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阅读皮豹子

2.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3.《往事依依》导学案与答案

4.忽略的阅读题答案

5.七年级下册语文夺金点现代文阅读第15章答案

6.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静静地的表达作用。

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理解_十三岁的际遇阅读答案

第一单元

1理想

1. zhuìjué jiàngzhuó玷诅

鬓2. (1) 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2) 寂静,空旷。3. 流沙河 诗人4. 可以同意,如岳飞是忠厚者,却遭人陷害;也可以不同意,忠厚者不一定要遭到不幸,忠厚者遇到困难时如果能想办法克服,也可避免不幸。5. 谈得合情合理即可。6.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 示例: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3) 示例:理想是路标,指引前进的方向。7. 示例:,少年时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最终建功立业,成为一代伟人。8. 言之成理即可。9. 形容当前的大好形式。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10. 提示:课文中符合这一特点的诗句均可。

11. 示例:反复推敲雕琢,用心锤炼字句。如贾岛对“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的推敲;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对“绿”字的锤炼等。

2短文两篇

1. chúzhuóshàxíng缀堕

2.(1) 沦落,流落(2) 留恋3. (1) 比喻(2) 拟人(3) 排比4. 张晓风周素珊5. 提示:第一句强调行道树的生活环境:“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第二句强调行道树“忧愁而又快乐”,更好地表现了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6.示例: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等展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与爱心;日常家庭生活琐事表现出亲情等。7. 本文借行道树的自白,抒写奉献者的襟怀,真挚动人。如果改变人称,就变成了旁观者的叙述,缺少动人心魄的力量。8. 示例:它本应在原始森林,而今却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因着神圣的事业,承受着痛苦和悲凉。人们对它总是视若无睹,它却习惯了这种孤独,因此它忧愁而快乐着。9. 有事例,有感想即可。10. 提示:她的文章来自于生活体验,从日常生活中生发感悟。如《行道树》一文就借生活常见事物,赞美奉献者的情怀。11. 示例:《春之怀古》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

3人生寓言

1. bǐngyí迭泯嬉lǔ厄

2. 略3. (1) 得失之患(2) 多愁善感

(3) 突如其来(4) 举世无双4. 周国平5. 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示例:“牢牢”一词用得好,写出了白兔盯着月亮时的紧张心情,表现了白兔在得到月亮后患得患失的心理状态。6. 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这也正是文章构思奇妙之所在,给人启发,引人深思。7. 自己一心追求的心爱的东西得不到,可以说是人生的不幸,但如果得到了某种自己心爱的东西却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反而徒增烦恼,就不如没有。(言之有理即可)。

8. 化用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9. 提示:要有事例和感受。10. 示例: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11. 《孪生兄弟》说明事物都有两面性,缺一不可;《执迷者悟》说明觉悟的前提是热爱生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抉择》说明生死关头没有选择的余地。

4我的信念

1. shēcùsuǒlìn匪暇

2. 愧逆猝3. (1) 生来就具备。(2) 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3) 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取忍让的态度。4. 居里夫人波兰诺贝尔5. 指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具有自信心和坚忍的意志。6. 提示:从思想品质、环境需求、工作态度三个方面考虑。7. 提示:文中有哲理的句子都可以,写出自己的理解。8. 示例:她的科学发现身价百倍,而她自己却一贫如洗。(从人格的任一角度写都可以,语言要简练)9. 热情赞颂居里夫人伟大的人格。10. 提示:行为和人格并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完人和伟人。11. 提示:阿基米德、布鲁诺、钱学森等人的事例皆可。

5小溪流的歌

1. 示例:牢骚(sāo)积蓄(xù)兴致勃 (bó) 勃沉淀(diàn)恐吓(hè)眺(tiào)望2. (1) 形容兴趣很浓,兴头很高。(2) 吓唬,威胁。3. 童话严文井4. 小溪流唱着永远不休息的歌,不断成长;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不畏艰难,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进取中成长。5. 小溪流快乐活泼,可比儿童;小河旺盛饱满,像个少年;大江积蓄力量,像是充满锐气的青年;海洋博大深沉,像个稳健成熟的中年人。6. 略7. 提示:围绕一个主题,写出说话人的语气或神态,符合人物性格,语言活泼即可。8. 可以对小溪流、枯树桩、枯草、乌鸦、泥沙、沉船等任何形象说几句话,注意扣住形象特点,合乎情理。9. 《浓烟和烟囱》《向日葵和石头》《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南南和胡子伯伯》等。10. 有诗意的句子均可。

6为学

1. dàidàiqìbǐyùshì

2. (1) 代词,指二僧(2) 凭借(3) 等到

(4) 介词,把(5) 距离(6) 常规,永远不变的(7) 副词,难道3. (1) 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2)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3)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4)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4. 略

5. 白鹤堂文集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

6. 提示:本文说的没有难易,是从有志者事竟成的角度说的。7. 第一次疑问语气,体现富僧的怀疑态度;第二次感叹语气,体现富僧的讥讽嘲笑态度。8. 示例:学无止境。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9. (1) 示例:虽然我并不富有,但我立志前行,踏实行动,最终到达心中的圣地。(2) 示例:我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我没能付诸行动,这才落后了。

10. 示例:范仲淹划粥充饥,欧阳修以荻杆为笔沙地写字。11.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12. 示例:事在人为。无论物质条件是否艰苦,我们都要像贫和尚那样刻苦努力,脚踏实地,积极进取。

综合性学习

1. 《我的信念》中,居里夫人“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在科学方面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不肯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大笔财富,这才是诗人笔下的真正的理想。2.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他历经艰难于1955年回到祖国后,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 (1) 无微不至、随心所欲、哑口无言、默默无闻。(2) 理发店;这则广告语好,好在用“毫末技艺”和“顶上功夫”点明了行业,同时,“顶上功夫”一语双关,暗示了理发店的技艺高超,并且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4. 美眉:指漂亮女性。水货:指劣质产品。

5. 成语广告:赞成示例:谐音双关,好记有趣,加强了广告宣传效果。反对示例: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不该随便更(篡)改;传播媒介对人的影响大,青少年耳濡目染,将受到不良影响。网络语言:赞成示例: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文化交融的结果等。反对示例:违背语言规范性;应纯净语言文化,捍卫民族语言;只适合特定语境和部分人群;表意含混,容易产生歧义;形式上不伦不类等。第二单元

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záoqítìtǎngsuǐcuánrúyōng2. (1) 为人正直。(2) 鉴定和欣赏。(3) 形容人声喧闹。(4) 周密而巧妙的计谋。文中是秘密的意思。

3. (1) 拟人(2) 比喻(3) 排比

4. 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文学思想

革命5. 触觉:“光滑”的石井栏;视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听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6. 示例: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也更加吸引读者。7. 也是较为丰富的,上课、习字、对课、读书、听老师读书、折腊梅、寻蝉蜕、做戏、画画儿、捉苍蝇喂蚂蚁等,这些都是极为丰富有趣的事情。8. 微笑、将头仰起、摇着、拗过去。9. 习字、对课、读书。拟课程表时要适合少年儿童身心特征,能使之快乐成长。10. 示例:细节决定成败。11. 提示:不矛盾。一篇文章或一段材料只能反映人的某些方面,而要想全面了解一个人,必须从多方面来看。这正说明了人都是立体的。

8爸爸的花儿落了

1. dǎnlípǔ嘱簪襟

2. (1) 离开原来所在的地方。(2) 不随意地收缩。(3) 在实际生活中锻炼。

3. 拖抄倒转抡4. 城南旧事

林海音5.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败落了,二是象征天花的爸爸辞世了。“花”是文章的线索,所以以此为题。6. 比如文章开头“我”去医院看爸爸时,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管住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又如“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还有“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最后写“我”看到花垂落了,更是以花喻人,暗示爸爸去世。这样写哀而不伤,含而不露,更令人回味。

7. 示例:表面严厉,充满爱心,鼓励孩子,重感情,爱花。8. 示例:人们常说:父爱如海,它能时时让你感受到其宽广;人们常说:父爱如阳光,它能时时让你感受到其温暖。9. 示例:爸爸,是您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天空,是您让我看得更高、更远。敬爱的爸爸,祝福您岁岁愉快,年年如意。

10.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人只有经历了坎坷和磨难才能长大,正因为童年经历的坎坷,才使她真的长大了。11. 略。

9胆小鬼

1. xǐngzhàndábù

2. (1) 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也形容惊恐万分。(2) 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3) 自己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造句略。

3. 倾城三毛陈平4. 详写偷钱后的心理活动,这是文章表现的重点;略写偷钱的过程,因为这与全文的主题联系不太密切。5. 偷了钱不敢花,知道了错误又不敢承认。喜欢与否,言之有理即可。可以喜欢其犯错误后的自责;也可以不喜欢其犯错误后的犹豫。6. 紧张:坐立不安如坐针毡高兴: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愤怒:拍案而起暴跳如雷愁闷:愁眉不展忧心忡忡7. 示例:人孰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8. 课文中的“我”偷钱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中,而材料中的“我”偷杏后有一丝的自得。9. 提示:勇敢并不是蛮干,它不逞强。真正的勇敢应该是敢于直面不正之风,敢于坚持正义,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的行为。10. 课文以偷钱后的惶恐不安,告诫我们不可做亏心事;选文以偷不同的人家的杏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的本质是坚持正义,不欺弱小。

10未选择的路

1. jìzhùshèqī2. (1) 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2) 用尽目力(远望)。(3) 行人踩踏。3. 弗罗斯特美4. 提示:诗人面对选择很理智,对后果清醒地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才有了这样的慎重考虑,才会避免日后的后悔。

5. 是写选择的这条路的。作者对自己选择的路无怨无悔。6. 重点是写未选择的路。文章的第三、四节都是写未选择的路,表达了对未选择的路的向往和留恋,而且文章以“未选择的路”为题,也点明了这一点。这样写是为了深化主题。人生有许多道路可选择,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这样写更能打动读者,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7. 示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8. 示例:这条路笔直平坦,极目远方;这条路风景怡人,鲜花满地;路上行人如织,满面春风。9. 反复。人生总要忙忙碌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10. 提示:喜欢哪一首都可以,可从主题、语言、表现手法、意境等方面阐述。

