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恩施游记的散文随笔

2.游记散文

3.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4.《庐山游记》胡适散文全文

5.描写美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6.何为游记性散文?

游记散文_游记散文700字

 原文标题:青岩时光

 把一切停下来,静静地分享时光。青岩,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很多人选择了住下,在清淡的月光中,分享青岩的宁静。以至于2017年的中秋节,青岩并不宁静。我们来得比较晚,是因为在古镇内找不到一处可以舒适的栖身之所。镇外的一处?古韵濛城酒店?里临时用办公室改造的几间客房容留了我们。

 米**的灯光,映衬着古镇的沧桑和神秘。我们沿青石铺就的街道拾级而上,时而有一条条小巷向周边分出,一个个红红的灯笼像羞涩的脸庞,透着神秘的诱惑。当然,丝毫没有恐惧的感觉。反而有一种跨越时空的亲切感。三三俩俩的青春男女从我们的身边走过,除了笑声,还有那种吃东西的声音,让夜色变得多情。

 无论是沿街的店铺,还是隐进深处的宅院,还有教堂、寺庙、城阁,以及厚厚的城墙,当然还有荷塘,因了中秋的满月,都格外的富有浪漫诗意。月光洒在南门外的荷塘上,有些枯萎的荷叶,变得更加憔悴,犹如葬花中的林黛玉。在东门,圆月和角楼相互对话,仿佛正在记录一段历史与时代的深情交流。从西门入蜿蜒的城墙,浩淼的天空伸手可得,星光下的古镇,静谧的如同一尊睡佛。

 月光迷离的时候,在一处小店小酌。老板和姐妹们见我们善饮酒,很是高兴。推荐了当地的?状元猪蹄?,助我们下酒。那种空前的喜悦气氛,也只有今夜才可以呈现。饮酒赏月,再吃上当地特制的年糕,当做月饼,更是一种别样的情怀。青岩的中秋之夜,却是分外的惬意和朗怀。

 虽然青岩的时光是从夜色开始的,但我们也从不想放过清晨的美好。早上六点,当这里的一切刚刚开始萌动时,我们已经冲上了城墙。城墙很高很陡,有的地方是直上直下那种。我们从介绍中知道,这里曾经是军事重镇。在历代多次的战斗中,这里岿然不动固若金汤。站在最高处,看喷薄而出的太阳,青岩古镇尽收眼底。已经有袅袅的青烟,像一只刚刚睡醒的鸟儿慢慢升空。但对于整个睡眠中的青岩,显得那般无聊。我们在一个古树前欢呼、合影,想打破一种宁静。想显示我们的存在,但还是有些渺小。有几个愣头小伙站在城墙的最高处的边上,喊出无聊的粗话,也没有让古镇有一句回声。我们知道在六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青岩始终以它的固有个性生存抗争,以刚毅和神秘让世人仰慕。

 一个叫半亩塘的地方,还是有些诗意的。在一个僻静处,只有半亩的地方,荷塘、楼阁、亭台、花园,建的精致雅趣,令人心生美意和流连。晨光里的小巷,静得让人生情。是那种让人不忍离去的情感。特别是我们这些已经年过半百之人,对于往事的回忆,常常带着真情。去寻找状元故居的路上,遇到了一老一少两个女人。她们牵着一只玲珑般的小狗,行走得很悠闲,完全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情境。我们向她们问道,她们笑了,因为她们也是外地人,也是来这里寻找状元故居的。她们的从容,让我们再一次认识了青岩。

 青岩就是这样,没有一点让人陌生的地方,更没有让人感到不舒适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熟悉的像你的过去时光,又像是未来归宿和值得寄托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都能找到你的所爱和美好记忆。你可以歌唱,也可以低吟,更可以一个人发呆深思。一切都随意而为,尽情而作。时光在青岩就是一场梦,永远像月光一样的梦。

 本文作者:栾桅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湖北恩施游记的散文随笔

游记散文的特点:

1、既要写景,又要写当地的人们;

2、写出景致所引发的作者内心的波澜;

3、除了对物的描摹介绍,还要有对人类活动的情节或细节描写;

4、控制好穿插在写作过程中的抒情或议论,以间接抒情和含蓄的议论为妙。

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扩展资料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代表作品

1、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卓有成就。

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2、马可波罗游记

相传马可·波罗,出身于1254年意大利一个商人家庭,在17岁时他跟随了自己的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著出《马可·波罗游记》,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旅途见闻,激起了很多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向往。

游记共分四卷,在游记的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

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在书中有很大部分都是关于亚洲的记录,书中大多重点内容是关于当时中国元朝的游记记录,因为他在中国停留时间最长,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

百度百科--游记

游记散文

天气微凉,带着细雨飘飞,湖北之行照样启航。呼吸着清露的气息前往恩施大峡谷、女儿城、还有神秘的土司城。

 在我的映象里,湖北是有着历史三国的荆州和火烧赤壁的樊口,有着云雾缭绕,求道问仙的武当山,更有水间小调悠悠,波澜起伏的三峡人家,用景描画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古诗句,在望那连绵起伏的大别山岭,郁郁葱葱满目青翠。

 进入恩施大峡谷的第一感觉便是云雾腾空在山间梯田之上,如洁白的轻纱,轻抚着山峦延伸。整个世界以绿色为主打的色调,沉沁在群山之巅,峻岭之上,弯路漫延而出,仿佛直入云天。山峡脚下,一片乡村小屋,高低交错纵横四野,天蓝色的屋顶仿若蓝蓝的天空,有炊烟从烟囱袅袅升起,围绕着这美妙的人间。一座座山峰如被开山之斧,生生的劈成两半,斜插着直入云天之处,有像剑走偏锋般气势难挡。绿树覆盖着整座大山之上,就像给大山盖上了被子,温暖着人生的四季。

 坐空中索道上山,脚下腾起云海之舞,远离地面越来越接近云端。飞翔的感觉瞬间入梦,梦里有几曲回廊远望。绝壁长廊石卷栏杆护守两旁,弯弯曲曲延走远方。身边的石壁上,有着犹如水流的波浪,层层叠叠的刻成起伏的形象,从下一直入达顶端之上,这也是恩施大峡谷,特有的地质地貌所形成的结果。长廊紧附于悬崖峭壁,又如长长弯弯的古栈道,让人行走时感觉腾空于半山之巅,云深之处。玉女峰挺拔屹立,树为衣纱云做衫,青秀发髻挽万丈峰崖,落千曲水露,仰头顶瑶池飞仙女荷花。玉笔峰潇洒落雾,点石成睛,翠色为墨,持笔成书。它紧挨着玉女峰而立,好似玉女持笔落翠海,雾浪做纸云沉框。我遥望美景,流连忘返,秋季虽寒,雨点落地时有时无。在这微雨寒漠的大峡谷中,却也心怀舒适和惬意,放任自己的思绪如万马奔腾在云澜水雾之间。

