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的乘法口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2.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

3.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

4.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

5.幼儿园教师听课评课_幼儿园听课简单评语

6.四年级音乐歌表演脚印评课内容

评课材料_评课材料数学

评课模板

1. 老师的授课环节教学设计完整,教学理念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流畅,与学生互动良好,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前、课中、课后任务设计有效衔接,相互支撑(1' 25''—2' 25'')。二、注重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有效应用,创新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如课前预习(1' 30''—2' 05'')、课外调查(4' 10''—4' 40'')、课外作业等环节中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为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与学生互动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可以改进的地方有三:一是课堂时间分配应更加合理。如课文内容导入时间过长(2' 25''—6' 20'')、关于empathy的解释过于拖沓重复(13' 39''—17' 19''),时间分配不成比例。二是更加注重对文本本身语言层面的挖掘,突出对语言能力特别是关键词句和结构的处理,同时应当注意如何把本单元的两篇课文贯穿起来,激发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三是优化对学生回答的反馈,应更加深入,更有信息,不能太随意(5' 40''—5' 45'')。作业布置要适量,目的要更明确。

说课 专家点评 老师在说课环节给我留下突出印象的有四点:一是她语速很快、信息量大、思路清晰。她的说课分两个步骤,即对教学材料的文本分析,和基于文本分析的教学设计( 0' 18''—0' 25'' );二是她有清晰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完整、教学目标明确合理。她的教学目标设定基于语言,又不止于语言,既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又兼顾学生写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1' 48''—2' 25'' );三是她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突出学术语篇特点,并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术语篇写作能力( 5' 30''—5' 55'' ),不仅关注关键字词与结构,也包括语篇的逻辑结构,让学生领悟科技语篇的美;四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创新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过程的多个环节如课前预习( 3' 15''—3' 50'' )、课堂教学效果检验( 8' 52''—9' 00'' )等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为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使课堂教学更有的放矢。

可以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三:一是教学设计中谈及的目标、方法、策略太多,面面俱到但因不能充分展开而略显空泛,重点不是特别突出;二是教学语言精准度还有待提升,个别地方还有发音不准与口误现象(如 and , genre , autonomous , paraphrase )等等;三是讲课时语速可以适度放慢,减少平铺直叙,更好的利用声调的变化,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也能更清楚的突出重点。

2. 老师的授课环节以相关教学理论为指导,教学设计完整,教学理念清晰,教学目标明确合理,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步骤衔接自然,与学生互动良好,教态自然,语言流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几点:一、教学设计用环状图(0' 28'' — 1' 40'')清楚地呈现了教学理念、目标、方法和步骤。二、Gender box的教具设计与讨论非常自然地导入课文内容(3' 15'' — 4' 00''),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并贯穿始终。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前、课中、课后任务设计有效衔接(1' 42'' — 3' 00'')。四、教学过程中始终面带微笑,有亲和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与学生互动形式多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堂掌控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五、课件制作设计美观大方,与授课内容高度协调。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三:一是更加注重对文本本身语言层面的挖掘,突出对语言能力特别是关键词句和结构的处理;二是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引入中西文化关于性别平等议题的观念对比,更加突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三是回答评委提问时不要急于抢答,要准确领会提问意图,回答更加切题、中肯。

说课

专家点评: 老师在说课环节给我留下的突出印象有四点:一是思路清晰,逻辑性强。一开始就简介文本,直奔主题清楚说明说课整体安排,便于评委和听众把握了解说课内容(0' 38'' — 0' 50'')。二是教学设计完整合理、方法得当。她能根据给定选材的题材、体裁、内容、难度等特点确定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实施步骤,并逐一展开,理念清晰,目标明确,有理有据。三是教学设计基于语言,超越语言。如根据指定文本特点设计使用内容与语言融合式教学法(CLIL)(4' 00'' — 4' 30''),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主题内容学习并重,同时兼顾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培养。教学设计虚实结合,视野宽,有高度。根据文章内容,基于时间主线的填空练习设计有助于学生加深文本理解(6' 43'' — 7' 20'')。四是沉稳大方、语言流利,体现出很好的教师综合素质。对说课和回答时间控制妥当,能正面呼应评委提问,并努力阐释自己的观点。

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有二:一是语言精准度还有待提升,个别地方还有错误与口误(0' 12'' — 0' 15''、1' 10'' — 1' 12''、3' 21''、5' 23'' — 5' 27''),对个别提问问题如metacognitive skills理解不透(12' 30'' — 13' 00''),回答得有些捉襟见肘;二是针对文本本身的教学内容挖掘还有待深化。

?

老师是一位优秀的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是一位颇具潜力的优秀选手。其个人形象、英语表达、教学准备及课堂教学安排等多个方面都能展示出优秀素质。

她的个人形象优美,落落大方,活泼亲和,着装得体,具备青年英语教师的一切正面要求。

作为英语教师,其英语口头表达自然、流畅、简洁,能够很好满足课堂教学需要。

从其课堂展示可以看出,她认真踏实,课前做了比较充足的准备工作。其PPT制作能够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有关黄晓明的语言示例选取、两段听力材料的准备、学生课堂分组讨论的话题准备等显示她课前有准备,对课堂有设计。

老师的20分钟课堂教学安排较为完整。她交代了课堂受众的英语水平、整个教学的任务、拟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拟展示的具体教学内容。开课前的一分钟总体介绍符合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

作为青年教师,就视听说课而言,她颇具潜力,但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就其教学过程而言,以下意见和建议可供参考与讨论。

首先,对先进教学理念的融会贯通尚不够娴熟,教学经验有待提升。其课堂的总体安排从宏观上看基本没有问题,但落实到整个20分钟的具体教学点便存在一些问题。她提出任务驱动 (task-based)、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centered) 的教学理念,这一点非常优秀。但纵观整个展示过程我们未能观察到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传统的、没有先进理念支撑的普通课堂教学有何明显差别。这就说明我们要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并能切实实践之,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不着实际。关于任务驱动,本节课的任务应该是从表达式,语音语调等语言点出发,教授学生学习用英语给别人提建议,但高洁老师的具体处理呈线性流动,基本平铺直叙,看不到重点,缺乏系统的梳理和逐层的推进,每个知识点的导入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导致整个过程立体感不突出,具体任务不明确。比如说,请学生回答问题是检验和训练他们的遣词造句能力,还是锻炼他们的语音语调能力呢?这一点不仅从知识点的安排上看不出来,从提问和回应学生的反应上也未能体现。

其次,语言学理论知识有待进一步提升。老师不仅要自己懂、会使用,还需要了解相关语言现象背后的原理,懂得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内化之,使其服务于教学。例如,这节课的任务主要是教授学生使用“建议言语行为”。老师需要具备相应的语用学知识,语法知识和语音学知识,懂得把相关的语用、语法、语音理论和知识融入教学,形成从语用到语法再到语音语调的知识链,结合相关教学素材和学生的互动实践,教会何时使用、如何把握用词和语调,以及背后的原因。在具体操练时应针对学生的反应来进一步落实这些理论或知识。同事,还需牢记视听说课程是一门技能课,因此语言学理论要服务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

最后,对视听说课的教学使命也应该有更为全面的理解,要有多模态教学理念。这节展示有“听”,也有“说”,但对“视”几乎没有涉及。

说课

专家点评

? 大赛中的“说课部分”是最见选手功底的环节。选手在很短的规定时间里要听懂所给材料,并做好相关教学安排。这能充分体现选手的语言能力、语言学功底、教学理论功底和教学实践能力。高洁老师能较好完成说课环节的相关任务。根据材料,高洁老师进行了有关教学对象、教学任务、时间安排、各时间段具体任务的介绍,并就整个教学过程做了较清晰的讲解。从说课环节可以看出高洁老师英文听说能力较强,在很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该段主要内容,抓住了核心信息,对信息的整体结构也有把握。说课过程充分展示了其丰富的教学经验。高洁老师的说课环节总体评价优良,但也还存在提升空间,具体意见和建议如下。首先,高洁老师的说课板书不够整齐,略显凌乱,会影响其说课效果;在教学任务安排上尚未达到环环相扣,例如,她没能讲解清楚45分钟教学的最后20分钟学生口语训练部分跟前面视听部分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做到前后互补、相互关联。其次,说课环节显示出高洁老师语言学理论功底上有较大提升空间。高洁老师对该的关注点基本集中在单词和文本内容涉及的时间、地点、原因等基本结构要素上。这样一来,我们很难看出该课程与英语泛读有何区别,因为高洁老师未能指出语音、语调、视觉等要素对文本理解和信息捕捉的作用;其次,高洁老师未能阐述直接影响文本理解和结构的科技报道的文体特点及其信息结构范式;另外,既然是材料,那么音频中声音的抑扬顿挫、连读、吞音和图示的清晰模糊等都有其语音学和视觉等理论支撑,可惜高洁老师基本没有提及。我们对高洁老师的建议是充分发挥个人活力和语言基本功优势,进一步补足语言学相关理论和知识,钻研好教学法,做到自己行、教的行,教会学生也很行。

?

