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2.浮力的排开液体与排出液体的不同

3.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案

4.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5.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含反思

6.幼儿园科学教案让鸡蛋浮起来

7.生活中哪些地放用到了浮力教案三年级35页

8.浮力的应用说课稿

浮力教案大班_浮力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力的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力的教案 篇1

 分配学生验证课题:由于时间关系,而且我们要验证课题的因素较多,所以我们全班同学分工合作:探究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一、二、三、四小组同学分别验证实验1、2、3、4,做完实验后把合作探究过程和分析课题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并与其它各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判断: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投影实验报告)。

 ((1)验证实验1:取相同体积的铝块、铁块和铜块,使其全部没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浮力。由于三者的密度(物体的重)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断:F浮与物体的密度(物体的重)无关。

 (2)验证实验2:把同一块橡皮泥捏成几种不同形状,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测其浮力。由于形状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断:F浮 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3 )验证实验3:把同一块胶水瓶浸入的不同液体(水、酒精、盐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浮力。由于浸入的液体(密度ρ液))不同,浮力也不同,

 故判断:F浮与浸入的液体密度ρ液有关

 (4)验证实验4:把胶水瓶浸入小桶的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浮力。由于浸入水中的深度h不同,但浮力相同,故判断:F浮与浸入的液体深度h无关。可能出现两种判断:

 A:将弹簧测力计所挂的胶水瓶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少,证明F浮与深度h有关,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B:将弹簧测力计所挂的胶水瓶逐渐浸入水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少,当胶水瓶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增大深度,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证明F浮与深度h无关。

 师:这两个结论似乎是矛盾的,这说明物体在部分浸没过程中不单单是深度h变化,还有更本质的因素有待发现,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与比较一下,上述两个过程存在什么差异? A在验证实验中没有控制变量一定(即没有控制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故判断错误。

 师:这两个结论似乎是矛盾的,这说明物体在部分浸没过程中不单单是深度h变化,还有更本质的因素有待发现,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与比较一下,上述两个过程存在什么差异? A在验证实验中没有控制变量一定(即没有控制浸入液体的体积相同)故判断错误。

 师:刚才同学们把饮料瓶逐渐压入水中,体会感受饮料瓶所受浮力变化,故猜想F浮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或说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可能有关。下面同学们一起验证实验5。

 (5)验证实验5:把胶水瓶浸入的液体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其浮力。由于浸入液体的体积(或说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不同,浮力也不相同,故判断: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或说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有关,而与液体深度h无关。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合作验证,讨论分析判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重、形状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h均无关,而与液体的密度ρ液和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有关。而且由实验可得液体的密度ρ越大和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V排越多,即物体排开液体的重G排液也就越多,可见浮力的大小是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G排液有关的。提出问题:F浮与G排液之间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呢?若相等?(由F浮=G排液=排液g=ρ液V排液g说明只与ρ液、V排液这两因素有关),若下相等(F浮≠G排液=排液g=ρ液V排液g说明还有其他因素)?

 4、探索F浮与G排液的关系。(投影)

 (1)、学生自主猜想:

 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2)、 布置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测物体(沉体、浮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如何测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两种方法)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室提供器材:物体(1沉体:胶水瓶、石块、橡皮泥……2浮体:木块、蜡块)、液体(水、酒精、煤油、盐水……)、大烧杯、塑料杯、塑料盘、弹簧测力计等。说明:这里用让学生分组,可用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再归纳出一般结论的方法。组织实验:桌上有同学们所需要的器材,各小组可按需要选用,我们要亲自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看哪个组配合的好、实验操作熟练、测量数据准确。

 (3)、 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别对于沉体和浮体讨论验证方案,设计实验合理后,设计实验纪录表格,并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沉体(如胶水瓶)全部浸没和浮体(如木块)部分浸没在液体(如水、盐水或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

 ①对于沉体(胶水瓶)全部浸没的记录表格:(F浮= G-F拉)

 胶水瓶的重:

 G物= (N) 胶水瓶在液体中受到拉力

 F拉= (N) 胶水瓶浸没在受到的浮力

 F浮= (N)

 (选用塑料杯重可忽略不计) 胶水瓶排开液体的重

 G排液= (N)

 ②对与浮体(木块)部分浸没的记录表格:

 木块的重

 G木= (N)

 木块受到的浮力

 F浮= (N)

 (选用塑料杯重可忽略不计)

 木块排开液体受到的重

 G排液= (N)

 教师巡视,并帮助学生将实验顺利完成。几组实验报告,提问实验中遇到什么问题?解决方案?

 师:刚才我们分别做了不同物体(胶水瓶、木块、橡皮泥、石块、蜡块)在不同液体(如水、酒精、盐水、煤油)中所受的浮力与这些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现在我们归纳一下我们的实验结论。

 (4)、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

 (投影 )①结论: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在误差范围内)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这就是浮力定律(即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数学公式表示为:F浮=G排=排液g=ρ液V排液g。

 ②.原理的适用范围:它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③.简介阿基米德的发现:投影资料。

 (见投影)1、知识要点,有两种方法可以计算浮力:F浮=G排=排液g=ρ液V排液g和F浮= G-F拉。2、小结课题探究的一般过程。师: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班同学的合作,探究了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同学们表现了很高的热情与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共同完成了本课学习任务,目前国际上很多领域也用象我们这样的合作探究方式探索科学课题,如我国与国际合作探究、交流核科学技术(投影)。

 今后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将这种合作探究、学习交流的精神发扬下去。

  布置作业

 1、完成提纲(达标反馈)

 2、实践性作业:动手制作利用浮力工作的模型(如: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

力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在园内寻找春天,能发现初春景色的细化。

 2、会用形容词描述春天的景色,如嫩绿、暖洋洋等。

  活动过程:

 一、感受初春阳光的温暖

 将幼儿带到室外阳光下,请幼儿说说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你知道什么季节来到了?

 二、交待观察要求

 老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春天里的变化,找到了就等一会儿相互谈谈,比一比谁发现得最多。

 三、幼儿分散寻找春天的变化

 老师与幼儿共同活动,了解幼儿观察的情况,讲述自己的发现。观察幼儿能否从草地、树叶发芽、蚯蚓翻出的小土堆等发现春天的到来。

 四、小结

 老师象大家介绍个别幼儿的发现,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分析与反思:

 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促使幼儿能自主地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本次活动,增强了本班幼儿对大自然的观察。我引导幼儿自己去获得经验,提供幼儿更多的机会和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幼儿有体验的机会。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对比,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和不易。作为教师,应尽量地少干预,但是少干预不等于不指导,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幼儿面临困难时的“及时雨”。

力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颜色、形状的特征寻找排序规律,进行排序。

 2、学习按要求整理操作材料。

 活动准备:

 1、粘贴有大小相同红绿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

 2、粘贴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圆形纸片的卡片一张。

 3、每人学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

 1、卡片上有什么?

 2、它们是怎样排列的?红圆片—绿圆片—红圆片—绿圆片┉┉方形—圆形—方形—圆形┉┉

 二、制作彩带

 1、提出制作的要求

 2、分组活动:

 ①一组幼儿做红绿圆形间隔排序的彩带,另一组幼儿做有颜色相同方形、三角形间隔排序彩带。②两组幼儿交换进行③指导个别幼儿学会间隔排序粘贴图形④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进行3个物体的间隔排序。三、展示幼儿作品1、教师的示范与幼儿的操作材料应不一样,教师的范例可换成其它颜色或形状,只做图示这样幼儿就有推理能力的.发散。2、幼儿能观察出以排好的排序规律,但不了解实质,对3个物体间隔排序较困难。可用其它内容的范例作暗示。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我发现,我奇怪实施日期04.4.19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艺术活动:染花布调整

 活动目标:1、尝试印染画,体验印染的乐趣。2、学习用宣纸蘸色进行印染的技能。3、感受色彩的美,发现颜色相互混合后会产生变化。

 活动准备: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2、宣纸若干,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一、自由探索印染,发现宣纸吸水的奥秘;1、介绍宣纸:a、看,这是什么?b、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纸有什么不一样?2、了解操作方法。3、自由探索4、表达自己的发现:a、你是怎么玩的?b、你发现了什么?二、印花布1、教师示范印染宣纸2、提出操作要求。3、幼儿印染。a、幼儿印染,教师指导。b、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印染。c、教师随机根据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互相混合后会产生变化。三、展示作品打开宣纸也是一个较难的步骤,也应有相应的要求。第二大点中的“c”点由于操作中不明显,故很难达到这个要求,还是放到其它的玩色活动中较好。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虫虫乐园实施日期04.6、29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蚂蚁飞上天调整