 一柱香山峰一柱擎天,笔直屹立在两山之间,峰尖上有大石块与主山凸显分离之处,峰顶上又长着几颗不知名的树木,仿佛那袅袅升腾的香烟,一柱香由此得名。从山峦顶处遥看着一柱香的风景,好似云雾缭绕深山处,水洗云间一柱香的美雅来。整个恩施大峡谷的景色,让我感觉就是在天上人间云浪腾飞,行人翠山绿水画中游。

 上山容易下山难,延着青石的阶梯,扶着蜿蜒曲折的石栏,走着下山的路。路上有游人杵着拐杖,用于支撑已经乏力的身体,也有相扶而行的亲人或朋友,边走边看着沿途景观,谈笑风生。耳边突然传来几声铿锵有力的叫唤声,原来是抬着滑竿的汉子,匆忙而过,他们用结实的臂膀,挑起了整个人生的重担,上山下山,为游客服务,为生存而奔波。我满怀敬意的看着他们,劳动人民的伟大感油然而生,在这陡峭悬崖绝壁之上,有这样一群滑竿的汉子,用力量描绘着人生之美,愿他们幸福安康。而在一柱香前,我亦默默祈祷,天下安宁吉祥,没有饥饿,没有战乱,没有病灾,才是最完美的世界。

 恩施城内的土司城,高高的大城门上飞檐翘角,龙舞九天。两旁有四大门神驻守方位,大门的左右有乾坤二道侧门,男左女右的石门半开左右,象征着阴阳协调,乾坤满门。四四方方的土司城,木门雕刻花纹,尘灰暗染窗檐。今时的土司城已经是被现代气息重染而过,但留下的古门古窗古雕栏上,依旧有着自己古朴的模样。四周还有如长城般蜿蜒的守护城墙,三步一哨,二步一岗的,可见当年战乱的情景。在从建筑的风格来看,好像参考了周易八卦的.玄妙之处,才建筑出如此豪华气派的大城,虽然风雨飘零中逐渐褪去了往昔的辉煌荣光,但是那种冥冥之中的气场依旧充斥在整个旧古的城楼之内,诉说着曾经的繁荣威严。

 土司城内还有供奉着孔子的师孰学堂,忍、谦、仁、智四个大字刻于学堂的中间,悠悠古训千年精髓,默默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依稀记得,忍字的下方写着:“能以物为忍者,是人中之人,可为人上人;能已人为忍者,是人中之贤,可称为人圣;能以己为人者,是人中之杰,能称为人尊。”具体的原话也不太清楚了,大概是这个意思吧!世上万物,不以自己的喜好,权物贪欲为忍者,为人上人。能以人和人之间的羡慕嫉妒恨为忍者,有德高望重之贤能为人圣。能和自己的本性和与生俱来的黑暗狭隘面相抗衡的人,方为人之尊。个人理解的意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人生在世,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与你思维观点素质文化低的人去计较,就相当于对牛弹琴,又何必去浪费自己的精气神呢?还不如忍让。与你思维观点文化素质相等的人,也不会有些无意的争执,又何来忍让呢?与高过你思维观点文化素质的人相处,那么别人也不会让你有计较的机会,只有别人忍让你。所以,这千年的一个忍字里,包涵了乾坤万象,好好体会悟透吧!我一直努力的做个能忍的人,但是才疏学浅,德品不全,也只能保持正确追求的方向吧,努力再努力……

 恩施归来,感悟满心。恩施这座城市开发的比较晚,大慨是2009年才加快了与时俱进的脚步,在这飞速的时光中,依然没有落后,也和所有的城市一样的现代化了。但是那里的民风让人总感觉纯朴一些,带着深山峡谷的气息,带着走出大山看世界的纯净之美,我喜欢纯粹的如森林深厚温暖的心。

游记散文名家名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是关于游记散文三篇的内容,欢迎阅读!

苏州游记

 儿子平时工作很忙,还老想着怎样利用双休日丰富我的退休生活。然而老天并不作美,上海的初冬很不正常,本该干燥寒冷的季节,却没完没了的下雨,再不天晴,我看人也要发霉了。

 好不容易盼来了双休日天气转好,儿子马上就安排苏州之旅。经过缜密考虑,苏州景点较多,最能代表苏州美景的莫过于拙政园(园林)和周庄(水乡)。周五下午,儿子将本田车灌满了油,老伴购了路上所需食品、饮料,收拾了必要的衣物用具。 28日一大早,我们一家老小六口,开启了双休日自驾游苏州的旅程。很久以来,苏州美景甲天下的赞誉就如雷贯耳,也看过不少有关。一旦身临其境,那种妙不可言的激动和兴奋是无与伦比,发自内心的。

 苏州拙政园,以山水为中心,厅榭精美,山水萦绕,花木葱郁。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当时御史王献臣因受朝务机关诬陷解官还乡,在此置地建宅,费时十六年始建成这座花园。此后,明崇祯四年,侍郎王心一又于花园东侧购地,建成私家园林“归园田居”。此两园随时势变迁多次易主,迁延至解放后收归国有,合为一园,即今之拙政园。全园一分为三,即东园、中园和西园。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精美华丽,西花园奇园美宅。整体布局严谨,局部风格各异。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所有建筑,形神兼备,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相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体现幽雅淡薄、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其景致之秀美,冠绝全国。让你目不暇接,徜徉其间,渐入佳境。

 我被眼前由先人创造的人间天堂所陶醉,拙政园尽管只是苏州园林之一,但已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折射出中国人崇尚和亲近自然的人生观,这项工程凝聚了古代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其间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词、中国书画等传统艺术精华,是中华民族文明博大精深的又一写照。我们在赞赏前人非凡创造能力的同时,也不禁会羡慕庄园主人及贵族士大夫、文人雅士的高贵优雅的生活方式。追古思今,我在心中祈祷,呼唤当今人类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同时,特别珍惜和保护好与人类休戚与共的自然环境。近来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大城市肆虐的雾霾天气,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威胁着人类安全和健康,教训十分深刻。

 当天晚上,我们全家信步金鸡湖畔,欣赏着绮丽的苏州夜景及湖水中闪烁迷离的倩影。当我们坐在临湖得月楼酒店,品尝松鼠桂鱼、享用着苏味香酥鸡时,让我们真正体验到了古代苏州人的那份逍遥和浪漫。

 第二天,我们在宾馆享用完自助早餐后,立即赶往周庄,这时天空阴沉,空气湿润,薄雾笼罩,细雨连绵,像是老天有意给我们游江南水乡创造一份朦胧梦幻的天然意境。

 一进入景点,仿佛就像进入了人间仙境。周庄的美,源于水的魅力。城在水中,水在城下,是周庄的一大特色,全镇明清风格的砖雕民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大小不同的各种石拱桥星罗棋布,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水中小船轻摇,绿影婆娑。到周庄,不看看双桥,不算到了周庄。双桥居于周庄四大名桥之首,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的画作《故乡的回忆》,更是使其扬名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中国水乡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旖旎风情。尽管桥上及民巷中人潮涌动,熙熙攘攘,游人如织,挨肩擦背,但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兴致和热情。我们时而穿行在狭窄的街道上,两旁门棱上匾额旌旗古风犹存;时而拾级踏上石桥,极目远眺,看到水路由近向远消失在地平线上;时而驻足店铺,被摆放在柜台上绣有民间图纹的各种织锦、刺绣所吸引。就这样,走走停停,手机一刻也没闲着,咔嚓咔嚓响个不停。几乎不用太多的取景,站在一个位置就能拍出前后左右十几个画面。由于游客太多,拍出的合影或个人照很难找到一张没有他人干扰的照片。好在抢拍了一些纯景致的,满足了我收集素材的需要。

