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三篇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3.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4.8+9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设计

5.生本学材9、8加几

6.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教学设计陈婷婷

9加几教学设计_9加几教学设计人教版

#一年级#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的产生

 谈话: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刚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第一节数学课,以儿童乐园游玩作引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从上课开始便能全心投入,进入一个学习状态]。

 二、自主探索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切体验教师的可亲,课堂的可爱]。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兴趣的体验

 过渡: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找找数娃娃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童话般的美丽场景,学生喜爱的童话人物,学得生动,练得有味]。

 四、总结提升?兴趣的延伸

 谈话: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篇三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和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爱科学的教育。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显示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食物投影、10的卡片、点子图、小棒;学生准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复习已学过的数,比9大一的数是10。

 1、谈话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0~9的数,我们不仅能够正确的数这些数,还能读写,知道他们的大小和组成。那么比9大的数大家认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

 2、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

 师:图书同学们在干什么?大家数一数一共去了几个同学?老师呢?一共去了多少人?(10人)是吗?大家一起来数一数。

 介绍你数的方法。(可以一个一个数,也可以几个几个数,发现只要有次序,不遗漏重复数的结果都是10)

 (2)数一数:

 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

 教师示范数出10根小棒,并用皮筋捆好,问:这一捆里有几个1根?也就是几根?使学生明确10个一是1个十。

 找找自己身上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3)10以内数的顺序

 教师出示点子图。看书上的计数器的图,让学生感受9颗后面再加一颗就是10颗。

 看书上的直尺图,你能说出10以内的数的顺序吗?

 引导学生小结:明确9加上1是10,10去掉1是9,10排在9的后面。

 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再抽象出数轴,明确10以内的数序。填空:书上P67页,第1、2两题。反馈第1题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2题呢。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比较9和10

 除了9以外,还有哪些数比10小?10比哪些数大?你是怎么想的?

 (5)区别10和第10

 自己画一画表示10的物体:画o,画好后请同桌同学数一数校对。师拿出学生刚才画的圆OOOOOOOOOO,给左起第10个O画上黑色和右起第10个O画上红色。

 (6)10的书写:教师范写一学生练习,说说写10与以前写的数有什么特别?

 三、10的组成

 1、10的组成

 (1)同桌合作,学习10的组成,一个分,另一个记录。归纳10的组成。

 (2)10的组成有几种?用什么方法能很快地记住它们?可用手指强化记忆

 2、练习巩固:

 (1)击掌组成10

 (2)说数组成10

 (3)连线:P65做一做

 (4)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如套圈活动:练习九第3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又增长了什么本领?

 五、课后小记:

 学生第一次写两个数字组成的数,学写中协调性比较差,写1合0时都是要求略斜,组合后写成了尖尖的。如,问题在于前面写0时要求不够严格。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三篇

#一年级#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以下是 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划划印印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7课划划印印融游戏、训练、知识为一体。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刻印活动中,通过认识、感受线条和色彩的组合获得耐人寻味的形象,能使儿童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发展。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7课划划印印

 划划印印课教学内容是版画中的一种特有形式。让儿童尝试、体验硬笔在纸板上刻划后产生的痕迹,涂上颜色可以印制出美丽的画面。

 本课划划印印的图例介绍了在不同纸板上刻划后印制的画面。由于纸板软硬程度不同,刻划时用力的轻重不同,刻痕的深浅也不一样。印出的效果也就有区别,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儿童自己去体验、感受,用正确的方法,使刻划的痕迹更清楚,更具趣味性,使印制的图形变化更丰富,以此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印制时可让儿童尝试用多种颜色来印制画面,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刻划变化有趣的图形,培养想象能力和审美情趣。

 掌握刻划的要领和印制的方法、步骤。

 养成细心工作的习惯。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教师要准备用不同纸板刻印的不同样式的范图,让儿童了解各种纸板刻印的效果,并通过范刻、范印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本方法刻印清晰有趣的画面,使之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

 教学过程的安排要注意各个教学环节的设置和处理及各个环节的衔接和过渡。通过观察感受——尝试体验——分析比较——表现创造——自我评价,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增长知识。

 本课教学可设计为一课时。教学以活动体验的方式入手,用软硬不同的纸让儿童在上面刻划,感受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纸容易刻划出清楚明显的痕迹,在实践中找到合适的刻划方法进行表现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对刻画、印制的方法、步骤及涂色方法、要求做出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印制时要求画纸与纸板不能移动,以免印出的画面出现重影。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几种颜料涂在一个版面上来印制,看画面的色彩会有什么变化。使儿童的思维创造得到拓展。