 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图书了解图中人物表情变化,感受、理解内容。2、学会用完整话描述图书主要内容,懂得在别人困难时应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蚂蚁飞上天》图书幼儿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一、出示蚂蚁引起幼儿兴趣:1、上有谁?2、小蚂蚁有什么本领?3、你听过蚂蚁飞上天吗?蚂蚁是怎么飞上天的呢,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二、幼儿自由翻阅图书:1、要求幼儿用正确方法翻阅图书。2、初步了解图书内容。三、阅读讨论:1、小蚂蚁抬头看什么?2、它心理怎么想?3、发生了什么特别愉快的事?4、你从哪里看出来的?5、小蚂蚁飞呀飞,发现了谁?6、小蝴蝶为什么哭?小蚂蚁该做些什么?7、小蚂蚁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怎么做?四、讨论主题:1、提问:你们喜欢小蚂蚁吗?为什么?2、小结:蒲公英使小蚂蚁实现了会飞的梦想,但小蚂蚁为了帮助翅膀受伤的蝴蝶,把蒲公英给了蝴蝶,使蝴蝶重新飞上了蓝天,小蚂蚁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3、如果你看到同伴有了困难,你会怎么做?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清洁宝宝实施日期5、25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健康活动:难受的大拇指调整

 活动目标:1、知道吮手指是一种坏习惯,会影响身体健康。2、能克服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3、了解手的用处,并懂得经常洗手,保持手的干净。

 活动准备:制作痛苦和高兴表情的、相同服饰的大拇指纸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一、出示痛苦表情的指偶,引起幼儿兴趣:1、教师以纸偶口吻自述:我叫大拇指,本来和其他手指一样长得直直的,又有劲又漂亮,现在我病了,病得很厉害。因为我的主人总把我放在嘴里吸呀吸,有时还用牙齿咬我,我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多难看呀!皱巴巴的、光秃秃的,做起事来也不方便了,我真难受呀!2、谈话:大拇指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样做好不好?我们怎么样帮助大拇指?二、师幼讨论:1、手指有什么用?为什么不能吸吮大拇指?2、当你看到别的小朋友吸吮手指时你怎么办?三、出示高兴表情的手指。1、猜一猜,现在大拇指为什么笑了?2、讲师大拇指现在的待遇和感受。(小朋友好,现在我可高兴了,我的主人再也不咬我了,而且还经常帮我洗澡,瞧我多干净、多漂亮呀!四、互相看看小手,说说自己的手指是否漂亮、干净。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8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仿编儿歌《圆、圆、圆》调整

 活动目标:1、能根据原有儿歌格式替换儿歌中圆形物体,仿编出新的儿歌。2、进一步感知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活动准备:1、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看看更多的圆形物体。2、幼儿已初步学会儿歌。3、常见圆形物体图标若干,《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

 活动过程:一、朗诵儿歌,激发兴趣1、出示《圆圆圆》儿歌的符号图例:看,图上有什么?2、你能把它变成一首儿歌吗?3、请个别幼儿朗诵儿歌《圆、圆、圆》。4、集体朗诵。二、仿编儿歌1、提问: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呢?2、幼儿每说出一样圆形物体教师立即出示该物品的图标,覆盖原有儿歌图标(每五个组成一首新的儿歌)3、集体朗诵新编儿歌,体验共同仿编儿歌的快乐。三、朗诵仿编儿歌1、展示仿编的图标,请幼儿朗诵。2、集体朗诵创编的儿歌。3、反复创编四、延伸幼儿在家中寻找圆形物体继续仿编儿歌,请家长记录后,带回园与同伴交流。

 实施者:

 小班活动设计方案(集体)

 主题名称图形碰碰乐实施日期6、15设计者王晓蕻

 活动内容语言活动:方脸盘和圆脸蛋调整

 活动目标:1、对生活中圆形和方形物体感兴趣。2、理解故事主要内容和情节,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圆和方相结合的物体。3、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如:**是**形状的。

 活动准备:1、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各一张。2、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出示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引导幼儿欣赏人物,并为人物取名。二、引发思考:1、方脸公公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2、圆脸婆婆喜欢什么形状的物体?3、有一天,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进行了找圆形和方形物体比赛,到底谁赢呢?让我们来听故事吧!三、完整讲述故事:1、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一遍。提问:方脸公公和圆脸婆婆找到了哪些东西?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问:桌子、录音机是什么形状的?果汁瓶、门是什么形状的?3、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圆形和方形的东西,它们合在一起就变出许多有用的东西,圆形和方形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四、延伸:课后请幼儿寻找哪些东西是圆形和方形的,哪些东西是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分也分不开的。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1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探索并记录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铁罐子、塑料杯、木棒、纸船、指甲剪、石头、脸盆每组各一份,记录表每人一张

重点难点:

探索记录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展示各种物品)

2、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当小小科学家,来做一个关于沉与浮的实验,我们要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地放到水里面,来看看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哪些东西会沉下去。

二、猜测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一猜。(分别记录幼儿对各种物体沉浮状态的猜测结果)

三、幼儿自主探索

现在请小朋友自己来做一做这个实验,把桌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到水里,要轻轻地放,如果这个东西能浮在水面上,我们就在这个东西的旁边打勾,如果沉下去了就打X。

四、检验猜测

将猜测结果跟幼儿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教师与幼儿一起来验证这个猜测结果是否正确。

五、总结

1、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里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吗?

2、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水里面有一种向上推的力量,能把轻的东西举起来,让在浮在水上,但是太重的东西,它就举不动了,所以就沉在水底了。

活动建议:

1、记录表中多一行空格,让幼儿填写自己的猜测,当幼儿做完实验的时候可以自己进行对比。

2、在讲到沉与浮的时候要向幼儿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有的幼儿会弄不清楚。

3、在幼儿实验之前,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怎么样去做才可以又快又好,这样幼儿在实验的时候会有条理一些。

4、实验的材料尽量做到每组都相同,避免有些幼儿钻空子。脸盆里的水要多一些,让幼儿可以明确看到沉与浮的反差,水太少,浮在上面的东西也会感觉有部分浸在水下。

自我反思:

1、事先没有明确“浮上来,沉下去”这两个词组的搭配,所以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会听到好几个幼儿说“浮下去,沉上来”,这个问题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2、有几组幼儿在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争抢实验用品、拿杯子玩水、最后将纸船玩得变成纸浆的现象,这个是我事先没有明确实验的注意事项造成的,每一次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常规问题还是要考虑到的。

幼儿园幼儿中班科学教案《沉与浮》含反思2

设计意图: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正因为水与我们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触并认识了它,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选择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教育内容,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了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现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的重点:

在操作中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活动的难点:

探索如何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积木、塑料瓶、弹珠、泡沫、雪花片、盖子、恐龙玩具、装水的盆子、毛巾、桌子;记录单(16)、笔、透明盆子、"↑""↓"符号。

知识准备:

知道什么是沉,什么是浮。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师:今天小熊过生日,小蚂蚁要到河对面去给小熊送生日礼物,老师准备了积木、大盖子、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1、.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1)师: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说说哪些材料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

(2)师小结:小朋友觉得浮起来的材料可以帮助小蚂蚁过河,而沉下去的就不可以。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并用符号记录。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师:老师这有一张记录单,这一排是老师准备的材料。(出示PPT)我们把会浮起来的物品可以当小船,用符号"↑"记录,沉下去的物品就不能当小船,用符号"↓"。现在大家一起来猜想一下哪些会浮起来,哪些会沉下去,老师帮忙将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等一下我们分组进行试验,老师给每组小朋友准备了记录单、笔、装水的盆、抹布、积木、塑料瓶、小纸片、珠子、雪花片、大盖子。等一下小朋友可以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哪些东西会沉下去,哪些东西会浮起来,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小朋友们要轻轻的把材料放入水中,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师:小朋友看看哪些物品一放下去就沉下去,哪些物品一直浮在水面?哪些物品起先是浮起来,后来就沉下的?