七的乘法口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 语文评课用语,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小学语文怎样评课

对苹果Siri语音功能提出批评的并非莫斯伯格一人。商业/新闻网站BusinessInsider主编兼CEO亨利·布洛杰特(HenryBlodget)此前就曾表示:如果乔布斯还在的话,他几个月前就会叫停Siri功能。他还曾表示:坦率地说,苹果现在仍然在对一款像Siri那样有缺陷的产品做广告宣传

这着实令人担忧。《财富》杂志资深自由编辑亚当·拉辛斯基(AdamLashinsky)也曾表示,一些曾在苹果任职的知情人士认为,

苹果公司的员工都因Siri尚不成熟就推出而感到难堪。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目前,深圳唯冠从苹果公司获得的6000万美元和解金由相关法院保管。

语文评课用语

与此同时,竞争却越发激烈。与Android相比,我还是更喜欢iOS,我还认为Windows与iOS基本打成平手。但肯定有很多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这是因为这三大移动平台不相上下,没有一款平台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它们的功能优势都很微弱。这三大平台几乎在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3年前,如果你购买任何一部iPhone以外的智能手机,肯定会满腹牢骚,但现在早已今非昔比。

2. 初二语文评课记录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评课记录与反思 开学之初,初中语文组听了衡老师的一堂汇报课,他所执教的课文是初二的《大道之行也》,现将评课及反思简单摘录如下: 姚老师:1、本堂课的导入设计平淡却很有效。

老师让学生背已读过的《桃花源记》引入课堂教学,这既为学习新课作了铺垫,又强化了所学知识的积累。紧接着提问《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起到了较好的激趣作用,应当说这种导入是比较成功的。

2、教师将本课设置了六个问题,课前让学生将预习结果分组板在黑板上,从检查预习效果以及帮助学生完成对内容理解的角度来说,此环节是安排合理的,这样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书写能力、解题能力。 商榷:学生陈述答案时,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

若考虑让其他组发表见解展开讨论,或许更能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谢老师:通过设计六个问题,重点突出,知识点落实到位,并且老师能引导适时的朗读,只是学生展示时声音较小。

刘老师:本堂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堂结构完整,知识点基本落实到位,不足点就是老师讲课声音不太洪亮,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不是很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牛老师: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语速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过学生的展示还有待于老师进一步强调并引导,让展示自然、大方的学生做榜样。

金老师:能将本课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对“大同”社会特征的理解。 本文是文言文,还要强化朗读,学生可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来展示,在读中感受、领悟、赏析。

巩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衡老师深知:课堂越开放,对自己教学越有利,因而,作为明阳的新成员,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凭他的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开放性课堂是人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它要求参与,有话可说,课堂的话语权属于学生,课堂的主宰权属于学生。

其实,这样一来的课堂对老师要求更高了,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是严峻的考验,老师一定要不断充电学习。 教育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辛的,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者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正所谓:“呕心沥血探新路,吹尽黄沙始见金”,相信,我们如果有衡老师大胆尝试的魄力和精神,咱们的教育事业一定回日臻完善、成熟。

反思 开学伊始,学校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教研教改的理论学习;还邀请了县教研室的主任举行了新课改理论的讲座。9月7日,我还有幸听了同校老师的示范课:新颖的课堂模式,热烈的课堂气氛,机智的点拨……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期间,我还听了其他老师的课,觉得启发很大。因而,我想借这次汇报课的机会,尝试这种新的课堂模式,并向各位同行求教。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篇幅较短,理论性较强的文言文。初中生很难理解透彻。

但我认为有点难度,正好可以给自己和学生们一个好的锻炼机会。于是,就按照教学进度,用这篇文章来上课。

上课前,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去预习课文。自己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结合课文注释,掌握课文大意。

并布置了各小组的讨论题。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题上。

把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来组织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没有我预想的热烈,有些小组的准备明显不够充分,答案过于简单。六个小组有两个小组准备充分,答案全面,还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效果良好。

有两个小组回答还是比较准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0333038确,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异议。当然,也不能激起讨论,显得平淡。

第一小组的回答比较简单。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补充的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完善,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

可谓是有失有得。 仔细地回顾整堂课。

认为这堂课虽然完成了预先设置的课堂教学任务,但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1、学生的课前预习还不够充分,必须认真组织好课前预习。

从学生的讨论情况来看:有些小组的讨论还不够充分,讨论的结果较为简单,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深入。 2、学生还不够适应这种课堂模式。

有的小组组织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时,声音太小,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课堂环节不熟。还要经常参与、锻炼,才能不断进步。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提高。 由于自己对这种课堂模式了解不深,接触得不多。

对学生的情况不够熟悉,个体、班级之间的差异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在组织学生预习、讨论时,针对性不强。

对学生的评点也有不到位之处。没有营造出活跃、灵动的课堂气氛来。

以上是我自己对这堂课的一点浅陋想法,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

3. 听古诗评课稿

《泊船瓜洲》是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这节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王老师引导学生参与读、讲、背、写的语文实践,体现了三点。

1.学生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过程实质所决议的,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干起作用。

只有尊敬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中,才干保证落实主体地位。这节课从三方面做了努力。

一是时间上给予保证,力避逐字逐句的梳理剖析,节约时间让学生多读多写;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控制学习方法;三是教者平等地看待学生。课始与学生约定学习方法,课中撒手让学生学习、重视良好习惯的培育,课后留给学生广阔的学习与摸索空间。

2.面向全体,着眼发展。教者尊敬每个学生,让全班学生都有展示的机遇,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学生在课内点击课件材料自学,回家通过软盘自学,沟通了课内课外,拓展了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落实了思想教育内容。这节课力求通过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感悟内容,在拓展延伸中初步感知祖国文化遗产的丰盛,进而培育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的情绪。

4. 初中语文如何评课的论文

一、评课的概念 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等。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这了改进。

二、评课的意义 评课能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评课的原则 1.评课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课堂教学是一个准备---实施---目标达成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要全面反映这个过程需要考察相当多的因素。

正确评价一堂课,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察,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课堂教学评价要改变传统的以“评教”为重点的现象,把评价的重点转到“评学”上面,以此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要把评课的关注点,从教师传递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方向上面,转到如何针对学习差异进行因人施教,如何把过多的统一讲授,转变为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讨论和统一答疑、点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课堂,转变为以适当的统一讲解与有指导的自学或自由选择条件下的探究、研讨,查询相结合的课堂。转变评课的着眼点:评价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果,尤其不能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考评分数,而应该更多关心教师在创设有效教学活动的环境与气氛上,关心教师对学习者流动的指导、帮助是否切实有效。

4.评课要提倡创新,培育个性。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

正确地评价一堂课时,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5. 初中语文说课稿

以下是说课稿,供你参考一下:《往事依依》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精当的选材,结构上的前后照应及描写情状的方法. (2)品味文中有声有色、文情并茂的语言描写,体会其中的意境之乐. 2、过程和方法: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了哪些内容,读中注意圈点勾画. (2)精度探究,揣摩文章的思路层次,寻求过渡语段,感悟文中蕴含的感情因素. (3)比较阅读,将本文与后面的几篇文章从内容、情感、结构、语言等方面对比阅读,找出异同点,加以感悟、品味. (4)心领口诵,在反复诵读中引起感情共鸣,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提高语言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与难点: (一) 重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精神生活的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二) 难点: 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明做人之理. 2、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设想 1、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整体感知.在独立、合作研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写了几件事.理解本文选材的精当,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第二课时:讨论、品味语言.小组讨论交流,品味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对精神生活的描写,进一步体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 四、学习方法: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 六、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选材的精当. 2、体会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二、课前预习 预习内容及要求: 1、自学生字词: 徜徉 浩淼 绚丽 雨晦 镌刻 雕镂 婵娟 感慨万端 谆谆教导 搜索枯肠 2、作者简介 于漪,江苏镇江人,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在38年的教学生涯中,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语文育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160多篇,总计50万字. 本文是于漪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而写的,刊登在1999年第七期(初中版)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3、搜集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三、导入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今天,我们就到于漪老师的《依依往事》中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四、预习展示 1、展示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效果 2、作者及背景介绍:(学生课前搜集) 五、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能复述出所回忆的四件事. (1) 学生自由朗读.(朗读要求:准确、流利,尽量做到有感情.) (2) 概括文中所写四件事:。