 作业评价:可以让儿童从刻划印制好的画面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和想法。

 作业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流畅的线条来刻划、印制有趣的图形,并给它取个题目。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在刻画线条时要提醒儿童将硬笔稍作倾斜,控制刻划的力度,并提示学生可用多种线条来组合画面。作业形式以表现创造为主较为适宜。

 印制时,涂色不能太湿.以免印出的画面模糊不清;也不能涂得太干,以免印得不清楚。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让儿童通过重复涂色之后再印,直到印清楚为止。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来教学,运用展示平台来演示方法步骤、评价学生作业。

篇二

设计理念

 学生的知识积累是不同的,学生的理解方法也是各异的,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也应该是自主的,让学生运用以有的知识和能力,研究学习理解古诗,逐步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课文2个生字,拓展学习部分新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创设情景,指导练习说话

 1、出示画面:春天,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枝头,不时有小鸟飞来,唧唧喳喳地叫着,到处春意盎然。

 2、看画面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3、是呀!春天多么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

 春天景色的古诗。(课件出示古诗)

 二、自主学习生字,初步了解古诗

 1、自由诵读古诗,说说这首诗给你的第一印象。

 2、读通古诗,自己找合作伙伴学习生字。

 3、交流反馈:你对哪个生字最感兴趣?有什么好办法识记:

 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⑴晓:晓是天亮的意思,所以用日字旁。晓字在书写时不要在右上角多一点。

 ⑵啼:啼用了口字旁,啼的意思是叫。啼右边是皇帝的帝。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交流的话语组织好。

 4、娃娃教学,拓展学字:

 小朋友们学会了晓字,你们还认识和晓字长相很像的姐妹吗?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

 学生回答情况例举:

 ⑴我来给大家介绍认识晓的姐妹烧,(学生随即把烧板书在黑板上)这个烧字,我是昨天刚认识的,因为昨天我妈妈买来了一只不粘烧锅,很特别,我就把商标上的烧字记住了。哪个小朋友能来说说晓和烧哪儿像,哪儿不像?你还能给烧组个词吗?

 ⑵我也来给大家介绍晓的另一个姐妹浇。(学生也把浇字板书在黑板上)这是浇花的浇,请小朋友一起跟我读。(齐读浇。)这个浇字,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因为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我天天给它们浇水。哪个小朋友能运用办法很快记住它?

 ⑶老师,我还有呢!(边说边走到黑板跟前板书绕)我认识绕字。咱么学校附近前几天施工,那儿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方施工,请绕道而行。我就把这个绕字介绍给大家,你们知道这绕为什么用了绞丝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适时的点拨。

 5、指名诵读古诗。

 6、教师简介作者。

 7、理解题意,重点理解晓的意思。

 三、提出研读专题,研究学习古诗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不难看出全诗描写的就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那么整首诗写了哪些景色?要求在诗句中用圆圈加以表示。(鸟、风雨、花)

 1、引出研读专题: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读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说说诗人在描写这景物时的感情。

 2、提出研读的要求:

 ⑴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圈圈点点,或涂涂画画。

 ⑵遇到自己也不是很理解的问题,可以取合作方法,也可以找老师合作学习。

 3、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诗,教师参与学习。

 四、交流研读成果,落实训练目标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自由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点拨,并随机落实训练目标。

 (以下各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及互动过程,均以学生的实际研读情况作出弹性处理。学生解释一处,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黑板上表示出来。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交流的质量,并适时教给正确的交流方法。)

 处处闻啼鸟:

 ⑴理解处处的意思。练习给处处找近义词。

 ⑵课件播放鸟叫声,理解闻的意思。区别平时句子中的闻和诗句中的闻的不同,进行练习。

 说说下列句子中闻的意思。

 放学回家,我刚进家门,就闻到一股香味从厨房中飘来。

 居里夫人是世界闻名的女科学家。

 ⑶理解啼的意思,说说别的动物叫又可为什么?例如:马嘶、虎啸、鸡鸣、狮吼等。

 ⑷自由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⑸交流诗人听到鸟叫声时的心情,并指导感情朗读。

 夜来风雨声:

 ⑴课件播放风雨声,进入情境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⑵理解夜来的意思。

 ⑶交流整句诗的理解。

 ⑷交流诗人在诗句中的感情。

 ⑸在自己体会到的诗人感情中朗读诗句。

 花落知多少:

 ⑴感知诗句中诗人惜春的那份淡淡的忧伤。

 ⑵交流对整句诗的理解。

 ⑶指导读出那份淡淡的忧伤感。

 3、在理解了后三句的基础上学习理解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⑴眠是什么意思?春眠指的是什么?

 ⑵这里的晓与题目中的晓有什么不同?

