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江 阅读答案_
1.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2.关于《十五从军征》的阅读理解
3.陇南 2008年中考试题
4.文言文谙
5.遥望张晓风阅读答案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从
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
三个角度来写的;强化和加深了作者
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表达了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生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情。
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篇一
1、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2、离恨又迎春,相思难重陈。——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冯延巳《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
5、遥怜花可可,梦依依。——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6、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辛弃疾《念奴娇·梅》
7、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
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9、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陆龟蒙《冬柳》
10、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关汉卿《大德歌·冬》
11、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李白《观放白鹰二首》
12、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13、角声吹彻小梅花。——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14、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文天祥《酹江月·和友驿中言别》
15、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16、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卢梅坡《雪梅·其二》
17、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张炎《疏影·梅影》
18、蜀魂飞绕百鸟臣,夜半一声山竹裂。——林景熙《冬青花》
19、等闲老去年华促。——孙道绚《滴滴金·梅》
20、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卜算子·咏梅》
篇二
1、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2、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杜甫《岁晏行》
3、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王安石《壬辰寒食》
4、新园锁却愁阴,露黄漫委,寒香半亩。——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5、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燮《山中雪后》
6、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7、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王令《暑旱苦热》
8、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陈亮《点绛唇·咏梅月》
9、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10、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大须《暮雪》
1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12、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13、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张道洽《岭梅》
14、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15、满地霜华浓似雪。——王国维《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16、闲阶莎径碧,远梦犹堪惜。——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
17、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18、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19、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2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篇三
1、泪粉偷将红袖印。——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2、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关汉卿《大德歌·冬景》
3、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温庭筠《南歌子·似带如丝柳》
4、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5、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杜甫《对雪》
7、楼高莫近危阑倚。——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8、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9、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赵嘏《喜张沨及第》
10、同为懒慢园林客,共对萧条雨雪天。——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1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玉人和月摘梅花。——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14、海仙时遣探芳丛。——苏轼《西江月·梅花》