6. 初二语文评课记录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评课记录与反思 开学之初,初中语文组听了衡老师的一堂汇报课,他所执教的课文是初二的《大道之行也》,现将评课及反思简单摘录如下: 姚老师:1、本堂课的导入设计平淡却很有效。

老师让学生背已读过的《桃花源记》引入课堂教学,这既为学习新课作了铺垫,又强化了所学知识的积累。紧接着提问《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是怎样的社会?作为本课教学的切入点,起到了较好的激趣作用,应当说这种导入是比较成功的。

2、教师将本课设置了六个问题,课前让学生将预习结果分组板在黑板上,从检查预习效果以及帮助学生完成对内容理解的角度来说,此环节是安排合理的,这样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书写能力、解题能力。 商榷:学生陈述答案时,只是停留在照本宣科。

若考虑让其他组发表见解展开讨论,或许更能激活课堂、激活学生思维。 谢老师:通过设计六个问题,重点突出,知识点落实到位,并且老师能引导适时的朗读,只是学生展示时声音较小。

刘老师:本堂课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课堂结构完整,知识点基本落实到位,不足点就是老师讲课声音不太洪亮,主动参与课堂的学生不是很多,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牛老师:老师讲课思路清晰,语速适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过学生的展示还有待于老师进一步强调并引导,让展示自然、大方的学生做榜样。

金老师:能将本课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有利于学生对“大同”社会特征的理解。 本文是文言文,还要强化朗读,学生可通过多样的朗读形式来展示,在读中感受、领悟、赏析。

巩老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衡老师深知:课堂越开放,对自己教学越有利,因而,作为明阳的新成员,敢于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凭他的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我不由得肃然起敬。 开放性课堂是人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它要求参与,有话可说,课堂的话语权属于学生,课堂的主宰权属于学生。

其实,这样一来的课堂对老师要求更高了,对老师的综合素质是严峻的考验,老师一定要不断充电学习。 教育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辛的,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者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正所谓:“呕心沥血探新路,吹尽黄沙始见金”,相信,我们如果有衡老师大胆尝试的魄力和精神,咱们的教育事业一定回日臻完善、成熟。

反思 开学伊始,学校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教研教改的理论学习;还邀请了县教研室的主任举行了新课改理论的讲座。9月7日,我还有幸听了同校老师的示范课:新颖的课堂模式,热烈的课堂气氛,机智的点拨……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期间,我还听了其他老师的课,觉得启发很大。因而,我想借这次汇报课的机会,尝试这种新的课堂模式,并向各位同行求教。

《大道之行也》是一篇篇幅较短,理论性较强的文言文。初中生很难理解透彻。

但我认为有点难度,正好可以给自己和学生们一个好的锻炼机会。于是,就按照教学进度,用这篇文章来上课。

上课前,要求学生利用早自习去预习课文。自己解决字音、字义问题,结合课文注释,掌握课文大意。

并布置了各小组的讨论题。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题上。

把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来组织课堂。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自主讨论、探究为主。

课堂上,学生的讨论没有我预想的热烈,有些小组的准备明显不够充分,答案过于简单。六个小组有两个小组准备充分,答案全面,还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效果良好。

有两个小组回答还是比较准确,没有引起其他同学的异议。当然,也不能激起讨论,显得平淡。

第一小组的回答比较简单。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补充的同学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完善,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

可谓是有失有得。 仔细地回顾整堂课。

认为这堂课虽然完成了预先设置的课堂教学任务,但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还很多。 1、学生的课前预习还不够充分,必须认真组织好课前预习。

从学生的讨论情况来看:有些小组的讨论还不够充分,讨论的结果较为简单,得出的结论不够全面、深入。 2、学生还不够适应这种课堂模式。

有的小组组织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时,声音太小,甚至有些手足无措,课堂环节不熟。还要经常参与、锻炼,才能不断进步。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要提高。 由于自己对这种课堂模式了解不深,接触得不多。

对学生的情况不够熟悉,个体、班级之间的差异也没有充分的了解。在组织学生预习、讨论时,针对性不强。

对学生的评点也有不到位之处。没有营造出活跃、灵动的课堂气氛来。

以上是我自己对这堂课的一点浅陋想法,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

7. 小学语文如何评课

新课改下如何评小学语文课 评课也称课的分析,是听课人依据一定标准对所听课的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诊断。

它对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着积极作用。下面就新课改下如何评小学语文课的一些浅见与同行们作以探讨。

一、评课的原则。 评课是一项严肃的教学研究活动,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一是指导性原则。评课的目的是对教学进行指导,给执教者或执教者所在学校指出一个明确的教研方向。

因此,评课要抓准主要问题与主要特点来评。 二是综合性原则。

评课者要凭借评课的各种标准综合评定其所长或所短。 三是分析性原则。

评课者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其长处充分肯定鼓励,并委婉指出不足是什么,什么地方还要提高。 四是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教师,不同的课,要用不同评法。 五是互动性原则。

对课的评价不宜搞一言堂,要让执教者、听课者、评课者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在平等、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求同存导,互相借鉴,互相提高。

二、评课的标准。 课的评价标准对教学发挥着教学导向、问题诊断、结果评定等重要作用。

传统的评价标准已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在借鉴吸收当前教学改革诸多先进思想和成功经验,高屋建瓴地把握小语教学改革的走势和轨迹基础上,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尝试制定新的评课标准。我认为可尝试从下几方面去评。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目标要符合新课程标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教学特点,体现良好学习素质的培养和基础性目标的完成,关注学生发展性目标达成。

2、新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关爱、尊重中下等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课堂,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

把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与必要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重视指导学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新课标要求充分落实。(1)识字:遵循汉字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用多种识字方法,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与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意愿,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阅读:强化朗读感悟,注重阅读方法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培养语感,注重积累;学生思维与表现方法多样化,学用结合;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创新精神。(3)表达: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写作中尝试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重视具体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重视修改和修改中的合作;关注儿童生活与情感世界。

4、教学方法灵活、具有启发性。根据预设及学生提问设计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变化有效地调控教学步骤,以学定教。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基础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真正的启发式。讲授生动、恰当,提问有启发性。

对学生课堂上遇到的问题与矛盾,随机取切实有效的引导与补救措施。 5、教学手段恰当、有效。

从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手段,使现代教育媒体与教学有机结合。教师使用电教媒体技术熟练,效率高,效果好。

6、教师业务素质良好。仪表端正,教态亲切。

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富有启发性、引导性。板书精当,书写工整。

组织教学能力强,善于根据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有效开发和拓展语文学习,体现大的语文观。

7、教学效果显著。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教学任务完成较好。

不同层次学生均有所得,有所提高。 三、评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站得高看得远。精彩的评课应结合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站在教材、课标,站在当前教学的高度,引导听者透过某些教育教学现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揭示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而不仅仅是抓枝节问题,如字错,音错。

2、要摆事实讲道理。评课者在评课前要充分熟悉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听课时详略地记录好教学过程,把随感随想以批注形式写下来,并及时地整理、归纳。

便于评课时具体指出哪个环节好,好在哪;哪些环节出现了问题及原因,应怎样改进。以使人心口折服。

3、要体现以师为本。新一轮课改大潮中,无论是教研员,还是教学领导,均应成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服务者,协作者。

所以除了听评课外,我们还要注意向他们学习。要尊重教师创造性劳动,即使课堂出现偏差,也不要过份批评指责。

评课者还要因人、因课而异确定评课侧重点及评课方法。 因人而异。

对于新上岗教师,评课侧重点要放在备课、上课的基本思路,教学基本功理否扎实上,重在引导激励他们能尽快步入正轨;对于学科的骨干教师,则应在充分挖掘优点的基础上,全面深入指出存在着的问题,为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因课而异。

课的性质不同,评课侧重点及方法也不同。常规课可抓住制定的相应标准评课;专题研讨课,侧重点可放在专题学术研究方面:观摩课的重点放在课的优点赏析,教研经验的推广上。

4、要讲求语言技巧。评课态度要平和,语言力求口语化,深入浅出,对于引用的教育教学名言要结合具体教学作以具体解释,避免语言晦涩。

对于执教者存在的。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

七的乘法口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如下:

优点:

