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蒋琬字公琰文言文答案

2.游记文言文的中心句

3.严光传文言文

4.桐庐由来文言文

5.文言文阅读:范文公正,守桐庐,给我们什么启示

6.文言文阅读范文正公

范文正公守桐庐文言文翻译_范文正公贬饶州文言文翻译

1.

7月22日

严光传 范晔

严光传

范晔

严光宇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土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堰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联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2.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台建严先生祠堂 文言文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ecoo课Net件co.cnf

解析: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译文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3. 杨偕传文言文阅读

21 严光归隐 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遵,是会稽余姚人。

年轻时便很有名,与光武帝同在太学学习。到了光武帝即位,便改换了姓名,隐居起来不再出现。

光武帝想到他的贤能,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后来齐国上报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在水边钓鱼。”

光武帝怀疑那就是严光,便准备了小车和礼物,派人去请他。请了三次才到,安排在京师护卫军营住下,供给床褥等用具,宫中管膳食的官每天早晚供给酒食。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送信的人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不便,所以不能来。

希望能在天黑后,亲自来向你表达歉意。”严光不说话,叫带回信给侯霸。

口授说:“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仁义天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这些东西你可全掌握了。”

侯霸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上给光武帝。光武帝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

当天就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着不起来,光武帝就进了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呀严子陵,就不能相帮着做点事吗?”严光又睡着不讲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看了好一会,说:“过去唐尧那样显著的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家做官的地步?”光武帝说:“严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

后来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有次光武帝随意地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

说完话便睡在一起。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

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光武帝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授予谏议大夫的职务,严光不肯屈意接受,就在富春山过着耕种生活,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又一次征召他,没有去。

活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22.王缮庇贤 司门郎中王缮,潍州人,研究《春秋》三传,考中进士,再调任沂州录事参军。

当时简肃公鲁宗道,刚刚作户参军,家贫穷,吃饭的人多,俸禄不足,常常向王缮借贷,还不够用,就又恳求王缮提前借给俸禄钱。 鲁宗道治理下属严厉,库吏十分怨恨他,上告鲁宗道私自借公家的钱,沂州守连王缮一起弹劾。

王缮告诉鲁宗道说:“(你)只管把过错都归到我身上,你不要承担。”鲁宗道说:“我家贫(用度)不足,而向您求取,过失实在从我身上引起的,您在这件事上有什么罪呢?”王缮说:“我碌碌无为度过一生,仕途上没什么远大志向,只是仰仗俸禄的收入来养活妻儿,(即使)获罪也无妨,况且把官物借给别人,罪过达不到罢免的地步。

你年轻有志向,贤明正直,确实有三公辅弼之才,不能由于轻微的过失连累了远大的事业,(你我)一块儿获罪有什么益处?”(王缮)最后表明鲁宗道不知实情,因而独自承受私借公物的罪名。鲁宗道很羞愧感恩(不尽),(感到)无地自容,王缮对这事看得很开,没有一点不满意的表现。

由于这次过错被吏部沉困了二十多年。 过了好长时间因朝廷举荐人才,皇帝召见吏部官员有所询问,陈诉他们的功过,奏对里有鲁宗道的姓名。

这时鲁宗道已掌大权,陪立在朝堂中。仁宗皇帝看着鲁宗道说:“难道是卿家你吗?”鲁宗道立即称有罪,并且完全陈述了那件事的真实情况。

仁宗叹道:“(王缮)真是个性情道厚的人啊。”在此之前有营私犯错误的,照例在改正后降级任用,从此得以不降级任用,诏令(王缮)改任大理寺丞,官至部郎,屡次掌管名郡,(王缮)晚年田园丰厚,子孙繁盛众多,活到八十九岁而终。

这也是(他)庇护贤才做善事的回报。 23.吴履宽大为怀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

少年从师于名士梦吉,熟读《春秋》诸部史书。李文忠镇守浙东,聘请他为郡里学正。

过了很久,被推荐给朝廷,授于南康丞。南康风俗凶悍,认为县丞文人,轻视他。

过了几个月,吴履像老狱吏一样破案抓奸,大家都很吃惊,相继收敛形迹。吴履于是放宽政策,让百姓休生养息。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骂,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吴履查案问清原故,立即释放百姓,并告诉以中。

周以中更怒,说:“县丞怠慢我。”吴履说:“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现在抓起来的人多而未捕住,情况紧急有些变化怎么办”周以中怒气才消解。

邑里无节制地祭祀,每次祭祀一有蛇出门,百姓认其为神明。吴履缚住巫师责备他,把神像沉到江里,*祠于是消亡。

当县丞六年,百姓爱戴他。升迁到安化当知县,大户人易姓占据险要地势并自己守住,江阴侯吴良要击破他,召吴履商量。

吴履说:“易氏为免而逃跑,并非谋反。叫他他应该来,不来杀他也不晚。”

吴良听从他的计谋,易氏果然来了。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吴履说:“世事清明,老百姓安心务农。

登记招收愿当兵的,不愿也不要勉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事常用牛羊代替秋天税收,吴履给百姓出谋说:“牛羊有生病的隐患,。

4. 《李泰伯传》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就随意改动一个字,使歌词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有疑问请追问,满意请顺手纳,点击左下角按钮纳为满意答案,谢谢

蒋琬字公琰文言文答案

1. 吕蒙传的文言文和重要的字词的意思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其母,母恚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窃:偷偷地。

数:多次。

顾 :重视。

虽:虽然

虞:意料,预料。

诣:拜访

造次:鲁莽,轻率。

就:凑近,靠近。

拊:抚摩。

2. 何荣祖,字继先文言文重点字翻译阅读

何荣祖传译文何荣祖字继先,祖籍太原。

父何瑛,在金朝为官,授明威将军。金亡后迁家于广平。

荣祖体貌魁伟,额上有红色纹,如两棵树,背突出,看相的说他将来会做大官,而且长寿。何家世代为吏,荣祖也熟悉官府之事。

他由中书省的一个属吏而升为御史台都事。这时阿合马当政,在其家中设立总库,收纳四方之物,而称之为“和市”。

监察御史范方等对此进行了弹劾。阿合马知道这是何荣祖出的主意,奏请调荣祖为左右司都司,把他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

不久,御史台任荣祖为治书侍御史,升为侍御史。又调任山东按察使,阿合马的阴谋未能得逞。

帖木剌思贪赃枉法,为佥事李唐卿弹劾。帖木剌思想不出对付的办法。

恰巧这时济南有人告发谋反事,唐卿察觉此是诬告,把起诉人的状子烧了。帖木剌思借此事指控唐卿放纵了谋反者,于是逮捕了数十人。

但此案长期不能判决。朝廷命荣祖与左丞郝祯、参政耿仁杰去审理。

他们了解事情的真象后,荣祖主张判诬告之罪,祯与仁杰认为对诬告者只判失口乱言之罪,荣祖不同意。不久,荣祖调任河南按察使,祯与仁杰终以失口乱言之罪,对诬者处以杖刑,释放被株连的人,唐卿所蒙之冤得以昭雪。