 ⑶理解整句诗的意思。

 4、交流整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背诵全诗,延伸课外学习

 1、播放音乐,自主背诵全诗:

 (短短的四句诗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包含诗人复杂的感情变化,古诗的艺术魅无穷!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下来。看谁背得快?看谁背得好?)

 2、孟浩然带着淡淡的忧伤描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也有一位诗人:

 在春天的夜晚听到了风雨声后,写下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诗人的心情。(课件出示古诗:春夜喜雨)感知整首诗的色彩,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每首诗中都浸透着诗人的感情。

 3、提出课外学习任务:找几首描写春景的古诗,并背诵下来。

篇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1、9+2、9+3、9+4、9+5、9+6、9+7、9+8、9+9、9+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4。

 (2)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说明:学生在生活经验、认知背景、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教师能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数一数。

 ②9+1=10,10+3=13。

 ③4+6=10,10+3=13。

 ④10+4=14,14-1=13。

 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

 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说明:为了不使交流流于形式,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学生交流算法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与同伴比较方法的异同,实现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而自觉实现算法的优化。]

 (4)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

 2.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和同桌交流想法。

 (3)集体订正。

 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说明: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渗透了函数思想。]

 6.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

 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说明:将提问、评价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充分的学习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3篇

#课件# 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 课件频道。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件篇三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2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3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4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8+2=10、10+7=17

 ②9+1=10、10+7=17

 ③9+8=17、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1.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兴趣。]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二、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3、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

2.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指名口算

 10-7  5-4  6-2  7-3  8-0  18-10

 17-7  18-5  2+13  4+10  6+9  27-20

 8+5  0+0  15+4  5-5  5+7  20+9

 2、填未知数

 (1)6+()=1114-()=10

 讨论:,括号里该填几?怎么想?指名回答。

 (2)练习

 9+()=138+()=1512-()=2

 5-()=47-()=1()+7=14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二、创设情景

 1、出示书上第117页的第7题。

 (1)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问:为什么开来的汽车有一辆没有画完整?看着这幅图,你能准确地说出又开来几辆汽车吗?

 (4)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5)问:现在有几辆车?你会列式吗?学生说教师板书:9+6=15(辆)

 (6)问:如果把“又开来了6辆”这句话去掉,让你们说又开来了几辆,你们会解答吗?四人小组说一说,然后派代表说。

 2、书上第121页第11题。

 问:你们喜欢堆雪人吗?

 分组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你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吗?

 列出算式,一人板演,其余在书上完成,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用数学

 1、书上第121页第12题。

 (1)分组讨论,说一说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引导学生看图,结合文字理解内容。

 (3)根据问题列式计算,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

 2、思考题

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说说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呢?为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6=)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3=)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用箭头将算式和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说说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说说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小结:

(1)结果都十几。

(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说说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8+9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数学课的导入一般是通过设置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有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 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 (-4)+(-5)=-9.

 口答练习: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习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 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 方法 .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

 .(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FormatImgID_13#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习

 1.计算(口答)

 (1)4+9;(2) 4+(-9);(3)-4+9;(4)(-4)+(-9);

 (5)4+(-4);(6)9+(-2);(7)(-9)+2;(8)-9+0;

 2.计算

 (1)5+(-22);(2)(-1.3)+(-8)

 (3)(-0.9)+1.5;(4)2.7+(-3.5)

相关 文章 :

1. 初一数学教程:有理数的加减法

2.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3. 初一有理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4.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教案

5.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生本学材9、8加几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设计好每一课的教案。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8+9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

 8+9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8、9的过程初步建立8、9的表象。会写8、9。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数字8和9,8和9的组成和分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别8、9的基数和序数的意义,正确书写8和9。

 教具、学具: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主题图、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圆和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引导学生从0数道7,再从7数到0.

 2.口答。(在 里填上?>?<?或?=?)

 7 4 2 3 7 6 4 7 1 3

 5 5 1 4 6 5 4 2 7 7

 (二)谈话引入,讲授新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1、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 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2). 说说 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小组内同伴 交流。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教学8、9的顺序

 (1).教师出示计数器,让学生数。当数到第7颗算珠时停顿,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练习:做拍手游戏,老师拍手,学生数数。

 (2).出示直尺图:

 a.让学生自己在支持上认识8.9的位置。

 b. 在直尺图中,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最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看着直尺上的数,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间互问互答。

 3.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1).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 方法 。

 (2).比较7、8、9的大小。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用?>?、?<?号写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

 7<8 8<9 7<9

 8>7 9>8 9>7

 4.教学8、9的序数含义

 请8位同学上台先报数,让学生数有几名学生,从左向右数谁排第八个,从右往左数,谁排第八个。然后再加老师,数数共有多少人,然后在从左向右数谁排第九个,从右往左数,谁排第九个。