1.复习环节设计巧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2.练习题注意联系生活,具有趣味性、实用性。

3.注意挖掘知识点。

缺点:

1.教材的挖掘不够深入。

2.课件比较粗糙。

3.课堂设计形式比较丰富,但每一环节活动后应有一个小结,能更加突出重点。

拓展材料:《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

今天,我听了陈老师上的校级公开课,课题为二年级上册数学《7的乘法口诀》。陈老师在课堂上从扶到放,引领学生去探索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点拨到位,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得扎实,教学效果显著。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课的开始,利用学生喜爱的孙悟空卡通人物形象作为学习素材,引出3个7,学习“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其它7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基础,这里教师扶得好。

2.当学生学会了“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后,用开放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其它7的乘法口诀,教师巡逻课堂,适当点拔,及时监控学生编口诀的情况,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的新课标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师注重对口诀意义的理解,让每一位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最后的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扩展,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那教学效果会更佳。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 篇1

 4月8号晚上7点我的公开课终于顺利地完成了,虽然只有45分钟,但为了准备这45分钟却花费了成倍的心血。从接到此任务通知(大概在3月21号左右)我便开始进行构思。当时要求那一周周五前要报课题。心里话,要讲阅读或语法应该比较简单,但是我想起了胡校长那句口头禅:要有死在公开课上的勇气。我想这次死一回吧。我决定选一个大家很少尝试过的课题,于是我想讲讲词汇吧。这项内容是英语学习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很关键的一部分。

 确定主题后我开始查阅相关资料,最后决定以 猜词 为课题并进行了课的设计、撰写教案。过了几天,我请赵云霞老师看了一下我的ppt,她说内容有些难。然后,我又改了两天。有一天中午,我叫了两个学生过来看了看,学生觉得有点多。再后来,我又找了王瑞请教,她又给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直到开课前一天晚上才定稿。第二天我又在我们班先试了一下,学生反映还不错,不过有几道题学生觉得答案不统一我又改了一下ppt。直到8号晚自习前,我还去找了找宋老师讨教了一下板书的设计问题,宋老师也是非常耐心,关于板书设计给我了一定的指导。这次公开课不仅给了我锻炼的机会,更让我感到了各位老师的关爱。心理甚是感动。

 事实上,对于英语老师,尤其是平时在本校教学中很少全英文教学的我来说,为了练习口语,我也花了一段时间恶补英文**。一个多月后,我觉得现在课堂上英语可以脱口而出了。总之,通过此过程自己也受益匪浅,感觉一下子进步了很多。

 上完课,点评老师给了一些建议,受益匪浅;比如:张玲老师说小组的评分应该给个总结性评价。胡校长建议考虑一下技巧与知识本身孰轻孰重的问题。赵鸿建议猜词后的中文用英文的同义词呈现可能效果更佳等等。上完课,我问了几个学生的感觉:张岚说:“挺好的,大家都挺high, 也不紧张。”张开昕:“我觉得很好啊,我学到很多生词呢!”王文力:“我很愿意参与的,我现在还记得homely相貌平平的 ,呵呵”范阳光:“老师,我用昨天学得5个生词写了一篇文章,你给我看看。”

 听到他们的评价,我很开心并且更有信心去继续尝试用此方法进行词汇教学,让学生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在学生玩。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 篇2

 1、对于小组的成绩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让人觉得空走形式,这是一大遗憾。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时间紧,我担心后面的高考链接做不完;二是因为在前面的必答题中,有其他小组抢答了,并且答对了也给加分了;其他小组也知道答案只是没有喊出来,所以最终得分相差悬殊。

 2、孩子很聪明,领悟能力非常强,感觉自己准备的练习有点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学情认真组织教学。

 3、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热情,只有热情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才能更好。例如:这次竞赛的形式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平时就是小组讨论没有评价,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此次猜词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去归纳,这样学生就有了思考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效果自然达到。

 4、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组织方面的作用非常之大,怎么样的组织形式学生容易接受又很喜欢这是关键的,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研究学情,根据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把同一个内容上成不同的风格。

 5、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这是我一直坚持的原则。学生有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所有有的练习难度系数很小,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在这短短的40分钟有所获。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 篇3

 1、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优质课活动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 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创设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的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从情景中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例如在《秒的认识》中,从学生熟悉的“神六”升天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秒的长短;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中,通过学生喜欢的分月饼等实际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新课;在《确定位置》中,教师要学生说出自己的位置和好朋友的位置,并加以板书,从而引入对简单的位置表述方法数对( ,)的学习;在《平均数》中,通过看篮球赛,引出问题“该派谁上场?”,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找规律》中,教师通过说绕口令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新课。

 这些教学情景的创设,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情景和机会。

 3、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智慧之花开在孩子们的手上。我们老师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知识。

 例如耿静老师的《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老师先让学生观察清净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进而热决问题。引入对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数位以及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学生练习题的设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刘桂玲老师教学的《秒的认识》一课也体现这点。如:认识了秒后,老师要学生闭眼感知秒的长短,并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1秒钟、10秒钟分别可以干哪些事,通过切身体会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使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在杨XX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老师让学生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其他的分数,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折纸,使孩子们明白二分之一的.意义――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再从二分之一的意义引申到四分之一的意思,以及其他分数的意义。

 在《认识周长》中,教师让学生通过描一描事物的边线,让学生直观感知周长的含义,学生自己操作后交流,找出计算周长的方法。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 篇4

 各位老师上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就昨天下午的三节课和大家进行交流。首先我要说的是能站在这个讲台授课的教师都不简单。三位教师在科学合理设计导学案、精心制作准备教具、渗透高效课堂理念等方面均做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此谨代表我个人对昨天授课的三位教师表示感谢。感谢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感谢他们给予我思考的机会!本着相互研讨的目的,下面我分别对昨天下午的三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第一节冷集毕老师所上的课《4、1圆》,总体上能够按照高效课堂的要求,较好的体现了预习、展示和测评(反馈)三大板块,我想从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简称为“三有”,即有思想、有行动、有突破。首先说有思想,本节课体现了“先学后教”的高效课堂理念,围绕教材让学生分步预习,分步展示,整体反馈,反映教师有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其次是有行动,关键是毕老师能把自己的思想转换为实际行动,较好体现肖主任在教研会上反复提到的“书让学生读、结论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归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第三是有突破,我们很多老师在尝试高效课堂模式的时候,注重形式化的东西较多,较少体会高效课堂的实质。本节课上毕老师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上有所突破,一是预习方法的现场指导,比如要求学生阅读是画记号,小组合作时强调小组长要发挥作用等等,体现了学法指导。而不是让学生自己预习阅读,老师不管不问。二是在教具的制作和演示上匠心独具,特别是用两根铁丝演示等弧的问题,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学生表现的状态很好,注意力高度集中,我感到这是本节课学生精力流失率最低的环节之一。

 当然,从我个人的理解上,也有几个问题提出来和老师们一同商讨。一个是导学案中,新课设计要不要例题的问题,目前我们学校在编写导学案时,一般设计五个环节:复习回顾(或情境引入)-新知探究(预习思考)-拓展应用(合作探究)-巩固练习(反馈矫正)-小结测评(当堂检测)。其中拓展应用环节就是设计两到三个例题,以此体现本节知识的核心应用。处理方式还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再组内交流,最后集中展示(大展示),学生讲解点评。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基本方法和解题技巧。本节课我觉得把点P到圆O上各点的距离中,最长的是8,最短的是2,求圆O的半径或直径作为例题教学是不是好一些。第二个是关于圆的集合的定义,在处理时有点快,虽不是本节重点,但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原来导学案中设计有画图,结果教学时好像没有见到,如果能让学生亲自画图观察,在圆上取点,测量该点到圆心的距离或以圆心为端点画长度等于半径的点段,然后进行观察分析就会轻松得到,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什么什么圆上,圆上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圆的半径,并由此归纳出圆的集合定义。

 第二节石花四中冷老师的课,讲的是垂径定理。导学案的整体设计上没什么大问题,只是“知二推三”的拓展似乎超过课标要求。“知二求三”才是本节核心。另外推论得出上的设计过于简略,导致学生在此处卡壳。如果能细化一点,就可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画一条弦CD,取CD的中点M,连接OM,求证:OM⊥CD,如果延长OM、MO分别交圆O于A、B两点,有哪些相等的弧?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结论吗?其次是具备了高效课堂的某些形式,比如学生自学预习、小组合作讨论等,但不是很深入、不是很细致。整体感觉还是老师讲的多,不过冷老师是老教师,我们同龄,思想和行为转变起来确实很困难,不要心急,只要敢于尝试,大胆放手、相信学生,我们就会在高效课堂的路上走得更好。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师教学用书上建议安排一个课时,实际上,应该是两个课时的内容,有必要附加一节习题课。