 眼看天色渐晚,考虑还有几小时回家的路程,我们恋恋不舍的结束了短暂而愉快的苏州之旅。在回上海的路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畅谈着这一趟的收获和感受。特别是我,深深被江南山水的清幽恬静、温馨安逸的气氛所感染,那古色古香的粉墙黛瓦,那悠悠停泊的弯弯小船、那千回百绕的高墙深巷和那水乡特有的圆拱桥。时时闪现在脑海中。我此时切身体会到什么叫返璞归真,为什么她会引来中外名画家纷至沓来。为什么周庄画家村的作品特别受人亲昧。我以为,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不仅能大饱眼福,更能得到一份心灵的感动和洗礼。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正是有了水,周庄才显得那么的安详静谧,能够包容世俗的一切,任世事变迁,总能够那么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相处,不是更需要这种包容和豁达吗?感谢周庄带给我们精神上的这份馈赠。尽管这趟旅游显得有些仓促,有的景点还没来得及光顾和品味,个人游因没有导游现场解说,许多有故事的细节被拉下。好在上海到周庄路途并不遥远,留下一些遗憾,大概是为了以后的重游和回归留下一份念想吧。

青龙山记

 青龙山隔泾河与甘肃宁县相望,山梁从塬地沟边逐渐低延到河川,两旁皆为深沟大壑。塬边山头伫立一尊城堡,山梁最低处曲折止于河滩,隔沟望之,仿如苍龙昂首摆尾,故有此名。

 延安时期,青龙山高地上国民队伍筑设堡垒,封锁边区,如今堡垒痕迹犹在。**《彭大将军》在此拍摄掩埋烈士遗体情节,青龙山因之被更多人传扬。我曾来此访城堡遗迹,看到塬边松柏森森,沟坡林木葱茂。听其历史,观其物景,颇感这是一道有故事、有蕴含的之山。

 深秋时节,我再次访青龙山,看到这里崛起一片生态旅游景区,多处新景与原有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存融为一体,自具特色,颇受青睐。

 庙堡并存是景区的核心物景。庙观建于清道光年间,虽是祭神护佑意识的产物,但建筑体式、泥塑壁画却具艺术价值。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事,附近村人在此临沟筑堡,避防抗掠。1926年,国民军杂牌连队驻扎县城,纵兵为匪,预征田赋,劫掠百姓。民众恨之入骨,称其为“红头”,便成立红枪会,后改称农民自卫团,“反贪官污吏,打红头匪军”,终以牺牲26人代价获胜。青龙山之城堡、庙观,即是农民自卫团的活动旧址。今青龙山生态旅游景区发掘农民抗暴,于庙院重筑围墙,制作记写当年农动的《十二月歌》与《胜利歌》壁栏,供人观瞻,农动的历史堪值铭记。

 满山林木是景区的壮美景观。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的沟壑坡洼,遍植松柏林木,创建芋元林场,是林业部、省地县先进单位。黄土沟坡区的.队办林场是当时的新生事物,省级劳模、林场带头人杜勤善,率领村人绿化荒山的事迹遐迩遍传。省召开社队林场工作会议,曾来青龙山参观。地区林业局亦派工作组在林场蹲点,总结科研与管理经验向各地推广。当年的奋斗使青龙山满眼葱郁,新建的生态旅游景区就掩映在林木风光之中。来此游览,可赏林木之美,可观前人之功。

 窑洞餐饮是景区的怀思体验。景区改造一片浅凹台地,掘出一排传统窑洞,前辟花草广场,设置雨阳露亭,是游人品享美食、休憩购物之所。窑洞餐饮借用“人民公社食堂”之名,寓含福满现今新生活之比。饮食品种为长武独有的小酥肉、血条汤、水豆腐、牛犊馍等,展售物品为地方特色的老虎枕头、虫鸟裹肚、虎头童鞋、刺绣针织等,多有农家文化情趣。

 游乐场所是景区的田园生趣。山梁两厢恢复的农家窑院,山脊林荫新辟的游览步道,城堡左右间有木屋别墅的花草园圃,沟头崖边培植的时令果园,屋可居客,道可观景,别墅有山野之味,果园宜游客自。更有收购的数百块石磨,砌铺之字形甬道,通达置有犁、耙、耧、鞍及木车、簸箕、木杈等农事用具的展室,展示农耕文化,殊有地域情味。

 新农村建设促成青龙山焕发新颜。这里自然和历史的挖掘,是青龙山所在相公镇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思路。镇通过招商引资,打造青龙山生态旅游景区,景区企业又与镇联手合作,将景区管理纳入扶贫事业。贫困户资金在景区经营中入股分红,贫困户劳力优先在景区就业,镇与景区企业提供货棚、货亭供贫困户售货,都是这古老山塬上呈现的崭新气象。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勃勃生机鼓舞人心啊。

 感时代之新引动山塬之美,我便作青龙山此记以铭。

太白书屋小记

 “太白书屋”4字位于九华山景区入口处茶楼南墙上,茶楼有两层,拱顶飞檐,古色古香。茶楼后有一小院,院周有L型平房,是为餐馆。太白先生石雕立像一尊,位于院内靠北餐馆前,衣冠楚楚,神态飘然。另一侧餐馆檐下,录古诗数首,有书者具名,却无诗作者出处。其中一首“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在太白先生诗作中并不十分著名,据说九华山即因其中“九华峰”一词得名,因此在九华山却非比寻常。在九华山入境牌坊上,即有赵朴初先生撰写“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对联。至今诵来,诗仙风依然扑面而来!

 “太白书屋”相传为太白先生读书处,但确切的读书地点已无可考。仅院落南段面向群峰处,有古银杏两株,相传为先生手植,时值深秋,满树金黄,令人沉醉,不胜遐思。树下有井一方,内有红鲤鱼数条,神态悠闲。但以自由之身,困于方寸之间,先生有知,定然感慨不已。游客对文化掌故多不在意,但餐馆生意却是价廉物美,食客络绎不绝。餐馆不大,经营对象也是普通民众,但内部布置仍然富有诗歌文化特色,其中一幅巨型草书《将进酒》相当入情。人生到此,即使不能“一饮三百杯”,也可尝试“同销万古愁”了。

 归程途径“太白墓”侧,想先生一生颠沛流离,多少生前艰难事,化作千秋万代名!心灵深处,何曾离开过秋浦河、九华山和如诗如画的皖南,诗魂融入当涂皎皎月色,岂是偶然。

《庐山游记》胡适散文全文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一起来看看名家游记散文,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观莲拙政园