平凉府报告说,有南人二十余人逃往江南,安西行省欲将此事上报朝廷,刚好荣祖来任行省参政,阻止他们上报,他认为“:何必上报朝廷,这些逃去的人都是奴隶,今闻江南已平,回去找自己家而已,可发文逮捕回来就是了。”后查明这些人果是奴隶,把他们交还给主人。

荣祖被任命为云南行省参知政事,因母亲年迈,辞不赴任。又拜御史中丞,出京任山东东西道按察使。

后召入朝为尚书参知政事。 桑哥专政,迫切地搜刮钱粮,受害。

荣祖多次奏请停止,世祖不听从,畿内之民受害尤甚,荣祖又多次向皇帝报告畿内人民困苦,请求免去赋税。同僚劝他再不要去劝谏了,荣祖执意不肯,不怕违背圣上旨意,不签署有关公文。

不过一月,桑哥的害民之弊为大家所共知。世祖这才想起荣祖过去所说的那些话,召他来问解救的办法。

荣祖建议设立专门机构在年终时对征收钱粮情形进行考核。大家都认为这办法很好,以后长期实行。

朝廷赐他钞一万贯以资奖励。荣祖陈奏朝廷内外官员规则,以纠正弊病。

但为桑哥所压制,不能实行。荣祖与桑哥既意见不合,便借病告,朝廷特授荣祖为集贤大学士。

不久,起任尚书右丞。 桑哥倒台后,改荣祖为中书省右丞。

祖荣奏请施行《至元新格》,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他上书说“:国家财用不可不足,而天下百姓也不可不安。

今管理财政的人,不顾人民之困苦,谈政治者不规划国家的大政方针。而且应当任用的人总是多,而得到任用的人却总是少。

总之,中书省及各部为国家基础所在,必须选拔有才干者任用。按察司虽监督一道之政务,而其职责在于清除弊端,安抚该道百姓,如果还有未做到的事,行省和行台则应派官去考核,尽量做到于政有益。”

世祖深以为然。荣祖多次因年老病而请求解除他的职务,朝廷诏令他不必负责具体事务,只是参预中书省商定政务,领取俸禄。

不久,拜荣祖为昭文馆大学士,参预中书省事,又加平章政事。发生水旱灾害,他以此为由,请求罢职,朝廷未准。

荣祖曾奉旨定《大德律令》,此书早已完成,现在奏请诏命元老大臣审订。还未来得及颁行,因其子秘书少监何惠去世,他辞职回到广平,年七十九岁卒。

赠光禄大夫、大司徒、柱国,追封赵国公,谥“文宪”。 荣祖身为大官,却租房居住,茶具是普通青瓷。

皇后闻知,赐上等饮具及金五十两、银五百两、钞二万五千贯,让他买宅添置用具,以表彰他的廉洁。其著述有《大畜》十集,还有《学易记》、《载道集》、《观物外篇》等书。

3. 陆绩怀橘文言文重点字词 至

原文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译文

陆绩,他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的官职到了太守,对天文和历法很精通。陆绩六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让人(招待)他吃橘子。陆绩在怀里藏了三个橘子。临走时,陆绩(弯腰)告辞袁术,橘子掉落在地上。袁术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怀里怎么还藏着橘子?”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橘子很甜,我留给母亲吃。”袁术说:“陆绩这么小就知道孝敬,长大后一定成才。”袁术感到陆绩与众不同。袁术后来经常跟别人称赞陆绩。

字词解释

于:在、对于

2.九江:古地名,今江西九江市

3.令:让,命令。

4.出:拿出,取出。

5.辞:告别

6.坠:坠落。

7.对:回答。

8.是:这

9.甘:甜。

10遗:wèi,送给。

11.奇:。对。。感到奇怪。

12.之:对。

13.于:在

14.术:袁术,子公路,袁绍的嫡弟。后被曹操击溃,吐血身亡。

15.太守:州郡的长官

16.怀:怀里

17.临:在

18.行:走

19.耶:感叹词

20见:看见

21.谓:告诉,对······说

4. 文言文《刘旷传》中的特殊句式和重点字词有哪些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现代汉语习惯的常规语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即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修饰语在中心语前;但有时因修辞、强调等的需要语序会发生变化。判断句: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用"者……也"表判断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司马迁《陈涉世家》)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 (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②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7)无标志判断句。 ①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 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见"也表被动)(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 (5)无明显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没有明显的标志,但翻译时需要翻译成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也叫做意念被动句。 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范晔《张衡传》)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范晔《张衡传》) 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就是把主语省略掉。

(1)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柳宗元《捕蛇者说》) (2)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3)自述省 (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4)对话省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 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

[中心词的省略] (《荀子》) 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 ①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

(《左传.肴之战》) ②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左传.肴之战》) 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 ①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千金市马)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

(司马迁《鸿门宴》) 6.分句的省略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倒装句:折叠介词结构后置和状语后置 1.动+以+宾。

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2.动+于(乎,相当"于")+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形+于+宾。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4.介词宾语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5. 古文与朱元思书重点词的解释

《古文二则》《与朱元思书》《诗词六首》

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温梅开

课堂点击 《与朱元思书》全文赏析

《与朱元思书》文主要写作者从富阳到桐庐一百多里的富春江的观感,它将本人的身心感受寄予景物描写中,简洁明快,清新悦目,于骈文中见作者潜词造句之功底,虽传承了魏晋士大夫的文见,但在那个时代倒也耳目一新。

此文构思严谨,层次分明,作者从合写与分写的角度,先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括全文,点出富春江的山之奇,水之异的独特之处。开篇以清幽宁远的笔调映衬游历的闲适随兴之情,让读者也随之进入到优美旷远的胜境,接着作者分写了水的绿、深、清、急之特点和山的高险、奇、密之景象,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进行了白描,突出水之异与山之奇,而且从人的视觉、听觉入手,描物摹声淋漓尽致,使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水势,形象的绘画与动听的万籁之声融合得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增添了青山绿水的妙趣,而且给人无尽的美好感受”。最后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一句,将写景自然而然地转入到抒怀,是作者心与大自然的融合,作者的感情至此已得到了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世间的一切功名利禄,忧愁烦闷于此已消失殆尽,不足为外人道了。篇末追笔,用“横柯”、“疏条”紧承上文的“寒树”,补写出两岸山间的繁茂之状,营造了令人“息心忘返”的哲理境界,与陶渊明的“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有异曲同工之意,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意境。

