的原因,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1640年晋松战争前后的麻烦造成的。

至于症状,历史上记载他是“心悸”、“风病”、“血液病”。

什么是“心悸”?中医的“心悸”是指西医的心血管疾病。分为以下类型:性心肌炎、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下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风病”就是我们现在中医所说的中风。西医分为以下几种: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

“咯血”是中医术语。西医分为以下几类:肺结核引起的咯血,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咯血等等。

由此看来,多尔衮的病还是挺严重的。

既然多尔衮已经病了,东阿是怎么来的?

巧合的是,他唯一的孩子,他的女儿,在1639年左右出生,时年27岁。

从此多尔衮再也没有自己的孩子,这是当时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

因为多尔衮一直没有亲生儿子,弟弟多多有八个儿子,多尔衮后来收养了多多的第五个儿子多尔博。

也正因为如此,孝庄皇太后作为一个女人,知道自己与多尔衮的接触是非常安全的。不管你怎么碰,都不会让她突然怀孕,让法庭难堪。

因此,此时的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两人之间,应该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两个人,毕竟一个是英雄,一个是美女!两者之间有一些色彩,很容易被当时的人接受。所以,方才我们谈到多尔衮和大学士范文程的秘密协议,才有了大臣们的从此附和。

多铎与多尔衮反目了吗?多铎的老婆是谁?

这个要从多尔衮的婚姻和子嗣问题探讨:

说起多尔衮身边的女人,那实在是太多了!他的一生,妻妾有十多个!有名有姓、能够知道其父母是何人的就有十个之多—六妻四妾!

这六个妻子是:

结发妻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台吉吉桑阿尔寨之女),死后被多尔衮私自上谥号为敬孝忠恭正宫元妃;

娶福晋佟佳氏(尚书孟噶图之女);

三娶福晋扎尔莽博尔济吉特氏(根杜尔台吉之女);

四娶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拉布希西台吉之女);

五娶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索诺布台吉之女,即原豪格的福晋);

六娶福晋朝鲜李氏(金林郡公李开音之女)!

他的四个小妾是:察哈尔公齐特氏(布延图台吉之女)、博尔济吉特氏(杜思噶尔卓农台吉之女)、济尔莫特氏(帮图武之女)、朝鲜李氏(李世绪之女)!

在这十个妻妾当中,只有他的第六位福晋朝鲜李氏给他生养了一个唯一的女儿东莪(é)!其实这个朝鲜李氏是多尔衮在征服朝鲜的过程中,从朝鲜王宫里面抢来的!只是因为她替多尔衮生下了惟一的女儿,才被册封为福晋的!多尔衮倒台后,东莪被送给了多尔衮的侄子、多铎的儿子信王多尼!至于以后的事情嘛,历史上没有记载,我们就不知道了!

既然多尔衮所有妻妾当中,只有这个朝鲜李氏给他生养了惟一的一个女儿,这就有个问题需要我们必须做出回答:

为什么多尔衮的其他妻妾都没有生育呢?问题出在谁身上呢?

关于这个问题,历史上没有记载!我这里也仅仅是猜测而已!应该说,多尔衮的其他妻妾都没有生育,原因在于多尔衮一直有病!

多尔衮的病理问题探讨

为什么我要说原因在于多尔衮呢?历史上记载,多尔衮长得虽然很英俊,但是从小人就比较消瘦,三十岁左右就经常病。

得病的原因,根据他自己说,是由于在1640年松锦大战前后费心造成的。

至于病症,历史上记载他是“怔忡之症”、“风疾”和“咯血症”。

什么是“怔忡之症”呢?中医上讲的“怔忡之症”指的是西医上说的心血管方面的病。分为以下几种:性心肌炎、过早搏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下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等。

“风疾”就是我们现在中医所说的中风,西医分为以下几种: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等等。

“咯血”,是中医上的说法,西医分为以下几种:肺结核引起的咯血、支气管扩张症引起的咯血、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咯血等等。

由此看来,多尔衮的病还是比较严重的。

既然多尔衮一直有病,那么,东莪这个孩子是怎么来的呢?