(2)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1)师:刚才小朋友们都进行了试验,现在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你们刚才在实验中发现了哪些东西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3)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泡沫、积木、瓶子、大盖子会浮起来,弹珠、雪花片,恐龙玩具会沉下去。

(三)小朋友思考为什么有些会沉,有些会浮?

(1)、小朋友们想想为什么有的东西会沉下去,有的东西会浮起来。(请幼儿个别回答)

(2)、教师总结:物体的沉浮跟它本身重量和水的浮力有关,当物体达到一定的重量就会沉下去,而没有达到重量就会浮起来。现在我们就来试试看。(做实验演示给幼儿看)

(四)引导幼儿探索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的方法。

1.探究一:借助材料让沉下去的物体浮上来。

(1)师:现在我们的难度要加大了,请小朋友帮助小蚂蚁想想办法,如何让沉下去的物品也能浮上来给小蚂蚁当小船。

(2)请幼儿到前面来操作给小朋友看。

(3)总结:小朋友们通过借助可以浮的物体来帮助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小朋友都非常的棒,帮助小蚂蚁找到了过河工具。

(4)师: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时候是借助会浮的物体让会沉下去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可以想一想,等会到教室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沉与浮》,小朋友在操作中感受,并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幼儿兴趣浓厚,喜欢动手操作,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我在上课时思路清晰,活动中每个环节都有小结,小结语言还是很精准有效,帮助孩子理解沉与浮的秘密。

但是作为一个科学活动,需要老师的提问时语言简练,在这方面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在小朋友猜想记录时,可以记录小朋友的猜想时的个数,并现场做实习,科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动手,还可以结合已有的经验,切记不误导孩子。

总之,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收获,希望下次活动会更好。

浮力的排开液体与排出液体的不同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57面,完成下面填空:

 1.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2.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当F浮 大于 G物时,物体会上浮至漂浮;

 ②当F浮等于G物时,物体会漂浮或悬浮;

 ③当F浮  小于 G物时,物体会下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组讨论

 1.物体在上浮或下沉(不考虑水的阻力)的过程中,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不变 (填?变?或?不变?),悬浮和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 平衡 (填?平衡?或?不平衡?),悬浮时物体 完全浸入(浸没)在液体中,而漂浮是物体上浮的最后结果,此时物体静止在液面上,一部分浸在液体中,一部分露出液面,所受的浮力 等于 重力.

 2.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是F浮=G排 ,推导式为F浮=?液gV排 ,实心均质的物体重力G物=?物gV物 ,当把此物体完全浸入某种液体中时,则V排 =V物,松手后,若:

 ①F浮﹤G物,可得?物 >?液,物体下沉;

 ②F浮=G物,可得?物 =?液,物体悬浮;

 ③F浮﹥G物,可得?物 <?液,物体上浮。

 3.农业生产中常用盐水浸泡法来挑选:将要筛选的浸入浓度适宜的盐水中,饱满的会沉在底部,而干瘪虫蛀的会浮在液面上,你知道这种方法的科学道理吗?

 ●教师点拨

 漂浮与悬浮

 相同点:物体处于二力平衡状态,浮力等于重力,即F浮=G物.

 不同点:漂浮是物体在液面上的平衡状态,物体只有部分浸入液体中,V排﹤V物;而悬浮是物体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物体此时全部浸入(浸没)液体中,V排=V物.

 ●跟踪训练

 1.把重5N、体积为0.4d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D )

 A.物体漂浮,F浮=5N  B.物体漂浮,F浮=4N

 C.物体悬浮,F浮=5N  D.物体沉底,F浮=4N

 提示:题中没确定物体浮沉状态时,必须先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再计算浮力.

 2.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如图甲;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乙.可以肯定的是( A )

 A.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

 B.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

 C.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

 D.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大

 3.用手将一重为5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8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8 N,放手后物体将 上浮 (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 5 N,排开水的体积是 5?10-4 m3。

 学习指导二、  轮船、气球、气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58、59面,完成下面填空:

 1.轮船: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可以把它做成 空心 ,以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增大可以利用的 浮力 。

 2.轮船的大小通常用 排水量 来表示。 排水量 就是 轮船装满货物时排开水的质量 。

 3.潜水艇:由于潜水艇中两侧有水箱,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储水量来改变潜水艇的自重,从而改变 浮力 与 重力 的关系,而使它下沉、悬浮或上浮.

 4.气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 小 很多的气体,如 氢气 、 氦气 。空气对它的浮力 大于 它的重力,所以气球可以升入高空.

 ●小组讨论

 实验探究:

 1.将金属箔卷成一团和做成中空的筒,分别放在水中,观察金属箔的浮沉情况.

 现象分析:金属箔的密度 大于 水的密度,它比同体积的水 重 ,放入水中时,重力 大于浮力,所以在水中会 下沉 ;做成空心装,金属箔受到的重力 不变 ,但是可以使排开水的 重力增大 ,受到的浮力 增大 ,所以能够浮在水面上,即用空心的办法能 增大 可利用的浮力.

 2.轮船从淡水河驶往海里,船会上浮些还是下沉些?

 设计实验:把木块放入水中,在齐水处作一记号,然后向水中加盐搅拌,观察此时木块浸在水面的位置,再画一条线作记号,进行比较.

 实验现象: 第二次记号在第一次记号的下方(船会上浮些)。

 现象分析:两次都是漂浮状态,重力 不变 ,受到的浮力 不变 ,由G物=F浮=?液gV排和?海水大于?淡水,可得排开的盐水体积变小.

 结论:轮船从淡水河驶往海里,船会上浮一些.

 提问:轮船在淡水中的吃水线是在海水中吃水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3.利用图示装置,探究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潜原理.

 现象:向舱内充水后 潜水艇下沉 ;

 结论:潜水艇是靠改变 自身重力 来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4.做一个塑料袋热气球:取一个稍大的薄塑料袋,袋口用很细的铜丝框成一个圆口,开口朝下,用电吹风向袋内吹热空气。放手后,塑料袋热气球便冉冉上升。

 ●教师点拨

 水中的鱼自重不变,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改变体内鱼鳔大小),从而改变自身受到的浮力来实现浮沉.

 ●跟踪训练

 1.轮船从海里驶到河里,它受到的浮力不变,它排开河水的体积大于它排开海水的体积.

 2.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沉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浮

 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会对生活中浮力的现象加以解释。

 3.知道轮船、密度计、潜水艇、气球和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应用。

 难点:通过调节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得到或增大可利用浮力,初步建立应用科学技术的意识。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吃过饺子,但你们煮过饺子吗?谁能说一下饺子下锅后,浮沉情况的变

 化?为什么饺子下锅后先下沉、悬浮、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它所受力的关系又是

 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强调重难点。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认真自学课本57?59页,用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独立认真完成学案;(8分钟)

 1.阅读课本57页图10.3-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请根据二力平衡和力和运动的关系,画出图中物体所处几种状况下所受重力和浮力,并分析得出物体浮沉条件。其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和_______。处于非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和_______。

 2.阅读课本57页图10.3-2,思考新鲜的鸡蛋在清水中要下沉,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它悬浮吗?

 3.观察课本图10.3-5 ,从浮力的角度看,轮船用 了_______法增大浮力,从而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________时排开水的_________。

 4.观察课本图10.3-6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5.观察课本图10.3-7 .热气球里的气体密度_______空气的密度,所以能浮在漂浮在空中。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

 要求:7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将重为100g的物体放入盛满水的盆中,有90溢出则( )

 A.物块会浮在水面上

 B.物块会悬浮在水中

 C.物块会沉入盆底

 D.不能据此判断出物块的沉浮

 2. 物体的浮沉条件如下:物体上浮:F浮_______ G物;上浮的物体最终要漂浮,物体漂浮:F浮_______ G物;物体悬浮:F浮_______ G物;物体下沉:F浮 _______G物。

 3.一个质量是50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N。 (g=10N/kg)

 4. 如果一艘轮船,它的排水量是1?104t,在密度为1?103kg/m3的河水中航行,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F浮=G物),它满载时排开河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m3,如果在密度为1.03?103kg/m3的海水中,所排开的海水的体积比河水的体积______(填?大?或?小?),如果从河流驶入大海,它将_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探究1:物体的浮沉条件(重难点)。先自己思考,写出方法,然后小组交流准备展示。最后教师课件展示。