15、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16、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17、老来旧事无人说。——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1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9、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李商隐《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20、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关于《十五从军征》的阅读理解
准备成人高考的小伙伴们,你们需要的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快来看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人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郑伯克断于鄢》出自《左传》 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古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不眤,厚将崩”。
《冯媛客孟尝军》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整理编订者是西汉刘向。
古语:“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又名“狡兔三窟”。
《李将军列传》出自《史记》 作者司马迁。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用“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赞美李广。
《张中丞传后序》作者韩愈 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带有寓言性质的专集散文,兼有传记文和寓言的特点,作者柳宗元,他和韩愈并称为韩柳 《报刘一丈书》是一篇书信体的记叙文,作者宗臣,是明代的“后七子”之一。
《马伶传》是明末清初著名诗文作家侯方域所写的一篇人物传记。 本文用了倒叙的方式。
《往事》作者冰心。选择冰心的散文集《往事》,是文学研究社的成员之一,被读者誉为“冰心体” 代表作品有《两个家庭》《去国》《冬儿姑娘》 诗集《繁星》《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往事》。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
《故都的秋》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郁达夫,是现在著名作家,他和郭沫若在日本发起成立创造社。的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薄奠》。
《香市》选择矛盾的散文集《话匣子》,是一篇记事散文 矛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是现在著名作家 矛盾著名三部曲《蚀》(《幻灭》《动摇》《追求》) 长篇《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成为“左翼”文学的重要代表 散文名篇《香市》《风景谈》《白杨礼赞》。
《爱尔克的灯光》选自巴金散文集《龙·虎·狗》,是一篇记叙文中的抒情散文。 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受俄国民粹派革命影响,第一部作品《灭亡》 主要代表作有两个部曲《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散文集有有《龙·虎·狗》,《生之忏悔》《旅途随笔》。
《箱子岩》选自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是一篇游记散文 沈从文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从文自传》。
成人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
1.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6.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
7..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唐。岑参〈逢人京使〉);
9.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1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8.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拓展阅读:成人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基础知识题
选择题考的是知识积累。做题时回想自己生活中熟悉的内容,一般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排除你能直接判断出错误的选项,在不确定的选项中对比选择出最后的正确答案。
现代文阅读题
这类题是最容易拿分的,给出的阅读题都比较简单。阅读文章时要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尤其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这决定了我们答题的语言方向。
1. 很多问题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所以一定要细看清题,找到问题在文中出现的地方,答案一般就在前后处。
2.答题尽量答全一些,例如问题问某某事的原因,答案是有三个原因,同学们不要答了一个原因就接着答下一题了,我们要认真阅读文章,答案尽量写得全面,多写了不扣分,少写就少得分。
3.概括大意题,也是要尽量把答案要点写全。概括段意的,可从该段中找出中心句来答题。概括全文大意的,既要把每段的中心内容整理写上去,还要写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文阅读题
不要放弃文言文。即使每句只有几个词都看不懂,也不影响理解全文。文言文不像现代文,单凭看某句话很难答题, -般是看完全文,才能答的出题。因为有语言障碍,看它两遍,大致了解写的是什么事、什么人、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哪个人物是主要的,想想作者写这件事这个人要说明什么,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尤其解答翻译题,也许单看这个句子同学们翻译不出来,但是从全文的大意和联系上下文,一般我们可翻译出这个句子的大概意思 , 这样也可以得一半分。
诗歌阅读题
诗歌阅读题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也常常会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出题。下面总结一些常见的表达作者情感的形式。
1.以物抒情。荷花:清雅高洁,归雁:思乡,青松:刚正、坚贞,浮萍:漂泊不定,菊花:傲然不屈、恬然自处、隐逸,莲花:纯洁、高洁、脱俗,梅花瓜傲、 不屈,落花:伤春、伤别,残月:孤独忧愁,月亮:思乡、思人,孤雁(孤鸿) :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
2.借节日或季节抒情。春日:希望、美好;秋日:萧瑟、悲苦、思乡;春节:喜庆;中秋:团园、思乡、思人;重阳:登高、思乡、思人;除夕:团圆。
3.其他抒情。忧国优民:通过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人民疾苦、离乱痛苦、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来表现。建功报国:通过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的悲叹来表现。思乡怀人:通过羁旅愁思、思乡念友、边关乡思