 第三节是王老师的旋转试卷讲评课。我也以“三有”为关键词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即有创新、有实效、有准备。有创新是指这种试卷讲评的模式让人耳目一新,原来肖主任主持的教研会上也对试卷讲评课做过研讨,而王老师的这节课在糅合高效课堂理念上,有创新。比如先让学生围绕要求自己组内改正,自我纠正、查找错因、组内合作这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值得学习效仿。有实效,主要体现在错因剖析、变式练习上,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我也想这么做,但从来没试过。因为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让他说,要么说忘记了不知道,要么半天说不到正点,所以每次试卷讲评效果不佳,错了的以后仍然会错。而王老师的这种方法,我觉得真正把原因弄清楚了也算是把问题真正弄明白了。其次是学生疑难点的变式练习,借助多媒体课件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一方面反馈改正效果,一方面进行有益的拓展延伸,增大思维含量,效果非常好。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关键是教师课前的准备,教师通过批阅试卷必须收集掌握第一手材料,然后备课、制作课件。本节课王老师准备充分,特别是课件制作上,能在第二、三活动前。出示活动要求,方便学生明白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商榷的是王老师对第17题的讲解似乎不很到位,虽然有学生回答了旋转中心的坐标是(5,2),也说了自己的思路。但不科学,王老师也沿用了这种方法。我个人觉得根据旋转的性质确定旋转中心是先找两对对应点,接着分别作两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最后两中垂线的交点才是旋转中心。其中在网格中的技巧是尽量找是“正方形”顶点的对应点,这样容易看出垂直平分线的位置。

 当然对于部分是教师讲的,比如第16题和第20题的变式,我个人是赞赏的,高效课堂并不是不要老师讲,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老师讲效果并不差,怕就怕老师一讲到底,搞一言堂。新课标中,也提到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高效课堂并不排斥接受学习。

 总之,三节课反映了老师对高效课堂的不同认识和理解,都值得我慢慢学习细细揣摩,从中汲取营养,改善自己的教学。再一次谢谢大家。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 篇5

 1、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4、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5、、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6、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7、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8、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10、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数学老师听课评课记录 篇6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师参与面广

 每一次的教学公开课都得到了学校教学校长的高度重视,并且都能全程跟踪听课。在本次学校公开课活动中,学校各主任都能在繁忙的学校公务中与胡校长一起听课,这充分体现领导对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这次公开课活动中,学校有9名教师参加了授课,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我们选择的是晚自习时间,全校的教师都可以参加听课。参与活动的教师都能够按照学校的要求认真地完成教学任务,积极地听课,并进行交流。青年教师更是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抓住机会虚心向他人学习,相信他们会在不断地学习中快速地成长起来的。

 二 、教师的授课思路新颖

 青年教师授课思路新颖,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如李岩老师在课前播放了一段有关数学的三分钟,给学生创设了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使课堂教学增添了许多魅力。李铮老师教学功底扎实,语言流利,内容饱满;王瑞的写作课设计活泼,步骤明确;隆雪琴老师的诗词讲解对苏轼的心灵剖析很有深度,包括最后让学生感悟人生风雨来袭将如何面对,我觉得都是很值得我学习的。

 除此以外,各位老师大都用了小组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新方式,并且很多老师使用了导学案,学生的参与度都大大提高了。

 三 、多媒体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的确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大多数教师能够结合授课内容亲自制作或在网上查找相关的资料制成课件,课件中还配有音乐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课件的制作水平很高,起到的效果也很好。这说明教师们的教育技术水平也有了大提高。

 四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这种活动总是与情感密切相联系的,并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艺术化的语言或其他媒介引入或创设一定感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课上的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这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

高中生物是理科当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是一门 毕业 高考升学的必修课,同时生物也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的知识。下面是有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欢迎参阅。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 范文 1

 《减数分裂》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 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 总结 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 教学 方法 和教学过程。

 二、教法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宜的诱导,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来掌握知识,做到导中学,学中学,导与学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1. 课前预习 :导读

 导读,旨在培养学生的?读、思、问?的学习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著名 教育 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的认知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阅读。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重要概念有所了解,为上课打好基础,同时也是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课堂引入:导思,启发学

 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精心设计导语,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新问题,诱导思维进入新课。鲜明创意能扣人心弦,开启思维之门,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以高昂的热情进入学习角色,此时,学生心理处于积极主动的兴奋状态,便于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课堂教学:导法、导议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多媒体教学法,恰到好处的运用导法和导议。导法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观察、总结、思维创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导议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针对性、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或由各组推荐学生代表发言,如有错误或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踊跃进行修改、补充,最后由教师归纳讲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通过启发、观察、比较、议论,使学生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去伪存真、获得科学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在活泼和谐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达到水融的境界。通过学法的指导,学生学会了接受新知识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形成性测试:导练

 通过?导练?,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是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不可缺少环节。教师精心拟定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梯度合理,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用抢答、讨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动笔练习,达到巩固、深化、拓宽、应用的目的,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能根据检测,反馈信息,及时矫正补偿,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学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知道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为了不使教师的指导活动落空,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四、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首先创设情境,引发新问题,(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细胞有丝分裂吗?以人为例,人的染色体若会一代一代成倍地增加,照这样推算,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就会有46?230条染色体,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孔子的第30代孙的体细胞的染色体仍是46条,为什么?通过这一矛盾的设疑,激起了学生急于想了解此情况的求知欲,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既然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都只有受精卵即体细胞一半,自然引出问题精子和卵细胞怎样产生?先请学生讨论,之后引出减数分裂概念。并展示学习这一概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减数分裂自然想了解减数分裂的具体发生过程,进入第二部分,以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讲述精原细胞时,除指出它来自精巢,还应点明它的染色体数就是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强调染色体在这一时期复制,也就是要说明,联会时期,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所以看不出来,这样可以避免学生错误以为复制是在四分体时期进行。四分体时期,除强调概念处,为避免个别学生错误地将整个细胞中的4条染色体当作一个四分体,先提问:图中有几个四分体?再将其中一个四分体作闪烁处理以加深印象最后还要对四分体作个总结,指出:四分体个数就是同源染色体对数。这样处理,较好地突破了?四分体?这一教学难点。分裂后期,先显示一种同源染色体分离情况,形成两个子细胞,接着让学生讨论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的分离情况?讨论之后在后期又出现另一种分离图,由此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即不同对染色体之间可能自由组合。为后面学习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学生容易掌握,但也要强调两点:?分裂?和?等数?。?分裂?即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等数?即染色体数目不再半。至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尤其突出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的比较,使学生通过画面,清楚地看出二者的不同,即?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的问题,进一步说明了减数分裂的本质。接着,全屏展示减数分裂的全过程,目的有两个,一是总结减数分裂的实质,二是利用板书复习各分裂时期细胞的名称。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性的掌握情况,第二道题考查学生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概念的掌握情况,通过两道练习题,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五、板书如下: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2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例谈

 文/李琪仙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开篇,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模拟进行教学,直观地展示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并通过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加深理解,追求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一、导课?设疑猜想激发求知欲

 导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环节。教师先播放《侏罗纪公园》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观看完毕后,问题探讨: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已经灭绝的恐龙的DNA分子,真的能够使恐龙复活吗?产生新问题:如果能利用恐龙的DNA使恐龙复活,你认为需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引入:性状的体现者是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那么,基因是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呢?引出课题──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二、自主探究构建知识体系

 1.提问思考,引出mRNA,识图比较DNA和RNA,为转录的学习作铺垫。

 提问思考:真核生物DNA主要存在哪里?蛋白质在哪里合成?

 引导探究:教师先强调:细胞核中的DNA不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那问题出现了:细胞核中的DNA怎样指导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合成呢?