周瘦鹃

1.也许是因为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堂名是爱莲堂的缘故,因此对于我家老祖宗《爱莲说》作者周濂溪先生所歌颂的莲花,自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倒并不是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是花中君子,实在是爱它的高花大叶,香远益清,在众香国里,真可说是独有千古的。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旧时相传为莲花生日,又称观莲节,我那小园子里的池莲缸莲都开好了,可我看了还觉得不过瘾,总要赶到拙政园去观赏莲花,也算是欢度观莲节哩。

2.从东部新辟的大门进去,迎面就看到新叠的湖石,分列三面,傍石植树,点缀得楚楚可观,略有倪云林画意。进园又见奇峰几座,好像是案头大石供,这里原是明代侍郎王心一归田园遗址,有些峰石还是当年遗物。这东部是近年来所布置的,有土山密植苍松,浓翠欲滴;此外有亭有榭,有溪有桥,有广厅作品茗就餐之所。从曲径通到曲廊,在拱桥附近的水面上,先就望见一小片莲叶莲花,给我们尝鼎一脔;这是今春新种的,料知一二年后,就可蔓延开去了。从曲廊向西行进,就是中部的起点,这一带有海棠春坞、玲珑馆、枇杷园诸胜,仲春有海棠可看,初夏有枇杷可赏,一步步渐入佳境。走过了那盖着绣绮亭的小丘,就到达远香堂,顾名思义,不由得想起那《爱莲说》中的名句“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八个字来,知道堂名就由此而得,而也就是给我们观莲的好地方了。

3.远香堂面对着一座挺大的黄石山,山下一泓池水,有锦鳞往来游泳,堂外三面通廊,堂后有宽广的平台,台下就是一大片莲塘,种着天竺种——千叶莲花,这是两年以前好容易从昆山正仪镇引种过来的。原来正仪镇上有个顾园,是元代名士顾阿瑛“玉山佳处”的遗址,在东亭子旁,有一个莲池,池中全是千叶莲花,据说还是顾阿瑛手植的,到现在已有六百多年,珍种犹存,年年开花不绝。拙政园莲塘中自从把原种藕秧种下以后,当年就开了花,真是色香双艳,不同凡卉;第二年花花叶叶,更为繁盛,翠盖红裳,几乎把整个莲塘都遮满了。并蒂莲到处都是,并且一花中有四五蕊,七八蕊,以至十三个蕊的,花瓣多至一千四百余瓣。只为负担太重了,花头往往低垂着,使人不易窥见花蕊,因此苏州培养碗莲的专家卢彬士老先生所作长歌中,曾有“看花不易窥全面,三千莲媛总低头”之句,表示遗憾,其实我们只要走到水边,凑近去细看时,还是可以看到那捧心西子态的。今夏花和叶虽觉少了一些,而水面却暴露了出来,让我们欣赏那水中花影,仿佛姹娅欲笑哩。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着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不尽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四十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子里才能见到。不过,它经过了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上山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那也是一个颇有古式风味的森林小火车站。售票和入站检票的方式都使人有一种瞬间感受——像是在另一个时代。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我自小练过脚板,如今抬腿一二十里也是寻常事。但是,陪同的台湾学者却不能都这样。加之一般车辆不让进山,这时便有人上来揽生意了。他们是山区的森林救护队,职责是救护在野林子里迷失的游客,现在却私下里搞“创收”。为躲避进山的门卫检查,让我们徒步穿过进口处,他们把车子停放在人所罕至的地方,然后,把我们送到深山更深处。

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眼前骤然一亮,出现一泓水潭。它堪称山间一面明镜,清澈透亮。山上树林不是倒映潭中,而是山林与水潭镶嵌在一起,成了一幅倒置的水墨画。

满眼是未加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禅的世界。偶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又仿佛吸进去以后凝化在体内而不要吐出来。

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它是台湾著名的红桧,木有香气,高达58米,胸径6.5米,可以说是罕见的庞然大物。大就成了“精”,成了“神”。其树龄约有三千年,被发现的历史也近一个世纪了。这些或许是它被冠名为“神木”的原因吧。同时,我也明白了,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生不出“神木”这样的树中巨子的。

就在我抵台的前几周,一声焦雷,从神木贯顶而下,一劈为三,中间全成枯焦。两段横卧地上,一段还站着。即令受此巨创,被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胆汁。

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但整个游程却没有看到。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太湖游记

钟敬文

终于到了“湖山第一”的惠山了。登起云楼,楼虽不很高,但上下布置颇佳,不但可以纵目远眺,也很使人感到幽逸的情致。

天下第二泉,这是一个多么会耸动人听闻的名词。泉旁环以石,上有覆亭,近亭壁上有“天下第二泉”署额。另外有乾隆御制诗碑一方,矗立泉边。我不禁想起这位好武而且能文的满洲皇帝。他巡游江南,到处题诗制额,平添了许多古迹名胜,也是怪有趣味的事情。

为了路径的顺便,我们逛了一下锡山。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但我们因怕赶不及时刻回苏州,没有走到山顶便折回了。这样的匆匆,不知山灵笑我们否?

梅园,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当我们刚到园门时,我们的心是不期然地充满着希望与喜悦了。循名责实,可以晓得这个园里应该有着大规模的梅树。可惜来得太迟了,“万八千株芳不孤”的繁华,已变成了“绿叶成荫于满枝”!然而又何须斤斤然徒兴动其失时之感叹呢?

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花朵,继续着梅花装点春光的工作。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李君说,在西湖放了的鹤,从这里招了回来。我“幽默”一笑。至此,我紧张烦扰的心,益发豁然开朗了。口里非意识地念着昔年读过的“放鹤亭中一杯酒,楚山馨馨水鳞鳞”的诗句,与其说是清醒了悟,还不如说是沉醉忘形,更来得恰当些吧。

离去管社山麓,乘着小汽船渡登鼋头渚。渚在充山麓,以地形像鼋头得名。这时,桃花方盛开,远近数百步,红丽如铺霞缀锦,春意中人欲醉。渚上多奇石,突兀俯偃,形态千般。我们在那里徘徊顾望,四面湖波,远与天邻,太阳注射水面,银光朗映,如万顷玻璃,又如一郊晴雪。

我默然深思,忆起故乡汕埠—带的海岸,正与此相似。昔年在彼间教书,每当风的清朝,月的良夜,往往个人徒步海涯,听着脚下波浪的呼啸,凝神遥睇,意兴茫然,又复肃然。直等到远蜂云涛几变或月影已渐渐倾斜,才回到人声扰攘的校舍去。事情是几年前的了,但印象却还是这样强烈地保留着。

当我们从管社山麓坐上车子,将与湖光作别的时候,我的离怀是怎样比湖上的波澜还要泛滥啊。

描写美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庐山是中国非常著名的人文旅游圣地。这里不仅有壮观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古代人文诗人的诗篇。到了现代,建起了一系列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堪称旅游的绝佳去处。在这里,我将与你分享胡适写的庐山游记。

