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的揭牌仪式

2.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励志演讲

3.俞敏洪:做任何事情,都要记住这一点

4.关于俞敏洪的励志故事

5.俞敏洪北大励志演讲视讯?

俞敏洪最新北大演讲 综艺节目_俞敏洪北京大学演讲

俞敏洪是新东方教育集团的董事长,作为一个处在教育行业的资深商业人士,俞敏洪有一个外号叫?嘴炮?。获得这个称号首先是因为俞敏洪有着很好的口才,能说会道,其次是因为他在公开场所的?不当发言?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

俞敏洪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之后辞职自己创办了新东方学校。俞敏洪自己没有出国,但是却成立了这么一个跨国的学习培训组织,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由于他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他的自信。作为新东方的董事长,他经常被邀请去参加各种演讲,因此在公共场合讲话的机会很多。人说多了话就容易嘴瓢,因此他被称为?嘴炮?。

在2018学习力大会上,俞敏洪的发言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他的发言是歧视女性。俞敏洪在演讲中称,?中国女人挑选男人的标准是要男人会赚钱,至于良心好不好不管,所以中国女性的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现在是一个追求平等的社会,男生女生的是平等的,他这样一说?得罪?了很多女性。的确,现在女性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在社会中、家庭中思想都是独立的,男性也是如此。因此,凭什么把男性的堕落和女性扯上关系,甚至和国家扯上关系。

事后,演员张雨绮在个人微博上发文称,?我只能说,北大的教育和新东方的成功都没能帮你理解女性的价值,没让你能理解什么是平等的关系,甚至没帮你搞明白什么是平等。?张雨绮是一个很直率的人,当时就直接回怼了俞敏洪。后来,俞敏洪发表博文,就自己发表的言论道歉,次日来到全国妇联机关,向广大女同胞诚恳道歉并发布公开道歉信。嘴炮就是说话太快,把不住门。

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的揭牌仪式

俞敏洪称感谢当年北大处分他。当年俞敏洪在北大上学的时候,去校园外面兼职上课,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一些金钱。但是这些做法却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愤怒,同时老师觉得他是在利用北大的名义。对现在的俞敏洪来说,他觉得这份经历非常宝贵。但是当时的他一定感觉非常无辜以及不公平。

在俞敏洪的演讲以及书籍中能够了解到他上学期间的各种各样往事,同时他表示在上北大的期间,他一直都是非常自卑的,在遇到一位比较喜欢的女生,想对对方表白,但是没有得到他人的回应。通过相关的材料可以看出俞敏洪当时的做法,的确影响了本校的教学秩序。而且会影响正常的上学,所以老师的想法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条件非常艰苦,所以俞敏洪一直在想着法子赚钱,成功的创办了新东方,也开启了学科培训。

也许俞敏洪当时想要的并不多,他只是想要出国。很多人之所以把出国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定是觉得国外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学到更丰富的知识。但是他并没有出国的资金,于是只能够先转去培训班。但是他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条路竟然走得越来越顺利,并且成功的开了一家公。比自己当初想要实现的梦想宏大许多。

北大给俞敏洪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及起点,同时给他提供了不少机会。在俞敏洪那个年代能够考上北大,就证明他的能力本身就是比较出色以及优秀的。在任何一家机构以及教育组织里都有完整的秩序,这样才能维持整体的平衡以及稳定。如果大家都看到了眼前的红利,选择跟着俞敏洪的话,这样老师在上课时会影响到正常的进度。

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励志演讲

在刘伟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后,举行了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揭牌仪式。蒋正华教授、周其凤院士和俞敏洪老师共同走上讲台,俞敏洪老师接过盖有红色绸缎的俱乐部铜牌,蒋正华教授、周其凤院士左右一起揭开红绸,北大企业家俱乐部正式成立!接着,周其凤院士向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发起理事颁发聘书。