 2.突破转录过程这一重、难点。

 提问思考:DNA上的遗传信息是怎么传递给mRNA的引出对转录过程的学习。

 首先,课件展示转录的动画过程。提醒学生注意转录过程发生的场所、需要的条件、产物。其次,布置学生阅读课本有关转录的内容。再次,学生自主构建?转录?概念,思考并归纳总结转录过程的有关知识,完成有关转录的8个知识点,教师加以强调补充。最后,课件再次展示转录的动画过程。

 3.理解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相关知识,为翻译的学习作铺垫。

 探究密码子:通过转录DNA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到mRNA上,那么mRNA如何将其碱基序列翻译为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呢?要想知道这个过程,首先要寻找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提出密码子概念,课件展示密码子表。师生观看密码子表总结:除3个终止密码子以外,一种密码子对应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可能对应多种密码子。密码子对于所有生物是通用的,说明: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探究新内容:那些游离在细胞质中的氨基酸,是怎样运送到核糖体的呢?引出tRNA,课件演示tRNA的结构。

 师生总结:tRNA的结构、作用、种类。

 4.突破翻译过程这一重、难点。

 继续设疑:tRNA怎样把细胞质中游离的氨基酸运到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上呢引出对翻译过程的学习。

 (1)课件展示翻译的动画过程。提醒学生注意翻译过程发生的场所、需要的条件、产物。(2)布置学生阅读课本有关翻译的内容。(3)学生自主构建?翻译?概念,思考并归纳总结翻译过程的有关知识,完成有关翻译的8个知识点,教师加以强调补充。(4)课件再次展示翻译的动画过程。学生此时脑海中对翻译这一过程已经有所了解,再次重播翻译的动画过程则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5.课件展示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全过程(转录和翻译),DNA复制(第三章)。

 学生观看转录和翻译以及前一章DNA复制的过程,先完成表格,比较、理解、记忆重难点知识,再完成练习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三、拓展升华,自主推导公式

 问题提升:DNA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传给RNA,RNA再翻译成得到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中DNA的碱基数、RNA的碱基数和氨基酸数有何数量关系?

 学生自主进行简单推导,从而得出DNA的碱基数∶RNA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并会对该知识点加以应用,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四、课后延伸,培养创新精神

 前后呼应:利用恐龙的DNA能使它复活吗?

 课件展示: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链接。

 给学生提供与本节知识相关网站的链接,供学生课后进行延伸性学习,促使其萌发新的学习动机。

 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没有一种唯一、绝对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生命力在于广大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愿更多更好的适合素质教育的现代生物教学模式能创建出来。

高中生物教案评课稿范文3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作者/孙连鹏

 这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1节的一个实验。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此实验在过渡教材中是一个验证性实验,而在课标教材中是一个重在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探究性实验,这是教材中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上好该实验不仅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重要作用,而且可以使学生体会探究思想,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教材设计理念

 课标教材把此实验安排在学习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知识内容之前,目的在于一方面为接下来学习各类有机物奠定感性认识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验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对检测结果的预期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为以后各章节的探究性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本实验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探究实验,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特定的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应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简述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主要是根据所选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做出预期实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按照实验操作规则操作实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力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材料仪器准备和学生的情感、知识准备;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三、学情分析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乐于并有能力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实验的内容与日常饮食有关,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极易产生学习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探究,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 思维方式 学生的需要。但材料试剂多,规范操作细节多,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法学法

 教法:组织、引导者,注意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

 学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享交流。

 五、教学程序

 六、教学 反思

 本节实验课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完整性?为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维度,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重点,在实验操作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协助作用,管理调控课堂,分工合作,提高课堂效率。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发现,试剂用量的差异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推断,实验中要掌握统一恰当的标准。另外,开展探究性实验需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对实验结果也需要认真分析,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并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和预设,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七、板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还原糖+斐林试剂?(水域加热)砖红色沉淀

 脂肪+苏丹Ⅳ?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碘液?蓝色

 2.实验材料

 未知组织样液(苹果汁、马铃薯匀浆、蛋清组织样液、花生匀浆)

 3.实验程序

 (1)分组实验,对未知样液进行鉴定

 (2)填写实验表格,记录实验结果

 (3)得出结论

 (4)评价交流

 4.拓展探究

 (1)雪碧饮料与木糖醇饮料所含还原糖有差别吗?

 (2)米粉和奶粉的营养成分有什么主要区别?

幼儿园教师听课评课_幼儿园听课简单评语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说到评语,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评语能够帮助被评价对象不断地接近于目标、达到目标,使取向目标的行为得到强化,背离目标的行为得到弱化。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评语才是好的评语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教师听课评课评语优秀,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1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5或58,76或6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

2、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做到进行验算。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2

《小乌龟找工作》是一篇童话,通过生动的想象,讲述了小乌龟找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形象地刻画了小乌龟鲜明的特点,也揭示了一定的道理。

首先,让学生说出看到题目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使学生从题目、中知道了主人公是小乌龟,主要事是找工作,并抓主了题目中的字眼“找”,知道了是一篇童话故事;提出了小乌龟到哪儿找工作?怎么找的工作?找到了没有等问题。明确地提示了课堂教学目标和重点。在处理每段的问题时也解决得很清楚,但是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看,应该把四个结构相同的段落,详讲一段,其他三段的学习,应让学生在总结学习方法后,自行汇报。我是牵着学生走的,以后要引以为戒。

其次,在活动中体现了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这一过程的训练,如抓住数字“3”和数字“100”,体现小乌龟送信速度慢,找到没被录取的原因。抓住“转圈圈”一词,让学生演示,理解了小乌龟不是不努力工作,而是不会爬树造成的。

再次,对朗读进行了有效指导。不但分析了语气、语调,而且对长句子的读法也作了指导。

不足: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应该随机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今后该怎样做。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3

今天,又一次聆听了顾老师的课——《船长》,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风格。我们和学生一样,如同船上的乘客,一起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经历了一种人格和精神的洗礼。这堂课,值得我们回味学习的地方有很多,现着重抓住几点来谈谈感受。

课堂上,顾老师就如同一位船长,引领着学生自主研读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船长人格精神的魅力。

一、学习主动权的下放。

课开始,老师让板书课题“船长”,并让学生选择一种颜色的粉笔来板书。学生各有想法,通过选择不同的颜色表现着学生对文本、对船长精神独特的理解,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二、朗读指导的到位和细腻。

课文的第2第5自然段描述了当时撞船时的惊险可怕,教学时,老师没有刻意地说该怎么读,而是通过语言的渲染和描述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师:这是一组惊心动魄的画面,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在朗读不到位时,老师又及时地评价指导:轮船撞过来了吗?我觉得还不足以造成灾难。响声大吗?口子还不够大。再如读船长的话时,指导学生读出吼的感觉。学生读得不到位,老师问:你觉得他吼得怎么样?“吼”要有震撼力。在一次次追问和范读中,学生不仅领会了该怎么读,而且领会了文本的语言之精妙和船长的精神之伟大。学生完全沉浸在教师、文本所创设的情境之中,主动阅读、主动体验和主动感受。

三、写作方法指导的润物细无声。

这篇课文是雨果的大作节选,教学中,顾教师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大作的风范,吸收语言的精华。如第二段中通过范读让学生体会短句给人带来紧张害怕的感觉。如通过改写哈尔威船长和大副的对话,体会文中对话描写的精炼,明白语言的描写是要符合当时的情景。

四、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恰到好处。

文中主人公哈尔威成为了英雄,他成为英雄其实很简单,只是“运用了他船长的权利”。作为船长,哈尔威必须选择死亡。那么,到底是他的什么精神值得我们肃然起敬呢?我想,应该在那么几个字眼上: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

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看起来平常,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难。在利益面前,特别在死亡面前,更是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之道。我们的社会,最需要宏扬的应该是这样的精神。我想,这才是我们所需要在这篇课文挖掘与学习的东西。

但这样的字眼如果直白地灌输给学生,何来说服力?顾老师抓住了船长的二道命令研读,体会船长伟大的'灵魂::英勇果断、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等优秀品质。

此时再配上音乐和,营造了一种浓浓的氛围,学生的内心油然而生起对哈尔威船长的仰慕之情。而此时,老师设计了说话练习: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徐徐沉入大海的黑色雕像,我想说:——学生的情感达到了沸点,情自心扉,出现了一句句感人的对话。如:哈尔威船长,你在我们心中树立起一座永远的丰碑;你的威严是无人能比的,你的精神永垂不朽;您用您的精神书写了一个伟大的“人”字,筑起了一座伟大的人格长城。

相信在一句句洋溢的对话中,哈尔威船长的伟大人格也一定悄悄地在同学们的心中扎下了根,不久的将来,又怎么不会有花开的惊喜呢?