 利用上浮、悬浮、下沉时F浮和G物的关系推导:物体上浮?物_____?液,物体下沉?物______?液,物体悬浮: ?物_____?液物体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液面时,F浮 (不变、变大、变小),露出液面后F浮 (不变、变大、变小),直到F浮 G物时,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探究2:浮力的利用:(难点)投影引导学生思考,写出方法,然后小组交流准备展示。

 (1)观察课本图10.3-5 思考怎样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2)橡皮泥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

 (3)轮船原理: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 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投影展示潜水艇、热气球工作原理。

 (三)同学总结,调查学情。

 四、当堂训练

 (一)过渡语

 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完成学案训练题。10分钟完成。

 (二)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潜水员由水面下2 m深处潜入水面下20 m深处的过程中,他受到的压强、浮力变化情况是( )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C.压强不变 ,浮力增大 D.压强减小,浮力不变

 2.湖底的一个水泡上浮时(不计温度影响) ( )

 A.体积变大 B.体积变小 C.体积不变 D.不好判断

 3.船从海里开到河里,它将 ( )

 A.上浮一些 B.下沉一些 C.不变 D.无法判定

 4.浸没在水中的铜制空心球,将它释放后,它将会 ( )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 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5.密度为0.6克/厘米3的实心木块分别投入水和酒精中,则木块在两种液体中的状态是

 (?酒精=0.8克/厘米3) ( )

 A.都悬浮 B.都漂浮 C.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悬浮 D.在水中 漂浮,在酒精中沉底

 6.一个体积为25000px3的空心铁球,其空心部分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4/5,用手拿住浸没在水中,(1)求铁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牛?(2)放手后铁球将上浮、悬浮还是下沉?

 (三)展示答案,学生交换批阅,小组长检查,小组互评,老师了解学情

 投影点拨第三题解析。

 (四)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小结。

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案

浮力教案

浮 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③初步了解浮力在轮船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体验浮力的广泛存在;

②通过探究理解F浮=G排;

③体验由“实践→理论→实验→实践”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了解轮船搁浅的实例,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具和媒体

乒乓球、排球、弹簧秤、阿基米德演示器、水桶、盆子、盐、鸡蛋、烧杯、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设情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受到浮力的物体,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浮力的感念

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踊跃的提出自己对浮力的疑惑。

2、浮力的方向

演示实验:红线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烧杯底端,通过细线的方向判定浮力的方向

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作用点

通过学生的认知,规范为了研究方便,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

演示实验:①鸡蛋在水中,加盐后上浮

②学生来压水中的排球,感受浮力的大小。

(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排出错误的猜想,得和液体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有关,到底和这两个因素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密度和体积的变化影响质量的变化,质量又和重力成正比,那么物体所受的浮力和排开水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

(2)实验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

仪器介绍: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物体、烧杯

设计实验方案:要想比较,怎样得知物体受到的浮力?怎样得知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小组讨论)

方案交流:需要测得的物理量,为了避免错误,减小误差,实验需要注意事项。

进行实验:完成表格

实验数据:

物重: 桶重:

拉力F,

浮力F浮

桶和水的总重G总

排出的水的重力G排

1

2

3

结论: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交流数据:得出结论(阿基米德原理)

(3)阿基米德原理

在上述实验中,(有)推导:G排=m排g=ρ液V排F,所以,F浮= G排=ρ液gV排。(ρ液是指液体的密度)。

(三)生活中的浮力应用

(四)、课堂小结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的作用点: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浮力的大小:测量F浮= G –F

阿基米德原理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教案示例

第五节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概念.

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

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学模式:

实验、设问、讲解、练习

教学时间:1课时.

实物及实验器材:

(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

(2)演示弹簧秤一把.

(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

(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

(5)边长为125px的立方体红砖一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

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

二、讲授新课

1.什么叫浮力?(板书)

(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

(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

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

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用实验引动学生

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

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

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

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

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

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含反思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学习用简单的方法记录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3、增进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沉、浮

 活动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梨、番茄、茄子、青椒若干

 2、盆子、水、小毛巾

 3、自制记录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手指游戏:乒乓球

 二、认一认,猜一猜

 1、认识教师准备有的所有水果蔬菜。

 2、让幼儿猜一猜将过放到水里会有什么样的现象。教师取一样水果做实验,并将实验前后的结果记录在黑板上画好的记录卡内。

 三、试一试

 1、介绍↑、↓、实验记录卡

 2、实验操作。让幼儿分组操作并做好实验结果的记录。

 四、结果展示和 小结

 教师将所有的蔬果都放到水里做实验

 五、结束

 让幼儿回家试试一些常见的蔬果放到水中出现的现象。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能够按照我的流程进行,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都乐于参与到试验活动当中,但是也存在不足,一是我对班上孩子的能力还把握得不够好,在介绍上下牵头时,只是和幼儿说了箭头的名字,没有教画法;二是在孩子操作之前,要求说得不够详细,三是准备材料不够充分,因为在之前没有试验过蔬果,导致幼儿试验用的蔬果都是浮着的,没有沉下去的蔬果;此外,在对蔬果沉浮现象的解释上也不够。

 幼儿百科: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表达橙子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2、获得物体沉浮的概念。

 3、学习简单的记录及统计。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蔬菜水果浮沉实验前后对照图,各种各样的水果、蔬菜的实物和,水箱。

 活动重难点:

 获得物体沉浮的概念。

 活动过程:

 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它们是谁?说出蔬菜、水果的名称。

 观察实验,理解浮沉概念。

 你们见过蔬菜水果游泳吗?

 自选一种蔬菜和水果,把它放到水里,观察在水中的状态。用语言表达浮沉现象。

 猜测橙子浮沉现象,用橙子粘贴方式表现橙子浮沉实验前的对照图上。

 再把浮在水面和沉在水底的橙子数量作简单的统计。

 请幼儿将橙子放到水里做实验,观察它们在水里的现象,也用橙子粘贴的方式表现在橙子浮沉实验后的对照图上。

 再把浮沉的橙子数量作简单统计。

 将实验前后结果对照,增加活动趣味性。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在玩水的过程中无意识地发现和获得初浅的“沉”“浮”经验,帮助幼儿归纳和形成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让孩子们做简单的记录,目的是让他们通过记录水果在水里的沉浮状态,并且根据水果在水里实际的沉浮状态来验证原有的猜想,调整自己的认识,使幼儿感知到:事物要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一切结论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激发了幼儿极大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3、探索调节蔬果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案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葡萄、番茄、茄子、青椒、黄瓜、丝瓜、土豆若干

 2、大水盆、水、小毛巾每组一份

 3、自制记录卡、笔、各种蔬果小若干。

 4、品:泡沫、卡纸,方形纸、绳、锁、铁片、海绵、纸杯、小刀等

 教案过程:

 一、引入,想一想,猜一猜。

 指导语: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这些蔬菜水果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农民伯伯能捡回什么?

 二、操作验证:

 引导语:我们猜了这么多,那它们到底谁会浮上来谁会沉下去?我们自己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1、提出注意事项及要求

 ①、逐一放入水果蔬菜,仔细观察,把沉下去的蔬果放在一起,浮上来的另放一筐。

 ②、认真记录,用简单图形记录水果和蔬菜在水中的位置。

 ③、玩的时候要把袖子卷起来,湿了就拿小毛巾擦一下。

 2、幼儿操作,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

 3、讲一讲,议一议。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问题:1、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2、为什么一样大的黄瓜、丝瓜,丝瓜能浮起来,而黄瓜却沉下去了呢?

 三、发散思维,探索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沉浮的方法

 1、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蔬果沉下去?让沉的蔬果浮上来?

 2、幼儿分组讨论,操作尝试

 3、分享交流,重现实验

 请幼儿说说自己运用何种方法改变沉浮,再次重现自己的实验。

 四、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生成更多相关主题活动。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4

 一、教学设计: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为什么有些东西能够浮在水面上,有的则沉到水底?为了满足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身边科学的欲望,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沉浮现象》。

 二、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动脑筋积极思考,尝试大胆操作,能够用语言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

 2、记录表、笔、盆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托盘里都有什么东西呀?