昨天晚上,我整晚都听到松树和雨滴的声音,但我一开始分不清它们。听了半天,能分辨出下雨时的松树,雨停时的松树。那股气势足以震撼人心,让我整晚睡得很少。

清晨的雨已经停了,所以我们要出发了。从海会寺到白鹿洞的路上,有很多树,雨后翠绿可爱。漫山遍野都是杜鹃花,有红色和浅紫色两种颜色,后者更鲜艳喜人。去年去日本玩,樱花过了,杜鹃花盛开,颜色很多,但大多是在公园和私人家里,没有今天的满山遍野那么可爱。记住它是一首四行诗:

昌松崇尚平凡,他喜欢山花烂漫。

紫色和鲜艳的红色很可爱,所以我们应该来这里找杜鹃。

去白鹿洞。前书院为前清江西高等农业学校,并增建校舍。这栋建筑又破又乱,真的不成样子了。学校搬走了,现在设西林办事处。附近的大松树上钉着木屑,表示要保存的古松数量。虽然这里的建筑极其不堪,但是洞外的风景还是不错的。有小溪,浅水急流,古筝可闻;河上有石桥,甚至在朱子奇命名的公路桥上也有石桥。桥上,洞后的一棵松树上有紫藤花,直抵树杈,藤蔓盛开,艳丽喜人。

白色洞穴里没有洞。在中学,南康守望者秦打开后山打了一个洞。知府为什么把石鹿砍进洞里?这两个人真的很蠢!

白洞在历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白鹿洞书院是最早的书院。南唐袁钟(937-942)建庐山国学,置地聚弟子,李善道为洞主。宋初立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三院并称为“四院”。是书院四祖。第二,由于朱重修白鹿洞书院,并明确表示学无远弗届,成为后世数百年“讲座式”书院的规模。宋末至清初的书院就属于这一类。乾隆以后,朴学风气成为现实,才出现了新式书院;阮元的菁菁社和雪海汤灿被认为是这种新型学院派的代表。南宋书院供奉周绍等北宋名师;袁的书院拜贺铸;明末大部分书院崇阳明;衰落后,书院祭祀朱。在贾统治后,书院致力于徐宣,而不是理学。崇拜的不同是两个书院的根本区别。祭祀许慎、郑玄等。崇拜的不同是两个书院的根本区别。

朱在济海(1178年)创办了白鹿洞书院,对此十分重视。总理曾对说:

我愿做白鹿洞的主人比寺庙的官样,让我最后能跟所有的学生学习,越是拜异教香,没事就吃的越多。(《庐山志》VIII,第2页,引用《洞志》。)

他明确痛斥宋代道观设祭祀官的制度,要在白鹿洞设儒门抵制道教。后来他告诉孝宗,要求赐书院和书籍,说:如今天下旧佛宫殿百余座,小邑不下数十座,公私所得仍不在。至于学校,一个县只有一个区

(《白鹿洞规》V,第64页,引用《志》)。)

我们今天看到的杉树有细碗那么粗,是这两年种的。有几棵大樟树,其中一棵是“五爪樟树”,大约有三四百年的寿命;《1史》(编者注指《指南》)说“宋代万物”似乎没有根据。

万山寺往西大概两三里,到秀峰寺。吴老《庐山指南》没有秀峰寺,只有开光寺。毛德琦《志》(写于康熙五十九年)。我在海会寺买了一个,同治十年,宣彤两年,民国四年都补过。我日记中注明的页数指的是这本书。)说:

康熙寺僧丁亥(1707年)到淮河迎他,御书秀峰寺赠他,改今名。

光思寺始于南唐。李竹年是文学大师,曾在庐山求学。后来,第一代杨又建国,李1为太子,遂为继承人。他怀念庐山书店,于是在那里立了一座庙。因逢建国吉日,故名开贤寺,由少宗高僧主持。宋初,赐名中国、西藏;善暹后为禅师,数百人。当你去应,你有处理事情的天赋。黄曰:“其材器能立事,凡奉之如化石为千里之流,万物皆遂。”英许了愿要回到这座寺庙。

第一个不小心打开的房子是四百个,在时颖它变成了六个。又穷又壮又漂亮,到现在已经九年了。(黄庭坚《庐山新起》,《开先禅院修造记》V,第16-18页。)

这是开业的高峰期。康熙改名时,皇帝给他御书《志》。当时“天下人皆知有绝美峰”(郎廷机《心经》,《秀峰寺记》V,第6-7页。)那时候也可以称为盛世。而在当时的今天,所谓的“穷、强、美”的规模也不过是十几间破落的房子,其余的只是破落的遗址。读书台上,有康熙皇帝在米芾写的碑,至今完好无损;《黄山固书《志》和《王阳明郑德陈赓(1520)三月《七佛偈》石刻略有破损。

庙里虽然颓废可悲,但庙外风景极好。是山南最好的风景。该寺位于何铭峰脚下,西有桂北峰,西有黄诗燕,西有剑峰,西南有路祥峰,各有奇景。鹤背龟背之间有马尾泉瀑布,双剑左边有瀑布水;两瀑两泉相距甚远,几乎顺流而下,流入山谷,汇成一水,从山峡中喷涌而出,成为青鱼峡最奇妙的景象。水流出峡谷,流入龙潭。昆山和王祖先去了青鱼峡,但是他们迟迟不肯去,就派人催我们去看。当我带着梦想到达红边时,我徘徊不去,不肯离去。峡谷上有许多石雕,包括米蒂书中的“第一山”一词,现在被复制为寺庙大门的列表。

许宁的诗“此古时如白长,一界破青山”,即吟咏瀑布。李白的诗《纪功题名碑》也提到了这个瀑布。旧《瀑布泉》年关于瀑布水的诗很多,但都不尽如人意。

从秀峰到归宗寺向西约十二里。我们在这里吃午饭,已经下午三点多了。我们饿极了。归宗寺就是庐山寺,也在衰落。我从庙里拿了四卷《志》。它们是由民国时期勤奋工作的本坤重建的。它们是用活字印刷的,错误很多。但是,它们可以供我参考。

我们吃了饭,去了温泉。温泉在柴桑桥附近,离归宗寺大概五六里,在一天沟。雨后沟里的水浑浊,有两个水泡,就是温泉。让我们试一试。一个地方很热,但另一个地方却略有降温。

我从农户家买了三个鸡蛋,分两个地方放了大概七个

归来亭是朱子健所建,即在醉石边上。朱子手书颜真卿《归宗寺志》,并作长跋,均刻于石上,日期为惜春辛丑(1181)七月。(四,第八页。)这两个馆令都不存在了,醉石也消失了。庄老师,《志》,说他去过醉石,村里人不知道。记住它告诉后来的旅行者。

今天早上在老《志》的轿子里看了周必达的《醉石诗》,里面说他拜访李立,要了一块醉石。大师说:“这里有陶公庙,却没有李立。”(14,第18页b.)南宋时是这样,700年后我们更难找到这个地方,与其阙,不如疑。有云:品味前人写的诗:五字吟酒一瓢,庐山总想做风向标。

时至今日,门外的绿柳也不肯为东风弯腰。

我几乎不记得他的名字了。

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感觉:为什么陶渊明最爱最能弯腰的柳树?今天泡温泉回来,写了一首诗,大意是:陶渊明和他的五柳有一个陶渊明,他冒着生命危险贪酒。

硬骨头不能弯腰,弃官空手而回。

骨灰盒里没有小提琴和琴弦,老伴和娇子赤脚走路。

老师吟诗一首,对着篱笆上的五棵柳树笑。“你看他!”他说。我没有这样的腰。"

晚上在归宗寺过夜。

何为游记性散文?