字词句段 佳句赏析

1、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赏析:句中“之”,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到”,“故”是“从前”的意思,“茂才”即“秀才”,“谒”的意思是“拜见”。该句可译为“他在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从前推举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所举”“茂才”“暮夜”送金,收了别人也不知道,杨震断然拒绝,更能反映杨震的廉洁自律。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赏析:“甚箭“,可译为“甚于箭”,比箭还快。“若奔”,马一般的飞奔。全句的意思是:急湍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狂奔的马群。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赏析:剪也剪不断,越梳理越乱的是深重的离愁别恨。这句话让我们感觉到秋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让任感到“离愁”就像一团乱麻盘绕纠缠着作者,而无法解脱。把离愁的特点极其形象地写了出来,成为写“离愁”的千古名句。

6.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

父夷简器异之,曰:“他日必为公辅。”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

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

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竹合门。

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度。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

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

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

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

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因试劓、刖,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

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

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除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俄永乐城陷,帝临朝叹曰:“边民疲弊如此,独吕公著为朕言之耳。”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

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

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

民欢呼鼓舞,成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

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诛官所论,得失未足言。

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元祐三年四月,恳辞位,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明年二月薨,年七十二。

(节选自《宋史·列传》) 文言文参考译文: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

父亲吕夷简对他很器重,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今后必定为王公辅臣。”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没有赴任。

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

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合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

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

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

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

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

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

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

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

元丰五年(1082),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被授予资政殿学士、定州安抚使。不久永乐城陷落,神宗临朝叹息说:“边地百姓疲敝如此,只有吕公著向朕说过而已。”

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

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

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欢呼鼓舞,都认为便利。

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

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

众人没有不叹服的。元祐三年四月,恳请辞去职位,被授予司空、同平章军国事。

第二年二月去世,终年七十二岁。

7. 求 文言文 范文正正直 的中心 主题 思想 和 重点字词的解释 重点字

1、解释:①游 游乐 游玩 ②方 秘方 ③以(抱歉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以”) ④成立 长大成人

2、翻译:①会术者病笃 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 ③内文正怀中 放在范仲淹怀中

3、“当以还汝”中省略了介词宾语 “之 ” 当以之还汝

4、理解:这件事说明范仲淹 正直不,贪图利益,诚信

原文: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1.范文正公: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 2.悴:困苦。 3.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4.会:适逢。 5 笃:严重。 6.封志:封存并加以标志。 7.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 8.而:你。 9.俾(bǐ):使。 10.成立:长大。 11.封识:标志。 12.宛然:依然如故。

译文:文正公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户姓朱的人家里,经常和一个术士游乐。一天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文正,告诉他:“我擅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于是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而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奇的点金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托我先保管秘方,如今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个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还有白金一起交给术士之子,那个密封的标志完好如初。

有问题再问我 祝学业进步

游记文言文的中心句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1.D2.D3.C4.B5.D6.(1)因此您应该向天下显示您是因功而被举荐的,以此来表明这次铨选的人是清高而有声望的。

(2)公琰立志忠正,他是和我一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 1、惟:本义是思、想、考虑;思维,是同义复词。

2、后事,指诸葛亮死后的国家军政大事。3、汉代荐举人才的制度为荐举制和征辟制,并不表示升任官职。

4、③是赵直的占梦语。⑤是诸葛亮器重蒋琬之体现,两句均不是原因5、A诸葛亮说蒋琬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出得知日后一定能官至三公 B诸葛亮认为大家对这种举动有所不愿,又会使远近的人不理解。

6、(1)是以,因此;功举,因功而被举荐;清重,清高而有声望。(2)托,立志;赞,佐助、,《赤壁之战》有“此天以卿—人赞孤也”句。

参考译文:蒋琬,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成年时就与有弟泉陵人刘敏一同天下闻名。

蒋琬凭州书佐的身份跟随先主刘备进入蜀,被任命为广都县令,先主曾因游览视察突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吭什么事都不处理,这时又喝得酩酊大醉,先主大怒,打算判罪杀掉他,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求说:“蒋琬是治理国家的大才,不是治理一县的小才,他处理政事以安定百姓为根本,而不追求表面形式,希望主公重新加以考察。”先主向来敬重诸葛亮,于是就不加罪于他,只是匆忙罢官而已。

蒋琬被审讯之后,夜里梦见一头牛,头在门前,流血淋漓不止,心中非常讨厌,就喊来占梦者赵直。赵直说:“看到牛血,事情就清楚了。

牛角和鼻子,是‘公’字的形状,你的官位一定能到三公,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不久,被任命为什邡令。

先主做了汉中王,蒋琬被召入府任命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主持国政),开设官署,征召蒋琬为东曹掾。

后来被举荐秀才,蒋琬坚决要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廖淳,诸葛亮写告谕对他说:“想想你离开家乡亲朋,放弃侍奉父母的义务,是为了使百姓好,你这样做大家都不愿意,又会使远近的人不理解,因此,你应该向天下人显示您是因功而被举荐的,以此来表明这次铨选的人是清高而有声望的。”后又升任为参军。

建兴五年,亮驻兵汉中,蒋琬和长史张裔留守共同主持府中军政大事。建兴八年,代替张高任长史,又加封为抚军将军。

诸葛亮多次外出征战,蒋琬都以丰足的粮草和充足的兵器供应他。诸葛亮常常说:“公琰立志忠正,他是一个和我共同辅佐完成统一大业的人啊。”

后秘密上表给后主刘禅说:“我如果死去,以后的军政大事应该托付给蒋琬。”。

2. 《三国志·赵云传》文言文全文翻译

蒋琬字公琰,是零陵湘乡人氏,少年时与表弟泉陵的刘敏都很知名。

蒋琬是以书佐身份随同刘备到的四川,任广都乡长。(有一次,)刘备曾经四处游历访察突然来到广都,看到蒋琬大小事物都不在心打理。

偶尔还醉酒,刘备很生气,准备治罪。军师诸葛亮请求宽恕,说:“蒋琬是国家栋梁,不是管理方圆百里这样地方的人才啊。

他处理政务以安民为出发点,不是以政绩好看为主要目的,希望主公再考察他。”刘备敬重诸葛亮,于是没有治罪,一时之间免去蒋琬官职就算了。

蒋琬受到处罚之后,晚上梦见一头牛,扭头在门前,流出一大片血,内心十分厌恶,叫占梦的赵直解梦,赵直说:“但凡梦中看到血的,说明事情见了分晓。牛角和牛鼻,像一个‘公’字,您的官位必定会晋升到公卿,大吉的征兆啊。”

随后,蒋琬被任为什邡县令。刘备为汉中王的时候,蒋琬官位是尚书郎。

建兴元年,丞相诸葛亮有了自己的府第,聘用蒋琬为东曹掾。向国家举荐人才,蒋琬一再谦让,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等拿出意见,诸葛亮为此教导他说:“自己认为,疏远自己亲近的人坚持德政以报答百姓,大家既不会隐藏在心里,又使远近都不明白为什么,所以你需要说明他们的功劳举荐,可以明确这种举荐对国家的重要意义啊。”