巧了,他惟一的孩子也就是他的女儿则恰恰是在此之前的1639年前后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出生的。

而此后的多尔衮再也没有过自己的孩子,这是当时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

由于多尔衮一直没有自己的儿子,而他的弟弟多铎有八个儿子,所以多尔衮后来就把多铎的五子多尔博过继了过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孝庄皇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她知道,她与多尔衮的接触是很安全的。再怎么接触也不会产生那种让她突然怀孕、让朝廷尴尬的现象。

因此,这个时候的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两个人之间,应该早就有更加密切的接触了!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两个人,毕竟一个是英雄,一个是美人!他们之间出现点色彩,当时的人们还是很容易接受的。所以,才有了前面我们所讲到的多尔衮与大学士范文程的密议定计,才有了众位大臣的附从此议。

八旗的旗主太威风,权势到底有多大,为何官员升官后最怕见旗主呢?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他人生的后期,最为宠幸的女人就是他的大妃阿巴亥。他与阿巴亥一共孕育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多尔衮是第十四子,多铎是第十三子,两人都极得努尔哈赤的喜爱。

 同为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两人的关系自然不差,更不要说反目成仇了。先不说两人小时候的情谊,只说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两兄弟一起经历了自己的母亲为父亲殉葬的祸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两人绝对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多铎从很小的时候就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皇太极上台之后,因为自己母亲的原因,多铎屡次与皇太极作对。不仅仅是在一些公共场合,就连在战场上,很多时候多铎都全凭自己心意行事,多次冒犯皇太极。

 一次两次也就忍了,但多铎屡次犯错,皇太极自然不可能吃闷亏。所以实际上在皇太极当政的时间里,多铎是不受重用的。也许最开始多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皇太极对他的不断降责,让他失去了极高的权利。崇德四年,皇太极召诸王大臣历数多铎之罪,降亲王为贝勒,罚银万两,夺所属牛录三分之一给其兄多尔衮和阿济格。并不准许他参与议政,也不让他插手管理六部事务。崇德八年,多铎因谋夺大学士范文程之妻,被罚银万两,夺去所属牛录三分之一。后来还是因为战功,才又重新被封为郡王的。

 但在顺治帝登基,多尔衮摄政之后,多铎可谓是一飞冲天。入关之后,多铎领命平定江南,清扫南明余孽。他率军掉头南下,分兵三路,出虎牢关、出龙门关、出南阳府,不到半个月,就杀到了河南安徽交界处的归德。又十天,攻陷徐州、颍州、太和等处,兵锋所至,凌厉无前。这期间他立下战功无数,最终与顺治四年晋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晋封册文中称多铎“定鼎中原以来,所建功勋,卓越等伦”,赐金千两,银万两,鞍马二。

 那个时候的顺治还是一个奶娃娃,孝庄虽然有谋略,但以女子之身不能掌控朝政。实际上朝廷,是落在多尔衮身上的。能将多铎晋封为亲王,并给与这么大的赞扬,与多尔衮脱不开干系。

 顺治六年的时候,三十六岁的多铎染上了天花。天花在当时也叫出痘,凡是出痘的,基本就相当于没有救了。天花在当时,大概和现在的癌症差不多,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很难治好。策马纵横中原的多铎,最终没有逃离死神的召唤,于当年三月十八日病重去世。多尔衮听到多铎去世的消息之后,率师从前线赶回,为多铎举行了浓重的葬礼,由此可见两兄弟之间的情谊。

 而且多尔衮一生没有留下自己的血脉,他的后嗣还是多铎过继给他的,所以说两人反目的说法,应该是错的。

 满洲的健儿,自然少不了美女相配,越是雄武的男儿,越是能得女儿的喜爱。多铎这样一个战功卓著的将领亲王,背后的女人自然不少。

 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明安台吉之女。

 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

 三继福晋,那拉氏,参领衍达尔汉之女。

 侧福晋,佟佳氏,轻车都尉雅克秦之女。

 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护军统领阿达海之女。

 次福晋,多铎死后自请殉葬。

 庶福晋,佟佳氏,参领素达塞之女。

 庶福晋,那拉氏,费扬古之女。

 庶福晋,瓜尔佳氏,甘楚汉之女。

 庶福晋,瓜尔佳氏,塔克泰之女。

 妾,那拉氏,法哈之女。

 妾,良氏,良国柱之女。

清朝亲王有点“变态”,为何喜欢抢人老婆,无视皇太极?