 2、猜一猜物体的沉浮现象并做记录。

 (1)请小朋友们猜测,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后,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

 (2)幼儿把自己的猜想的写到记录表上,记录表已将托盘中的材料画好,表示下沉,表示上浮。请你在相应的位置上画上勾,等会我们再来比比,你猜的和操作结果到底是不是一样的。

 3、动手操作,记录沉浮现象,老师在一旁给予指导。

 小朋友刚才都把自己的猜测记在了记录表上,那小朋友们的猜得对不对呢?请小朋友对照记录把材料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并将这个材料是沉还是浮记录在记录表相应的位置上。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5

 活动要求:

 1.通过操作,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大胆猜想,学习使用“↑”“↓”记号做沉浮观察记录,并能根据操作结果对自己的猜想进行纠错。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能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物体重量与沉浮现象的一些关系。

 活动准备

 1.瓶子、盖子、磁铁、小泡沫板、石块、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塑料积木。

 2.记录卡、笔、操作盘、玻璃水缸。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准备的各种材料物品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水的奥秘!不过在这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的活动材料有哪些?

 教师一一展示活动材料,并带领幼儿一一指认相关物品。

 二、大胆猜想

 师:每一个东西都不一样,但是你们知道这些东西放入水缸后会发生什么现象?是浮在水面上,还是会沉下去?(“↑”表示上浮、“↓”表示下沉)。

 教师引导幼儿在表格猜想那一栏填上自己认为的答案。并简单说说为什么!(对幼儿的回答,教师不需要有回应,只需要表示听到就好!)

 三、幼儿实验:水中的沉浮

 幼儿自由尝试,利用盘中的操作材料进行自主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结果利用“↑”“↓”填写在第二栏的结果上!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每次只尝试一种材料,观察完毕以后再换下一种材料进行操作实验。同时指导幼儿利用“↑”“↓”符号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正确记录。

 讨论:你们观察到的结果和你们的猜想一样吗?是为什么?总结:一般情况下,塑料,木块等材质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金属,石块等等材质的物体会沉在水底。

 四、观察实验:同种材料的沉和浮

 教师出示两个空矿泉水瓶,让幼儿观察,确定两个矿泉水瓶是一样的。然后往一个瓶子中注满水,一个瓶内保留空气。同时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

 讨论:为什么有瓶子是浮的水面上、有的瓶子沉的水下?

 小结:空瓶子盖上盖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轻;盛满水的瓶子盖上盖就沉在水下,因为它重。

 五、幼儿再次实验:改变沉浮

 提出尝试题:用什么方法能使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沉下去,使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教师引导幼儿猜测并进行讲述,教师记录方法并带领幼儿一同将猜测的方法演示出来,观察猜想是否可行。(如:将装水的瓶子放在泡沫板上,将空瓶子绑在重的石块上等等)

 提出尝试题;你能不能用刚才介绍的各种方法试一试,将浮在水上的东西沉下去,让沉在水下的东西浮上来,每做一次,在记录卡上做一个记录,统计猜想是否成功!

 小结:水有浮力,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大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往下沉;当放进水里的东西的重量小于水的浮力时,东西就浮在水面上。

 六、总结。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对物体的沉浮感兴趣,感知物体沉浮的现象,并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按沉、浮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够大胆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3、学习用简单的符号记录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准备: 水盆、水、石子、木块、泡沫板、空牙膏管、橡皮泥、饮料瓶、玻璃珠、记录单、集体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猜想

 1、教师提问:前两天我们到植物园去玩,有的小朋友把树上落下的小花瓣扔在水里,发现小花瓣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哪些会漂在水面上,哪些会沉到水底?

 2、幼儿做记录。“请你将你的猜想记录在记录纸上。”

 二、实验

 1、幼儿动手实验,将各种物品逐一放入水中,教师提醒幼儿边实验边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观察比较哪些物体会沉,哪些物体会浮,充分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2、将沉的物品和浮的物品进行分类。“请你将沉的物品放到一个玩具框里,将浮的物品放到另一个玩具框里。”

 三、交流

 1、请做完实验的幼儿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同伴交流。“和同伴说一说的实验结果。”

 2、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结果集体进行汇总。“小石子放到水里怎么样?”……

 四、延伸:

 教师提问:我觉得橡皮泥颜色很好看,我想用橡皮泥做一艘小船,我怎么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其他沉下去的东西怎么能浮在水面上?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怎么能沉下去呢?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组织幼儿玩物体沉浮的游戏,培养幼儿观察物体沉浮现象。

 2、通过参与物体沉浮的小实验,培养幼儿探索能力和参与意识。

 活动准备: 积木、泡沫、塑料、铁钉等

 活动过程:

 1、给幼儿分组、每组发给积木、泡沫、塑料、铁钉等。请幼儿观察哪些物体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下沉。

 2、通过游戏请幼儿说出哪些物体下沉,哪些物体浮在水面。

 教师总结:小朋友说的很好,面积大而且轻的物体容易浮在水面,体积小而且实心的物体沉的快。

 3、给每组幼儿发一块橡皮泥,请幼儿动手试着做成各种形状,看什么形状的能浮在水面。

 4、请幼儿拿着硬币往做好的橡皮泥船里投,看谁的船里装的硬币多,装多少个硬币会下沉。

 引伸活动: "小朋友,你们知道船和电梯还有公共汽车为什么不让上很多人吗?如果上的人多了就会有危险的。小朋友你们要记住,以后坐船或乘坐电梯或公共汽车上面人多了你就不要再上了,一定要注意安全。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8

 背景: 做理发师是孩子们表现生活的一种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可以产生许多的角色互动。理发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常见、最简单的也是自己都亲身经历过的一种活动。孩子对理发店的游戏虽然很喜欢,但常常因为不认识一些理发工具或不能正确的使用闹出很多的笑话。观察中也有个别孩子熟悉理发店“工作”,但不能与众多的小客人扮演者产生互动,因此导致很少有“顾客”去光临理发或是美容。

 实录:我问进入理发店扮演角色的孩子:“你是谁?”三个孩子都能根据挂牌明白自己的角色,说自己是理发师。当提问到:“我能不能在这里美容时?”只有一个孩子说可以。具体做些什么,她也不清楚。有个小客人来了,理发师热情的迎上前后问她:“你要剪头发吗?”小客人随即点点头,没有太多的交流就像赶场子一样洗头、吹风、剪头发。因为流程太快,几乎没有更多的语言交流,看来角色意识有待加强。

 分析: 3-4岁的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十分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得行为习惯。理发师的角色活动中大部分孩子对于用梳子梳、用剪刀剪和用吹风机吹的行为动作都非常感兴趣,但对于理发店的其他用品和理发过程的步骤还不是很了解,教师可通过之前的经验丰富和适时的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角色。个别孩子的游戏行为还停留在摆弄材料的水平,他们没有角色的任务意识,而且不是很清楚需要哪些材料工具和它们的使用方法,例如:发卷和烫发的头罩几乎没有人使用。教师在活动之前,可以将几个大角色的目标细化,哪怕一次达到一个很小的点也是好的,面面俱到反而失去本来的观察目标。

 游戏观察记录

 游戏材料 :沉与浮

 游戏要求: 改变物品原先在水里中的状态

 游戏玩法: 借助各种材料, 尝试改变物体原先在水里中的状态

 游戏观察:

 镜头一:

 杨洋试了乒乓球,是浮的,为了让乒乓球沉下去,他想到想到了用手按住乒乓球,但是这样一来他的手就没有办法拿开了,于是,他找了个重的东西——吸了水的'海绵,压在了乒乓球上,这下乒乓球沉下去了,而杨洋的手也解放了。

 镜头二:

 何佳芸也试了乒乓球,她在乒乓球上放了一个盘子,没成功;又试着放一块橡皮泥,可是还是没成功,这时,阳阳忍不住了, 当起了小老师教起了何佳芸:“你要拿个重的东西压一下,乒乓球就沉下去了,一定要重一点,不然不行的。”于是,何佳芸拿起了乒乓球放进了装有鹅卵石的袋子里,哈哈,成功了!