11十三岁的际遇

1. bèngxiémòpìbìngchóu

chàng徜徉2. 略3. (1) 白驹过隙(2) 不胜凉意(3) 津津有味(4) 弹指一瞬4. 田晓菲5. 示例:“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作者把北大比喻成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一条向着光明与希望流淌的河流,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对北大的赞美和歌颂之情。

6. 提示: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十三岁是一个里程碑,“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7. 示例:渴望学习,渴望挑战,渴望有一个充满智慧的头脑。8. 提示:可以从老师的人格、敬业等方面谈;从学生的学习、团结、进取等方面谈。9. 示例: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作者在这里渴望生活,渴望创造,读书读人,拼搏进取。依据:“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它珍藏在内心最柔软的角落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愚蠢又美好的少年的回忆一起,永远无法分割开来。”10. 提示:一是知识的魅力,拓宽视野,开启智慧;二是人格魅力,清新自由,曲径通幽。

12伤仲永

1. yèmǐn2. (1) 属于(2) 曾经(3) 从此(4) 有的人(5) 胜过(6) 认为……奇怪(7) 对……感到惊讶

(8) 以宾客之礼相待3. (1) 代词,指书具。(2) 代词,指方仲永。(3) 代词,指仲永写的诗。(4) 代词,指这件事。(5) 助词,的。4. (1) 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3) 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5. 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

6. 余余方仲永岁或其仲永余或仲永7.“伤”是哀伤、哀怜、叹惜的意思。既伤天才的夭折,又伤其家人和世人在天才夭折过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8. 示例:对仲永说:你在读书的大好时光应该努力读书,不应该没有一点主见,我真为你感到惋惜啊。对仲永的父亲说:你真不应该图一时之利,而误了仲永一生,从这一点上说,你不是一个成功的父亲。对仲永的乡邻说:你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对仲永并没有伤害,岂不知你们追捧的做法在他的成长中没有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对此,我感到一丝丝的悲哀。9. 江淹主要由于自身不努力;而方仲永主要受外界的影响。10. 不管天资如何,要想成功,后天必须加倍努力。

综合性学习

1. D2.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平庸无奇的过程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意义《十三岁的际遇》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在北大的生活经历人应该时刻保持一颗进取和感恩的心。3. 同学们,生活中充满了七色阳光,但也难免短暂的阴云。今天就让我们倾诉心事,分担忧愁,排解烦恼吧。“话说成长的烦恼”主题班会现在开始。4. 示例:(1) 心情驿站(2) 真情碰撞(3) 云开见日(4) 学海拾贝5. 示例:妈妈,我知道您是为我好,但你肯定也不想让我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吧?我会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请您放心吧。6. 略第三单元

13黄河颂

1. 巅澜障澎湃2. 黄河大合唱八光未然3. (1) 反复。强调我们要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品质。(2) 比喻。把黄河比喻成巨人,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永不可挡的气势和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4. (1) 望黄河滚滚

掀起万丈狂澜(2) 从你这儿发源在你的身边扮演5. 望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6. 示例:惊涛拍岸,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这句歌词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节奏鲜明,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7. 要能表达对黄河伟大坚强的赞颂之情。语调高亢激昂,热情奔放。8. 示例:保护母亲河,爱护大自然。别让黄河母亲断肠。

9.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10. “哭诉”指当时进步的作家、艺术家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以此激发全国人民反抗侵略的热情。

11. 示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4最后一课

1. jiāchàduóàohǎoqiǎng

祈祷哽2. 略3. 法都德普法战争4. (1) 比喻“监狱”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使人民记住自己的祖国,为恢复国土和维护民族尊严而斗争。这些话,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 心理描写这是小弗朗士由鸽子叫声引起的联想,表现他对敌人禁教法语的讽刺与蔑视。5. 小弗朗士在中还有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作者写了小弗朗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把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等场面组织为一个有机的整体。6. 提示:随着最后一堂课的结束,一颗爱国的已在小弗朗士的心里播种了。回家途中看到那些不同寻常的景物,爱憎感情分外鲜明。7. 示例:(1) 《散步》通过描写一家四口外出散步的小事情,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2) 都德的《柏林之围》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将普法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题通过一位生命垂危的儒夫上校幻灭的过程表现出来的,亡国的切肤之痛和对祖国深深的爱撼人心魄。8. 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尽管国度不同,时代不同,但两位老师都经历了亡国之痛,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这都表现了他们深挚的爱国之情。9. 因为是刚刚听到北平沦陷的消息,祁老师震惊、痛苦的情绪让他无言以对;因为是最后一堂法语课,韩麦尔先生倍感珍惜。虽然情绪截然不同,但都是爱国情感的自然流露。10. 祁瑞宣老师这种反常的表现说明做亡国奴的痛苦使他失去了平日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韩麦尔先生也有一反常态的表现,在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普鲁士兵收操的号声响了以后,他坚持上完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勇气似乎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全部泄完了,他变的脸色惨白,全身无力,头靠着墙,连说一句话的力气也没有了。韩麦尔先生和祁瑞宣老师一样在亡国的痛苦和悲愤下失去了自我控制力。

15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 (1) 健(2) 崖(3) 致2. A

3. 示例:折戟沉沙——沙里淘金——金戈铁马——马到成功——功亏一篑

4. (1) 狭窄(2) 阻止压制(3) 也是像这样5. 比喻句略示例: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艰难国运;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6. 不同意。因为“艰难的国运”可以锻炼出“雄健的国民”,所以两个短语的顺序不能颠倒。7. 提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皆可。8.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大爱无疆;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珍爱生命,百折不挠,重建家园的精神。9. 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祖国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10. 略11. 示例: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方志敏拒绝劝降,英勇就义等。

16土地的誓言

1. chìgèngǎo谰诞嗥秽

垄契2. (1) 笔直(2) 远古

(3) 肮脏的东西3. 端木蕻良曹汉文

4. 提示:仿写句子注意句式与上文一致,内容要与在故乡土地上的几种生活情景相关。5. (1) 自己的欢笑已随着那片土地的沦陷而一去不复返。(2) 我要为我的家乡战斗到底,哪怕流尽我最后一滴血,也要看到故乡的解放。6. 不同意。“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作者用“泛滥”来形容激愤狂放的心情,较之其他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7.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朗诵形式可用独诵、男女分诵、或混合朗诵等。8.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起初感情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所叙对象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9. 对土地深切的感激、赞美之情。10. 寄托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11. 略

17失根的兰花

1.juéjiáozhuōtuìqìnzhuàng坍壑曦2. 陈之藩旅美小简3. (1) 示例:人生如戏,要扮演好你的角色。(2) 示例:有油蛉的低唱,才显得幽静愉悦。4. 略5. 郑思肖画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作者引用此故事,表现了他置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于个人生死之上的崇高精神,寄托浓郁的思乡爱国之情。

6. 提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李煜的《相见欢》苏轼的《水调歌头》7. 略

8.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9. 主旨上都表达爱国思乡之情,写法上都借物抒情。

18木兰诗

1. kèhánjiūjiānshuò杼柝鬓鞯辔2. (1) 父亲(2) 希望(3) 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4) 北方

(5) 只(6) 外城3. (1)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3)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4) 爷娘闻女来,岀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阿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 (1) 南北朝乐府诗集(2) 扑朔迷离

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5. 不矛盾,因为“十年”、“十二年”都是概数,不是确数,指征战时间长。6. 以夜间的荒凉环境,烘托木兰离开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7. 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略写:十年的战斗生活。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详略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总之,这样的详略安排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8. 提示:选择能体现以下特点的句子即可: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报效国家。9. 示例:(1) 秦良玉: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 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2) 梁红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

(3) 唐赛儿:明朝农民起义领袖(4) 冯婉贞:清朝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5) :1935年任东北抗日联军二团政委,在与侵华日军作战中受伤被俘。她坚贞不屈,强忍日寇惨无人道的酷刑直至牺牲,体现了中国妇女伟大的民族气节。10. ① 买② 更加11.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2.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综合性学习

1. 伟大的中华民族;都德;就是民族的精神,是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借土地发出的2. 参考示例:比喻及作用:《最后一课》中把挂在课桌的铁杆上的“字帖”比喻成“好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小弗朗士此时已觉醒的爱国情怀。《失根的兰花》中用 “失根的兰花”比喻身处异国的炎黄子孙及其悲凉的处境。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身为游子的悲苦心境,令人动容伤怀。写作启示:从《最后一课》中学到:选取小的视角表现重大的主题;用细致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塑造人物;运用对比的手法。从《失根的兰花》中学到:文章惟有自然、真切,才能动人;借助恰当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各写出一处即可)

3. (1) 成语:中流砥柱、鲤鱼跳龙门俗语: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跳进黄河也洗不清(2) 诗句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 公众参与,动手;一条蜿蜒的河流;滴水汇成江河。5. 示例:两幅画面:一幅图名为“今日之黄河”,画上黄土坡下黄水滚滚。另一幅名为“未来之黄河”,画上青山耸立,碧波荡漾。广告词:让我们一起来保护黄河!让浑水变成清水,让黄坡变成绿地。6. 略第四单元

文言文阅读皮豹子

《那倾斜的伞》答案:

1. 温情 珍惜

2. “你有没有被淋着呀?”外公问。“啊!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外公开心地笑了起来。

3. 困惑 惊讶

4. 小时候,我十分喜欢下雨。

每次下雨,外公总是打着倾斜的伞,背我回家。

我长大了,开始打着倾斜的伞送外公回家。

那把倾斜的伞,我永远珍惜它。

5. 小时候,外公给我撑伞,都是倾斜的,我现在能照顾外公了,把伞倾斜一下,别让外公淋雨。

下雨时,可以使我想起我与外公之间的亲情。

6. 人间充满着许多温情,爱是相互的,有回报的。

《渔王的儿子》答案:

1.因为它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2.循序渐进

3.他只传授给儿子技术,而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

4.人要想成大器,不仅要学现在的技术,还要在挫折和教训中吸取经验,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起来

6.认为自己花费了心思,但儿子们的技术却不高,为此感到懊恼而又不得其解的心情

7.最基本最容易 最不会 毫无保留

8.不是,其实也批评了渔王的儿子,批评他们在学技术时不求甚解,不能独立思考,不能开拓创新,不能打破父亲给他们设置的框框。

《走一步,再走一步》答案:

1.父亲鼓励我一步一步爬下悬崖。

2.没有解除恐惧心理。“似乎”表现“我”对迈出的第一步信心不足;“小心翼翼”和“探”表现了“我”依然恐惧的心理。

3.“我”成功迈出第一步,“顿时有了信心”;成功迈出第二步,则“信心大增”,完全爬下山崖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我”的心理状态是在获得成功的行动中变化的。

4.C

5.他具体指导儿子第一步应踏在哪块石头上,引导儿子成功地迈出第一步。这使儿子产生了自己战胜困难的自信心,激励儿子独立走向完全成功。

《最美的书包》答案:

1.这道道匀净的线路是她那颗绵延万里却从不言爱的心啊!