俞敏洪:做任何事情,都要记住这一点

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励志演讲

 以下是我收集到的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励志演讲

 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励志演讲

 ?有人说:女生到社会上会遇到比学校更优秀的男生,而男生很难找到比在学校更好的女生,我现在告诉你,这句话你们都理解错了。这句话 的意思是:男生在校园都还不成熟,19到25岁的男孩一般都比同龄女孩显得放不开,但到社会上,很快男人变的就优秀的多了,这说明大学几年是男生成熟的重 要时期。而女生到社会变的实际了,于是就有了你们经常听到的那一句话!而我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比北京大学的男生优秀就在于清华大学的男生能学会等待!这也 就是为什么清华出的国家***要远远多于北大。一个男人,是需要孤独的,如果你忍受不了孤独,只能说明你内心还不够强大!很多男生认为能证明自己的魅力在 于自己有多少朋友,有多么漂亮的女朋友,那么我只能说你真的还需要成长,一个真正的优秀男人一定是朴实无华,甚至是谨小慎微的,一定是一个孤独者,因为只 有静才能生智,而不是急!诸葛亮的戒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如果在这一个男人最重要的几年中,你投资的是一个女人,那么你后边几十年里,你将不断 的求着这个女人不要离开你。你如果投资的是自己,那么在剩下的几十年里,你会很顺利的收获真正属于你的爱情。记住:爱情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奢侈的精神享受!

 还有,我曾经在郑州大学说过怎么看一个男人是否将来会很优秀,那就是长的比我还要难看的,却能很自信的笑的男生。为什么,因为在大学中,这种男生一般不会太 引人注意,他们更不会受到女生的青睐,于是,他们只能做好自己的事,来弥补被人冷落的空虚。可事实证明,干好自己的事情,比被谁青睐都更有价值!自己不哭 没泪,走好自己的路,才能走出未来!第三,感谢那些离开你的.女生,男人可以不勇敢,可以不斯文,但不能没有胸怀,有多大的心就有多大的未来!何况调查发 现,一个男人要被4到5个女人伤害才会变成熟,所以可以说是离开你的那些女人造就了你的优秀,何况人家是在用一个女人最美好的时光来教育你,这个投资应该 说相当大了,所以你应该感激!这就是为什么俞敏洪,马云,史玉柱,李阳,这些老男人能有今天,你可以去看看,我们当初有谁在学校特别被人欢迎?没有!我们 倒是都自卑过,因为长相,因为穷!所以,不要认为你一无所有,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是上帝帮你倒空了垃圾,让你装进去对你最有用的东西,此时,你离那个人 生腾飞点已经很近了!? 所以在校的大学生们,只要你自己认为,你比愈敏洪长的难看,比他上大学时还穷,但你同样的拥有着自信,就把这篇文章转走好好的看看,?别在自己最美丽的年 华去投资一个女人?如你已经有了女朋友,别整天都把你们的情情爱爱放嘴上,认真的做好你自己的事,努力的提高自己,如她感觉你为了做自己的事而冷落了 她,她因此也离开了你。那么我敢说这样的女生是没有远见的,你不要也罢。但如她理解你,认为你就是一个潜力股,那么当你升值时,千万别让人家贬值,人家 可是用自己最美丽的年华在等你阿! 爱了,让她自由。不爱,让爱自由。

 最后加一句: 一个 人独自在外闯荡,受了再大的委屈,也不要放弃,早晚有一天,你也会成功的。一辈子不长,不要活在回忆里,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要做,就做让别人后悔的 事。不要相信誓言,不要相信承诺,真正爱你的人,不需要给你太多的誓言和承诺。不要太依赖一个人,因为依赖,所以期望;因为期望,所以失望。

;

关于俞敏洪的励志故事

俞敏洪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北京大学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

在北京大学,他结识了未来的两位合伙人,组建了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也由此成就了新东方。

中国的创业浪潮奔涌。在一个企业中,创始人与合伙人的合作关系微妙而脆弱,聚散离合的故事不断上演。

利益分配、理念冲突、 情感 纠葛、股权设置等问题考验着企业的合伙人。若不能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合伙人”最终只能变成“散伙人”。

如何顺利解决合伙的问题?

2013年,俞敏洪回顾新东方走的路,总结了合伙成功的要素、新东方的3个启示。作为青年创业导师,他还给创业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下,Enjoy:

我从《中国合伙人》这部**中引申出一个概念:合伙。

大家在一起合伙到底怎么才能成功?