 镜头三:

 沈家禾拿着手中的橡皮泥,捏了捏,往水中一扔。咦?怎么橡皮泥没有沉下去呢?为什么别人的橡皮泥是沉下去的?于是,又从水中拿起了橡皮泥,又揉了揉,揉成团,再不放心,又看了看,才放到了水中,沉下去了!为什么一会沉一会浮呢?他又开始了琢磨,原来,把橡皮泥摊开来,就是浮的,揉成团就是沉的。

 镜头四:

 盛俊杰选了鸡蛋,是沉的。一开始,他把鸡蛋放进了铁盒,因为铁盒是浮的,他想通过铁盒的浮力,让鸡蛋浮在水上,刚刚还行,可慢慢的,又沉了下去。这时他看到了提示:选用老师准备的调料——糖、盐、味精。一个个试过去,最后发现放了盐之后,鸡蛋浮起来了。

 游戏反思:

 大班孩子敢于尝试、探索,富有挑战性的实验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乐于接受的活动。小实验“探索改变物体原状”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关注,抓住了孩子们的兴趣点,这个内容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孩子带着任务去尝试,去探索。有的孩子迁移运用了前面的实践方法;有的则自己创造;也有的模仿同伴,幼儿积极思考、操作、记录……在分享交流中,根据孩子的特点及时调整与应对,在“抛接问题”中拓展孩子的思维。

 在讲评中,讲述了“熟鸡蛋的沉浮”,寻求突破,通过“鸡蛋在清水中的沉浮”——让孩子看到了“鸡蛋放在水中是沉下去的”;变魔术“鸡蛋浮起来了”——得知:在水中放入盐,能增加水的浮力,可以使鸡蛋浮起来;一步步环节的递进,层层剥开“鸡蛋浮起来”的真正原因,引发孩子更多创意。

 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秘密,感受获得了成功、快乐。在尝试中,有用材料的,有改变形状的,有改变水的性质的,可见,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尝试,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不断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初步获得物体沉浮的概念。

 3、用简单的表格记录物体的沉浮现象。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木块、塑料块、磁铁、糖纸、玻璃球若干。

 2、物体沉浮实验前后对照表。

 活动过程:

 1、拿出一个木块,让幼儿猜一猜,如果把它放进水里,它会沉下去还是浮在水面上;再把它放进水里,请幼儿观察。

 2、把其它的物体都放进水里,请幼儿观察那些物体会沉下去,那些会浮起来。

 3、请幼儿实验。实验前,先请幼儿猜一猜结果。并且做标记。然后与实际结果对比。

 4、小结: 比水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比水重的物体会沉下去。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发现沉浮现象。我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操作来获得经验。幼儿的积极性很高。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探索沉与浮的小实验。

 2.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

 3.能用||记录结果,表示上浮和下沉。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脸盆,里有半盆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条。

 2.每组两个盒子,盒子一面贴有向上向下的符号。

 3.钥匙、小木块、玻璃球、架夹子、海绵、橡皮泥等小物品。

 4.人手一个夹子,一张记录纸,一支笔,两个小箩筐。

 活动过程:

 一、猜测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物品宝宝,它们就躲在你们的椅子下,找出来看看是谁呀?

 幼:是钥匙、小木块、玻璃球......

 师: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物品宝宝做一个玩水的游戏,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你们猜猜看?

 幼:——师:你们说有的会沉,有的会浮,我也不清楚,那就请小朋友每人选一样东西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然后把你看到的结果告诉老师。

 二、幼儿操作活动:感知沉与浮的现象。

 三、认识沉与浮:

 师:刚才你跟谁玩了,发现它怎么了?小朋友真棒,你们在玩中发现了沉与浮的现象,那你会用身体动作做一做沉与浮的现象吗?

 四、记录活动: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两位物品,它们是谁呀?它们会沉还是会浮呢?我也来玩一玩吧,我的鹅卵石是沉下去的,瓶盖是浮在水面上的,我要把这个发现用标记记录下来,你们会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吗?

 2.交代操作要求:

 师:首先把第一位物品宝宝的现象记录好,接着再跟其他物品宝宝都玩一玩,把你的发现全部记录好。明白了吗?

 3.幼儿操作记录。

 4.幼儿讲解操作结果。

 五、游戏:找家。

 师:小朋友们都很聪明,大家在玩中都了解了这些物品宝宝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现在物品宝宝们也要回家了,可是它们家的门牌号已经改了,看!这有2个盒子,这就是物品宝宝们的家。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小朋友把物品宝宝送回家吧。

 师:大家都为物品宝宝找到了家,那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找的对吗?

 六、今天我们与物品宝宝们玩得很开心。有一对小朋友也来凑热闹了。

 瞧!他们来了。出示两个球,沉与浮,水的背景图。

 它叫浮浮,它叫沉沉,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它们从来没有手拉手一起做过游戏。因为浮浮只能呆在水面上,到不了水底,而沉沉呢一直呆在水底,不会浮到水面上来。咳!真是伤脑筋啊!小朋友们帮忙想想办法,好让这对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做游戏。

 1.教师用橡皮泥师范如何从沉到浮。

 2.幼儿操作。

 3.将自己尝试结果告诉老师。

 七、结束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知道了许多物品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我们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东西大家不知道它们在水中的特性,小朋友们回去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索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什么东西在水里是沉还是浮。

幼儿园沉浮游戏教案 篇11

 小班科学活动:

 沉浮游戏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有的物体浮在水面,有的物体沉到水中。体验玩水的快乐。

 准备:

 大盆水2—3盆,各种物品(包括棉花、铁钉、镜子、塑料玩具、小石头等)。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向幼儿介绍各种物品,告诉幼儿这些物品有的能浮起来,有的会沉下去,等一会儿幼儿玩的时候来观察。

 2、将幼儿分为3组,向每组幼儿提供足够的物品。让幼儿自由玩耍。

 3、教师在幼儿玩耍的过程中进行随机指导。如教师可以用参与的方式和幼儿一起玩,并且用:“浮起来了,沉下去了”等语言来影响幼儿。

 4、教师请幼儿说说什么东西沉下去,什么东西浮起来。

 建议:

 1、活动中提到的物品仅供教师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任何物品。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尽情地玩,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案让鸡蛋浮起来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含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含反思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并根据物体的沉浮特征分类。

 2.对沉浮现象有探索的兴趣。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人一份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玩具、有盖的小玻璃瓶、玻璃球、回形针、铁夹子等。

 2.每组1大盆装水,1块擦手毛巾。

 3.集体记录表和沉浮字卡。

 活动过程:

 (一)感受沉浮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看一看我这里有两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如果把石头和泡沫板放到水里会怎样呢?

 2.请个别幼儿来轻轻的放到水里,仔细看它怎么样了?

 3.教师:出示字卡,一起用动作来做一做沉和浮。这里画了一杯水,谁来贴一下沉下去的时候物体在水中的位置?浮起来是物体在水中的位置?适当纠正不对的。

 4.教师小结:像泡沫板一样飘在水面上的叫浮,像石头一样没在水中的叫沉。

 (二)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商量记录方法。

 1.认识操作材料和记录表。

 教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也想去水里,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你猜哪个会沉下去,哪个会浮起来?(幼儿猜测)

 2.了解活动记录单。教师出示幼儿操作记录单:你们见过这样的表格吗?表上的问号表示什么?小手表示什么?表格上的这些东西放入水中会怎样?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3.商量记录的方法,老师这里有两个标记,你们觉得哪个可以表示沉?哪个表示浮?老师根据幼儿的猜测进行记录。

 (三)引导幼儿两人合作探索并记录沉浮现象。

 1.老师:现在要请大家来做实验来验证一下你的猜测。交代操作要求:两人一组,一人把东西放入水中,一人进行记录。放的小朋友每次选一个东西,轻轻的放到水中,然后就让他在水中,不要拿出来了,记录的小朋友看好放的是哪个,是沉下去的还是浮起来的,进行记录。(认一认小朋友的记录表)

 2.两人合作探索沉浮并记录。

 (四)出示集体记录单,幼儿交流、分类。

 1.教师:你猜对了吗?经过实验,结果怎样?(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验结果,在集体记录表中队每个物体逐一进行沉与浮的情况记录。)

 2.教师:现在我们给这些东西来分类,你打算怎么分呢?(引导幼儿根据沉与浮进行分类,每组有两个小筐,请把能沉下去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下的筐里,把能浮起来的东西放在箭头向上的筐里)

 3.幼儿把材料按沉和浮分类,刚才还有问题的小朋友可以到老师这边再来试试。

 4.交流:大家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五)小结,扩展幼儿经验。

 教师:今天我们发现了把物体放到水里,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上来。你还看见过哪些东西是浮在水上、哪些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呢?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如果教室里有的可以去拿过来试试。(轮船、鸭子等是浮的,石头等是沉的)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含反思 篇2

 活动目标:

 1、在玩水游戏中,发现有的东西会浮在水面上,有的东西会沉在水里,并感到好奇。

 2、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塑料筐,内有木块、塑料玩具、小梳子、玻璃球等能沉浮的物体若干,每组一只盛满水的大盆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将物体放入盆中,观察物体在水中的变化。

 请幼儿把筐里的东西一样一样地放入水中,看看能发现什么?