2.改后不能突出书包是“妈妈做的”

3.妈妈的脸被别人的话锋逼得通红通红。

4.删去就不能表达出“我”的意外惊喜

5.文章主要写母亲为自己做书包来表现母亲的爱心,结尾一段是写自己珍视这个书包,因此略写

6.A

《夏夜荷花》答案:

1C

2.A B

3.片片 颗颗 夺朵

4.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

5.荷箭 荷花 荷叶

6.C

7. 荷花能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了

8.不孤傲 不娇贵 毫无私心

《没有钓岛的大鱼》答案:

1.A(语气肯定,不容商量。)

2.不好。不能更好地体现出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前者指从湖中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事业上的显著成绩。

4.母亲是一位自觉遵纪守法、严格要求孩子的人。

5.是母亲教会他严格自律,遵守公德,诚实,守法。

《看雪》答案:

1.雪在文中的作用是衬托。作者写雪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衬托那些暂时被雪掩盖的生命。(2分)

2.作者是从静态和动态这两个角度来描写雪后景观的,静态的描写为动态的描写做了铺垫;(2分)雪掩盖了一切,但生命的活动最终会突破雪的覆盖。(1分)

3.作者真正赞美的是生命;“只要有美丽的生命在,谁能阻挡春天呢!”(2分)

4.略(3分)

《父亲和儿子》答案:

1. “苍茫的天底下,是几株草。风很大,草就很低的伏着,身子却透出一股强劲来”。“风很尖锐的呼叫着,把漫天的雪搅得迷迷茫茫”。作用:衬托父子情深。天虽寒,父子的爱心是热的。

2.(1)温度高;(2)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热烘烘的。(3)父子相爱,生活是美好的。

3.水壶体现了父子之间真挚的亲情,是连接父子亲情的纽带,所以不卖。

4.“情绪”是感受,是父亲感受到了儿子关爱父亲的亲情。

5.儿子将热水壶递给父亲,使父亲感受到的不只是水壶的暖,更主要的是感受到了儿子的爱,这种亲情的温暖使得门外的风也不具有威慑力了。

《启发》答案:

1.明 fù 防 jìng

2. 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奇怪。 严肃认真的态度。

3.因为……所以……

4青年画家说:“我画得不少呀!有时一天就可以画好几张,画卖出去往往得等上一年。这是为什么呢?”

5写门尔告诉青年画家画画的秘诀。

6画画是艰苦的劳动,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获得成功。

《父亲》参考答案:

1.不好。感彩不同。“那个女人”中包含了“怨恨”“讨厌”的感情,而“媳妇”有喜欢之情。

2.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很明显,“递”“捏”是动作描写,“踌躇”和“犹豫”属心理描写。

3像虫一样爬出眼眶。(符合比喻修辞格的要求即可)。

4.“熟悉”是因为他有儿子、儿媳,是一位父亲。“遥远”是因为儿子、儿媳对他不孝,远远地躲开他。

5.儿子、儿媳的不孝,生活的艰难,使他的目光中充满“阴沉”和“悲哀”;每当他看到年轻父亲牵着儿子时,总会牵动他内心深处的“温情”和曾作为父亲的“慈祥”;但这“温情”和“慈祥”只是瞬间便逝的,因为现实中父亲的角色已离他十分遥远了,所以这“慈祥”“温情”只是“一丝”而已。

《朋友》答案:

1. ①xùn;②chán;③něi;④yǔ。

2. ①惭愧;②昧;③挽;④挚。

3. 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

4. 多量的同情,多量的爱,多量的欢乐,多量的眼泪。

5. 持否定态度。这种观点是偏激的。在生活中,家庭和朋友是和谐的、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亲情、友情会使家庭的生活更加充实。

6. 朋友们给我的关爱是我过去生活的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我要将这些化作精神,化作动力,满怀信心地去开创新生活。

7. 表现朋友之间那种真诚的友情;只想付出、给予,不求回报、索取的崇高思想境界。

8. 能从“品行修养、奉献精神”的角度来答即可。

9. 这是自谦的说法,作者对朋友给予的关爱回报甚少,深感愧疚;作者决心要用自己的光和热去回报朋友,回报社会。

《爱的礼物》答案:

1、①幼稚、笨拙。②灰心失望。

2、示例:①往事又浮现在眼前。②回忆的门打开了……

3、“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得意(地)”。“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因老师喜欢她的礼物(或:理解她的感情)而高兴、兴奋。

4、老师称赞学生稚拙的画,并不是针对画的水平,而是表示珍惜学生对自己爱的感情,并鼓励学生继续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有所图的(或:有个人目的的;有功利思想的;自私的)。纯洁无暇(或:纯真等)。

6、说明这种爱十分热烈。

7、议论。①揭示中心。②照应前文(开头)。

8、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爱,而这种爱,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体会到并珍惜它(只要能从学生、老师两个角度写出即可给满分)。

《不能忽略“扫一屋”》

1、指责任感、“给予心”的培养和从小事、身边事做起,会体谅父母等

2、 说理、举例、对比 反面 正面

3.阐述“扫一屋”的具体内容,论证“扫一屋”与“扫天下”的关系。

4、如:遵守纪律,首先要从最简单的班纪班规开始 讲文明,首先要从尊重父母、尊重老师、同学,从尊重身边人开始 爱憎分明,首先从憎恨不道德行为、憎恨脚下腐败开始 将来成为有用人才,首先从现在起要努力学好本领

5、根据实况评改,只要能抓住对家庭、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抓住从小事、身边事做起来谈就可以了。

《山村传圣火》答案:

1、①交代了发生的时间、地点;②表现了当时农民的蒙昧(农村的落后、闭塞)。

2、翻译《***宣言》;这项使命的重大和神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

3、第⑸段中所说的“巨著”是强调它的深远影响。

4、排比;陈望道翻译《***宣言》(第一个《***宣言》中译本的出版)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划时代意义。

5、马克思主义学说(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6、社会反响:《***宣言》中译本受到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几天之内销售一空。深远影响:①《***宣言》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作的科学阐述,如燎原之火,熊熊燃遍中华大地;②《***宣言》中译本对中国***的领袖革命信仰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女兵墓》答案:

1.(1)女兵在青藏高原恶劣的环境中,为进藏新兵一次次检查身体,对卫生员的工作尽职尽责。(2)在危急时刻,她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友的安全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B D

3.(1)焦灼、急切 (2)惊喜、欣慰 (3)痛苦、无奈(意思对即可)

4.第(1)句:这是一个直抒胸臆的感叹句;“亲爱的战友”是“我”对无名女兵的深情呼唤,两个“永远”强烈地抒发了“我”的怀念之情。第(2)句:以含蓄抒情的笔调写“我”对女战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你冷了吧!”一句,让人感到女战友仿佛还活着,她的冷暖仍牵动着“我”的心,表达委婉细腻,感人至深.

《特殊的听众》答案:

1、A、C、B、D。

2、顺叙。

3、我不敢在家练琴,找到了可以练琴的小树林。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

4、自信,刻苦。

5、第②段中加点的“特殊”:这里指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耳聋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第⑦段加点的“特殊”:这里指为给我鼓励而不聋装聋,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材。

6、修辞方法:比喻。作用:将老人的话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话入耳动听,意味深长,唤起了我的自信,给了我美好的感受。(答对第一问给1分,答对第二问给2分)。

7、“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这里是说老人每天都来看我拉琴,从不间断,表现了老人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期望。

8、我感受到老人演奏的音乐是那么美妙动昕,这乐曲回荡在小树林,打动了我的心。

《伤害》答案:

1.突出了小乞丐劳苦的样子

2.“这样”指匆匆走过。想帮助他。

3.涂着。“我”想消除他内心的孤寂。

4.①内心受到触动②恼怒③悲伤④委屈⑤想躲避

5.相同之处:担忧(惦念)不同之处:“我的心很沉重”,还含有自责的意思。

6. “我”不再只是简单地把他看成是乞丐,而是逐渐意识到他是有心灵、应该给予关爱的孩子。

《真情》答案:

1. 小老弟

2. 起因:坏了的冰箱要送到修理部去而我却年老办不了。

经过:小老弟义务帮我运送冰箱。

结果:我将旧书报卖给“小老弟”。

3. D

4. C、A

5. 议论,C

《一件小事》答案:

1.A

2.B

3.随便扔拉圾,挟枪带棒的讥讽中国人。

4.既指迷蒙的大雪,又指在日本不时会遇到尴尬的事情,因此要时时保持心理戒备。

《我的母亲》答案:

1.( l)遭遇父母丧事。(2)回家看望父母或回家探亲。

2.不愿听从长辈的劝告(或不全部接受长辈的训诲)。

3.(1)不安稳(2)不便利(3)不卫生(4)不清静

4.(1)工人们(2)店伙们(3)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们(4)儿女们

5."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6.勤劳能干,慈爱善良,严肃认真

《地平线》答案:

1.年龄变大;思想成熟(阅历丰富)。

2.现实和理想之间永远有着很大的距离,但它们毕竟还是有相接点(实现人生的理想)。

3.我追逐地平线

4.人生的目标(或理想)

《丑石》答案:

1.D

2.“它不像……捶布”

3.B

4.D

5.A

6.形容那“好些人”动作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突出对丑石的珍视及丑石的重要价值。

《星期日的校园》答案:1.A

2.例句:"星期目的校园应该是员静的,像散场后的**院,下客后的轮船。本体:星期日的校园应该是静静的。喻体:散场后的**院,下客后的轮船

3.D

4.这些男孩受升学教学影响,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交往和锻炼,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差。

5."现在"指"我"的儿子三年级这一年的星期日;"四年级就要写作文了"指"隔天做一篇作文"苦不堪言。

6.指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不惜加重子女的负担,星期日要求子女补课。

7.指代对象不一样。(19)段的"他们"指学生;(20)段的"他们"指"普通人"。

8.本文的体裁是叙事散文。

9.最后两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10.D

《星期日的校园》答案:1.A

2.例句:"星期目的校园应该是员静的,像散场后的**院,下客后的轮船。本体:星期日的校园应该是静静的。喻体:散场后的**院,下客后的轮船

3.D

4.这些男孩受升学教学影响,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交往和锻炼,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差。

5."现在"指"我"的儿子三年级这一年的星期日;"四年级就要写作文了"指"隔天做一篇作文"苦不堪言。

6.指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不惜加重子女的负担,星期日要求子女补课。

7.指代对象不一样。(19)段的"他们"指学生;(20)段的"他们"指"普通人"。

8.本文的体裁是叙事散文。

9.最后两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10.D

《自然之道》答案:

1 A

2.A

3.黄昏时,如果年幼的海龟们准备逃走,就会先有一只小海龟钻出沙面来,作一番侦察,试探一下如果它的兄弟姐妹们跟着出来是否安全。

4.反舌鸟军舰鸟海鹅海鸥

5.C

6.D

7.把一只小海龟从洞中拉出,引出更多的小海龟,导致它们被海鸟捕食。

《雪花赞》答案1、⑴ 指大地被雪覆盖、如同穿着一件洁白的衣衫。

⑵ 指前面雪花落下融化,后面的又紧跟着落下。

2、抒情 承上启下

3、不好,用“悄悄”“无声”更能与前文的“不居功,不炫耀”照应,更能表现雪花无私奉献的精神。

4、A、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A

《爱心项链》答案:1.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美国东部的一个山区;克雷斯和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克雷斯的车坏在雪地上了;中年男子要克雷斯给他一个承诺。 2.记叙;议论抒情 3.不能省。经过克雷斯做了若干次的好事之后,又有人向他说同样的话,表明这种做好事的作法在一个接一个地传下去。(意近即可) 4.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帮助他。 5.神似,意为形成一个整体,互相关爱,同时告诫读者要用爱心,多做善事。(意近即可) 6.爱心;做好事的人;帮助那些在贫困中渴望得到知识的人。

《播种希望的日子》答案:1.和爷爷一起种西瓜

2.怕我失望

3.在我心里播下希望的希望我梦想成真

4.可以“播种” 语言可自己组织

5.很多时候成功是因为播下了希望的、。

《茶壶碎了以后》答案:

1. 过分计较(斤斤:琐细的或无观仅要的事物)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2.加引号具有特殊含意,这里指完好的东西。

3.打碎茶壶,挫折和失败,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

4.2,3之间

5.当你遇到失败和不幸时,新的机遇就会出现。

《长江行》答案:

1、C

2、B

3、D

4、D

5、C

6、C

7、前一个力量指人的力气,后一个力量指人改造世界的能力。

《丢失的东西》答案

1.?;,。?,:“?”“,,。”

2.“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掉吧,又舍不得。怎么办?”

3.(1)我在梨摊上抓了一个梨。

(2)爸爸让我把梨送回去,把丢失的东西找回来。

(3)我送回了梨,找回了丢失的东西——诚实。

4.最后一句。

5.本文记叙了爸爸教育我把从梨摊上抓的梨送回去,把丢失的诚实找回来,做诚实孩子的事。

6.要做诚实的孩子,勇于改正错误。

《不是苛求》答案:

1.决策失误

2.第一个:京、津、唐的高耗水类型工业和农业。

第二个:将密云水库作游览区开放。

3.又走向违背规律进行水开发的失误。

4.不科学地利用、保护水的错误决策。

5.科学利用、保护水。从“下笔时想一想水一一这样的吁请,对城市设计师来说该不是一种苛求吧?”可看出。

《识鸟》答案:

1.显示鸟的灵性。

2.鸟的各不相同的叫声。

3.因为这鸟的叫声五字一拍,音韵奇特,既高深又单纯。

4.说明鸟对你的生活心明眼亮。

5.画中的几只鸟在冬天畏缩不前,看不到希望,找不着目标,故而题为(春天还遥远)很恰当。

6.D

7. 识鸟;识人

《文明无价》答案:

1.文明无价

2.是在对大连渔业集团花巨资修建草坪、美化环境、重奖社会公德意识和环境意识强的职工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后旗帜鲜明地提出来的。

3.举例论证;用了外商选择大连为投资城市的两个典型事例以及有关统计资料作为事实论据,令人信服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4.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互相促进,号召大家都来大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良性循环。

《雅量》答案:

1.雅量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容忍和耳重对方的看法与观点。

2.只要彼此都能得到等且的美的享受,就不要在乎他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我们应该拥有那分雅量,能容得下别人的看法与观点,W不要强求别人与自己一致或是走别的途径。

3.李白性格外向,放荡不羁;杜甫性格内向,细心谨慎。但这两位大诗人仍然是好朋友,性格上的差异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

他们能容忍和尊重对方的性格,这说明他们都有一分雅量,因此才能成为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最苦与最乐》答案:

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 ①未尽责任,丢开不管廿推卸责任"和"逃避贡任"亦可)

②尽了贡任,再无负担。

4.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

5.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谈责任" 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6. ①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②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③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从撞毁我飞机看美国""标准》答案:

1.C

2.问号;对美国的所谓进行发问,从而达到讽刺否定的目的。

3.顶翻渔船、撞落缆车、炸死平民。

4.中国一方面对我飞行员非常关心,及时组织寻救,一方面从人道主义方面妥善安置美方人员。美国只关心他们的人员,而对我飞行员毫不关心。揭露美国""的伪善本质。

5.美国对用双重标准、对外是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遮羞布。

《空中汽车即将起飞》答案:

1. ①xuàn ②zī

2. 高速穿行云层功率大;能垂直起飞;燃料里程价格比与普通跑车大致相同,排比或设问。

3. 列数据 作比较 作引用或下定义

4. 强调空中汽车出现的必然性(空中汽车目前尚未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的规章制度)。

指出发展空中汽车的重要性(或发展空中汽车将提高全国非城市化的程度)。

5. 人类的许多想象(或幻想)经过努力,总有一天会变成现实。

《世界上不能没有尘埃》答案:

1.C

2.讽浮在大气中的尘粒 人类活动、地壳变化、天体运动 栖身在空气中;借着大气浮力,来去无声

3.①污染空气; ②给人类带来麻烦。

《买灯》答案:

1.寻找买灯女孩

2.被女该的真城和豪爽所打动的心情。

3.①因姑娘未能赴约而惆怅。②为姑娘的生活而担忧。

4.体现了姑娘对教育工作者的信任。

5.教师职业的崇高、神圣和责任。

6. 赠灯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和尊重,“我”从中感受到情义无价,要永远铭记心间。

《太空》答案:

1.①打比方 ②列数字

2.专门用来清除太空垃圾的人造卫星。

3."看到太空垃圾……将它们一同烧毁"。

4.(1)一旦发现报废了的航天器,它就能立刻自动靠近并与之结合在一起。

(2)除一件报废的航天器的同时也得损耗一个专门用来清除它的人造卫星,成本也不低。

5.既可以削弱对方的作战实力,也可以使太空中不再有这种战争过后就没有了作用的航天器。

6.逻辑顺序

《举起你的右手》答案:

1.(1)恍 (2)励

2.B

3.D

4.(1)穿一件极宽大的上衣,双手紧紧地插在大口袋里

(2)他被电击似的倒退一步,偎着爸爸

5.掩盖(遮掩) 正视(面对)

6."我"在耐心寻找机会,引导鼓励黄涛举起右手

7.黄涛只有举起了右手,才能说明他敢于面对右手残疾的现实,摆脱了自卑

《举起你的右手》答案:

1.(1)恍 (2)励

2.B

3.D

4.(1)穿一件极宽大的上衣,双手紧紧地插在大口袋里

(2)他被电击似的倒退一步,偎着爸爸

5.掩盖(遮掩) 正视(面对)

6."我"在耐心寻找机会,引导鼓励黄涛举起右手

7.黄涛只有举起了右手,才能说明他敢于面对右手残疾的现实,摆脱了自卑

《金色花》答案:

1、 偶尔

2、 倔强(顽强、刚强等)

3、 讨厌(厌恶、不喜欢)敬佩(赞美、崇敬)

4、 宁静亮丽(美丽辉煌、异常漂亮) 不甘泯灭

5、 B

《感恩》答案:

①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②“每一件美好的事物”,包括大自然。

③好奇 疑惑 不可思议 心头一震

④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来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⑤要求:言之成理。

《我能行》答案:

1. "一般认为"表示通常的看法,还未取得共识

2. 一个人的成功,一定要有"我能行"的成功意识和自信心

3. A

4. 脑科学研究的结论 日本的西红柿试验 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潜力。

5. 平常结20个果实,经过开发能结13000个果实的西红柿

现在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的人脑

6. 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的

7. A

《光明的心曲》

1.(1)陶醉 (2)弥漫

2. B

3. C

4. 这两团闪闪烁烁的夕晖。

5. C

6. 盲姑娘,你有一颗向往光明的心,你的生命之路是不会暗淡无光的。

《人的潜力》

1. (1)人脑有超量的神经元

(2)人脑的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3)人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有很大的可塑性