后来转任参军(军事参谋)。建兴五年,诸葛亮去汉中,蒋琬与长史张裔一起留在府中处理政事。

建兴八年,代替张裔为长史,加授抚军将军。诸葛亮数外出指挥作战,蒋琬负责后勤粮草供给以及兵源。

诸葛亮经常说:“蒋公琰忠诚可靠,一定会和我一起共同辅佐(刘备的)王业啊。”(后来)诸葛亮暗地里给后主上表称:“如果臣诸葛亮有个三长两短,以后的事情可以依靠蒋琬。”

3. 文言文《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注释①睢阳:地名。

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 ③俾:使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会术者病笃( ) (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 ( )1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1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参考答案:课外文言文(12分) 11.(1)正好,恰巧。

(2)擅长。(每一词解释各2分) 12.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或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2分) 13.B(3分) 14.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讲出一点给1分,讲出两点且正确给3分。

4. 管仲贵公文言文翻译

从前,古代圣王治理天下,必定把公心摆在第一位,只要出于公心,天下就太平了。太平是由公心得来的。

(周公的儿子)伯禽(封为鲁国国君),将要赴任时,(向父亲)请教用来治理鲁国的方略,周公说:"(为政要考虑)利民而不要(只考虑)利己。"楚人遗失了弓箭却不肯去寻找,他说:"楚国人遗失了弓箭,(必是)楚国人得到它,又何必去找它呢?"孔子听到这话,说:"去掉'荆楚'这一国别就好了。"老聃听到孔子的话,说:"去掉'人'这一限制就好了。"所以说老聃才是最具有公心的人。天地够伟大了,生育了万物,而不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子女;使万物生长,而不把它们据为己有,万物都蒙受天地的恩泽,享受天地的利益,却不知道这些是从哪里来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更加沉重了,国内百姓都已经无法避讳这件事,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

管仲回答说:"以前我尽心竭力,还不能知道可以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 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啊。"

管仲恭敬地回答,说:"您打算让谁担任宰相呢?" 齐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

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的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像自己(那样正直)的人,便不去接近人家;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对胜过自己的人贤人追羡不已,对赶不上自己的人则劝勉不息,(常常)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对赶不上自己的人表示同情;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分外的不去了解;对于人,不刻意去找小毛病。一定要我推荐宰相人选的话,那么隰朋是合适的。"一国的宰相,可是个大官。当大官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大工匠只注意总体设计,而不亲自挥斧弄凿;大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拨弄锅碗瓢盏;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临阵斗殴,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骚扰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同自己有仇的)的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呵护自己所爱,任用谄谀之人竖刀,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了出来还不得下葬。

人小的时候愚笨,长大了就有了智慧。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醉了还想穿戴整齐,利欲熏心还想出以公道,贪婪暴戾还想成就王道,就是舜都不能做到。(何况凡人呢!)

5. 鲁道宗不欺君文言文答案

原文宗道为人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酒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 以宗道言对。

帝诘 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题目: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6分)(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为谕德时( ) ②尝微行 ( )③宗道方自酒肆来( ) ④故就酒家饮(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然则公当得罪A.杂然相许 B.吴广以为然C.然往来视之 D.然后知生于忧患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2分)即 上 怪 公 来 迟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1)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 11.请结合选文全段概述文中真宗认为鲁宗道“可大用”的原因。

(2分)翻译鲁宗道做人刚正,正直,嫉恶如仇很少容忍,遇到事情敢于直言,不拘谨。作教育太子的官时,家住得离酒店很近,有一次穿着便衣到酒店中,恰巧真宗急召(他)入宫,使者到了(鲁宗道家的)门口,过了很久,鲁宗道才从酒店回来。

使者先回宫了,约定说:“如果皇上怪罪你来晚了,用什么来回答?”鲁宗道说:“(你)只管说实话。”使者说:“你这样是会有罪的。”

(鲁宗道)说:“喝酒,人之常情。欺骗君王是做臣子的大罪阿!”真宗果真问了,使者详细地把鲁宗道所说的告诉了皇上。

皇帝问鲁宗道,他道歉说:“有老朋友从乡里来,我家贫穷得没有杯盘,所以到酒店去喝。”皇帝认为他忠诚诚实可以重用。

答案:8.(1)(4分)①做、当、担任②曾经③才④到,到……去 (书中例句:及为相、尝奏荐某人、方两、持就火炀之。提示:要引导学生关注书释。)

(2)(2分)D9. (2分)即 \上 \怪 公 来 迟(每处1分)10.(4分)(1)真宗果真(果然)问了,使者详细地把(用)鲁宗道所说的告诉(回答)了皇上。(2分)(“果、具、以、对”为关键词)(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2分)11.(2分)(1)为人刚直;(2)遇事敢言;(3)待君忠实。(答到2点即可)。

6. 范文正公逸事 文言文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⑧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⑨,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⑩,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平生好施与( ) ②日食( )

③尝有志于是矣( ) ④及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既而为西帅 ②及为相

B.①以其所入 ②以衾拥覆

C.①而终其志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此其大较也 ②常蹲其身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答案

1、(1)①喜欢。②每天。③曾经。④等到。 (2)D

2、公/虽 位 充 禄 厚/而 贫 终 其 身。

3、(1)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给他们以接济。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4、范仲淹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

7. 《容斋随笔》关于范文正公的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地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它来修饰“德”字,好像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守_______ ②泱泱_______ ③已_______

④易_______ ⑤盛_______ ⑥扣_______

⑦颔首_______

2.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将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殆欲下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严光传文言文

1. 游记类文言文有哪些

1、《满井游记》

明朝: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提,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试,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2、《黄山游记》

清朝:钱谦益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1] 。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拏,所谓扰龙松也。石笋工、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菌,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3、《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湖心亭看雪》

明代: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5、《小石城山记》

唐代:柳宗元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2. 求50篇古文的中心..