 二、请幼儿回答自己的发现,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演示验证,让幼儿理解“沉下去”和“浮在水面”。

 三、幼儿根据教师指令第二次操作:

 1、请幼儿将会沉下去的物体放入水中,验证结果。

 2、请幼儿将会浮起来的物体放入水中,验证结果。

 3、幼儿收拾整理,将浮在水面上的东西放在一起,沉在水里的东西放在一起。

 活动延伸:

 回家后,在家长的陪同下试验:还有哪些东西也能浮在水面上或者沉到水里?有没有办法使浮在水面的东西沉下去?沉入水底的东西能否浮起来?(要求家长别太干涉,在不损坏东西、无危险的情况下放手让孩子试验。)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含反思 篇3

 一、教学目的

 (一)通过本课教学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沉和浮,会用这两个词描述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用简单的符号做实验记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认识物体在水中是有沉有浮的。

 三、教学难点

 创造性活动:怎样让小瓶沉下去?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

 四、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或水盆)、石块、木块、橡皮、橡皮泥、乒乓球、泡沫塑料、铅笔、钥匙、钉子、硬币、牙膏皮、带盖的小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水槽

 2.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仪器叫什么?它有什么用?(装水)我们今天要用它来做实验。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观察、认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1)认识水槽: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圆形(或方形)的盛水容器,它叫“水槽”。

 (2)小组观察:把石块和木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3)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用“沉”和“浮”来描述这两种现象。)

 (4)教师小结:把石块和木块放入水中,我们看到发生不同的现象。像石块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做沉,像木块这样浮在水面的现象叫做浮。在这节课里,我们就学习“沉和浮”的知识。(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识记“沉”和“浮”两个字。)

 2.指导学生实验:把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1)观察:看一看要做实验的物体是什么。

 (2)指导学生实验

 ①讲解实验的目的:实验一下,这几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②实验方法:把物体一个一个轻轻地放入水中,看一看它是沉还是浮。

 ③试一试其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④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中第8页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的第一行是物体的种类,如果你实验的物体在表中没画出来,可以在后面的空格里补充上,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拼音写出这种物体的名字;表格的第二三行用来记录物体的沉浮情况,如果沉,在对着物体下面的第二行的格子里画一个“√”,如果浮,在对着物体下面的第三行的格子里画一个“√”。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了很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平时在生活中还应该注意观察其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了解这些知识很重要,例如我们在做米饭的时候,总是先用水洗米,借助水把米和稻壳分开,就是因为米要沉在水底,而稻壳要浮在水面的缘故。

 3.指导学生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的方法

 (1)怎样让小瓶沉下去?

 ①观察:把带盖的小瓶放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②讨论:怎样让这个小瓶沉入水底?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汇报实验结果。

 (2)怎样让橡皮泥浮起来?

 ①提问:我们已经知道把橡皮泥放入水中,它会沉入水底。(边说边演示)我们能想办法让它浮在水面吗?

 ②小组讨论、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可以边汇报边演示)

 ④讨论:如果有一块铁,我们也把它做成中间是空的,它也能浮在水面吗?

 ⑤教师演示:把牙膏皮放入水中,沉底;把牙膏皮捞出来,折成一个碗状,再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

 ⑥讨论:你们看,这浮在水面上的橡皮泥和牙膏皮像什么?(像碗、盒或船)

 (3)小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知道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可以改变的。本来是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如果在瓶内放入水或沙,增加了它的重量,就会沉入水底;本来是沉在底的橡皮泥团或牙膏皮,如果把它做成空心的(船状、碗状或盒状),就能浮在水面。这个道理很重要,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很多船是用钢铁做的,却能浮在水上,就是这个道理。

 做游戏

 (1)讲解游戏方法: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比赛小船装东西的游戏。各组的橡皮泥团都是一样大的,用这块橡皮泥做一个小船,比一比哪个组的小船装的硬币多。做之前,先商量一下,然后再做;做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做;往船里放硬币时要轻,一个一个地放,直到小船没入水里,减去最后一个,就是这个小船能装的数量。

 (2)小组讨论、制作、试验。

 (3)汇报制作、试验结果。

 (4)演示。(请制作得比较好的一二个组在讲台上给同学们演示。)

 (5)观察、分析:取得优胜的组制作的船有什么特点?

 (6)小结:通过比赛和分析可以知道,把同一块橡皮泥捏得越薄,做成的小船越大,装的东西就越多。

 (三)巩固新课

 1.简单概括本课教学内容。

 2.提问:

 (1)分别说出三种在水中沉浮的物体。

 (2)怎样让浮在水面的物体沉入水底?

 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水面?

 (四)布置作业

 1.把鸡蛋、苹果、梨、桃、桔子、番茄等放入水中,观察它们是沉还是浮?

 2.观察刚下锅的饺子和快要煮熟的饺子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相同吗?

 六、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含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玩水的乐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2、初步了解物体沉浮的简单原因,激发探索、发现的乐趣。

 3、学习把沉、浮物体做简单的分类。

 活动准备:

 雪花片、竹片、钉子、铁勺子若干每组一份,盛水脸盆每组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来做一个小实验,老师这里有一筐东西,呆会老师要把他们都放到水里,请小朋友们仔细地看,看看他们哪些东西是在水上面的,哪些是在水底的。”老师逐个把物体放到水里。

 二、讨论探索

 1、幼儿观察后发言:“雪花片是在水上的,钉子、勺子掉下去了在水底了……”

 教师:“恩,观察得很认真,我们到看到雪花片和竹子是浮在水上的,钉子和勺子沉到水下了。”(重点强调浮在水上的、沉到水下,可用手势表示加强印象,要求幼儿重复说一遍)。

 2、教师:“那老师问问小朋友,浮在水上的东西是用什么做成的?沉到水下的又是用什么做成的?”(可适当引导)

 幼儿:“雪花片是塑料的,竹片是竹子等。钉子、勺子是铁做的等。”

 3、教师总结幼儿发言:“真聪明,我们看到用塑料、竹子做的东西浮在水上了,用铁做的东西都沉到水下面去了,接下来就请小朋友自己动手也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和老师做出来的一样。”

 三、幼儿操作

 1、请幼儿分组进行操作验证,可给幼儿一些更多的塑料小玩具制品来验证结果。

 2、操作完毕,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我们小朋友自己动手做过实验了,真能干!大家一起告诉老师,做了实验后我们发现了什么?”,“用塑料做的玩具浮在水上了,用铁做的勺子和钉子沉到水下了。”

 3、教师:“现在请小朋友给我们做实验用的东西找找家,请把会浮的东西放在塑料做的脸盆里,把会沉的东西放在铁做的脸盆里”

 4、放好后,教师检查是不是都放对了,请小朋友一起分辨,巩固知识。

 四、延伸

 教师:“那如果勺子和钉子也想浮到水上面来,小朋友能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呢?”

 幼儿:“让他们坐在塑料做的船上、把钉子放在雪花片上等”(若幼儿回答出办法则一起实验验证,若幼儿想不出,可让他们再动手操作尝试找办法)

 五、教学反思:

 《沉和浮》这个活动就是生活经验在科学活动中的运用。通过生活中的东西,如:筷子,勺子、积木、瓶子、梳子等一系列事物来探索、思考物体在水中沉浮的问题。整个活动很生活化,易于孩子理解、吸收。

 活动开始我就出示物体与一盆水,先让幼儿猜测我手中的物体放入水中是浮在水上的,还是沉在水下的,以此来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和吸引幼儿注意力。在当幼儿猜测之后,我就让幼儿上来证实所猜测的对与否,更是激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然后我出示记录表,在记录表上要求幼儿先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记录表上物体的沉浮情况。在这个记录中我发现生活经验真的很重要,也通过这次记录让我了解了幼儿的生活知识面。

 记录之后,我们就开始探索,开始求证自己所记录的是否正确。当很多幼儿通过一次次的验证发现答案与自己猜测判断相一致时,他们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色。活动最后,我们就开始寻找活动室中任何东西,把它们依次放入水中探索。当他们拿着有盖子的矿泉水瓶和没有盖子的矿泉水瓶放在水中探索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几乎每位孩子参与的积极性始终是那么高涨,无处不充满着探索精神,无时不散发着孩子智慧的火花,甚至有些是极富创造性的这是我始料不及的。从中也让我深切领悟到:只要引导得法,得道得理,几乎每位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达到一定的水平。