2. 人的大脑

3. C

4. 举例子 作比较 人脑有丰富的神经突触

5. D

《新叶》答案:

1. 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

2. 卑贱

3. ①一生短暂,热爱生活;

②不惧环境恶劣;

③坚守岗位;

④与地不争,与人有益;

⑤辛勤工作;

⑥美化环境;

⑦从不炫耀;

⑧知恩图报……只需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忽略》答案:

①母亲认为瓜苗过几天会死的,孩子则认为瓜苗会长成大苗,会结出西瓜的。 ②.a 母亲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 b.拔了,这有什么哭的; c.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呀,真厉害,得了满分。”

③.表现了孩子坚定的信心,透出惹人喜爱的稚气。

④.老师惊讶他的想法,给了满分。她们的区别在于为何对待孩子的想法。

⑤.表现了孩子失望的心情。

⑥.《忽略》以“母亲”为主体。《十三岁的际遇》以“我”为主体。《伟人细胞》以贾里为主体。共同点都将孩子作为叙述的主体。可改为“遗憾”等。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1. 北史皮豹子传(高三摸底文言文翻译)

皮豹子,渔阳人。 少年时代即有军事才能。 (北魏)泰常年间,任中散。 魏太武帝(拓跋

焘)时,任散骑常侍,赐爵新安侯,又授官选部尚书。 后来又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晋爵淮阳

公,镇守长安。 后因**官家财产,被流放到统万。 (太武帝)真君三年(442),(南朝)宋的

将领裴方明等人侵犯南秦王杨难当的辖地,攻陷仇池。 太武帝征召皮豹子,恢复其爵位,不

久,拜授他为使持节、仇池镇将,督领关中诸路军马,与建兴公古弼等人分统诸将,兵分十路

并进。 太平真君四年(443)正月,皮豹子进击乐乡,大破敌军。 宋派遣秦州刺史胡崇之镇守

仇池,(胡崇之军马)到汉中,听说魏军已向西而来,心生恐惧,不敢前进。 皮豹子与司马楚

之到了浊水,击败擒拿了胡崇之,尽俘其部下,仇池被平定。 没多久,众氐人又推举杨文德为

首领围攻仇池,古弼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当时皮豹子驻扎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 古弼派使者对皮豹子说:“敌人以其

负败为耻,必定要寻求报复,不如现在就派兵与之对阵。冶皮豹子觉得有道理。 不久被任命

为都督秦、雍、荆、梁、益五州诸军事,进号征西大将军,开府、仇池镇将、持节、公爵等照旧。

宋又派杨文德、姜道盛侵犯浊水,另派将领青阳显伯据守斧山以迎击皮豹子。 浊水城士兵射

死姜道盛,皮豹子到了斧山,斩杀青阳显伯,全部俘虏了他的士兵。

当初,南秦王杨难当归顺朝廷,(皇帝)下诏送杨氏子弟到京城。 杨文德以行赂得以留

下,逃亡汉中。 宋封杨文德为武都王,让他据守葭芦城,招诱氐、羌人入伍。 是武都、阴平

五部氐民反叛响应杨文德,皇帝下诏让皮豹子讨伐,杨文德领兵固守天险以阻挡皮豹子。 杨

文德将领杨高前来投降,杨文德弃城向南逃走,(皮豹子)俘虏了杨文德的妻子儿女、僚属以

及嫁给已故的武都王杨保宗为妻的(北魏)公主,并将他们送往京城。 宋朝的白水太守郭启

玄率部解救杨文德,皮豹子大破敌军。 郭启玄、杨文德败逃汉中。

兴安二年(453),宋朝派其将萧道成等人进入汉中,又令杨文德、杨头等率领诸路氐、羌

人马围攻武都。 皮豹子分兵准备救援,听说宋人增加了兵力,皮豹子上表请求援助。 皇帝下

诏让高平镇将苟莫干率领突骑二千人前往,萧道成等人才撤退。 帝诏征皮豹子为尚书,出任

内都大官。 宋派将领殷孝祖在清水以东修两当城以威胁魏之南境。 天水公封敕文攻打他

们,没有取得胜利。 皇帝诏皮豹子与给事中周丘等人助其攻击。 宋朝的瑕丘镇派五千步兵

帮助戍守两当,皮豹子大破敌军。 皮豹子追到城下,免 死难的只有千多个人而已。 不久皮

豹子班师。 在此之前,黄河西部几个胡人部落,遁逃避命,皮豹子追讨他们,无功而还,又因

此而被免官。 不久又因为前后所立的战功,重新被提拔为内都大官。

去世时,魏文成皇帝追挽他,追赠他为淮阳王,谥号为襄。 儿子皮道明承袭他的爵位。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B 第一个“城”是“为”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C;第二个“城”为主语,作“立”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当即指挥军士砍伐柳树修筑栅栏,浇水使它结冰,栅栏修好而贼军到来.冰层厚实而栅栏坚固,不能强攻,贼军于是四散离去.世祖听说后嘉奖了他.(2)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3)C “得到了皇上的赏赐”于文无据,文中提到赏赐,但不是因为此次打胜仗而赏赐.(4)①及:等到;为…所:表被动;亡:逃亡.句子翻译为:等到叔祖父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刘裕打败,(楚之)又逃亡到汝水颍水一带.②诈:装;因:趁机.句子翻译为:沐谦夜间装生病,知道楚之必定亲自来,打算趁机杀死他.答案:(1)B (2)D (3)C (4)①等到叔祖父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刘裕打败,(楚之)又逃亡到汝水颍水一带.②沐谦夜间装生病,知道楚之必定亲自来,打算趁机杀死他.参考译文:司马楚之,字德秀,是晋宣帝的弟弟太常司马馗的第八世孙.父亲司马荣期,是司马德宗的梁、益二州刺史,被他的参军杨承祖杀死.楚之当时十七岁,送父亲的遗骸回丹阳.适逢刘裕诛灭司马氏亲属,叔叔宣期、哥哥贞之一同被杀.楚之于是藏在和尚中渡过长江.从历阳向西进入义阳、竟陵蛮地中.等到叔祖父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刘裕打败,(楚之)又逃亡到汝水颍水一带.楚之年轻时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谦恭地对待士人.与司马顺明、道恭等到处聚集党徒.等到刘裕自立为皇帝,楚之谋求报复,聚集党众占据长社,归附他的常常有一万多人.刘裕很怕他,派刺客沐谦楚之.楚之对待沐谦很厚重.沐谦夜间装生病,知道楚之必定亲自来,打算趁机杀死他.楚之听说沐谦生病,果然亲自端着汤药去看望他.沐谦感激他的心意,于是从卧席下取出匕首,把情况告诉他,说:“将军被刘裕顾忌和畏惧,希望不要轻率,而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息说:“如果像所说的那样,即使有防范,恐怕也会有所失.”沐谦于是委身事奉他.跟从世祖证讨凉州,因功被赐给奴隶一百户.义隆派遣将领裴方明、胡崇之侵犯仇池.任命楚之为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统领关中各军从散关西进,打退方明,俘获崇之.仇池平定而后返.皇上讨伐蠕蠕,诏令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促运输以接济大军.当时镇北将军封沓逃入蠕蠕,劝说他攻打楚之等用以切断粮食运输.蠕蠕于是派探子进入楚之的军中,割下驴耳而去.有报告失去驴耳的,将领们无人能明察.楚之说:“一定是探贼割下它作为凭证,贼军将要到来.”当即指挥军士砍伐柳树修筑栅栏,浇水使它结冰,栅栏修好而贼军到来.冰层厚实而栅栏坚固,不能强攻,贼军于是四散离去.世祖听说后嘉奖了他.在边境二十多年,以清廉俭朴闻名.和平五年逝世,当时七十五岁.高宗怀念惋惜他,让他陪葬金陵.。

3. 找几句关于豹子的诗句,越多越好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实墉实壑,实亩实籍,献其貔皮,赤豹黄罴。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

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文螭从赤豹,万里方一息。

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雾豹。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山静豹难隐,谷幽莺暂还。

豹虎关西卒,金汤渭北城。

笼禽放高翥,雾豹得深藏。

枪森赤豹尾,纛叱黑龙髯。

马头拂柳时回辔,豹尾穿花暂亚枪。

英豪未豹变,自古多艰辛。他人纵以疏,君意宜独亲。

我垂北溟翼,且学南山豹。崔子贤主人,欢娱每相召。

高枕翻星月,严城叠鼓鼙。风号闻虎豹,水宿伴凫鹥。

4. 《鹿和狼的故事》的阅读答案

鹿和狼的故事 (1)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

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天敌。 (2)西交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中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

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保护区,并决定由 *** 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3)枪声在森林中震荡。

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六千多只狼先后毙命。

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4)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

在这个“自由王国”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5)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

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食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一天天在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

(6)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

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7)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狠,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尽管狼吃鹿,它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程度,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

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摧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

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8)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

在任何一个民族,凡是以动物为题材的史话,狼几乎永远把着一个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

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的看法和童话的原则制定的。

(9)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1.短文中写狼的“死”,用了哪些词?还可以用哪些词 ①短文中(举2个) ②课外(举2个) 2.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意思。 ①苟延残喘(苟:暂且): ②相悖: 3.“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这句话中的‘“过多”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4.我们在孩提时听过许多大灰狼的故事,本课所讲的关于狼的故事,和以前听过的有什么不一样? ① 以前: ② 本故事: 5.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6.你还知道类似的事例吗?①如果知道,请您举一个例子,很简要的写出来。

②如果不知道,你想用什么办法知道,也请很简要的写出来。两题任选一题。

7.读了本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和同学讨论?(要求:①只提一个问题;②估计同学可能会有什么看法,简要写出来) 问题: 同学可能会有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一命呜呼、毙命②归天、殒命、回老家、上两天 2、①暂且还勉强延续着呼吸保住了生命。 ②想违背、相反 3、不可以。

“过多”起修辞作用。说明鹿太多了会对森林产生危害。

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变成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祸害。 4、以前:以前的狼是欺负弱小的残忍凶狠的动物。