总之,这堂课值得我们去学习、回味和思考。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4

翁xx老师这节课先复习了图形的几种变换,再展示老师所化的位似图形,让学生感受不同,归纳出概念,期间过渡朴实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后让学生观察书本中的三种图形引导学生对位似图形以及位似中心的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让学生经历了有数学思考含量的数学化过程,这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接着翁老师通过让学生绘图让学生体会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对概念和性质的解读。整堂课有讲有练,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翁老师还通过展示学生的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课堂中有一定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板书设计良好,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较强,教师教学基本功娴熟,教学效果好。

建议:

1、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要及时解决。

2、最好在最后注意相关知识的横向比较(如位似与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变换进行比较)。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5

一、情景设计,导入正文

这是一首科学诗,课文的重点是通过诗诗意化的语言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地难度,高瑞波的情景设计的巧妙。高老师说,同学们,现在听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我是亿年前的一匹猛犸,我们的家族在拼命地寻找食物,因为,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在这个时候,我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地溜到了一边,自以为可以找到可口的美食,却不料,当家人们渐渐看不见的时候,我的危险来临了,我的脚踩在了一片软软乎乎的地上,却拔不出蹄子来,而且越陷越深,当我呼喊“救命”的时候家人已经走远了,我再也无法从这一片沼泽里走出来了,我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今天,你们看到的我,就是这个化石。学生们听的入了迷,老师们也都被这个精彩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高瑞波老师的故事把所有的人都带到了一个美妙的境界,然后,高老师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化石吟》。

故事新奇,巧妙导入。

二、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高瑞波老师巧妙地将知识点、重点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听录音朗读课文时,让学生们注意听录音,然后找出录音中读错的字音,并纠正。听写词语,及时纠正书写,学生自主展示,课堂评价及时适度。老师调空有度,学生在整个课堂环节中,都积极参与,兴趣浓厚。

三、评价及时,点拨适度,气氛浓厚,

在高瑞波老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紧张有序,讨论积极踊跃,老师评价及时,点拨适度而到位,给予学生鼓励和夸奖,老师的评价给学生增强了自主学习的信心。借助于多媒体的视觉效果和音频效果,极大地拓宽了课堂教学的多角度,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更增添了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文化,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

四、爱,渗透整个课堂

这节课上,书声不断,讨论声不断,掌声不断。高瑞波老师字正腔圆地为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分组朗读课文,掌声鼓励学生,小组自主展示学习成果,老师用掌声鼓励学生,学生将诗文的每一个章节所描绘的情景,都用自己的语言编辑成精美的小故事,主动站起来讲述给大家听,那一个个的般的故事,引起一阵一阵的笑声。

爱,是无声的语言,一个和蔼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鼓励,一个微不足道的手势。都是爱的音符。高瑞波老师用她那特有的慈母般的声音,时时赞美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并用她那圣母般的眼神,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及时提醒和鼓励,师爱笼罩整个课堂。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6

各位专家,各位数学同仁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齐聚水头四小共同参与以“项目评价”为核心的教研活动,一起倾听由董xx老师和陈xx老师围绕“过关、善学乐学、学力取向、习惯养成”这16字原则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肯定各有所思,也必然有诸多收获。接下来,我根据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一课,愿与大家分享一些浅薄的想法,若有不成熟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教。

本次董老师执教的《搭配二》里呈现的内容是第一次以新课的形式出现在课堂里,在我们去年任教的时候还只是在新课后面的“做一做”出现,解决这个问题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并不难,所以董老师把重心放在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并明里暗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注重策略的习惯养成上。从课一开始,董老师就以“今天我们去数学乐园挑战有关数字的搭配问题,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没有信心?”这样鼓动性的语言让全体学生以热情高涨的态度进入课堂,深切激起学生的学习性和斗志欲。在董老师层层紧扣的各环节里,也处处显示全体学生参与的痕迹,他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写下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好似漫不经心经过每个小孩身边,实则关注了每一个小孩的学习状况。在每一个反馈环节,他也积极带动学生参与评价和思考,在认真阐述自己解题方法的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想法,并能有效地吸纳更加优越的做法。在整节课里,我们总能看到董老师和学生们积极互动的欢快场面,学生学得开心,教师引得巧妙。

同时,在这节课里,我们也能清晰看到董老师非常注重带动学生利用方法的迁移来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他在挑战一里用简实、朴素的引导语让学生回顾了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的多种方法,学生自然而然利用小结出来的比较优越的方法解决了0、1、3、5这个环节,此时老师没有过多言语,水到渠成。在以后类似的学习中,学生也必然会利用这种有序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里,我们也看到董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的呈现,“多一个数呢”、“换一个数呢”、“还是这四个数,换一个问题呢”就把这节课串成串,学生觉得有趣,老师又能授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看似简简单单,却蕴含诸多朴实的智慧。

这节课虽以挑战为线,学生乐学,场面欢快,却也不难看出董老师一直稳稳拿捏“过关”这个尺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中,他有意无意引导学生发现先确定十位的优越性,他又以多种形式,或独立思考或说或听或写,来巩固此种思考方式,尽可能让每一位小孩都掌握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我们从这节课看到董老师精心的设计和三(3)班学生的精彩表现,但我们也知道真实的课堂必然存在遗憾,所以,这节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让一直从教初中数学的董老师来调控一个小学三年级的课堂,怎么样给予更轻快的节奏?如何让我们的课堂里多一些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有效评价?在一个学生层次差异很大的课堂里如何既不抹杀尖子生的兴趣,又能关注后进生的学习?等等。希望各位专家、领导能给予指点帮忙解惑。

以上是我听完这节课后一些不尽成熟的想法,还望各位多多指点,谢谢!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7

《军神》一课是一篇歌颂军魂的典范之作,赞扬了刘伯承将军超人的坚强意志。文字朴实细腻感人至深。文章讲述的是88年以前的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久远,而且又是让三年级的孩子来学,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卢老师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以自己精心的设计,巧妙的构思,使文章与学生拉近了距离,让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启发下得以发展。

卢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非常注重情感和态度,处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学生自主探究的事。从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到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交流等,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文为本的思想,老师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独创性,充分肯定学生的答案与做法,既尊重学生,又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畅通、积极、有效。教学过程中,卢老师紧紧扣住“为什么称刘伯承将军为军神?”以及沃克医生前后态度的变化这两条主线,允许学生自由地读、问、讨论,既体现了民主,又很好地体现了“导”的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书边思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刘伯承将军豪迈气概与不屈的精神,虽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学习的内容是自主的,但由于紧扣主题,所以课堂教学活而不乱。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卢老师通过“以读带讲,以对话代讲”的方法,由疑导入,读中有悟。读,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层层递进,一步步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甚至细小到标点,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颇深:“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是一位军神!”在讲解这句的时候,卢老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什么感情朗读,而是让学生自己从三个感叹号中体会朗读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坚韧不拔。整个过程非常注重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思维和情感中加深体验与理解,从而有所感悟,并且,在朗读中体现这种感悟。这堂课还有一个闪光点,在课堂上卢老师总是以不急不躁的教学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即使遇到再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也能坦然面对,这不仅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很有好处,还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8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

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 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 维目标”;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 扎实。

建议:

1、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

2、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

3、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二、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

合作精神;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能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这是一节整合课,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师生互动,成果分享,培养 学生数据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老师还应加强; 较成功的一节课。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9

3月12日听了顾惠芳老师的《我的老师》一课,认为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教师评语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个性等。他们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立足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课堂教学,要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的培养也作为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3月8日听了李春涛老师的《分式的加减法》,认为该课语言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

3月13日听了狄永伟老师的《鸟(专题)》一课,认为该专题内容丰富多彩,一定程度上积淀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参与多,课件精美,涉及知识范围广,开阔学生眼界,点面结合加练笔,让学生对鸟的认识逐步深入,效果较好。

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做到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任务在于用教材教学,而不只是教学教材。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

四年级音乐歌表演脚印评课内容

篇一:听大班数学活动《三角形变变变》有感

《三角形变变变》是一个大班的数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利用二个和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

活动开始,教师以提问“你们想和图形宝宝玩游戏吗”?导入活动。然后出示等腰直角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宝宝?”“三角形上有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介绍“这是等腰三角形。”(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课程,教师的语言应该更加规范一些,介绍时突出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因为只有等腰直角三角形才可以拼出教师要求幼儿评出的几何图形例如正方形。)

第二部分是利用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来进行拼几何图形。教师用问题“两个等腰三角形碰一碰,可以变成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交代的十分清楚仔细。教师利用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在黑板上示范,让幼儿清楚地了解只有两个三角形的短边碰短边或者长边碰长边时才可以拼出几何图形,然后,让幼儿在篮子里每次拿出2个三角形(篮子中准备的都是一样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自由探索,拼一拼(可以尝试多种拼法)。最后,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利用两个三角形拼一拼,并进行总结。