作文
1.作文占60分,一定要写完。很多老师是看你的字数给分,写的质量好坏倒是其次,所以有的考生没写完作文很吃亏。可以说写满的烂文章,给的分数一定比才完成一 半的好作文分数高很多。 即使写到后面感觉难以写下去,写流水帐 也要把作文空格基本填满。
2.先列提纲再动笔写。有些同学喜欢拿着笔就写。这样很容易写着写着就走题,或者写到一 半就写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下同学们是没有时间重新写一篇作文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先列好提纲再动笔写。提纲是你每段要写的主要内容,不是打全文的草稿,可以只是几个字,自己知道自己的意思
3.作文主题最好写些积极向上的,尽可能避免边缘意识、禁忌话题、偏激观点和刺激性语句的出现。作文并不是不能露锋芒,但一定要适度。考试不是试验场,我们要稳中得分。
4.作文结构分为:题目、开头、段落、结尾。中时教育的考务老师温馨提示千万不要忘记写作文题目。这里如果不怎么懂写作文的同学,给大家推荐一一个 最好用的结构,就是用“总分总”的结构。
陇南 2008年中考试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
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上录《十五从军征》,《古今乐录》、《古诗源》等均作古诗。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正因为“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其间数十年与家人失去联系,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老兵才急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于是,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老兵,“道逢乡里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家中有阿谁?”“乡里人”答道:“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诗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反映其在久别家乡之后、返乡途中的矛盾心理,与此诗笔法有别,却殊途同归。宋之问的诗句是曲笔写其返乡途中想了解家中情况的迫切愿望,而此诗则是直言之。二者均表现了久别家乡的返乡之人的真实情感。此诗中“乡里人”的回答很巧妙,没有明言直说老兵家中还有谁,而只是用手指着远处长满松柏的众多的高坟说:“那儿就是您的家。”言下之意就是:“您的家中已无他人了。”其实,“乡里人”这样回答,是不忍心道明真相,怕老兵一下子承受不了家败人亡的痛楚。如此着墨,显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也与下文相呼应。
老兵家中的情况究竟怎样呢?其心情又是如何呢?“兔从”四句承接上文加以描绘。老兵到家后所目睹的景象是: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兔”与“雉”(野鸡),均系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上方);“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多么悲凉的景象啊!造成这一景象的直接原因是老兵家中无人。而其家中无人,又是谁造成的呢?对此,诗未明言,这又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这几句诗仍然是以哀景写哀情,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而更令老兵悲哀的还在于:他以“旅谷”煮饭,以“旅葵”做羹,未用多少时间就做好了,却不知道将饭与羹送给谁,也即无亲人与之共享了。这正是“舂谷”四句所表现的。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这不仅照应了上文——乡里人的答话与老兵返家后所看到的景象,而且继续以哀景写哀情。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作者小传: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汉武帝时规模较大。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事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诗的开头,统摄全篇、韵长旨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个芳年稚齿、未谙世事、生气勃勃的少年,转瞬成了一个龙钟老态的皤然衰翁。那漫长的六十五年的岁月是在哪里,是怎样度过的呢?作者没有写,却以此把读者带进了深沉绵远的诗的意境,同主人公一起去体味接下去作品所描写的怆神寒骨,冰冷严酷的现实。一个“从军征”的“征”字,概括了主人公六十五年的戎马生涯;一个“始得归”的“始”字,准确、精到地传达了主人公六十五年昼思夜家,愁肠几断,盼归不得,年朽力衰方得回转家园的亦悲亦喜,说不清是悲是喜的复杂心情。作者没有絮絮描述这个老士兵六十五年南北征战、杀敌立功、九死一生的惊心动魄的往事。那些,对于年及八旬、日日沙场、夜夜枕戈、乡音久绝的主人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无甚新鲜了。或者说那些或足或不堪回首的往事,与他此时此地急切渴望知晓家况的心情相比,实实微不足道、不劳挂齿了。平平常常的十个字,突出了主人公不平凡的特殊经历和当时心境心情,创造了足以笼罩全诗的氛围。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盼知又怕知的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同没有详述主人公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一样,作品也省去了对他餐风宿露、匆匆赶路、与乡亲邂逅相遇的惊喜的描摹,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阖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的年月,我可亲可爱的亲人们啊,竟无一幸存者吗?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你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作者没有直接抒写渲染感情,作品却收到比直接抒情更强烈的抒情效果。
有些迷蒙、有些浑噩、有些凄怆的老人,象对“松柏冢累累”不闻不见一样,对荒凉的家园的感触也变得麻木了。于是,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壳,下冬葵嫩嫩的叶子。而当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潸然泪下。他已不能象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诗至结尾,作者、读者的感情浓度都达到了顶点。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者”了。这样,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尽在言与不言中、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艺术效果。
文言文谙
数学:://.12999/page/08-08-22/26463.html
200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神色张huáng( )街头xiàng( )尾