本故事:本故事中的狼是被猎人捕杀的、弱小无助的形象。 5、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人们必须尊重动物及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6、(略) 7、(略)。

5.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

试题预览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腌渍( ) 自诩( ) 阴晦( ) 凫水( ) 2、把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填入表中并订正。

( 4分) 人才荟翠 可歌可泣 记忆尤新 无动于衷 相辅相成 大声急呼 眼花了乱 再接再厉 错别字 订正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4分) A、春节期间,三峡广场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B、“超级女生”播出的那个夏天,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刚进入初中,妈妈告诉我一定要不耻下问,多向老师请教。 D、在这所山村小学里,他一干就是30年,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

他常说:“要有下辈子,还当孩子王”王老师的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那些淳朴的乡亲们。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十三岁的际遇》小作者作用记叙、议论`抒情、议论相结合的 写法,回忆自己怀念北大渊源,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不断进取`渴望创新的情感。

B、《社戏》选自鲁迅的集《呐喊》,作者叙述了“我”童年在平桥村的一段经历,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C、《“诺曼底”号遇难记》将 *** 按排在全船乘客和船员得救后,哈尔威船长屹立在 舰桥上,随船沉入大海的 感人时刻,目的是 突出他忠于职守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D。《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内容虽不同,但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蠢人。

5、默写诗文名句,并在括号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作家、篇名。(1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王湾《_________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 十五 夜望月 》)。 (4)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6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归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7、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顶( )(2分)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村的。

8、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想感情。(2分) (二) 《郑人买履 》(10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尺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 2分) A、a、先自度其足 b、吾忘持度 B、a、至之市,而忘操之。

b、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C、a、宁信度,无自信也。 b、其剑自舟坠于水(《刻 舟求剑》) D、a、遂不得履 b、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E、a、是吾剑之所从坠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10、下边句子中,哪一句与“何不试之以足”的句式和语气相同。

( )(2分) A、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B、何事长向别时圆 C、盖一癞蛤蟆也 D、谁道人生无再少 11、翻译句子。(2分)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谈一谈这个郑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4分) ( 三 )伟人细胞(14分) ①临放寒的前一天,班里每人发了一套寒课外读物。查老师在发书前告诉大家,有一套是破损的,他不知道该把那套书分给谁。

②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人补贴5分钱给受损的人; 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贾里听烦了,霍地一下站起来:“分给我吧”。

③其实,那套书只是书脊上檫破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 ④贾里没想到区区小事却引起大轰动,先是学校广播站立刻广播了这则小故事,紧接着,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时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人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⑤“看来,我是个普通的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对爸爸说。 ⑥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

6. 阅读答案:我和橘皮的往事

想起她,也就使我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

我听了暗暗记在心里。因为,我的母亲,每年冬季都被支气管炎所困扰,经常喘做一团,憋红了脸,透不过气来。我暗想,何不替母亲带回家一点儿呢?以后,每次义务劳动,我都往兜里偷偷揣几片干橘皮。

不料想,由于一名同学的告发,我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先是在全班同学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后来是在全校同学眼里成了一个小偷,一个贼。

那是特殊的年代。哪怕小到一块橡皮,半截铅笔,只要一旦和“偷”字连起来,也足以构成一个孩子从此无法洗刷掉的耻辱,也足以使一个孩子从此永无自尊可言。即使往后别人忘了,不再提起了,在他或她的内心里,也是铭刻下了。这一种刻痕,往往扭曲了一个人的一生,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毁灭了一个人的一生……

在学校的操场上,我被迫当众承认自己偷了几次橘皮,当众承认自己是贼。

于是我在班级里,不再是任何一个同学的同学,而是一个贼。于是我在学校里,仿佛已经不再是一名学生,而仅仅是,无可争议地是一个贼,一个小偷了。

我觉得,连我上课举手回答问题,老师似乎都佯装不见,目光故意从我身上一扫而过。

我不再有学友了。我处于可怕的孤立之中。我不敢对母亲讲我在学校的遭遇和处境,怕母亲为我而悲伤……

当时我的班主任老师,也就是那一位清瘦而严厉的,戴六百度近视镜的中年女教师,正休产。

她重新给我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就觉察出了我的异常处境。

我哇地哭了……

第二天,她在上课之前说:“首先我要讲讲梁绍生(我当年的本名)和橘皮的事。他不是小偷,不是贼。是我吩嘱他在义务劳动时,别忘了为老师带一点儿橘皮。老师需要橘皮掺进别的中药治病。你们再认为他是小偷,是贼,那么也把老师看成是小偷,是贼吧!

第三天,当全校同学做课间操时,大喇叭里传出了她的声音。说的是她在课堂上所说的那番话……

从此我又是同学的同学,学校的学生,而不再是小偷不再是贼了。从此我不想死了……

我的班主任老师,她以前对我从不曾偏爱过,以后也不曾。在她眼里,以前和以后,我都只不过是她的四十几名学生中的一个,最普通最寻常的一个……

但是,从此,在我心目中,她不再是一位普通的老师了。尽管依然像以前那么严厉,依然戴六百度的近视镜……

以后我受过许多险恶的伤害。但她使我永远相信,生活中不只有坏人,像她那样的好人是确实存在的……因此我应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真诚热爱!

7. 踏雪寻春 吴建阅读答案

一踏雪寻春(22 分) 吴建 ①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一场大雪悄然而至。雪花像是顽劣的孩童,斜斜地飘落在玻璃上,调 皮地敲打着窗棂,轻声入耳!雪,震撼着我,激扬着我,诱惑着我。我披衣下床,推开窗,望着眼 前这银白的世界, 蓦然萌发了踏雪寻春的念头。 妻侧卧在床, 正沉浸在琼瑶的言情中时哭时笑, 听我说去寻春,瞪大眼睛骂我有毛病,我诳她,难得下一场春雪,这雪中恐怕别有一番风景和情趣 呢。经我这一说,妻来了兴致,忙穿衣着靴,挽住我的臂弯步出家门。 ②天色尚早,万籁俱寂,雪后的大地银装素裹,分外美丽。我与妻踏着松软的积雪,来到小区 后边的马路上。马路北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放眼望去,平原旷野覆盖着厚厚的素缎,雪花飘飘, 晶莹茫茫,天地交融成洁白的一体。妻跌足叫道:“寻春寻春,寻你的魂!”我笑道:“若是桃红 柳绿,鸟语花香,那是游春;这踏雪寻春,妙在一个‘寻’字。”妻一副无奈的样子,极不情愿地 跟我穿过马路。寒风裹着雪花直往脖子钻,化成滴滴水珠,冰凉冰凉的,妻满腹怨气,我劝她稍安 勿躁,漏泄的春光是雪压不住的,只要细心点,定会寻得。 ③我们走向田野,那里早已被罩上一层神秘的白纱裙,仿佛是婀娜多姿又不失神韵的女子,分 外妖娆!路过一丛草地,踏上去,软绵绵的,仿佛让人感觉春天就藏在那雪底。我拨开浮雪,惊讶 地发现虽然枯草已被顽童放火焚毁了,一片焦黑,但灰烬之下,几叶嫩嫩的草尖已破土而出,绿得 透彻,绿得晶莹,虽然此刻依然风雪交加,但是这抹绿意着实让我们惊喜!我脱口而出:“野火烧 不尽,春风吹又生。”妻说:“这抹绿色要真正复苏自己的生命,还有待时日。”但在我的眼里却 看到了一个蓬勃的春天。 ④观赏完“侵陵雪色还萱草”的美景,妻问哪里去,我说就去西边的柳林吧。妻调侃道:“那 里也有春可寻吗?”我点点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柳林,我们恍如走进了一幅最美的图画里。但 见银絮压枝,柳垂玉挂,一片冰清玉洁。妻牵过一根柳条,拂去银屑,欢呼:“柳枝吐芽了!”我 凑过去细瞧,果然枝桠上绽放出鹅**的嫩绿。这雪中的嫩芽啊,让人感到它既神秘又平凡,让人 感到一种生命的慰藉与舒展。妻许是看到我痴呆的神色,轻轻推我:“怎么,又想作诗不成。”我 叹道:“不作诗,难以抒情。” ⑤穿过柳林,不见路的踪迹,妻问怎么走,我说随意走吧。妻先是疑惑,继而微笑、点头,朝 我眨眨眼。走不多远,只闻几声“嘎嘎”的鸭叫。抬头望,前面有一方小池,几只野鸭正在欢快地 戏水。我们伫立岸边,观赏池面上雪花在轻盈地曼舞,小鸭在尽情地嬉戏。妻抢在我之前吟出苏东 坡的名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 2 页 共4页

⑥回家途中,雪已消停,忽然眼前一亮,路边的积雪中透出或黄或红之色。我俩驻足蹲下,扒 开积雪一瞅,哦,原来是迎春花,红与白相映,黄与银竞美,溢彩流光,楚楚动人。那小巧的花朵 宛如一支支金灿灿的喇叭, 似乎在吹奏春天的乐章。 我问妻: “今儿踏雪寻春感觉如何?”她笑答: “妙哉!明年再下春雪,咱俩还来。” (选自《中国教师报》2014 年 02 月 26 日) 5.作者寻到了哪些具体的春景?请你仿照下面的格式 概括回答。 (6分) 。。. 破土的草尖—— —— —— 6.第①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 分)

7.第②段中描写妻子的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8.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6分) (1)那小巧的花朵宛如一支支金灿灿的喇叭 ,似乎在吹奏春天的乐章。 。。 (2)妻许是看到我痴呆 的神色,轻轻推我:“怎么,又想做诗不成?” ..