1、《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柳河东集》 中心:本文借景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2、《核舟记》 明末 魏学洢 《虞初新志》(清张潮编) 中心:这是一篇说明文,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主题、结构等,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由衷赞美了民间微雕艺人的高超技艺。 3、《黄生借书说》 清 袁枚 《山房文集》 中心:作者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4、《捕蛇者说》 唐 柳宗元 《柳河东集》 中心:文章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5、《桃花源记》 东晋 陶渊明 《陶渊明集》 中心:塑造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东晋末年政治黑暗、兵祸连结的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6、《曹刿论战》 春秋时期 左丘明 《左传》编年体史书 中心:要取信于民及善于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7、《出师表》 三国时期 诸葛亮 《诸葛亮集》 中心:⑴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⑵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8、《登泰山记》 清 姚鼐 《惜抱轩诗文集》 中心:记叙了作者在除夕,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与友人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绘了泰山顶上壮丽雄浑的景象(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9、《爱莲说》 宋 周敦颐 《周元公集》 中心: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10、《陋室铭》 唐 刘禹锡 《全唐文》 中心:全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甘居陋室、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11、《河中石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 中心:文章以寻找沉入河中多年的寺庙石兽为线索,记叙了僧人、讲学家、老河兵等人的四种不同的寻找方法和途径,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凡事不能只凭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地作出判断。

12、《扁鹊见蔡桓公》 战国 韩非《韩非子·喻老》 中心:本文阐明了“讳疾忌医必将带来灾祸”的道理。 启迪: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要像对待疾病一样,不可讳疾忌医,而应该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13、《少年中国说》 近代 《饮冰室合集》 中心论点:“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 中心:全文把封建古老的中国 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 (1)热情歌颂了少年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2)批评了消极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 (3)鼓励人们要奋发图强,创建出光辉的未来中国; (4)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

14、《愚公移山》 战国 列御寇《列子·汤问》 中心: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启迪: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像愚公那样,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地苦干,才能获得成功。

15、《两小儿辩日》 战国 列御寇《列子·汤问》 中心:本文记叙了两小儿争论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的问题及圣人孔子也不能解答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大胆质疑的精神。 启迪:对真理的探求应具有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

宇宙无限,知识无涯,学无止境。在求知的过程中,任何人都要不断进取,实事求是,不能骄傲自满。

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因标准、方法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16、《周亚夫军细柳》西汉 司马迁《史记》纪传体 我国第一部通史 文学名著 中心:本文叙述了汉文帝到霸上、棘门、细柳劳军的经过,赞扬了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治军严明(军容整齐、军纪严明、军礼严谨)。

同时还写出了汉文帝的深明大义。 17、《口技》 清 林嗣环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清 张潮编) 中心:全文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述,记录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表现了我国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湛。 18、《唐雎不辱使命》 西汉 刘向 《战国策》 国别体史书 中心:秦国灭韩亡魏后,企图以“以大易小”的手段并吞安陵。

于是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了一场外交斗争,终于出色的完成了出使的任务。不辱使命,指完成出使的任务;辱,辱没、辜负。

19、《岳阳楼记》 宋 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中心: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通过议论,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是自勉,也是与友人滕子京互勉。

20、《卖油翁》 宋 欧阳修 《欧阳文忠集·归田录》 中心: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

3. 八年级上下册语文文言文中心句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xuān)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yīng)嘤成韵。蝉(chán)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zhou)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jiàn)日。

译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流。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江水都是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驰的快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1];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相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泉水冲激着山石,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好像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从枝条间)见到阳光。

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五柳先生传书法[1]忘食。

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shùhè)[2]穿结,箪(dān)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pō)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3]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qī)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xián)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

只要喝醉了就回家去,从来没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他忘记了世俗间的得与失,凭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4]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部分教材、书籍使用“只”[1])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yǔ)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邪(yé)?其真不知马也!(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韩愈唐)或(《韩愈文选》)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样死在马厩之间,不能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要吃下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良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又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喂饱)使它的才能施展出来,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握着马鞭走到千里马跟前,说道:“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1]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fú)之怠(dài)。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ú)约。

以是人多以书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 几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马说》:托物寓言理,几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讽刺。

《小石潭记》表达了作者在幽深冷寂环境中的孤凄悲苦之情。

《岳阳楼记》作者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的规劝滕子京要心存高远,也表达了自己宽阔胸襟。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高洁志趣。

《满井游记》通过写作者早年在北京满井游历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希望在公事之余能够继续出游的美好愿望。

好累~我一个字一个字打上来的。我们这学期刚学完这些东西。

希望能帮到你!

5. 满井游记中的文言句式

《满井游记》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①冷光乍出于匣也。 宾语后置,“于匣”是状语,“出于匣”即“于匣出”。

译: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

②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

宾语后置,“于山石草木之间”是“萧然”的状语,正常语序应为“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译:在山石草木之间潇洒自然。

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宾语前置,“之”是代词,代指上文所说“郊田之外未始元春,是“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经常把宾语提到动词前,形成宾语前置的句式。正常语序应为“未知之也”。

译: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这一点。

(二)省略句: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省略主语“我”,即偕数友出东直。)

译: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便)同几个朋友出了北京城东直门,到了满井。

②柔梢披风。(动词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柔梢披风”,“于风”作“被”的状语,又构成状语后置。)

译: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

(三)判断句: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

译:能够不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不受拘束流连忘返在山水草木之间的,恐怕只有我这种清闲的官吧。

6. 摘抄有关游记的中心过渡段

精彩过渡句

1、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它包揽了世间万象及千古风流人物,你我不如乘上一页求索的扁舟,追溯那几千年岁月的峥嵘与离奇,体验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们的生活.

2、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者,无不是在戈壁滩上构建一座和谐的花园.

3、古往今来的成功之士原本都是默默无闻,甚至饱受摧残,但他们没有抱怨,经过努力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光芒.

4、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在生命的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团结的凯歌!

5、吾尝疑乎是,今以历史观之,得无信乎?

6、翻开群星闪烁的名人录,浩如烟海的星群中,几颗明星正向我们诠释着这一点.

7、翻开历史名人的自传,有哪一位成功人士,没有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呢?

8、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在生命的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团结的凯歌!

9、于是,我便踏上了探索合作之路,寻寻觅觅?

10、翻开历史长卷,我寻觅着?

11、走进漫漫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无数成功人士的身上都有这种不可或缺的精神.

12、晚风轻起的黄昏,循着朦胧的古意,翻开历史扉页,思绪游荡在历史的河流中.

13、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

14、于是我真诚地翻看泛黄的书页,追寻先辈的足迹,字里行间先哲们的呼吸依旧灼热烫手,我闭上眼睛去细细感受他们留下的点滴智慧.

15、纵观历史的长廊,无数人在痛苦的风雨中锻炼后始成功.

16、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折叠起旅途的平仄,阅读洒满泪水与欢笑的人生,无不是经受痛苦与磨练的人生

7. 求《满井游记》的中心思想及其中心句

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达出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诱人,。

而最后归结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回应开头困居局促之状,迥然有苦乐之异和天渊之别,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通篇写景都渗透着这种洒脱而悠然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桐庐由来文言文

1.