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描写美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美丽景色的游记散文:湖光菊影

 星期三我在家休息,听说开封龙亭举办菊展已有时日,我闲的无聊就想出去走走。一来游玩,二来放松心情,也可借此排遣工作中的烦闷。

 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千百年来基本的城市道路格局没有改变,开封城中始终有一条中轴线南北贯穿全城,而坐北朝南的龙亭将大道北端收于脚下。这条路在历史上正是一条御街,我十点多坐车大约下午两点多才到达开封市区。大街两行随处可见宋朝遗留下来的八角楼,城门洞,旧城墙和牌坊等名胜古迹。

 到达龙亭公园广场,三三两两的游客络绎不绝,城墙高筑,一切依旧。唯一不同的是广场中心有一个数万盆菊花组成的大型花卉,中间有紫色菊花拼成的?欢迎你?三个大字,仿佛是在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一样非常醒目。

 进入午朝门,我不禁眼前一亮。只见到处是一片花的海洋。首入眼帘的是两潭清澈可鉴的湖泊,这就是著名的潘杨两湖。湖中间一条青石板面大道两边数千盆金黄灿灿的金丝菊和白的像雪一样菊花一字两行一直延伸到龙亭大殿,湖岸上五颜六色的菊花把龙亭公园装扮的色彩缤纷,整个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沉静脱俗,让人目不暇接,如入仙境。

 路两边的垂柳吊坠着小巧的灯笼,像一串串丰收的柿子,红彤彤的特别喜庆。一只只木头雕刻彩绘的孔雀开屏,孔雀的翅膀全部是用各色菊花点缀而成。就连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冬青也被园艺师修剪成儿童玩耍的魔方形状。上面用紫红色菊花组合的?晋梦文化?四个艺术大字,字体苍劲,别具一格。无数条彩带和粉色球状绢花搭起的花架一眼望不到头。

 走进第二道城门是一个大型花卉,分三层颜色。由白色,**和紫色盆菊作陪衬,冬青铺垫的底色修剪的象地毯一样齐整。在一片苍绿中间有两棵突出的芭蕉树,和数枝血一样殷红的一串红。再往后面是一个圆拱形具有园林风格的门洞,旁边长着几株挺拔的翠竹,左边是一个小小的人工湖。湖泊中间的小道直接通向湖心的凉亭,凉亭里有仿古的石桌石凳,专供游客休息。这一切仿佛让人置身于苏州园林一样幽深,清雅,层层相连。

 即来龙亭是一定要朝拜天子的,踏上石阶,大殿正面的石阶分三层七十二级,石阶中间有雕龙青石。殿内正中摆放着黄锦缎龙椅,龙案,镶嵌在屏风上面的两颗龙眼栩栩如生,让人感觉黄锦缎面上的龙图案随时可以腾飞。龙亭大殿在这一片花海簇拥下越发显得高大,威严。站在龙亭大殿外,放眼远眺那一片花海,菊花不愧为中国四大花王之一,以它独有的风姿傲然屹立,装扮着这座帝王之都,好一派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之象。面对龙亭,我虔诚下拜,默默祈祷......

 因为要赶末班车回洛阳,我不敢久留,朝拜完天子就急匆匆往回走。林荫小道里不时走过几个宋代宫娥装束的少女,素纱长裙,彩带飘飘,穿梭于花海竹林间。为这林荫古道更增添几分复古神韵。我边走边回头看那几个少女,坐在长途汽车上,闭目养神,我不禁有一种想吟诗的冲动;红了樱桃,又绿芭蕉,轻移莲步,佳人几多娇俏。龙亭湖畔,青石板道,柳丝摇曳,菊影更显妖娆。竹林深处,落英缤纷,亭台轩榭,恰似畅游蓬莱岛。帝王故都,太平盛世,恍如仙境,人间福地任逍遥。花开几度,青山依旧,流连忘返,频频回首魂梦绕......

描写美丽景色的游记散文:寂寞的山水,可爱的风物

 早晨八点半,我知道这趟列车它将把我带往多年未见的城市。这座山城优美,空气清新,夜下灯火阑珊,那里的山脉比车窗外沿途的威武雄壮。趴在车窗边,不知什么时候,我对寂寞和风物这两个词汇由衷的喜爱,因为,我的文章中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经常老墨登场。或许我喜爱独自寂寞的内心深处,或许我喜欢独自游离看世间可爱的风物。的确,一个人游离容易使人感到寂寞和无聊的,但是一个人的旅途意味着想象的自由,意味着恰巧不同寻常的奇遇。所以,我喜欢一个人游离中的自由,陌生,奇遇,丰富的想象给予意外的收获。

 车窗外一段一段田野,一棵棵掠过的树木,一座座房屋,一丝丝秋风,不知从何时起, 我不是太喜爱眼前的风物和绿色了,甚至车窗外逼近我的绿色,和流动的风物不在那样令我憧憬。也不知什么时候,我更陶醉山水之间那种可爱的绿色和风物了,许是我的家乡是豫东大平原,没有一座山,甚至一小座丘陵都没有的缘故吧!所以,这几年秋天的远游,我大多与山水有关,我也珍惜每一次在山水之间徜徉的秋日,我会有很多心灵的发现和对生命的悟解。

 下午列车缓缓靠近站台,我走出站外,感觉已经不认识它了。我在喧闹的人群中转过身来,看到细高尖顶老旧的车站依然还在那儿矗立着,我才感觉有重来山城的味道。

 山东-----泰安,它是一座旅游商业城市,缘故,泰山名气过大,自古历史名人,与这里的山水亭舍留下的遗迹过重,典故太多,现代商业由于过分的渲染,这些都变成了游览的景点。所以,这里的自然风景和奇异的山石一旦出了名,就会落入凡尘世间,游人云集,使它渐渐失去了原生态的模样与宁静,从此人与大自然那些可爱的风物交融在一起的陶醉,愉悦也失去了原色。奇怪的是,我每次贴近它威武身旁的时候,它无法在我的心中真实起来,眺望它,我更无法与它宁静的交往。当然,还有一别的原因,说实话,我其内心不喜欢旅游人群聚集喧闹的地方,当游人纷纷涌向名山之时,我却独爱寻访离泰山60公里处一座不知名的-----莲花山。

 第二天,我是坐出租车进莲花山的。远远望去,山不大,山不高,它的确没有泰山的魅力和气魄,但却有十足原生态的味道,这对于我生长在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区,已是难得登山怡情最好的去处。

 我走下车子,远观周围草木丛生,秋色一片碧绿,山很静,一切都像从睡梦中醒来的孩子,睡眼惺忪的样子。突然感觉,我消受不住此山的荒芜和寂寞,不是游人这般稀少,而是身边连个人影都没有,没有想到真正来此山的只是我自己。