关于为何官员升官后最怕见旗主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很简单,那就是这些旗主的权势非常大,甚至能左右某些官员的官位。他们担心自己万一得罪了某个旗主,连官位都很难保住。

八旗起源

提到八旗旗主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清朝奠基人努尔哈赤。他当初通过整顿编制的方式,直接将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这几个部落编成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色旗,他们中的首领就是各旗的旗主,这也是最早关于旗主的消息。之后又开始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四色旗,此时的八旗制度才正式确立起来。

最早的八旗旗主就是各个部落的首领,只不过在清军入关前,正黄、镶黄两旗由一直由当时的汗王也就是后来的皇帝统领,其余的六旗分别由他的子侄统领,所以八旗的旗主就是当时最有权力的八个人。在某种程度上,联合起来的其余六旗势力反而比正黄、镶黄这两旗还要大,存在一定的风险跟弊端。

八旗的发展

等到清军进入中原并建立清朝以后,作为清朝当时实际统治者为摄政王多尔衮,再次对八旗进行了划分,除了顺治皇帝掌管的正黄旗、镶黄旗之外,还将自己控制的正白旗,一同归属于上三旗,其他人掌管的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正红旗、镶红旗归属于下五旗,最终形成了一种旗鼓相当的情况,一直沿用到清朝结束。除了由皇帝负责的正黄旗、镶黄旗镇守京师,其余的各旗都镇守在全国的各个军事要地,没有皇帝命令的话,是不能带兵离开这些军事要地的。

八旗对清朝的重要性

对于清朝的皇帝来说,其他的几个旗主都是皇室子弟,是他镇守天下的依靠。朝廷中的官员只不过是帮他处理和维持天下稳定的工具而已,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重要程度都是没法比的。更何况朝廷当中有非常多的官员,每年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罢免其中的一些,再提拔一些上去,即便是朝廷中的重臣也会因为某些原因被替换掉。但是八旗旗主不一样,他们基本都是世袭,有时候都不少皇帝的管制,有些还是当今皇帝的叔叔伯伯辈。跟那些朝廷官员相比,自然要更重要的多。当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基本都是以这个官员降级后者罢官而告终,这也是不少怕见旗主的很重要原因。

满清第一汉臣范文程的老婆被多铎抢去享受,他是什么态度呢?

他可能觉得别人的老婆好。

在清太祖努尔哈赤刚刚建立后金反明的时候,后金还实力非常弱小,制度也不完善,还是一个非常落后的部落联盟形式。这时,一个汉人站了出来,他帮助后金设计出了各项国家制度,献计献策,让努尔哈赤和继任的清太宗皇太极非常满意,可以说,他就是清朝开国汉人中的第一功臣,功劳还在洪承畴、吴三桂等人之上。

其实范文程是个儒生,20岁的时候正在抚顺读书。那时,努尔哈赤的后金攻下了抚顺,范文程主动去见努尔哈赤,投降了后金。努尔哈赤和他交谈之下,非常惊异范文程的才华,对自己的各个贝勒夸奖道:你们一定要好好对待他!范文程虽然是个儒生,但是体格魁伟,而且临阵不惧,又擅长用计,结果立下了很多功劳。

直到皇太极即位,更加信任范文程。范文程也不负皇太极信任,招降了明朝叛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这三人中耿、尚二人可就是日后与吴三桂齐名三藩!后来又设下反间计,除掉了明朝镇守辽东的大将袁崇焕。

其实范文程虽然对清朝开国有大功,而且深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君主的信任,但他毕竟不是满人,所以当多尔衮摄政后,作为前朝权臣的范文程处境尴尬。不久,居然爆发出了豫亲王多铎强行霸占范文程妻子的事!多铎是多尔衮的亲弟弟,努尔哈赤幼子,权势很大,仅次于多尔衮。范文程毕竟也是老臣了,他费了一番波折,最终保住了妻子,多铎还被议政王大臣会议责令当面向范文程道歉。但范文程还是意识到了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是皇太极还活着,借多铎个胆子也不敢这么狂妄,还不是因为现在说话的人是多尔衮!