在现实当中,我和徐小平、王强这些大学同学合伙是相当成功的,虽然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确实有过一些冲突。

做事情不能什么都由一个人做,一定要有合伙人,我总结了几个合伙成功的要素。

1.合伙成功的要素

第一,所有事情,最好是由一个人先开始做,哪怕先做一个月。

比如要成立一家公司,自己先做一个月、两个月,做的时间越长越好,这奠定了创立公司的基础。

一家公司由几个合伙人一起创立也可以,但是在合伙的时候你要确保这些朋友、兄长是很厉害的角色。

对于我来说,如果我跟大学朋友一起合伙创业,最后一定会出问题。

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徐小平是我们大学的文化部部长,王强是我的班长,他们一直认为从才华到眼光、到能力,他们都远远高于我。

后来我为什么变成头儿?因为我自己已经先干了5年。

我在1991年从北京大学离职,1993年成立新东方,1995年年底才到国外找到这些朋友。

那时候我知道,如果公司要继续发展,必须有一帮能人和我一起奋斗。

我估量过,通过5年的努力,在创业能力上,我比我大学的这帮朋友强,但他们在其他某些方面一定比我强,比如英语水平、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等,所以我们是良好的结合。

他们回来之后叫我“土鳖”,因为我身上缺少他们在外国留洋多年以后形成的各种气质,尽管如此,他们最后不得不服从我的领导。

首先我是新东方唯一的创始人。

其次,他们发现在现实中,碰到比如和打交道、和地方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完全无能为力,反而我这个“土鳖”应对得非常自如,这就是不同能力的结合。

第二,如果创业的话,最好的方法真的是自己先干一段时间,再把周围的朋友拉进来。

如果要一起干的话,就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已经奠定了一个非常良好的位置。

在新东方的创业人群当中,除了大学同学外,还有我的中学同学。

这些中学同学在新东方和我一起创业,一个是常务副总,一个是行政后勤总裁。

为什么到今天他们还能和我配合得这么好?外界也没有我和我的中学同学天天打打闹闹的传闻。

这是因为在中学的时候,我是我们班的班长。这就奠定了从小到大,他们对我是班长的心理认知。

我在中学当班长当得非常成功,他们一直认为我拥有卓越的领导才能,而我的大学同学则没有一个人认为我有领导才能。

到现在为止,他们也不认为我有领导才能,而是认为我是靠运气,再加上他们的帮助,所以我才成功了。

我个人认为我是有领导才能的,否则怎么领导新东方的3万名员工?但是他们为什么认为我没有领导才能呢?

因为在大学的时候我只是一个普通学生,而他们是班干部,现在突然反过来变成他们的领导,从心理到生理上他们都不可能接受。

第三,合伙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个人掌控局面,这样才能把合伙机制往前带动。

如果没有一个掌控局面的人,刚开始可能万事好商量,可一旦大家赚钱了,关于谁付出的多、谁付出的少就会产生分歧。

我们在合伙的时候想得比较简单,三个人合伙,每人大约占33%的股份,合起来是100%,大家一起赚钱。

但是一年以后,有的人干的活多,有的人干的活少,这时候怎么办?

这时候一定要有一整套考评机制,用以确认合伙人和合伙人之外的业绩。

新东方刚开始所谓的合伙,其实就是包产到户。

我只是简单地把新东方分成几个板块,比如王强负责口语,徐小平负责出国咨询,我负责考试。

最后就是我拿我负责的那块的钱,他拿他负责的那块的钱,这是一个非常松散的合伙制。

当把一个松散的合伙制变成非常严格的股份制结构时,就容易出问题了。

到底谁占多少股份?公司里除了王强和徐小平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人。

最后我们划分了11个原始股东,但这11个人各占多少股份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按照过去大家在这个领域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但是到底谁贡献大、谁贡献小?

这件事确实花了不少力气,当然最后还是分配完了。

当时我们设立的合伙人架构是一个非发展架构,当新的业务产生时,根本装不进去。

比如我们在北京有一家公司,如果这家公司要到上海和广州去发展,在上海和广州成立分公司,那么图书出版算谁的、远程教育算谁的?