 我急步走到进山的门庭,售票员说,这些天前面修路,登山旅游的人们很少来了。那一刻,我倒是在山脚下徘徊一些时间,终究我在想,既然来了,那就随便看看进山吧。

 我顺着寂寞的山道走进去,开始见到几处普通的房屋,我在绕道房屋的后面沿石台而上,不多会,把我在引向另一条荒芜的小径。这一刻,我总感觉走在上坡下坡布满落叶荒芜的小径,让人有种去向不明的荒凉。但是,这里的绿树真多,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各种绿树错落交织,还有满山遍野繁枝密叶下的野果,它们竞相争夺秋色。瞬间,我被绿色秋风簇拥着,自己仿佛在绿色的海洋里徜徉。转到弯,突然心生忐忑起来,甚至有点害怕,绿色朦胧中,倒是怕自己迷了路途走不到另一条攀爬的山路。

 沿着山道往前走,我一直指望着能遇到两三个,和我一样的游人作伴多好。不知走多时,突然前面明亮起来,抬头看到心头一景,山野间,有一简陋的小亭,它应该是供游人歇息的亭舍。我急促走上亭子,燃上一支烟,小憩一会,向下俯看才知走到了半山腰,你看亭外一株株野花昂头好像注视着你,突然心生爱怜,感觉有种山野半途遇故知的亲近,而身边那些裸露的自然山石,与我都是宁静的,甚至都是寂寞的。

 我坐在亭间,忽然一阵山风吹来,神清气爽,全身的毛孔像张着嘴巴,尽情的呼吸,仿佛我歇息半山的途中,清凉的山风诚邀我作一次倾心的交流。向西眺望,你看,莲花山的轮廓显得更清晰了,遥望远山,它像脊背一样向前延伸绿意盎然朦胧无边,恬静的山色包容了一切可爱的风物,俨如一位大智者,它只是微笑着与你无语对视,我一切看的都很真切,其实,山间太多美妙的风物,往往在登山的途中才是最美的理由。

 这一刻,起初那一切荒芜的景象都不见了,一下子把我登山的途中,那种忐忑,甚至有点害怕的心情都一一收回了。

 亭外,这时有山鸟轻柔细细隐约的声音,那亭外秋鸟相互轻唤的声音,它们定是来自飞翔山间的途中。这时,只要你分辨仔细,还有许多声音来自生命之外,你听,山风走进陡峭的林间,逗响了青叶,吹落了野花秋红。你在听呀,山间的溪水声,这声音从远处听着浑厚低沉,近处听着潺潺婉约,仿佛宁静的山谷中有一溪纤瘦的女子在诗诵,似乎又弹奏一曲山水古筝。

 我平时在想象中脑海里,经常会闪现一道美丽的溪水,和这条溪流一样清碧,流水声,和它一样低缓轻轻。我一直认为这才是生命之外-----最无与伦比的声音了。恍惚间,这种声音又何尝是一溪女人对我游离山间的独白和迎笑呢?

 我脚下踩着光滑的乱石,走到滩头,随便捡起几颗石子,用力抛进清澈的溪涧,瞬间,溅出几朵微笑的水花来,感觉在视觉上像一滴滴清水落在脸上,给我一种湿润和凉意,美滋滋的。溪水旁,看流水,看山间落下几枚黄叶随着一溪清水寂寞的远去。这时,抬头看到小溪的对岸有一对青春男女的身影,时而牵手,时而相依,时而男女卷起裤管徜徉在浅浅的清水里,看着他们相互泼洒对方发出自由的笑声,像似小溪流水潺潺在山间轻轻的回响。

 我迈向石阶的刹那,低头看一溪水中的倒影,有山影,有绿树,有一小亭,有飞翔的青鸟,有山风吹着秋衫那角晃动的身影,瞬间,羞了一溪女人洁净的脸颊,美了山谷,宁静了我,醉了山色。

 我站在山水之间,看着着它们,其实,山间溪水和秋色也在注视着我。这一刻,我才真正感到秋季山色的存在,真的,我一切看得都很真切,比如一朵野花的绽放,一棵茂盛的树下青叶的生长,灌木丛中一颗颗野果的成形,阳光投射在溪水里泛起的潋滟,还有徜徉在对岸浅浅的清水里,那一对自由爱情朦胧的身影。恍惚间,花开、花谢、叶落、秋风、一溪女人流淌美妙的声音,和溪水对岸朦胧美好的身影,感觉又都看的不真切,如同一首美好意境朦胧的小诗。有时,我总是祈求把一切鲜活的生命看得透彻,把一切可爱的风物看得真切,结果往往到头来似乎什么都没有看懂,似乎什么都没有听明白。

 你们知道吗?我曾经富有的写过,人类爱情是这个世间的最美。

 它们知道吗?我也真切的描绘过,那一朵朵野花在尘埃里绽放柔软的心事;我真切的聆听过,山间黄叶纷飞飘落的风情,和秋风浮在耳畔呢喃的口弦;我清晰的看过,那可心的一溪女人裸睡沙边微微起伏韵味的姿态,和一溪女人潺潺流盼的眼神。可是,每次踏进山间,我不禁惊喜于许多来自生命之外的声音,我只是好久没有听到过生命之外,那清妙动听声音了。然而,我无须感谢山不枯,水不瘦,秋风怡人对我慷慨的馈赠,许是它们并不会在意,我从远处而来造访它们的过客,我仅能说的,也只是对它们生命之外的声音,我由衷的喜爱和眷恋,我才会发自内心有兴致的这样描述它们。

 今天,我只凭着两条腿,十分疲累,走在彻底荒芜的小径,走过山亭,涉过溪水,翻过两道山岭,突然眼前山势陡峭起来,心有点跳,腿有点抖,终究我还是勇敢的上来了,四周寂静,山野无人影,还是我一人,似乎连自己轻微的呼吸声都能听的见。再往上攀爬,找一个干净的石阶,在小憩一会。我回过头来,突然看到山下有三个人影在慢慢靠近我,万分惊喜,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又来了攀爬的自信。

 我在爬过一道山岭,很快走进一块平地,眼前一亮出现一汪平湖,清澈透底,我好奇的自问?这一块平地怎么会冒出这一汪清澈的碧水呢?许是这才是小溪流下山脚的源头吧。这时,我在想,无论做任何事,只要你勇敢才能成功,就像今天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爬上来,你才会看到风光无限好,总是在险峰的奇遇。

 我坐在湖畔一块洁净的岩石上,看天空,看绿色,看重叠的山峰,看另一处山亭有朦胧小憩慢坐的身影,看湖水倒影中有一长长的廊坊给人一种萧瑟的美感。突然,廊下有一群灰色的鸽子成群的飞出,飞进了翠绿的山间,许是山间太寂静了,这点轻轻的脚步都能惊得它们,感觉它们从不会消失,身心深陷在舒畅中。此时,我竟然忘了这才是最高的山顶,尽管山顶无云雾,没有秀丽奇异的山石,没有寺庙古刹的晨钟暮鼓,没有茂盛的参天大树,我不在乎游离此山期盼的这些景色,我更不在乎一座山有多大的名气,我只在乎登顶时,我一颗秋心被阵阵山风吹去,吹落在另一处的山石之巅,吹落在从山顶流淌的小溪中,仿佛把我游离的心沉在溪底幻化成一枚鹅卵石,让清瘦的一溪女子枕在鹅卵石的身旁,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光阴,此刻,我想象的多丰富呀。