这种人心理有点问题。

范文程(15 - 1666),字宪斗,号辉岳,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

他的六世祖范岳,明朝初年任职湖北云梦县县丞,因获罪全家被发配到辽东都司沈阳卫戍边,于是,范氏这支开始在辽东繁衍生息,后又迁往抚顺居住,其曾祖父范鏓曾任兵部尚书。

据《清史稿》记载:“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天命三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29年),太祖(努尔哈赤)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知为鏓曾孙,顾谓诸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努尔哈赤)

也就是说,这个范文程与其兄是主动来投靠努尔哈赤的,这个范文程气质非凡,雄伟高大,威武刚毅,敏捷多学,让努尔哈赤一见喜欢上,便留在身边当幕僚,并且能文能武,颇得赏识,从三等甲喇章京晋为二等甲喇章京(参领之意)。

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位,范文程更加得到重用,军国大事拿不定主意,皇太极都会说:“何不与范章京议之。”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为了适应需要,皇太极创建了汉军八旗,要选一人当旗主,“廷议首推文程任固山额真”,也就是说畅议让他出任汉八旗旗主。皇太极说:“范章京才堪胜比,但固山一军耳,朕方资为心膂,其别议之。”

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冬,范文程极力劝说皇太极称帝:“今开顺天意,合人心,受尊号,定国政适当。”于是,皇太极转年春,便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崇德,改国号为清。

(皇太极)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以范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成为皇太极唯一的心腹幕僚,虽然不是议政大臣,但几乎重大事物都参与机密与决策,所有敕书皆为范文程起草,可见对其的信任,具有发言权。

范文程对于满清的统治者,提出很多重大的建议与策略,比如招降明将,移定周边,联姻蒙古部族等等。

纵观范文程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建议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挥师入关,入主中原,成就了满清二百多年的一统帝业。

清顺治元年(1644年),范文程敏锐地看到天下大乱,时机千载难逢,及时上书摄政王多尔衮,提出直接进入山海关的重大决策。

他在奉疏中强调:

其一,目前是入主中原的最好时机。

他分析了天下大势:李自成、张献忠盘踞西部,其他农民军环绕于南方,兵马煽乱于北陲,我师征伐其东边,四面受敌,其君其臣,安能相保耶?

其二,清朝入关的主要对手,不是残喘的明朝,而是以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应该调整战略,认清目标。

范文程认为:中原百姓饱受战乱,痛苦已极,黯首无依,思择明主,以图安居乐业。明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挽救,农民军蹂躏中原,正如秦失其鹿,楚汉逐之。我国虽与明朝争天下,实质上主要与农民军角力。

其三,改变满族人掠夺旧习,严明军纪,为清王朝树立良好的形象。

范文程指出:为今日考虑,我朝应当任用贤能之人以安抚民众,使远近之人皆来归附,农民军等乌合之众必将臣属于我。而明朝之君,知我朝实力今非昔比。

(多尔衮)

其四,招降纳叛,瓦解明朝,对归降官员以才任用。

范文程分析称:不论已归服者,以及未归服需要招抚者,都要严明军纪,秋毫不犯,还要大力宣传从前不守内地之田,及今进取中原之部。而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则大河以北,可传檄而定也。

其五,清军驻守已有城池,发兵直捣京城。

范文程说:直趋燕京,或相机进取,要当于入边之后,山海关长城以西,择一坚城,顿兵而守,以为门户。我师往来,斯为甚便。

多尔衮一代之枭雄,看了范文程的建议,全部纳,迅速挥军直取山海关。

可以说是范文程的高瞻远瞩与多尔衮的果断行动,使满清占得先机。山海关一战大败李自成,迫使李自成还没有坐稳屁股,就不得不退出北京,清军占领了京师,并且进入北京城给老百姓留下极好的印象,如若等到李自成坐移江山,局面很难逆转,这天下还不知是谁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