7月22日

严光传 范晔

严光传

范晔

严光宇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土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堰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联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2. 范晔 严光传翻译

原文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

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

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译文 严光,字子陵,又名严道,会稽余姚人。严光年轻时就有很大的名声,与光武一同游学。

到光武即位时,他改换姓名,躲藏起来不见光武。光武想到他的才能,就派人按照他的形貌寻找他。

后来齐地官府上书说:“有一位男子,披着羊皮衣服在水泽中垂钓。” 光武帝怀疑是严光,就备了小车,拿了厚重的礼物,派使者聘请严光。

使者往返多次,严光才肯进京。光武帝让严光住在城北的驻地,供给他床褥,太官早晚为他提供饭菜。

司徒侯霸和严光一向有交情,他派人送书信给严光。送信的人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来,本想立即到来拜访,但因公事所迫,所以没有如愿而来。

希望趁着天黑,委屈你(到他那里)聚谈。”严光没有答话,于是把书简扔给来人,口述回信说:“君房先生:你位至三公,很好。

如果你能身怀仁德,辅佐正义,天下人就会喜悦,如果你一味地阿谀奉承,顺随皇上的旨意,就身首异处。”侯霸收到回信,封好转呈给皇上。

光武帝笑着说:“这个狂奴还是从前的那个样子啊!”光武帝当天就来到严光住处。严光躺在床上不起来,光武帝就坐在严光的床边,摸着他的腹部说:“唉,你这个严子陵啊,难道就不能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吗?”严光还是闭着眼睛不理他,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张开眼睛端详着光武帝,说:“从前唐尧以德治天下,但巢父还是不肯接受天下。

士各有自己的志向,你何必要逼我呢?” 光武帝说:“子陵,我竟然无法使你顺从吗?”于是登车叹息而离开。 光武帝又领严光进宫,与他谈论过去的事情,谈了许多天。

光武帝从容地问严光说:“我比起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微胖了一点。”于是一同睡觉,严光将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

第二天,太史上奏说有客星冒犯皇帝的御座,情势很紧急。光武帝笑着说:“我和老友严子陵在一起睡觉啊。”

严光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但他不肯接受,于是到富春山下种田,后人把他钓鱼的地方取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又特下诏书召严光进京,严光不肯来。

八十岁那年,在家中去世了。光武帝对此很悲伤惋惜,下诏书命令当地的县令赐给他的家人一百万钱、一千斛粮食。

3. 求高中文言文“严光”的翻译

严光,字子陵,另一名字叫严遵,会稽余姚人。小时候有很高的名望,与光武帝刘秀一起游历学习。等到光武帝刘秀即位,严光于是就隐名换姓,避至他乡。刘秀想念他的贤能,于是下令画出他的形貌来寻访他。后来齐国上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皮在大湖中垂钓。”刘秀怀疑他是严光,于是安排车驾,派遣使者聘请他。几次无功而返后他才到来。刘秀让它住在北军,赐给他床褥,让太官早晚给他送膳食。

司徒侯霸一向与严光有旧交,派遣使者捧着书简。使者因此告诉严光说:“侯霸听说先生来了,他想要立即亲自拜访,但是受礼法的限制,不被批准。原意因为年老,自己降低身份来交涉。”严光没有回答,于是就丢给使者札,口述说:“侯霸:你的官位很高,很好。心怀仁慈辅佐道义使天下人高兴,阿谀奉承逆来顺受要坚决杜绝。”侯霸得到这封信,封好给他上奏。刘秀笑着说:“骄狂奴才的老姿态啊。”刘秀当天就到他的馆舍去看望他。严光躺着不起来,刘秀随即到他躺的地方,抚摸着严光的肚子说:“咄咄逼人的严光,不肯帮助我有没有理由吗?”严光再次睡觉不回应,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仔细查看,说:“当初唐尧以德著称,巢父洗耳恭听意见。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志向,为什么要苦苦相逼呢!”刘秀说:“严光,我竟然不能让你屈就啊!”然后上车叹息着离开了。

后来再次请严光入宫,谈论道义和旧情,相互对话了一整天。刘秀调整仪容问严光说:“我比当初如何?”严光回答说:“陛下比以前差远了”因为一起睡觉,严光把脚放在刘秀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官上奏说客人的命运星触犯皇帝很厉害。刘秀笑着说:“我与故人严光一起睡觉罢了。”

除了做谏议大夫,严光不屈从,于是在富春山种田,后人给他钓鱼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再一次特意征辟他做官,他不去。80岁死在家里。刘秀为他伤心惋惜,下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子千斛。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答案:1.D;2.C;3.B;4.C;解析:(1) 视:比较 (2) 以:同是介词,用。

A焉:代词,这里/兼词,向它:B若:这/你:D之:代词,代水/结构助词,“的”。 (3) 描写风景和交代行程的句子不能直接表现作者好游山水 (4) 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5) (1)断句: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2分) (2)①翻译: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全句意思翻译对2分,“可”译对1分。) ②翻译: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全句意思翻译对2分,“逮”译对1分。) 附:文言文译文 钓台在浙江东部,是东汉严子陵先生隐居的地方。

先生的风度气节,映照千古,我素来仰慕他,很想能够游览一次(钓台)为快乐。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是游览。

但是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 我坐船从常山出发,一路总共三百多里,山水都有值得观赏的。

但眼睛看到的,来不及问名字,点点头罢了。只有叮嘱船夫当船经过七里滩时,一定要告诉我。

过了一天,船在群山中航行,忽然看见云端两座山峰挺拔对峙,急忙呼叫船夫说:“这不是钓台吗?”船夫回答说“这就是了!”迫近细看,人们所说的两台,实际是两座山峰。两台东西对峙,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险峻的山岩就像高士站在一起,神态高傲。山峰上的树多是松树,疏疏落落各处种植,高低奇特各有形态;它们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又好像百多条游动的龙,水波流动,那样子好像要飞起来。

山峰下面,严先生的祠堂就在那里。料想他当日垂钓,应该就在这里,本来就没有登上山峰去钓鱼的道理。

这山既奇特秀丽,环境又幽美,我就想要停船靠岸登上山去,可是船夫坚持不同意。不能勉强他,于是对这山行一个礼,船继续航行。

于是我的脚不能够去游览而眼睛去游览了。低头抬头之间,阵阵清风慢慢吹来,说不出名字的香气,从四面山峰传来,那么我的鼻子也游览了。

船夫说七里滩水质很好,尝一尝确实是这样,那么我的舌头也游览了。一会儿,随着船行进,山峰转过去,就望不到了。

转身坐在船舱中,恍惚间好像离开船登上岸,像拨开草寻找石级,像整顿衣服站在最高处,向下俯瞰,群山排列,有的清秀沉静像文人,有的雄伟挺拔像武夫,非常像东汉云台众位将相,并非不杰出高超,觉得与严先生比较,却都处在下风了,这是我的精神游览了。天色晚了,船停泊在前面沙洲。