9.品读下面的句子,简要回答: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望着眼前这银白的世界,蓦然萌发了踏雪寻春的念头。 ” “虽然此刻依然风雪交加,但在我的眼里却看到了一个蓬勃的春天。 ”

8. 我的橘皮往事阅读答案(两题)

23.(1)在学校,老师和同学都把“我”看做是“贼”,“我”处于可怕的孤立中

(2)回到家,“我”无法将心中的委屈向母亲诉说

24.作者将这两个词同义连用,刻意强调了当众承认偷窃这件事对“我”的伤害之深,表现了憨耽封甘莩仿凤湿脯溅“我”内心的痛楚

25.“我”在老师眼中的普通,老师在“我”眼中的不普通

(1)体现了老师的帮助让“我”走出了孤立,获得了新生,意义重大

(2)体现了老师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

26.如:老师,我在劳动的时候拿了几片橘子皮,是给妈妈治疗咳嗽的,可现在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认为我是一个可耻的小偷,一个贼,再也不会有人理睬我。我难过极了,又不敢告诉妈妈

小作文步骤:1、称呼一下“老师”(作为对话的开端)

2、讲述那橘子皮的缘由 3、目前在学校被孤立的困境及无法告诉妈妈 4、难过的心情

及 4、难过的心情

《往事依依》导学案与答案

试题预览

初一语文期末试题

1、 给加点字注音(2分)

腌渍( ) 自诩( ) 阴晦( ) 凫水( )

2、把下列词语中的4个错别字填入表中并订正。( 4分)

人才荟翠 可歌可泣 记忆尤新 无动于衷

相辅相成 大声急呼 眼花了乱 再接再厉

错别字

订正

3、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 )(4分)

A、春节期间,三峡广场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B、“超级女生”播出的那个夏天,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刚进入初中,妈妈告诉我一定要不耻下问,多向老师请教。

D、在这所山村小学里,他一干就是30年,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他常说:“要有下辈子,还当孩子王”王老师的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那些淳朴的乡亲们。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十三岁的际遇》小作者作用记叙、议论`抒情、议论相结合的 写法,回忆自己怀念北大渊源,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不断进取`渴望创新的情感。

B、《社戏》选自鲁迅的集《呐喊》,作者叙述了“我”童年在平桥村的一段经历,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C、《“诺曼底”号遇难记》将高潮按排在全船乘客和船员得救后,哈尔威船长屹立在 舰桥上,随船沉入大海的 感人时刻,目的是 突出他忠于职守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D。《郑人买履》《刻舟求剑》两则寓言,内容虽不同,但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蠢人。

5、默写诗文名句,并在括号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作家、篇名。(18分)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_____________》)

(2)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_____________《 十五 夜望月 》)。

(4)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6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归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7、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顶( )(2分)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村的。

8、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想感情。(2分)

(二) 《郑人买履 》(10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日:“吾忘尺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9、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 )( 2分)

A、a、先自度其足 b、吾忘持度

B、a、至之市,而忘操之。 b、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

C、 a、宁信度,无自信也。 b、其剑自舟坠于水(《刻 舟求剑》)

D、 a、遂不得履 b、怡然自得(《幼时记趣》)

E、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幼时记趣》)

10、下边句子中,哪一句与“何不试之以足”的句式和语气相同。( )(2分)

A、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B、何事长向别时圆

C、盖一癞蛤蟆也 D、谁道人生无再少

11、翻译句子。(2分)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2、谈一谈这个郑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4分)

( 三 )伟人细胞(14分)

①临放寒的前一天,班里每人发了一套寒课外读物。查老师在发书前告诉大家,有一套是破损的,他不知道该把那套书分给谁。

②一时间,班内沸沸扬扬,有的建议摸彩;有的建议每人补贴5分钱给受损的人;

那个善于运算的陈应达还计算什么概率;有的女生则大喊:上帝保佑。贾里听烦了,霍地一下站起来:“分给我吧”。

③其实,那套书只是书脊上檫破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

④贾里没想到区区小事却引起大轰动,先是学校广播站立刻广播了这则小故事,紧接着,下午的全校师生联谊会上他被大家选为“今日明星”。贾里弄不懂,为什么平时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人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⑤“看来,我是个普通的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贾里对爸爸说。

⑥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成大事!”

⑦不过,爸爸又说贾里长大了。至于长大或者不长大贾里不在意,反正他尝到一种很特别的滋味,酸甜苦辣全有。

⑧初一就算结束了,不论它是好是差还是不好不差,贾里都得对那一年道一声:拜拜!

13、 选文画线句反映这些同学什么样的心理?它在文中起何作用?(4分)

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贾里的父亲为什么认为贾里长大了?(5分)

15、“看来,我是个普通人,只配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同意贾里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5分)

三、作文(40分)

同学们,令人神往的中学生活画卷展现在你的面前,许多陌生同学将与你同窗三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理想,希望更多的同学了解你,走进你的内心世界,对吗?那就请你介绍你自己吧!请同学们以“这就是我”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尽情表现你个人的风吧。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zì xǔ huì fú

2、翠(萃) 尤(犹) 急(疾) 了(缭)

3、A 4、C

5、(1)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天下

(2)松间沙路净无泥 浣溪沙

(3)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

(4)但愿人长久 苏轼

二、阅读理解

6、D 7、D 8、思念家乡 9、B E 10、B

11、翻译句子:

等到回来,集市已散,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12、处理问题,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相信以往的经?

还有://.teachercn/St/Czywst/2007-5/11/20070211214228381_4.html

://.xiaocao.net/shiti/czst/czyw/200509/20050923134158.html

://.xedu.net/article_view_12259.html

这里还有好多试卷了

忽略的阅读题答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4、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今天,我们和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一起感受于漪老师童年与文学的情缘?

 2、自主预习 小组检查

 (1).抄写四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

 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 走投无路 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

 气象万千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油然而生 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 谆谆教导 百看不厌 身历其境 心旷神怡

 (2).填空

 《往事依依》的作者是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

 (3).请你阅读并搜集一些与课文第四节相关、相似的诗句。

 (4).摘出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

 (1).miǎo li?o zhūnzhūn y?

 (2).于漪 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

 2、问题导航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这些往事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的影响?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于什么有关?为什么?

 3、质疑品悟

 (2)你能背出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的诗句原文吗?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4)文章前后多次照应,请找出,并体味这样写的'好处。

 4、自测提升

 (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的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雕镂()慷慨( )模糊( )镌刻( )

 Ⅱ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Ⅳ文中有两句是写自己的?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的词的?和?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Ⅴ本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选材精当,请你分析异同点。

 Ⅵ本文饱含深情,富有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在阅读方面受到了哪些启发?

 Ⅶ作者的经历,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迪?

 参考答案

 ⑴l?u kǎi m? juān ⑵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⑶侧面表现老师课上得?入情入理?,突出其对?我?的激励作用。⑷同的是: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讲课内容,并由此激发了爱好文学的。不同的是: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的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一个是情满双眸。(不要要求学生都讲到)⑸比如文章要诵读,读文章要注入自己的感情等等。

 5.本文写了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态,很是精彩。不仅刻画了老师诵读诗歌时的神态动作,而且还写了自己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和感受。请你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二位你的老师讲课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课后巩固与拓展:

 1.本文作者________,满怀深情地回忆了 _________________四件往事。

 参考答案于漪 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

 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2.从自己的积累中收集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个片断,回答问题

 甲: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有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乙: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节选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

 以上两个片断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4分)

 (1)写作内容:

 (2)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这两个写作片断,都以写人为主,甲文主要写老师对?我?的影响,乙文主要写?我?是如何读懂北大人的。(2)都是用记叙(或?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周围的人和环境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

 3.读文?联想?造句。

 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地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读?会不知不觉地?我似乎?犹如?

 示例我读《如给我三天光明》,头脑里会不知不觉地现出一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我似乎看见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自强不息,犹如一台永不停转的机器,为了改善美国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的身影。

 思路点拨做造句或仿写句子,首先要抓关键词?读?会不知不觉地?我似乎?犹如?,然后理顺思路,选用适当词语来整理句子。

 4.文中四件往事给?我?的启示最大的是( )

 A.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好处。

 B.多读优秀文学作品,能使人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C.听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能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人的爱国情怀。

 D.听老师的话,一生都会受用不尽。

 参考答案A

七年级下册语文夺金点现代文阅读第15章答案

忽略是意思是指疏忽,不在意;也指忽视,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忽略 阅读答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忽略阅读答案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在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跪在椅子里,痴痴地望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盆花。无限美好的夕阳毫不吝啬地把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添几分美好。但孩子的心思全不放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的几根嫩绿嫩绿的小瓜苗。这是孩子几天前吃西瓜时随意吐进花盆中的,没想到竟会长出瓜苗来。孩子满心欢喜地看着,不禁叫出了声: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有多好啊!接着,孩子咯咯地笑了,满眼的憧憬。

孩子的母亲见了,走过来,“看什么呢?”

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说:“妈妈,看,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结出小西瓜给我吃的。”

母亲皱了皱眉,笑了笑:“傻瓜,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掉,根本长不出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笑,睁大了眼睛:“会的,小瓜苗一定会长出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笑着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身后是孩子表现出的坚定与信心。

一天下午,孩子从学校回来后,照例跑向阳台,奔向花盆。顿时,孩子傻了眼,花盆中紫罗兰在夕阳光下耀武扬威的炫耀着,却不见了青青的瓜苗。孩子揉了揉眼睛,怀疑是自己看错了,但事实如此,嫩嫩绿绿的小瓜苗不见了,孩子“哇”地一声哭了。

之后,孩子哽咽着问母亲:“妈妈,小瓜苗怎么没有了?”

“被我拔了,这有什么好哭的,那些小瓜苗长在花盆里,影响紫罗兰的生长。那些个小东西,别管了。你也是,就知道哭。乖,别哭了。” 母亲笑着责备孩子的淘气,拿手帕擦擦孩子的眼睛。

此后,孩子总爱向花盆瞟,并且想把那株讨厌的紫罗兰给拔了。孩子也几次用手捏住它,但终究没有拔。这也是一个生命呀!孩子想。

几天后,孩子画了张画,画中是一个大大的花盆,花盆里长着一颗小小的瓜苗,嫩嫩的,绿绿的。旁边写了一行小字:“我虽小,但我也是一个生命。” 老师惊讶于他的想法,给了他满分。孩子把画拿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啊,真厉害,得了满分啊。妈妈待会儿带你上街,给你买冰淇淋。”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红亮亮的光芒,很美,很好。

孩子呆呆地望着花,觉得心里空空的。

问题一:

①母亲和孩子对小瓜苗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②文中哪些 句子 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忽略”?