shuò( )风凛冽 空空如yě( )
一xiè( )千里 jiǎo( )尽脑汁
2.下列词语中有3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然后改正。(3分)
彬彬有礼 交头接耳 与日具增 觥筹交错
谩不经心 趋之若鹜 催枯拉朽 溢于言表
改正:
3.请结合语境,给下面句子的横线处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3分)
你看遥远的东西是美丽的, 长距离为人们留下了 的空间,如
的远山,如 的夜空。
A.因为 想象 沉沉 悠悠 B.因为 想象 悠悠 沉沉
C.所以 联想 沉沉 悠悠 D.所以 联想 悠悠 沉沉
4.下面的句子是个病句,并且缺一处标点符号,请指出错误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3分)
4月18日,“好运北京”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在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办,这次赛事将是“鸟巢”首次公开亮相。
句子病因并修改:
标点符号:
5.下面的消息摘自2008年1月9日《文汇报》,请仔细阅读后按要求答题。(3分)
据中国网消息,日前,院办公厅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院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布《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明确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1分)
(2)对禁止商品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做法,你持什么态度?并简要陈述你所持态度的理由。(2分)
6.品读下面的诗句,说明其在表达上的妙处。(3分)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之雨细如愁。
7.下面是四副修身格言联,如果把它送给四位个性特点不同的人(意志不坚者;不懂忍让者;苛求他人者;性情急躁者),如何选送才恰当?请将选送对象写于对联后的括号里。(4分)
A.事尽从忙里错,一心须向静中安( )
B.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 )
C.搭起通天路,勇气吹开智慧门( )
D.忍一言风平浪静,退半步海阔天空( )
8.古代诗文填空。(8分)
(1)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
(2) ,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3)人有悲欢离合,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4)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5)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共23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1题。(11分)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富之洒也。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西南诸峰/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C.山之僧智仙也 / 名之者谁
D.故自号曰醉翁也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饮少辄醉 辄: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4)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11.本段写醉翁亭的环境,醉翁亭的远近上下构成了一 幅山水画。请简要描述画的构图。(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12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豁然开朗 豁然:
(2)屋舍俨然 俨然:
(3)咸来问讯 咸: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延: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4.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美好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11分)
桑
汪逸芳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也尽染了桑园。桑林亲水,总是断断续续地成为河边的风景。
地理老师说:中国的地形像一张桑叶。桑叶自然地弯弯曲曲,仿佛是为方便蚕儿的嘴。每年,赤裸的枝条上冒出新绿的时候,它们就孕育了地图的形状。阳光一日暖和一日,春雨一阵浓密一阵,那绿也就一天一天地放大,早出的新叶长到巴掌大,桑林便到了它生命的旺季。
桑园里一片蓊郁,绿得透不过气来,太阳一照,每一片叶鲜绿光亮,翠得像玉,薄得像纸,仔细地看去,那规则分布的叶脉,便像地图上起伏的山峦。
农家的收成一半在养蚕,一半在水田。多产叶的秘诀是多上肥,上肥最好的季节是冬季,是河里的淤泥。
每当春天的色彩被北风抽尽,春、夏、秋三季的茧子卖了好价钱的时候,人们便精心伺候桑园。近园的河道里疏疏朗朗地布下了捻泥船,两个人一只,精精壮壮的汉子手里,每人一只捻泥耙子,分别站在船的两侧,泥船很有节奏地向两边倾斜,一起一伏中将河泥捻了上来,那捻耙像可以启合的蚌壳,一竿探到底,张开、合拢提上来便是稀沥沥的黑得流油的淤泥肥。据说,这河底的泥最肥。冷风里的作业浸泡着来年的希望,一个个累得大汗淋漓、势气升腾,体魄好的脱得只剩件汗布马夹。
修整过的桑园很整齐,很单薄,一阵风过,像一群涵养很好又极怕冷的书生,想颤而不敢颤。可上过淤泥的桑林,同样还是先前的枝丫,在冷风中摇曳却没有寒意,淤泥泼过的桑地,很光滑,很厚实,仿佛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越冬棉被。
桑葚一双一双地悬在叶柄根上,初起发青,渐渐转红,转紫,紫得黑亮,风一来像一对飘摇的铃铛。桑葚可以染色,吃过桑葚的嘴乌紫,吃多了牙也会变色。每每看见漫在农家门口脚盆里的蓝印花布,总怀疑那是桑葚染的。
桑树有家植和野生的。未曾嫁接过的桑树叶片很小,叶质很老,但分枝多,挂果多;嫁接过的家桑叶大果少,枝干也只一人高,果子脚丫一踮,扳下一根横枝就行了。
15.具体说说本文讲了桑的哪些相关知识。(4分)
16.品味下列语句,回答问题。(3分)
①“每当春天的色彩被北风抽尽”指的是什么时间? (1分)
②如何理解“冷风里的作业浸泡着来年的希望”这句话?(1分)
③“仿佛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越冬棉被。”这个比喻的本体指什么?(1分)
17.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在讲述知识时充满“知趣”,说说原因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捆绑苦难
朱成玉
在那次关于矿难的访中,我接触到一位被双重苦难击中的中年妇女:瞬息之间,她失去了丈夫和年仅18岁的儿子。她在一夜之间变成孤身一人,一个家庭硬生生地被死亡撕成两半,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尘土里。悲伤让她的头发在短短几天就全白了,像过早降临的雪。一个人的头发可以重新被染成黑色,但是,堆积在一个人心上的雪,还能融化吗?