大家稍为安定,就叫船夫来,用酒慰劳他,详细询问他说:“你曾经登过钓台吗?山中的景色怎么样?”船夫全都能够回答,于是我的耳朵也一并游览了。啊呀,这次游玩真快乐啊! 有个客人笑着对我说:“您的脚没有走出船中一步,有在哪里游览呢?”唉,客人不曾听说过吗?从前宗少文躺在床上游历五岳,孙兴公在远处作《天台山赋》,都没有亲身到那地方。

我现在所得到的,跟这两个人比较,不是显得多了吗?所以说:当作是游览,就也算是游览了。客人说:“如果没有听您一番话,就想不到这些。

虽然是这样,有少文的画,兴公的赋,您为什么不制作一篇文章,来答谢山的神灵呢?”我自愧比不上他们,便写了这篇游记。

5. 文言文,严光开头原文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

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

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用权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

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腰领绝。”霸得与封奏之。

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

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光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逍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差增:稍微胖了一点)于往。”

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

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臣尔。”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

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

年八十,终于家。

6.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台建严先生祠堂 文言文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ecoo课Net件co.cnf

解析: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译文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7. 《李泰伯传》文言文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就随意改动一个字,使歌词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有疑问请追问,满意请顺手纳,点击左下角按钮纳为满意答案,谢谢

文言文阅读:范文公正,守桐庐,给我们什么启示

1. 桐庐民间传说

有明一代,桐庐出了两个最为有名的人物。一个是人称俞都堂的俞谏,而另一个则是号称姚天官的姚夔。大概是桐庐人对这两位桐庐名人的推崇,除了正史中的记载,他们两人在民间也有不少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或真或,但都成为了桐庐人文历史中的独具魅力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姚夔的传说。

姚夔,字大章,明英宗正统七年进士。姚夔在乡试、会试中都名列榜首。隔年,授予吏科给事中,开始了他的仕途,直至吏部尚书。姚夔去世后,被赠与少保,谥号文敏。姚夔才能宏大,心胸开阔磊落。朝廷商议没办法定案的事情,姚夔一句话立即决定。他在吏部的时候,很注意人才的提拔和任用,也不避亲戚故旧。当初,王翱主持吏部,对南方人有所压制,所以北方人很喜欢他。到姚夔时,喜帮助南方人,只要是被姚夔评定或推荐的人多能称职。

姚夔为官之时,当时的皇帝景泰帝身体不舒服,姚夔偕同群臣上疏请求恢复英宗皇帝的太子。但没有得到认可。第二天,姚夔原本想率领百官在宫前跪地请求恢复太子,但石亨等人已早一步奉太上皇英宗恢复皇位,且将姚夔调到南京礼部。明英宗一直都很了解姚夔的为人,后来听闻恢复储君的议论时,便立即用快马将他召回,并将他升为左侍郎。

姚夔为人坚持原则,成化二年,皇帝听从尚书李宾的建议,召令南畿等地的诸生:只要缴交粮食救济灾荒,就可以入国子监。姚夔认为此法不妥,上奏请求停止这种做法。后来,各地多次出现灾害怪异,姚夔上疏请求皇帝经常出席御前讲经,主持各项重要政务的裁决。亲近正人君子,远离小人,节约各项费用,爱惜器物,无论衣食言行,都要遵照祖宗既成的法规,以回报天意。皇帝看完后深感赞同并褒奖了姚夔。孝宗时,皇帝相信番僧,有封为法王、佛子的,服饰用具僭越等级,没有限制。奸人羡慕他们,竞相成为他们的同伙。姚夔尽力进谏,情况才稍微减退。姚夔历经数朝,每次遇到灾害怪异,他都会请求皇帝救济抚恤,并表达对受灾百姓的担心和关爱。

2. 描写桐庐的古诗词

宣城青溪 (一作入清溪山) 李白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啰唝曲 刘春

那年离别日,

只道往桐庐。

桐庐人不见,

今得广州书。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桐庐县作 韦庄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潭心倒影时开合,谷口闲云自卷舒。

此境只应词客爱,投文空吊木玄虚。

望纳。谢谢。

3. 桐庐这个名字有什么历史渊源

要从桐君老人说起 :说起这位桐君老人,根据《方舆胜揽》记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时候,此山上长满了许多的桐树,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为这位老人的医术非常高明,经常给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

所以当地人非常感谢他,请他留下姓名,永远为他传诵。当人们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树,人们根据他的这一示意,便把这座山称为桐君山,这位老人称为桐君老人,意指桐树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镇称为桐庐镇,取“桐树下的草庐”之意。

4.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台建严先生祠堂 文言文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ecoo课Net件co.cnf

解析: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

译文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5.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是哪篇文言文中的句子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出自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翻译 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的远山融为一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赏析 本文叙述作者乘船自桐庐至富阳途中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富春江),它创造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

流露出对追求名利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之趣。 全文分三段。

首段是总写,勾勒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

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

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

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

此文不是运用移步换景写法,而是在总写之后,分镜头逐一描绘。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

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

从地理状况看。江流自东而西,流经之处地势复杂,有的地段江面开阔,水波不兴,江面如镜,幽静明澈,有的地段狭窄,江岸陡峻,故急湍猛浪,桀骜不驯,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

这段只用了三句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第三段进而写“奇山”。

作者不是具体地描摹某山某景,而是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段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从舟中仰视夹岸群山,无数山峰直插云天,虎虎有气,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作者的目光又从整体转到细部,再次突出山之“奇”,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各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

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珍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

这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作者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一生较坎坷,曾遭到焚书免职处分,在其他写景诗文中,也常流露这种不平心情绪。

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

6. 《李泰伯传》文言文翻译 求解答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范仲淹)将传记及歌词写完后,拿它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就随意改动一个字,使歌词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7. 桐庐的民族传说20字

白云源风景区紧挨着富春江,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除主体在桐庐县内,还涉及富阳、建德、诸暨、浦江,主峰观音尖海拔1246.5米,是龙门山脉的最高峰同时也是富春江沿岸的最高峰。

现在所提的白云源景区指的只是已开发的一期峡谷风光带,而整个白云源和周边区域可称之为"泛白云源"区域。这个区域以白云源观音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可包括龙门山脉的大部分景点,其中有:富阳龙门古镇、诸暨五泄、浦江仙华山、马岭、桐庐茆坪古镇和富春江沿岸的鸬鹚湾、钓台等景点,形成了一个以白云源为中心的风景旅游圈。

"泛白云源"山广水美,自然风景十分丰富,人文积淀深厚,唐代著名诗人方干便出生在"泛白云源"区域中的白云村,相传朱元璋也曾欲定都于"泛白云源"区域中富阳诸暨桐庐交界的盆地。 由于白云源古时就是连接浙西浙东的交通要道,这里就遍布了各朝各代诗人们的足迹,成为浙西唐诗之路的起点。