 5.教学书写8和9

 (1)指导8的书写

 首先让学生看黑板上的8,问学生8字像什么?边板演边讲解:8字是一笔写成。从田字格的左半格右上起笔,自上而下,先写一个S字,接着自下而上过S字腰间,与起笔处连接,一笔而成。最后请学生看着黑板上的?8?字空写,再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练习写?8?,然后翻开书描写。

 (2)指导9的书写

 9字是一笔写成,它的上部像个0,它的竖像个1,上半部这个0要写在上边的小格里面,注意要圆滑,不能有棱角,写到0的起笔处,再往下方斜竖,一直到下线为止。

 (三)布置作业 练习八1、2、5题

 四.小结

 运用奖励学生小红旗做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8和9,大家用8和9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看看我们身边那些地方还有8和9呢?

?

 8+9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并掌握8和9的组成。

 2、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团结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1---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7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

 开火车游戏:

 师:我的火车就要开。生:几点开?

 老师出示算式卡片如:6+1=?

 师:请你猜猜看?生:6+1=7你的火车7点开。(由慢到快)

 2、导入:

 同学们,老师出个小 谜语 给大家猜一猜,看谁最聪明能很快猜出来。数字两兄弟,是对好邻居,哥哥比10小,弟弟比7大,请你猜一猜。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9,而且还学会了8、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8、9是怎样组成的,好吗?

 (板书课题:8和9的组成)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创设情景:刚才咱们是玩开心了,可是小猴子贝贝却在发愁呢。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为什么吗?贝贝可喜欢吃桃子了,妈妈带回来了8个桃子准备送给他,可是有个条件,她要贝贝把8个桃子用不同的分法分成两部分,过关了才能吃,同学们能帮帮贝贝吗?请同桌两人合作,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练习本上。

 2、提问同学向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8的组成与分解图

 3、做练习,填一填,巩固8的组成。

 三、讨论交流,巩固新知

 1、同学们刚才通过分桃子,知道了8的组成,我们怎样记8的组成最简便?你有发现什么小窍门吗?

 ①按顺序记。

 ②看一个,记两个。

 2、游戏练习。

 1、拍手游戏: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来玩一个拍手游戏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我和大家拍手的次数合起来是8下,先由老师来拍。 师拍7下,说:我拍7 生:我拍1(拍一下)

 师生:1和7组成8,8可以分成1和7。

 四、合作学习9的组成。

 1、如果把桃子再增加一个,你又会分吗?象刚才8的组成一样,动手摆9的组成,边摆边说,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2、汇报9的组成,板书并找规律记忆。

 3、卡片游戏:师生举数字卡片合对9的组成。

 五、指导看书P55页并填写完整

 六、全堂 总结 :这个课我们学了什么?

 七、作业:熟记8、9的组成。

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教学设计陈婷婷

“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会活动”于2019年11月19日至20日在陕西西安举行,余淑华科组长带领李慈参与了本次会议,为了将本次会议的精神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参与《生本学材》研究的余淑华科组长和李慈、周妍两位老师,对《生本学材》深入学习、研究、实践,不断去探讨适合学生的教法与学法。

《生本学材》研究小组的三位老师拟定了课题《9、8加几》后,开展了一系列磨课活动,梳理教学思路,拟定教学设计,修改课件,试教——评课——调整,经历了几次循环。

最终李慈老师在12月19日展示了一节精彩的课例《9、8加几》。这次研讨课潘光志副校长和刘媛主任亲临课堂指导,一二年级的老师也纷纷抽空前往听课。

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教学设计陈婷婷如下:

这意味着我们要找出一个数加上9等于9,和另一个数减去9等于9。设得数是9的加法是a+ 9=9,那么a就是我们要找的数。设得数是9的减法是b-9=9,那么b也是我们要找的数。根据题目,我们可以建立以下方程:a+9=9,b-9=9。

现在我们要来解这个方程组,找出a和b的值。计算结果为:a=0,b=18所以,得数是9的加法是:0+9=9,而得数是9的减法是:18-9=9。

其他相关

数学[英语:mathematics,源自古希腊语μ?θημα(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推导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发展历史

数学(汉语拼音:shù xué;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英语:mathematics或maths),其英语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另外,还有个较狭隘且技术性的意义——“数学研究”。即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意义凡与学习有关的,亦被用来指数学。

其在英语的复数形式,及在法语中的复数形式加-es,成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复数(mathematica),由西塞罗译自希腊文复数τα μαθηματικ?(ta mathēmatik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