同样不幸的还有很多,一个剐满八岁的孩子,父亲在井下遇难,而母亲在上面开绞车也没能幸免于难,强大的冲击波将地面上的绞车房震塌了,母亲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离开人世。
在病房里,我们不敢轻易提起这场噩梦。我们沉默着,找不到可以安慰她的办法,语言在那里显得是那样苍白无力,就像一个蹩脚的画家面对美景时的束手无策。由于过分悲伤,她整个人都有些脱形了。但是最后还是她打破了沉寂,在得知了我们的来意后,她说,活着的人总是要继续活下去的,但愿以后不会再有矿难发生,不会再有这样的一幕幕生离死别的悲剧。
我在笔记本上收集着那些苦难,那真是一份苦差事。每记下一笔,都仿佛是在用刀子剜了一下她的心。那一刻,我的笔滴下的不是墨水,而是一滴滴血和一滴滴眼泪。在我问到关于以后生活方面的问题时,她做出了一个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决定,她要收养那个失去父母的孩子。
“我不能再哭了,我要攒点力气,明天还要生活啊……”我听到了足以震撼我一生的话,“我没了丈夫和孩子,他没了父母.那就把我们两个人的苦难绑到一块吧,这样总好过一个人去承担啊。”
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那是她应对苦难的办法。厄运降临,她没有屈服,她在这场苦难申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些逝去的生命只会让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
访行程结束了,临走的时候,我去了她的家,我看到她把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几盆鲜花正在那里无拘无束地怒放,丝毫不去理会尘世闽发生的一切。那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正在院子里和一只小狗快乐地玩耍。我如释重负般松了一口气,抬头就看到房顸的炊烟又袅袅地飘荡起来了,那是在生命的绝境中升起的炊烟啊,像一根热爱生命的绳子,在努力将绝境中的人们往阳光的方向牵引,虽然纤弱,但顽强不息: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两个人”所经历的苦难。 (2分)
19.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20.文中的“中年妇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作简要的评价。(4分)
21.读了全文之后,文中的“捆绑苦难”对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2~24题。(13分)
珍惜“有效期限”
游宇明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l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旁边有诗云:“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吸饱水分,渐渐沉没。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②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日。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和感恩就会大打折扣。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 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 空里称心如意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 鸟儿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于 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 能温席”的孝行l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慨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的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以强国梦想为追求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l以济世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命
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丙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的脚
步走得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2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论证的?(3分)
23.第①段引用几米及小诗的作用是什么?(1分)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分)
作用:
论证方法:
24.选文中有许多值得品味的地方,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写在下面,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4分)
四、写作(60分)
2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写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写;(3)字数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文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实现某种目标。努力学习是在追求,积极工作是在追求,帮助他人是在追求,争取入团是在追求……有的追求知识,有的追求事业,有的追求高尚的品格,有的追求远大的理想……追求,会演绎出许多大大小小的感人故事;追求,会碰撞出五光十色的思想火光。
请以“追求”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以“为自己喝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2008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语文答案
1.皇 巷 朔 也 泻 绞 思路分析:“皇”不要写为“惶”,“朔”不要写为“溯”,“绞”不要写“交”。
点评只要准确掌握字音字形和字义就不难作答了。
2.具一俱 谩一漫 催一摧
点评对于同音异形异义字不可乱用。
3.B思路分析:体会上下句子的关系和所写事物的特点准确选择。
4.主谓配搭不当,将“开办”改为“举行”。 第一个“鸟巢”前加破折号。
思路分析:病句修改比较容易但指出病因比较难,标点符号题中“国家体育场”与“鸟巢”显然是被注释与注释的关系,所以用破折号。
5.(1)院办公厅通知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6月1日起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或6月1日起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2)示例:赞成禁止商品零售场所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做法;这样可以减少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也能帮助广大市民树立环保意识。
思路分析:第(1)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属于常规考查,第(2)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先表明自己态度,然后陈述理由,主要针对节约能源和环保来谈即可。
点评本题是综合能力考查,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应多了解和关注。做生活的有心人。
6.运用通感(或比喻)的手法;用心理感受(内心感受)“梦”与“愁”来描写视觉形象“花”和“雨”,突出花的虚幻飘荡和“雨”的绵绵迷离,透出愁苦无依的心情。
思路分析:首先要从修辞方法或者描写方法的运用上分析,其次要从内容上分析,或揭发情意或描写美景等。
点评品读是语文学习的难点。难在对“品”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也难在对诗的内容丰富凝练。
7.A性情急躁者B苛求他人者c意志不坚者D不懂忍让者思路分析:A中通过“从忙里错”“静中安”可知应选“性情急躁者”;8中通过“反观”“细论”等词可知应选“苛求
他人者”;C中通过“恒心”“勇气”可知应选“意志不坚者”;D中通过“忍”“退”可适应选“不懂忍让者”。