我说都算我的,他们肯定不同意;都算他们的,我肯定也不同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把松散的合伙制变成真正的股份制。

合伙人在一起创业,很容易出现与现代企业的管理规范不相符合的现象。

大家在意的是面子,而不是该怎么做事情。

种种问题大概花了4年的时间才解决。当然最后的结果是好的,我们确实变成了一家真正的股份制公司。

实现真正的股份制以后,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首先,分完股份以后,大家对于后期谁到底应该干什么就产生了分歧。

新东方的人比较感性,大家认为我当第一总裁没有问题,因为我是公司的创始人,但是关于谁当第一副总裁、谁当第二副总裁,大家就争辩了半天。

这就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

2.新东方的3个启示

第一个启示:我们用10%的代持股份,吸引来了新东方的第二代管理者。

当时我已经意识到了,如果这些人继续内部争斗的话,最后会把有才能的人挤走。

因为合伙人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系统,排除了其他人,先占了所有的利益,其他有才能的人进来是没有利益的。

股份占多少是根据大家的贡献而定的,而不是某一个人自说自话自己分配,除非这家公司100%的股份是他一个人的。

其实新东方在分股份之前,100%的股份都是我自己的,新东方的净资产有1亿元人民币,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投入。

最初有一帮小股东联合起来跟我要股份,如果我不给,他们就要离开新东方。

分股份以后,我们的目标是把公司做大,做到上市,所以我们要把利润留在公司。

这时大家又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要求把钱分走,后来就出现了利润分配的矛盾。

他们认为新东方的股份挺不值钱的。

我说如果你们觉得不值钱,可以把股份还给我。他们说不行,如果我想把股份收回去,就要出钱。

后来我们就讨论用多少钱收回他们的股份。原来的净资产是1亿元,那我还是以1亿元的价格回收。

每当有1%的股份还给我,我就给他们100万元,10%的股份就给1000万元。

他们把股份还给我,我把现金还给他们。为了这个事情,我还从朋友那里借了三四千万元人民币。

但是,定完价格以后,他们又不给我股份了。

他们说,反正已经定好价了,我们什么时候给你1%的股份,你就出100万元。

就这样,他们的股份拿在手中不放了,一直到上市,现在新东方1%的股份就值3亿元人民币左右。

在分股份的时候,我被分到55%,这是大家讨论的结果 。我当时多了一个心眼,就是自己拿着45%,另外10%作为代持股份。

因为我知道新东方必须要有后来人,要有新的管理者,10%的股份就是为新人留的,最后这些股份真的吸引到了新东方第二代管理者。

第二个启示:合理的股份增发机制,能让干活多的利不断增加。

在上市的时候,我们给100万股、50万股,甚至10万股就可以招到非常好的管理者。

现在整个新东方的第二个管理梯队,几乎都是用那1000万股招进来的。

后来我们设计了一整套激励管理者的机制。

公司再上市就比较好办了,我每年都会申请期权,发给能干的人,谁干得多,就发给谁,这些人就能不断地拿到新东方的股权。

其实合伙制企业也好,创业也好,在一开始要设立一个股权激励机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中国合伙人》中有一个违反商业原则的事情:

股份可以增发,但是必须取得全体股东的同意。

哪怕你有80%的股票都不能增发股份,必须要征得小股东的同意,因为增发是为了所有人的利益。

为什么要增发股份?因为我把股份分给有才能的人,是为了把公司做好,绝对不是说不想上市。

为更多的合作者增发股份,这是完全违反商业原则的,可见**中的有些东西是不太切合实际的。

在现实中,新东方在上市之前没有增发股份,因为我预留的那10%的股份正好在上市之前用完,上市以后我们就开放了公开的期权发放机制,也不再需要我去重新内部增发股份。

所以,如果大家一起合伙创业,一定要有一个机制,首先分好股份,紧接着要设置一个对干得最多的人增发的机制。

后来我有几个大学同学也来合伙,我就帮他们设计了一套增发机制,他们到今天也没有产生过分歧。

因为每到年底的时候,我们就会根据大家干活的多少来进行增发,比如其中有一个人刚开始占了40%左右的股份,现在却稀释到了20%,因为他除了投资什么也没干。

相反,有人每年都会增发股份,比如一个原本占10%股份的人,现在已经被增发到了30%,因为他是整家公司的CEO,一直在干活。

如果有这样一套机制,既可以保证合伙人不散,也可以让内部干事的人慢慢增加在公司的权利,这样公司就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机构。