受地势限制,"泛白云源"区域内自然环境大多未受人为破坏,原生态保持较好,沿线风光秀美,小村落星星点点的遍布其中,民风自然淳朴,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如今环白云源游可形成两个游线:杭州-大田-雪水-凤川-白云源和杭州-龙门古镇-大田-五泄-浦江-马岭-白云源,两条线路各有特色,适合旅行社组团,更适合现今自助休闲旅游,尤其是汽车拉风。

白云源与泛白云源是一个自由度非常大的旅游区域,休闲意味极浓的自助游、探险游、风情游,都可以在此找到理想的空间。 中国崇尚美食文化,被誉为美食之国,一方水土必有一方美食。

白云源地处峡谷深处,一年四季美味不断。绝佳的环境,高峻的地势使得白云源出产的茶叶格外清香,笋干尤为鲜美。

其间野味众多,冬天的野生黄麂褒更是冬令进补的佳品,平时如果你运气够好,可能还会有野猪肉可以品尝。在白云源你可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农家菜,还不快来尝尝。

酒:白云源高山泉水酿制出的红曲酒,清冽可口,厚味甘醇。 特产:白云源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野生植物丰富,野生猕猴桃、苦丁茶是白云源景区的两大特产。

来到白云源你可住在农家乐旅馆,价格公道实惠,不仅可以吃到极富农家情趣的饭菜,晚上还可以吹吹清新的山风,开开篝火晚会,数数星星,真是浪漫的很哦。 如果你对住的要求比较高,你可以住到景区下属的慈云山庄,慈云山庄为二星标准,坐落于桐庐另一风景区——独山顶。

山庄交通便利、环境幽静、配套设施完备。

文言文阅读范文正公

从李泰伯的角度:不迷信权威,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评论他人作品要实事求是,既要用欣赏的眼光肯定对其优点,又要委婉诚恳指出其不足。

从范仲淹的角度:当自己在某方面出众时,不以权威自居而轻视他人,而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勇于承认不足,并及时改正。

小朋友,你连句子都打错了呢,是范文正公

以后要注意一点,一字之差,也会要命的,要是考试就不好了

1. 课外文言文《范文正公罢宴》阅读答案

范仲淹罢宴

范文正公守邠州,暇日率僚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絰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邻,賵殓棺椁皆所未具.公怃然,即彻宴席,厚周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注释①邠州:古州名,在今陕西境内.②觞:酒杯.③缞絰:丧服,此指穿着丧服.④营理:筹办.⑤寓居士人:客居在外的读书人.⑥賵殓:下葬时入殓的衣服.⑦棺材外面的套棺.⑧彻:通“撤”,撤去.⑨周:救济.

文化常识

谥号,上文所说的范文正,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他死后,朝廷给他的谥号叫“文正”,所以后人敬称他为范文正.又如宋朝的包拯,死后赐谥号“孝肃”,故后人称他为包孝肃;岳飞谥号为“武穆”,故又称**穆;明徐光启谥号为“文定”,故又称徐文定;清纪昀的谥号为“文达”,故又称纪文达.

考点

①守②卒③殡④具⑤泣

2、翻译:①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②公亟令询之

3、“公怃然”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大家感慨的样子;②大家忧伤的样子;③范仲淹忧伤的样子;④范仲淹默不作声的样子.

4、理解:这件事可以用来证明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一名名言:

2. 文言文阅读(12分)范文正公轻财好施,尤厚于族人

小题1:A小题1:(1)(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在姑苏近郊买了数千亩良田,修了一座“义庄”,用来供养族人当中的贫穷的人。

(既、为、以,各0.5分)(2)范仲淹的子孙贤明善良,到现在(还) 尊奉范仲淹的规矩(做法),不敢废除。(贤、奉、法各0.5分)小题1:体现了范文正公显贵了之后,心中还装着其他人的优秀品质。

小题1:A、主:管理(他选出一个辈分高而且有贤能的人来管理他资金的进出)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做这类题时应注意: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关键词语要翻译准确,力求做到“信”“达”“雅”。2、要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翻译时还原成现代汉语语序。

3、要注意语句整体的通顺完整。(1)既:已经。

于:在。为:建造,修。

以:用来。(2)贤:贤明。

奉:尊奉。法:规矩、做法。

3. 《容斋随笔》关于范文正公的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①守桐庐②,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③,其歌词④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⑤,握手⑥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⑦,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⑧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

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 ②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

③记:传记。 ④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⑤瞿然:惊讶的样子。⑥握手:拱手。

⑦溥(pǔ):大。⑧凝:注意力集中。

翻译: 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地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惊讶,拱手请教他。(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它来修饰“德”字,好像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守_______ ②泱泱_______ ③已_______ ④易_______ ⑤盛_______ ⑥扣_______ ⑦颔首_______ 2.翻译: ①既成,以示李泰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必将名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殆欲下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做郡太守 ②水浩大的样子 ③停 ④改换 ⑤大 ⑥问 ⑦点头 2.①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 ②必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 ③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①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 ②“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

4. 范文正公逸事 文言文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③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④;嫁女者五十千⑤,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⑥。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⑧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⑨,于是始有禄赐之人,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⑩,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②负郭:靠近城郭。负,背倚。③常稔[rěn ]之田:常熟之田,良田。稔,庄稼成熟。④缣[jiān ]:细密之绢。⑤千:一千钱为一贯。⑥斛[hú ]:古代量器,以十斗为一斛。⑦沛然:充裕的样子。⑧屏:指罢官或离职。⑨参大政:指导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⑩修其业:指主持义田之事。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平生好施与( ) ②日食( )

③尝有志于是矣( ) ④及参大政( )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既而为西帅 ②及为相

B.①以其所入 ②以衾拥覆

C.①而终其志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

D.①此其大较也 ②常蹲其身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公 虽 位 充 禄 厚 而 贫 终 其 身。

3、翻译句子。(4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4、本文是钱公辅为范仲淹立的碑,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分)

答案

1、(1)①喜欢。②每天。③曾经。④等到。 (2)D

2、公/虽 位 充 禄 厚/而 贫 终 其 身。

3、(1)选择关系亲近却很贫苦、关系疏远却很贤能的人,都给他们以接济。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4、范仲淹置义田帮助自己的族人。

5. 文言文阅读

小题1:补贴供养 实现达到小题2:B.小题3:(他的)后代子孙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就如同范仲淹活着的时候一样。

小题1:试题分析:“ 赡 ”字在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较少,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它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近。应译为“供养”。

“终”根据语境应译为动词,宾语是“志”,所以应译为“完成”。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的“以”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表目的,译为“来”,B项中的“则”前者译为“就”,后者与“然”连用,是“那么”的意思。C项中的“而”前者是连词,后者与“已”组成固定搭配。

D项中的“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无意。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修其业,承其志”等。

“修其业,承其志”是并列的动宾短语,根据上下文可译为“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