8.(1)此时无声胜有声 (2)今人不见古明月 (3)月有阴晴圆缺(4)近乡情更怯 (5)梧桐更兼细雨 (6)春蚕到死丝方尽(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思路分析:(1)~(6)题为直接填写了诗句,(7)题是提示性默写,其中“梧桐、苔痕”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有的学生失分很多,原因是“掉字”“错字”填写,所以要准确默写。
9.B思路分析:A项中“其”分别指的“滁州城”和“太守”;B项中“于”都译为“在”;C项中第一个“之”是助词,第二个“之”是代词“亭子”;D项中第一个“故”译为“所以”,第二个“故”译为“原来”。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有实词有虚词,用分类积累法。有助于对词语的掌握。
10.(1)就。(2)寄托。(3)情趣。(4)茂盛的样子。
思路分析:这些实词有的词古今意义不同,如“意”现代汉语中指“意思、意义”,文中指“情趣”,而“寓”“辄”的意义跟现在差别不大,所以要结合语境来解释词的意思。
11.群山是背景,一泉山间出,林深路曲,亭临泉上;林映山秀,山衬水清,亭添泉趣。彼此辉映生色,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
思路分析:作者用了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缩短头”手法,由“群山一西南诸峰一琅琊山一泉一亭”,这些优美景色构成生动画面。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表达能力,要点明山林、泉、亭的关系。
12.(1)敞亮的样子。(2)整齐的样子。(3)都。(4)邀请。
思路分析:这几个词结合语境不难翻译,其中的“然”应译为“……的样子”。
13.(1)老人和孩子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2)这个人(渔人) 一一为(他们)详细地说出自己所知道的。
思路分析:第(1)个句子难点在于用了借代修辞“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儿童”;第(2)句是省略句,将省略内容补出就明白了。
点评对于文言句式要根据特点来译,尽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4.①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社会安定;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等自由;③环境优美,土地肥沃,丰富。
点评本题为开放型题目。对于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结合课文不难回答。
15.①桑叶的形态与色彩,②桑树的上肥,③桑树的果实桑葚,④桑树的家植与野生。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细读便可,注意把握重点句子的作用。
16.①冬季。②冬季里给桑林上肥的目的是来年春天多产叶,以期养蚕有个好收成(或艰辛的劳动孕育着未来的希望)。③淤泥泼过的桑地。
思路分析:①题中的关键词“被北风抽尽”刮北风桑叶全部掉光的时间,是冬季,这是对生活常识的考查。②题是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给桑叶施肥的目的也可轻易答出。③题
考查比喻修辞手法,应从上文中找本体;句中紧接着比喻词的陈述对象是淤泥泼过的桑地。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常识和语文知识,可见语文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要注意从生活中学语文。
17.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同时运用描写、叙事,把知识介绍得具体可感。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使说明生动形象,易于读者认识事物。
思路分析:说明文从语言上分为生动说明文和平实说明文,本文属于前者,其特点是用描写、记叙表达方式,用多种修辞手法,用生动的词语来说明事物。
点评对于生动与平实说明应从特征上区别。
18.中年妇女在矿难中失去了丈夫和年仅l8岁的儿子;八岁的孩子在矿难中失去了父母。
思路分析:第一段中写中年妇女在矿难中失去了两位亲人,第二段中写八岁的孩子失去了父母。
19.“鲜花无拘无束地怒放…‘孩子快乐地玩耍”“炊烟又袅袅地飘荡”烘托了在绝境中生命依然顽强不息的氛围,生活还将下去,生活必将下去,衬托出“中年妇女”已走出苦难的阴影,充满希望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思路分析: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干净的家庭环境和怒放的鲜花,快乐玩耍的孩子,表现了中年妇女没有被灾难击倒,而是坚强地站起来从容面对,而对炊烟的描写也是她
顽强精神的象征,衬托她的坚强不屈,表达了赞美之情。
点评重点句子的作用不可忽视.理解了句子含义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20.顽强不屈、坚韧不拔、善良勇敢,是勇于面对生命中一切不幸和灾难的强者。
点评对于人物的评价要结合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思考,文章中的妇女,将自己的灾难与他人的灾难捆绑,这是多么大的勇气和毅力,又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爱心.针对这 些内容来分析难度就不大了。
21.要点:把两个人的苦难捆绑到一块,苦难便消解了一半。在生活中要有爱心,要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思路分析:中年妇女将自己的灾难与孤儿的灾难捆绑在一起,使孤儿又拥有了家庭的温暖和母爱,从而使苦难消除一半,明了她的善良和有爱心,也告诉我们在应对灾难时要互相帮助,共同面对。
22.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从三个方面来论证:珍惜亲情、珍惜梦想、珍惜生命。
思路分析:文章先论证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有效期限”再论证我们要珍惜有效期限。第①②两段论证了前者,③~⑥段论证了后者,并从三个方面论证。
点评对论点的归纳能力,是阅读议论文的基本能力,要掌握论点归纳的方法和技巧,结合文章结构来分析。
23.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论点。 道理论证、事例论证、比喻论 证。 思路分析:文章开头引用小诗这是议论文提出论点 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能激发兴趣,引起对所提论点的 重视。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事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根据文中论据来判断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提出论点的方法和论证方法,针对性强,应掌握这些基本的常识。
24.示例:庄子说:“人生天地问,若白驹过隙。”这个句子是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时间过得飞快的含义,告诉人们应珍惜光阴。我们现在已初中毕业,回想刚入初中的生活,犹如昨天,但不觉三年已过去,我们也应珍惜时间,抓住今天。
25.写作指导题目一,首先将题目的范围化小,确实写他人的追求,还是写自己的追求,就内容选材来说,写自己的追求更容易下笔,再将题目范围再进一步细分到追求的对象是什么,如快乐、完美、漂亮、真情、友谊、成功等,这样就使题目范围小了,内容具体了。其次要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明白,即为什么追求,追求的经过,追求的结果,
在记叙中揭示主题。题目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是为别人喝彩,或者别人为自己喝彩,本题目要求写自己为自己喝彩,也许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暗暗为自己喝彩过,为自己战胜懦弱,为自己考试成绩优异,为自己战胜了对手,甚至是为自抗拒了小小零食的诱惑,选取自己心灵上的一点感悟,也为自己大声喝彩。
遥望张晓风阅读答案
1. "安"在文言文中都有什么意思
安 ⑴怎么,哪里。
例: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又安敢毒邪? ④燕雀安知鸿鹄这志哉? ⑤安能复为之下乎! ⑥安能抗此难乎?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⑨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域? ⑩安得使余多暇日。 (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⑵安全,安定。 例: ①谢庄遂安。