第三个启示: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运用不同的人。

我刚成立新东方的时候, 用的都是家族成员,比如我的姐夫、我老婆的姐夫等。

在这段时间,新东方当然没有什么所谓的现代化结构 ,但那时候不需要监控公司财务,即便他天天贪污你的钱,反正肥水也没有流入外人田。

工作也不需要考勤,因为都是亲人。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就会出大问题,比如不利于管理

随着新东方的发展壮大,公司不断引进外来人才,如果家族成员的文化水平和管理经验都不足,却还要乱插手,那么其他员工就会很容易没有尊严感。

从1995年以后,我就深刻地意识到, 家族成员再留在新东方会形成发展障碍。

基于这个前提,我到国外把我的大学同学、中学同学招回来,他们从才气到能力、到文化都盖过了我的家族成员。

家族成员就只能退守一边。

当然清理的过程很痛苦,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清理,未来不可能有发展。

代价也是比较惨重的,但那个时候我付得起这个代价,因为我请来的不少员工都是农民兄弟,给他们10万、20万、30万,再给一些股票,他们就同意走了。这是一个过程。

如果一开始就用王强、徐小平,肯定就没戏,学校肯定发展不起来。

因为我控制不了他们,而且我付不起他们的薪酬。

我的农民亲戚兄弟帮我把学校做起来,然后我给他们一个好的安置,让他们走了,然后我又用留学生慢慢搭建了一个现代化的结构。

所以,现在新东方内部没有任何我的家族成员,只要有血亲关系,甚至连干部一起开除。

公司有一个转型,要根据不同的阶段发展来做事情。

这么多年过去了,新东方一直在不断地转型,从家族经营到合伙人制,再到中国国内股份制公司、国际股份制公司以及国际上市公司。

现在,新东方又开始结构调整了。

我们发现在这个时代,以一家大公司的形式开拓事业,效率非常低,无法应对外界的变革和创新,所以新东方又打散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实行独立创新公司的机制。

凡是新项目都独立出去做,由新东方控股。

未来,新东方可能会发展50家和教育相关的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并非由新东方百分之百地绝对拥有。

目前新东方有70亿元的收入来自我们全资控股的公司和学校,未来可能会达到100亿元,其中至少有30亿元我希望来自创新公司,在这些公司里,新东方只占据控股股份,比如40%或50%。

面对什么时代、什么要求,就要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我觉得这是企业家血液中应该有的东西。

3.给创业者的建议

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记住一点,就是不管是哪个领域的创业,千万不要为了这件事情本身能赚钱而选择去做。

任何只盯着钱做生意的人都做不大。有热爱,做这件事情就有意义。

你热爱它,那你就去做。

我之所以坚持做新东方,就是因为我喜欢学生,我一看到学生就兴奋。

我其实有很大机会做房地产,可以赚很多钱,但是我放弃了这个设想,因为我在给自己的人生进行定位。

我不希望在自己去世的那一天,人家说我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商之一。

我希望大家给我的定位是中国最认真的教育工作者之一。

我不会离开教育。所以,热爱了再去做,才能做出有意义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创业,抱着积极的心态,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是可以克服的。

大不了这家公司死掉,重新再做一家,只要人不死就可以从头再来。

现在投资资本比较多。

为了避免失败得太惨,你可以尽可能地借用别人的钱创业。

有投资资金的人创业,如果失败了,丢了也就丢了,还可以活下去。

这就需要有好的、新的想法和项目,不是你随便拎一个口袋,就有一口袋钱给你。

总而言之,不要害怕失败。

遇到困难要想想困难是怎么形成的,是沟通能力的问题还是领导团队能力的问题,还是集中能力的问题,抑或打开市场能力的问题。

在某一个方面有所欠缺的话,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克服。如果不能,就要看看能不能找到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帮助你做事情。

如果让我自己把新东方带上市,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我当时想,如果新东方到美国上市,必须要找一个顶级的专家,开出顶级的工资。