第三部分是利用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拼几何图形。教师提出承上启下问题,“三角形厉害吗?”“你们想和他们变魔术吗?”“我们班来了很多图形宝宝”,教师边出示几何图形,边请孩子们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说“三角形宝宝要和他们一起变魔术,如果再来2个三角形,一共是几个三角形?”“用四个三角形一起变魔术,可以变成什么图形宝宝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出事了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和大三角形让幼儿说出他们的名字。然后让幼儿利用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一拼,自由探索可以拼出什么几何图形。)孩子们试拼过后,教师利用儿童话的口吻提问,“正方形说,有谁拼出我了?”请个别幼儿上来拼一拼。(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让幼儿将正方形拼在教师出示的原正方形图形下面对应起来,有利于幼儿们作对比。)当孩子拼出正方形后,教师再次提问,“长方形和梯形说,有谁拼出我们了?”再请一到两个幼儿上来分别拼出长方形和梯形。(同上,这一过程中,最好让幼儿将所拼图形和教师出示的原图形保持整齐。)然后教师再请幼儿利用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出大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请幼儿再用三角形拼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这一过程,其实之前已经有小朋友拼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因此这一环节教师的设计与前面的探索环节有些重复,没有实际意义。)

我觉得第三部分的活动设计是有一些疑问的,如果可以的话,教师应该不要一开始就出示正方形、长方形等五个几何图形,让幼儿自由探索,试着拼一拼。最后再出示这些图形,然后告知孩子们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这五种几何图形,你们拼出了几种?试着拼一拼你们没有拼出的几何图形。

最后一个部分是出示几个大的几何图形,让幼儿目测这些大的几何图形中能住几个三角形?感觉这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问题,第一目测对于幼儿来说太难,第二,三角形有大小区别,无法肯定的说一个大的长方形或梯形中到底能住几个三角形。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数学活动不是一定要一层不变、按步就搬的进行教学,它也是可以很开放的进行教学。许多时候,教师放手,让幼儿自由的去探索比教师将结果灌输给他们要好的多。

篇二:中班音乐活动《小牛哞哞》听课反思

中班音乐活动《小牛哞哞》,宋**老师富有的教学状态,孩子们活泼可爱的表现,都给我留下了深深地印象。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开展,我从宋老师的教学活动中看到了她在音乐选材和活动设计的新颖与创新。第一,变单向传授知识为师生共建——“教学相长”。第二,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平等中的首席”。  

一、从音乐选材入手,让幼儿爱上音乐活动。 

《小牛哞哞》的音乐活动中,宋老师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她选择了节奏清晰、旋律欢快的韩文歌曲《牛奶歌》,让孩子们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首令人开心、愉悦的音乐,促使幼儿在整个音乐教学活动中,都能在动听的音乐伴奏下栩栩如生地表演着,他们完完全全地融入到了音乐活动中,也完完全全地爱上了音乐活动。   

二、从游戏设计入手,让幼儿有自主创新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宋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游戏时间,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材料与活动,让幼儿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乐游戏的角色中,在音乐的熏陶下随心所欲地、自由自在地、无拘无束地自由思索、大胆想象、主动实践,充分萌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尤其是在教学环节中宋老师注意做到肯定幼儿的与众不同,注重幼儿在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并保护每一个幼儿的创造欲望,在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需要的同时,促进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真正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达成了教学目标“感受音乐欢快的节奏,并能尝试创编简单的小牛动作。”“喜欢和同伴共同表现小牛各种动态,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   

三、从游戏规则入手,让幼儿更好地享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进行游戏活动,实现游戏性体验的前提,必须严格遵守。宋老师在创设音乐游戏“逗小牛”这一环节中,让孩子们在听音乐的同时,集中注意倾听教师的口令玩游戏,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引领孩子们沉浸于游戏的情境和游戏的秩序中,从而来实现音乐游戏的审美追求,创造游戏自身的美,展示游戏自身的魅力。

篇三:《打开来尝一尝》评课稿

听了王老师这节课,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先来说一说目标,王老师定的目标是1、能用不同的方式打开食物的包装或外壳。2、提高动手能力,锻炼手部肌肉。从整个活动上看,幼儿基本达到了教师制定的目标,同时我们也都能感觉到孩子的参与性、积极性是非常高的,从中得到了快乐。因为孩子们的天性看到吃就会很感兴趣。 

接着来说说教学过程,王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拿出仙女棒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利用幼儿对变魔术的喜爱,激发、调动了幼儿情绪。接着出示盒子告诉幼儿里边有很多宝贝,让幼儿用仙女棒把宝盒中的东西变出来(教师教咒语),每位幼儿都拿到东西之后,让幼儿尝试打开来尝一尝。 

接下去就是幼儿的操作部分,幼儿是学习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索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探索能力,更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让幼儿动手操作,在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王老师能关注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通过耐心引导,帮助幼儿掌握基本常识。最后王老师用的是交流的方法,先个别幼儿交流,再让全体幼儿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既能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交流分享。  

接着我想来说说这次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细节方面。   

王老师上课非常有,所以也带动了孩子们对这个活动的热情,但是我觉得你一直是跟着自己走,没有为孩子考虑的更多,你的思路很清晰,现在是这一步骤,接着又是哪个环节,但就像赶场子一样,虽然每个环节都经历过了,但都是匆匆忙忙,你把你要说的说好了就直接进入下个环节,而给孩子说的机会很少,孩子的思维还停留在前一环节上,你已经在讲解第二个环节了,所以在打开物品这一部分中孩子的主动性体现的不是很好。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我们大家在这样一个活动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不断的创新。

四年级音乐歌表演脚印评课材料

老师讲的这一课选自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脚印》。能用明亮、自然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脚印》,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二声部,并乐于参与模唱、律动、声势造型等活动,并配合歌曲进行表现。在音乐活动中能与其他的同学协调配合,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听了 老师执教的《脚印》一课,我的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年轻的音乐教师,那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颖别致的课堂教学设计,娴熟的课堂教学技艺,亲切自然的教态,弹唱自如的音乐,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唱歌课教学课例。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设定合理,注重使用了电教手段,知识传授准确无误,课堂气氛活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脚印》这节课直指心灵,音乐以情动人,歌曲以理服人。听音乐含泪微笑,唱歌曲情深意长,看震撼心灵。有效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老师的教学整体设计做到:前有蕴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伏延千里。在唱歌课教学上我认为 老师的课优点如下:

1. 音乐容量大。本课以音乐为本位,以情为核心,以听唱为重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从聆听歌曲《脚印》——对词曲作者简介——听范唱——读歌词——再次聆听——讲解读谱知识——学唱歌曲——歌曲处理——拓展延伸等几个部分的精彩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2 教学内容有弹性。教学中,难的地方“潜出”,简单的地方“深入”, 德育渗透点到即止。难的地方,如对四四拍的讲解,就是化繁为简的典例;他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从四四拍强弱规律开始,让学生用拍手表示强弱拍子,仅仅用了几分钟,就自然的讲出读谱知识,学生很容易理解。简单的地方,如表现汽笛与海浪的对话的情景创设,撞击心灵,点燃爱心之火。音乐教学有张力,学生学习有动力。

3 课件制作新颖,运用恰到好处。音乐课的多媒体运用不能“抢戏”:音乐是听觉艺术,看听,艺术修养才会提高。多媒体引领学生直观思维,突破难点。这就是多媒体合理运用的好处——高效。新课开始时老师用出示课件——趁着海风,追着浪花,脚印是画笔,小朋友们都在用自己的脚印, 在海滩这张大大的画纸上,书画着一幅欢乐的图画。这些脚印是怎么踩出来的,让我们来试一试。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以饱满的声音、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

4教学方法运用大胆。鼓励学生走在学习的前面,激发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音乐。 老师关注教学细节,教学语言明确,具有启发性。充分体现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

新课开始时谈话式的教学方法,拓展了学生对“脚印”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音乐,以饱满的声音、深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学唱新歌时通过教师深情的范唱,多次的聆听课件,让学生感受歌曲音乐,进而激发学生对家的喜爱。最后学生随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歌曲处理时,从演唱形式上方法多样,领唱、齐唱、男女混合唱等等。

教学建议:

1学唱歌曲时,如果把旋律分析一下,找出相同的乐句和相似乐句,(第 乐句旋律相同,第 乐句旋律相似)学生学习时会更省时,省力。

2如果把弱起这一读谱知识渗透到音乐教学中,我认为会更好。

最后让我以“设计精彩,回味无穷’’来总结我对这堂课的印象。从这节课中,让我们到了音乐教学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