 我以孩子的同伴、活动参与者的身份,观察了解孩子,并在适当的时机组织幼儿集体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知识经验。我将孩子观察、讨论、寻求正确答案的任务交给了孩子,并不断地为孩子创设环境,激励孩子的探索欲望。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含反思 篇5

 教学内容:

 青岛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目标:

 1、有选择的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制定可行的研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能意识到把大家的意见综合在一起往往是最好的结果。

 3、知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能说出水中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重点:

 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自选材料(教师准备):葡萄、橡皮泥、塑料小瓶、牙膏皮、橡筋、小勺、食盐。水槽,实验记录单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把鸡蛋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分别放入盐水和清水中,设计实验现象与学生猜测相反)

 教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改变浮和沉。(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⑴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葡萄、橡皮泥、塑料小瓶、牙膏皮)这些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学生判断,教师投影标出)

 教师:谁能想办法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2)探究新知

 教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验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实验中,将材料逐一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解决了一种材料后再放入下一个材料。

 做完一种材料后,及时做好记录,将相同的办法进行分类整理。

 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实验后及时整理材料。

 教师: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请大家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谁来代表你们小组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板书)

 板书内容:借助别的物体

 改变物体的重量

 改变液体

 改变物体的形状

 (4)拓展延伸

 教师:生活中有很多浮沉现象,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有趣的小船,请大家玩一玩,看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教师:你发现小船是怎么在水中改变浮沉的?

 (学生发言)

 (出示课件:潜水艇)

 教师:我们再来看一段资料。(播放课件:死海)

 教师:那么你知道为什么不会游泳的人在水里也不会被淹死吗?

 (学生发言)

 (5)生活运用

 教师: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浮沉现象?

 (三)总结拓展

 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浮与沉的现象,希望大家课下研究这些问题。

生活中哪些地放用到了浮力教案三年级35页

幼儿园科学教案让鸡蛋浮起来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让鸡蛋浮起来,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科学教案让鸡蛋浮起来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实验。

 活动重点:幼儿能通过商量、分工、合作、共同探索。

 活动难点:能通过猜测、实验、记录感受盐的多少与鸡蛋之间的变化关系。

 活动准备:熟鸡蛋、筷子、小勺、记录纸、盐各6份、纸板、纸、泡沫、塑料板、瓶盖、碟片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听故事《潇洒哥落水了》后提问:有什么好办法能将潇洒哥救上岸呢?

 二、实验(一)

 1、教师:刚才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好办法救潇洒哥上岸,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你们的桌子上有什么?请你们利用我们桌上的道具试着让我们的鸡蛋浮在水面上。

 2、幼儿实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小朋友做完实验后,请小朋友说出自己是用什么道具让鸡蛋浮起来的。

 三、实验(二)

 1、分组小朋友都找到了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救了我们的潇洒哥,但是,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个特殊的道具(盐)想请小朋友再来试着用盐做一次实验看看鸡蛋能不能浮起来。

 要求:三个好朋友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放一次盐就要在纸上记录一次,还要记录下鸡蛋在盐水中的变化。

 2、幼儿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幼儿做好记录。

 3、(1)观察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变化。

 (2)请每组的组长向大家介绍自己组的记录内容。

 教师小结:小朋友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我们发现鸡蛋仔盐水中会渐渐的浮起来,也成功的救了我们的潇洒哥。可是潇洒哥它还有一个烦恼,就是它得救了以后就不怕掉入水中了,可是他们还有其它的蛋类好朋友如(鹌鹑蛋、鸭蛋等等)它们能在盐水中浮起来吗?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小朋友再见!

幼儿园科学教案让鸡蛋浮起来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在活动中,几乎每个孩子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当他们看到死海里人可以浮在水面上觉得很新奇。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交流,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生活经验,提高动手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获得有关鸡蛋在盐水中变化的具体经验。

 活动准备

 塑料瓶、鸡蛋、筷子、记录纸、盐、白糖。

 活动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实验主题

 师: 小兔妈妈在做饭时候把鸡蛋掉到水桶里,沉下去了,它捞不起来,请朋友们帮帮忙,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浮起来?

 二、讨论

 引导幼儿自由讨论,看看大家都有些什么办法让鸡蛋宝宝从水桶里浮起来。并请小朋友们自己操作一下,看他们想的办法可不可行。

 三、引入课题

 老师这里有几样厨房里用的`材料,不知道可不可以帮助你们,出示盐、白糖,可以请小朋友感知一下。我们就分组进行试验,看这些东西可不可以让鸡蛋浮起来。

 1、第一次往水里放白糖,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往水里放入白糖,请小朋友们观察鸡蛋有没有变化,并做好记录。

 2、第二次往水里放盐,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往水里放入盐,请小朋友们观察鸡蛋有没有变化,并记录好鸡蛋的变化。

 3、交流

 (1)我们的鸡蛋都浮起来了吗?请每组派一名幼儿介绍自己的实验结果,

 (2)教师小结:在我们小朋友的一起努力,相互配合下,我们发现鸡蛋在盐水中会渐渐地浮起来。

 四、结束活动

 我们已经找到了让鸡蛋浮起来的方法了,让我们快去告诉小兔妈妈,好吗?走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通过分组活动让幼儿在实验中获得知识,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两次实验都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孩子们自主组合、合作默契。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加入糖的时候鸡蛋始终没有变化,幼儿显得很沮丧。而加入盐的时候,鸡蛋随着盐的增加而逐渐升起来时,幼儿很兴奋,也很投入。通过实验,幼儿基本了解了盐可以增加水的浮力这一现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水应该少放点,放盐的时候要用量杯,一杯一杯地放,在导入的时候最好用多媒体,放出人在死海里漂浮的画面,提出问题,激起幼儿的兴趣。

;

浮力的应用说课稿

 教学目标设计: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2、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无论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简单的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以及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实验用具:小石子、水槽、塑料泡沫、石头、乒乓球、钉子、木块、钩码、测力计、笔、盆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文彦博树洞取球故事,好吗?

 生:好!

 师:从前有个小孩名叫文彦博,有一次,他跟好朋友在玩皮球,当他们玩得起劲时,皮球掉进了旁边的树洞里。小朋友都望着树洞兴叹:“唉!没有皮球可以玩了!真可惜!”正当大家都手足无措时,文彦博镇定地说:“有办法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取到树洞里的球呢?

 生:给树洞灌水。

 师:为什么给树洞灌水能把球救出来呢?

 生:因为水能把球浮起来!

1.如何调节浮力的大小

木头漂浮于水面是因为木材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把树木挖成“空心”就成了独木舟,独木舟是减小了物体的重力,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从而可以多装载货物.牙膏卷成一团,沉于水底,而“空心”的牙膏皮可浮在水面上,说明“空心”可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关系.用“空心”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使物体能漂浮在液面上.

2.轮船

轮船能漂浮在水面的原理:钢铁制造的轮船,由于船体做成空心的,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这时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它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来工作的,只要船的重力不变,无论船在海里还是河里,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浮,它在海里和河里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轮船的大小通常用它的排水量来表示.所谓排水量就是指轮船在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满载时受到的浮力F浮=G排=m排g.而轮船是漂浮在液面上的,F浮=G船+G货=m船g+m货g,因此有m排=m船+m货.

3.潜水艇

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开水的体积,无论下潜多深,始终不变,所以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始终不变.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是靠压缩空气调节水舱里水的多少来控制自身的重力而实现的.若要下沉,可充水,使F浮<G;若要上浮,可排水,使F浮>G.在潜水艇浮出海面的过程中,因为排开水的体积减小,所以浮力逐渐减小,当它在海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潜水艇的重力.

4.气球和

气球和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热气球里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了的热空气.F浮=ρ空气gV,G球=ρ气gV+G壳,当F浮≥G球时,气球或可升上天空.若要使充氦气或氢气的气球或降回地面,可以放出球内的一部分气体,使气球积缩小,浮力减小,使浮力小于G球.对于热气球,只要停止加热,热空气冷却,气球体积就会缩小,减小浮力,使浮力小于G球而降回地面.

......

参考资料:

://.hsshnb.pudongedu.sh.cn/chuer/wlgzs/fuli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