②可以为富安天下。 ③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④在于知安而不知危。 ⑶安逸。
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⑷安生,有“养”的意思。
例: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所安:这里指养生的东西。)
⑸哪里,什么。 例: ①君谓计将安出? ②欲安所归乎? ③沛公安在? ④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⑤洞庭君安在哉! 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⑹安抚。
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⑺平静。
例: ①始而惭焉,久而安焉。(安:这里是心安理得的意思。)
②恬然自安。(安:这里指内心平静。)
③孔明恰才心安。 ④敬亭亦无所不安也。
(安:这里有心安理得的意思。)。
2. 古诗 古文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玉台体 权德舆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渡汉江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哥舒歌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一)古文(10篇) 《荀子?劝学》(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3. 帮我找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小石潭记: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孔孟论学: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勉学:
1、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2、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
1、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2、更有家言,各种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
黄生借书说:
1、“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3、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两小儿辩日: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孰为汝多知乎?”
4. 帮忙翻译下文言文(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
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
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
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
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
先是,岭南输香药,以邮置卒万人,分铺二百,负檐抵京师,且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
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知青州。
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
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
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
饶州产金,尝禁商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
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
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
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
时榷茶之法弊甚,诏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
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 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 俭:歉收 B.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 徙:调职 C.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责:责问 D.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 存:看望,问候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B.以策有干名,命代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策勤史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 蟹六跪而二鳌10.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
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多次请求表示要到蜀地,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
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人朝为卢部判官。
C.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
后来他任青州知州。 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顺之乱,川陕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
译文: (2)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 译文:参考答案8.C(责为”索取”义)9.A(连词,于是/介词,趁机;B.连词,因为;C.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D.连词,表并列)10.B(”凌策自己多次请求表示要到蜀地”有误,应该是”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11.(1)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 凌策自己陈述(或“表示”“说”)曾三次(或“多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或“管理蜀州”)。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惮”“陈”“谙”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2)凌策刚刚考取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 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
译出大意给2分(“/”所分各1分);“登第”“遗”“凡”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注意:1.“得分点”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参考:。
20.人的情感世界细腻而微妙,许多时候会生发一种连自己一时也难以捉摸的矛盾心理。譬如:杜甫在《述怀》中写道“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宋之问在《渡汉江》中也说“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种矛盾心理在本文亦有所表露。明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张晓风,却寻个“自欺和欺人”的理由不去见她。范利娟为何会产生这样的特殊心理?(3分)
我满足于这样的想象,遥望着她,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呢。对去看她有些小小的抵触,不想打破与她在想象中亲近的习惯,距离创造美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