③根据语境揣摩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出它的表达作用。孩子咬了咬嘴唇。接着笑了,睁大了眼睛。

④老师为什么要给孩子满分?母亲又是怎样看待孩子的满分的?她们的区别在哪里?

⑤ 文章 最后一句话表现了孩子怎样的心情?

⑥《忽略》与我们学过的《十三岁的际遇》、《伟人细胞》相比,在叙事角度上有何不同?如果改成与这两篇课文同样的角度,你打算将题目改为什么?

《忽略》答案:

①母亲认为瓜苗过几天会死的,孩子则认为瓜苗会长成大苗,会结出西瓜的。 ②a、母亲摇了摇头,转身就到厨房去了; b、拔了,这有什么哭的; c、母亲看了看分数,笑道:“不错呀,真厉害,得了满分。”

③表现了孩子坚定的信心,透出惹人喜爱的稚气。

④老师惊讶他的想法,给了满分。她们的区别在于为何对待孩子的想法。

⑤表现了孩子失望的心情。

⑥《忽略》以“母亲”为主体。《十三岁的际遇》以“我”为主体。《伟人细胞》以贾里为主体。共同点都将孩子作为叙述的主体。可改为“遗憾”等。

问题二:

17、文章开头和倒数第二段都描写了同一景物,这样描写有何作用?(2分)

答:

18、文中几次描写紫罗兰,作者描写紫罗兰有何作用?(2分)

答:

19、对孩子的心理,作者作了多次描写,请填写孩子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答:憧憬→ →补偿→

20、怎样理解的题目忽略?它的含意是什么?(3分)

答:

21、如果你就是文中的那个孩子,现在让你对母亲说上几句话,你将会说些什么?(3分)

答:

参考答案:

17、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孩子心目中美好的憧憬;结尾的景物描写,反衬了孩子内心的失落。(2分)

18、用紫罗兰的美、引人注目来反衬小瓜苗的不被人注意。(2分)

19、把孩子的心理变化用合适的词表达出来,意思对即可,如:憧憬→心痛→补偿→失落)(2分)

20、双重意义:一是妈妈只看到了紫罗兰的美,却忽略了小小的瓜苗;二是妈妈忽略了孩子心中美好的梦想与憧憬。(3分)

21、要求:合乎情理,语言表达连贯即可得分。(3分)

忽略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 《忽略》阅读答案

★ GREVerbal阅读题型

★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阅读答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不容忽视的光污染阅读题目及答案

★ 彭家河《捕风者》阅读答案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总结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最新归类

★ 《悦读”的“姿势”》的阅读答案

★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

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静静地的表达作用。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 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论是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有趣的斑蝥,传说的美女蛇,还是三味书屋里方正、质朴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虫,课堂上描画的绣像,都记录了鲁迅成长的足迹;《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成长历程;《十三岁的际遇》为我们描绘了田晓菲用自己灿烂的青春岁月追寻的一个美丽而迷人的梦想;《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 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母亲河的雄浑壮阔;《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时写给被日本蹂躏的故乡东三省的誓言,炽热的语言背后跳动的是一颗蓬勃而痛苦的心;《最后一课》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领悟母语与祖国的关联;《新疆,新疆》引我们展望我国西北那片古老而年轻的土地,引我们认识那位宽容的“大母亲”; 《木兰诗》勾勒了一位替父从军、纵横疆场、保卫国土的女英雄形象。 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学家邓稼先(《邓稼先》杨振宁),有艺术家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有诗人、民主人士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有个性鲜明的作家群(《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还有孙权对将军吕蒙的劝诫(〈孙权劝学》)。  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 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如,“成长的烦恼”就是通过访、交流、模拟情景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忧愁。三次大活动分别是: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黄河、戏曲、马,我们选择了这三个极有文化含量的事物,把它们作为活动的切人点,由这三个点生发开去,可以让学生将触角伸人历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然,本册的综合性学习也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提供了若干个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增删。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真正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供了可能。 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 汉语知识:了解实词。

十三岁的际遇全解

解读教材:十三岁便进入北京大学英语系的田晓菲,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90周年而写这篇文章时,她已经是三年级的“老生”了。在这篇诗意盎然的文章中作者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特别是在北大两年学习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热爱北大、赞美北大以及为了北大而必将离开北大的复杂感情和渴望自由飞翔、渴望创造的精神。

预习

穹窿(qi6ngl6ng) 涉足(She) 徜徉(chang yang) 絮语(xu) 犀利(xi)

安恬(tian) 撷取(xie) 惆怅(ChouChang) 沉淀(dian) 呜咽(ye)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虚、无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白驹过隙(Xi):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通幽曲径:通向幽深去处的曲折小路。

整体感知课文

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五、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一) 思考: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

1、快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

7岁的 见到一张泛黄的北大照片,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北大”。

10岁的 过北大校门而不顾,坚信自己会成为北大的学生,要保持新鲜感。

13岁的 考入北大,从此在北大成长。

16岁的 为纪念北大九十年校庆之际创作此文回顾两年北大生活,展望未来,渴望创造与飞翔。

明确:七至十六岁的生活:

7岁 初知北大 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向往

10岁 初见北大 固执地扭过头 自信

13岁 进入北大 没想到这么快 自信

16岁 感悟北大 不胜凉意 茫然若失

2、朗读第4段,说说这一段表现了作者回顾进北大两年的生活产生的感受?

(二)1、第二部分从哪些方面去写北大的?

北大的图书馆 北大的人:同学、老师、我

2、学习课文第6--9节,思考:

(1)入学之初,她有一句雄壮的誓言,你知道吗?从中可以看出怎样的思想?

(2)她看到图书馆有那么多书,心里怎么想的?回忆起一件在什么地方的什么往事?

(3)北大的什么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对她的影响是什么?

(4)朗读第8、9段,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北大图书馆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3、学习课文第10----12段,思考:

(1)她喜欢北大的哪些人,她看到了什么?

(2)朗读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更喜欢读北大的人”,“人”可以“读”吗?在这里“读”是什么意思?此文的作者又从北大的人身上读出了什么?回忆一下,朱自清从父亲的背景中“读”出了什么?小弗郎士又从韩麦尔先生身上“读”到了什么?

B、作者对北大老师的感情是怎样的?“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着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这句话中“船客”、“舵手与船工”、“两岸风景变换”各指什么?为什么是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

提示:北大的书和北大的人。

北大的书:400多万册图书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如那个哭泣的小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浅薄,慢慢的,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小结:北大委于我心的太多,这是一段因浸透了汗水、泪水与欢笑而格外充实的时光。

(三)朗读最后一个部分

A、这一部分表达作者对北大的什么感情?

为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赞颂北大、抒发深情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

B、为什么“我是不系之舟”,“系”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设计

1、抄写字词

2、摘录文中精彩语句,说说妙在何处?

3、摘抄田晓菲的《露》

第二课时

一、揭示目标:1、品味精彩语句,联想造句 2、学习写作技巧(巧用表达方式)

二、复习导入:思考:

1、此文是她多大年龄时写的?写了什么年龄的什么事情?

2、重点写哪个年龄阶段的事情?

3、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是莘莘学子向往的殿堂,北大的什么给“我”的影响最大?什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文中相应的段落)

4、“我”是怎样评价北大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试用一句话概括。(四人小组讨论)

5、找出文中的两节诗读一读,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

三、品味精美语句

1、学生交流,合作归纳:①排比句(略)好处:

②比喻句(略)好处:

③拟人句(略)好处:

2、你认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较好,为什么?

明确:(学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第一部分:⑴“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内心。”这主要表达作者对北大有一种说不清的向往,或者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合。

⑵“我却固执地扭过头去,口里说着:‘才不呢!现在若看了,以后再来上学不就‘不新鲜’了吗?”这个情节非常有趣,它表达了十岁的“我”是多么地富有个性和自信,“我从未怀疑过我要成为北大的学生”。总之,这个部分主要表达作者从小就对北大一往情深,心仪已久。

第二部分:⑶入学之初发出了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北大的人……”

“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太多、太多……”这几个句子,都表达了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感激之情。北大让作者读了许多书,结识了许多人;北大让作者开始新的生活;北大让作者的心灵更加充实、更加丰富。

第三部分:⑷“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从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还会回到你的身边来……轻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这些直抒胸臆的语句,表达作者对北大的热爱、思念以及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心愿。

由以上的细读、感受、理解,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归纳:这三个部分综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向往北大,热爱北大,感谢北大和要为北大做贡献的一情意。

3、联想造句:

①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的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自从________________就不再是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是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我渴望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归纳小结

1、文章题为“十三岁的际遇”,这个际遇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我爱北大”,“我的学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忆”为题呢?(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再总结)

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2、中心思想(教师给予足够提示,还可以互相交流)

提问后归纳:本文叙写了作者与北大的际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怀抱中成长的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的向往、热爱、感激和要为北大做出贡献的情意。

3、师生合作理清作者思想变化的过程

北大图书馆 开始近乎绝望————渐渐地变得愉悦、安详————后来渴望飞翔—————回报母校

“我”与北大————无法分割的血肉相连。

略写:童年时期对北大的向往与进入北大的自信

详写:两年学习生活中的感受

4、本文作者是个早慧型的人才。她13岁就上大学,16岁就写下了这样一篇情感饱满、思想丰富、文动人的好文章。我们应该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点什么呢?

明确:我们虽然难以跟她比肩,但我们从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自信,执著,大量地阅读、思索,渴望创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学习作者的这些精神,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为有思想、有觉悟、有知识、有智慧的人才。

五、学习写作技巧:

1、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2、文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具体说说。

(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全文以抒情为经,以叙述为纬,以议论为点,组成了浑然一体的篇章)

六、真情告白: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肯定很羡慕这位少年大学生,但除了羡慕,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想到点什么?请以《田阿姨,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写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