 这一刻,我何止一乐,何止想象的丰富呢?这一刻,我有一种存在感,我感觉自己是山间溪水的一部分,我有一种和一溪清瘦女人永恒的意味。

 就是这一刻,我领悟到了什么,都可以想像,什么都可以丰富想象的自由,这种轻松想象的自由,由内向外散发,我起初进山前的那种徘徊,落寞和失望,瞬间,荡然无存。莲花山,它的确简单而不简约,你有许寂寞,我想这种寂寞,也是一种宁静和美好。这时才感觉寂寞的山间和溪水并不适合它们。

 中国文人都有励志和闲情的两面性,特别是古代文人励志和清闲尤为突出,他们在励志的仕途上一旦失意,那清高的境界总未免寂寞,为了躲避世间烦扰纷争,总想找个僻静的山间隐潜起来,写诗作画,享受自己的世界。

 我本来以为爬到山顶之后,总可以寻觅到那些古代文化大家游离的足迹,没有想到的是,像李白,苏东坡,陶渊明等,这些古代文化泰斗都没有登临此处纵情山水的过往,更没有古代文人隐士在此处山间躲藏的居所,许是花莲山临泰山太近,许是泰山的名位过于太重,莲花山藏匿在神秘的山岙里,它自古和文人无缘,总的来说此山不是自古文化人聚齐的天地,少了一种文化的韵味,少了一种诗人的风情,而恰恰就是少了这些,此处山间原生态的模样与宁静才保存这么完好。

 文化大家余秋雨说的好:?天底下的名山名水大多数是文人鼓吹出来的,但鼓吹过于响亮了就会迟早引来世俗的拥挤。?我想,莲花山自古没有文人聚集的世界,才有了现代这片原生态的寂寞、宁静与美好的对应。说到这,我不是一个文人,我仅是一个有点文化的旅游人,说实话,我挺烦厌前面那个?旅?字。那么,莲花山-----请允许我说:我是一个有点文化的游离者,或许这两个字更贴近我些,尽管我有时远行没有目的,而我每次踏进山间,相当投入,宁静其中,悦在其中,妙在其中,内心和它们一样寂寞但充实。

 莲花山,这一条通顶环抱山腰的石阶之道,今天一上一下我足足用了五个多小时的时间。当我再一次站在山脚下,葱茏的光阴已泛着浅浅的金黄,想起爬山过程的忐忑、好奇、奇遇、疲惫,下山后,我就会感到放大的快乐和喜悦。因为,这是我从未登过最完整寂寞的山水之途了。

 我自知下山后,我的凡尘之心还没有静下来,还在留恋山间摇曳缤纷的野花,凉爽的山风,还有一溪清瘦女人一如随行伴侣的呼唤。

 我临别的瞬间,看着渐渐远去朦胧的山间,我只能感慨的说,寂寞的山水,可爱的风物,它属于我吗?我属于它吗?我深知一颗凡尘之心没有静下来,有许有些寂寞,但是,我怎能佩上这一座山间原生态的寂寞,和宁静可爱的风物,还有这一山间那潺潺流淌美丽的溪水呢?

描写美丽景色的游记散文:沥青路上的春天

 在一个阳光四溢的上午,红黑相间的山地车的落脚处,正快速转动着一双361?,乳白色的双肩背包在带着凉意的暖风里肆扬,两道飞逝的身影便往花红柳绿的深处渐行渐远。 校园太大,一簇簇典雅的蝴蝶兰吻着春的脚丫,在绚烂的春色里却是一片和谐的小插景;校园太小,蓄不了太多的春色。

 春不是深闺阁楼的女子,一抔红墙圈得了一隅,怎困得住满园灿烂的春色?一枝红杏出不了墙去,我们便越过这唬人的围栏,去寻觅陶老笔下诗意祥和的春韵。 披雪挂霜的银冬是再美不过的风景,袭人的炎热带着火的余焰逼得人汗流,夕阳染红了枫叶是秋的神来一笔,每个时节无不彰显着自己特有的烙印。 春的韵息在哪儿? 风在耳边滑过,似羽毛般的轻软柔绵,舒展着的筋骨也捎稍带上了轻快,风伴着车轮益追益紧,青灰的房屋抛出了眼底,迎入眸中的是鲜亮的翠绿与桃粉,?春风拂面颊,桃柳赞春美?,或近或远,或粉或绿,揉碎了春的颜色融进了馨香的气味里。 呼啸而过的车辆扬起阵阵灰尘,依旧遮不住那扑面而来的油菜花的沁人心脾的香。若,与风招手的我是静的,那风便是拉着我跑的了,挠着我的耳际,掠过鬓边的发梢便过去了,?吹面不寒杨柳风?,大抵就这般惬意吧。

 黄润的土坡上,隔三差五的露出一缕桃粉,一抹翠绿,飘来一阵清香,洁白的花瓣在清风中摇曳,而后又飞快的消逝在身后了。千虬百札的老树喷吼着冲破了冬的禁锢,绿色的力量在干枯的树枝内暗潮涌动。团团锦簇的花越发的多了,那层黄得明艳的迎春花,挡住了后面高半头的妖冶的红杏树,沥青路的边上数不清桃花,正朵朵簇拥着娇俏极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花,不耀眼,不张扬,它们这独有的内敛的气息,散发着平和柔软的美。夹道的花坛里,那是最喜爱的鸢尾,枯黄的颈叶中吐着勃勃的绿意,在春的灵气里含笑而立。 不急不缓的车速向着前走,春色染了香气,灿烂天空半蓝,余香的味蕾还未品出何香,又一串的香便扑鼻而来。尘埃里,也弥漫了道不出名的花香。 闲碎的时光星星零零,散的没有一份骨架,又是那么整块整块的拼全凑齐,整的没有一丝缝隙。

 哀叹时光的快逝,何尝不是浪费大把美好的春光,搁浅的风景便在那悠悠的叹息里凋谢了,不如也潇洒一回,背上行囊,带上相机,再者租辆漂亮的山地车,寻找自己眼心的美景,也许,它便驻在沥青路边的花坛中,也许,它正躲在灿烂明媚的油菜花的锦簇里。寻着青草的足迹,觅着花朵的气息,找寻那种自由的年轻的活力与朝气,如旭日。去踏青,去完成旅行的梦想。 在年轻的岁月,做着青年时的梦,在平凡中,发掘不一样的世界,就这么一直快乐的走下去。

看了描写美丽景色的游记散文的还看过:

1. 关于美景的散文

2. 关于描写风景的散文

3. 风景散文优美

4. 现代写景游记散文名篇

5. 写景散文

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