所以,我去美国面试了4个人,我让这4个人每个人跟我相处一个晚上,目的就是进一步了解和观察他们,和他们聊,无限制地聊,把这个人到底有什么能力聊出来。

最后选中的那个人,很聪明,他的中文名叫谢东萤,现在已经在新东方待了8年,是新东方的CFO。

他当时只答应我在新东方工作一年半,把新东方推到上市后就离开。

但是一年半以后,他发现在全世界找到像我这样大气的老板真的不容易,所以即使他不断地威胁我说他要走了,最终他还是没走,现在依然是我的CFO。

我很高兴,自己又找对了人。

托尔斯泰有一句话: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觉得放在创办企业上,这句话可以反过来说,就是: 不幸的企业都是相似的—要么初心混沌,要么运气不佳,要么就是盲目扩张,就那么几条。

柳传志讲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条没做好就做不成,但这三条都做得挺好,企业也未必能成。

我观察到,成功的企业,其实往往有着特别个性化的原因,这个个性化往往就是创办者自身的性格禀赋与精神气质,比如海底捞,比如吉利 汽车 ,比如新东方。

坊间似乎一直觉得,新东方与俞敏洪,是草根逆袭的典型:一个当年在大学同学中被认为最普通的人,现在却成了最牛的人。非也。

我看过一篇写俞敏洪的文章,其实他从小就是孩子王,而且是方圆两三个村的“老大”,中小学是劳动委员,高中补习时是班长,只是大学时一下子涌出那么多更显山露水的人在周围,他的领袖素质暂被压抑。

俞敏洪勤奋异常、有韧性、好学、能容人且愿意尝试,有行动力

现在看,这些性格禀赋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创业环境的适配度相当吻合。

换句话说,就是天时匹配。放到今天的高技术环境,也许是徐小平或王强更容易成功。

说来说去,最核心的还是我们称之为“企业家”的那个人。

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在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中说, 传统 社会 (欠发达国家)最稀缺的东西并不是资本,也不是所谓的“中产阶级”,而是企业家精神,“而那也正是争取个人主义的文化基石”。

赫希曼在他的另一本书中还创造了一个 “隐蔽之手” (hiding hand)的隐喻,用来形容那种隐藏 在“跌跌撞撞的成功”背后的神秘力量。

他所说的“隐蔽之手”的价值在于,人在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会有一只无形的“手”遮蔽了一些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这会促使人勇于冒险,去做一些“如果早知道就肯定不会去做”的事情—比如创业。

最后我想说,俞总的文章,从头到尾都是真诚的“干货”,他把“合伙”在中国的演进条分缕析,他把一个孩子王成长为企业家的路径完美呈现。好看。

① 没有企业家的中国,将是一个乏味和贫穷的中国;没有不同个性的企业家的中国,将是商场上一潭死水的中国;没有不同商业模式和激烈竞争的商业世界,将没有今天热火朝天的中国活力。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企业家之间的冲突和合作,是中国 社会 活力和繁荣的重要源泉,是一把把火种,让中国 社会 不断燃烧和沸腾。

② 创始人的基因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内涵和文化。“远见”是企业发展的要素中创始人需要具备的素质。世界上成功的企业, 其创始人无一不是具备梦想和远见的。

③ 人这一辈子活三条命,分别是性命、生命、使命,一级比一级更高。

首先是要能够活下去,其次是“生命”,就是要活得有意义。此外,人或多或少有使命感,更大的使命感是什么?

来自你愿意为自己的家庭、 社会 、国家甚至全球、世界做一些真的能够有意义的事情。

④ 所有的人都是凡人,但所有的人都不甘于平庸。

一定要相信自己,只要艰苦努力,奋发进取,在绝望中也能寻找到希望,平凡的人生终将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⑤ 所谓速度与温度并存,我们互联网要速度,但是我们要做温度,所以做有温度的教育,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教育行业永远不是竞争性的对手,而是合作的对象。

因为教育领域太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用民间力量改变中国教育体系。

关于作者:俞敏洪,新东方教育 科技 集团董事长兼CEO;何力,界面联合创始人兼CEO

俞敏洪北大励志演讲视讯?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颗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俞敏洪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俞敏洪的励志故事1:

 中高考很快就要开始了,日前,晚报报邀请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在晚报网络版上直播,与网友互动,谈考试与人生成长,为考生们鼓劲加油。

 化悲痛为学习动力

 问:我是一名高三学生,很快要高考了,但看到四川大地震夺走了很多同龄人的生命,我们很难过。俞老师,你说我们能做点什么?

 答:学生的任务还是认真学习。不是一定要到灾区去。而且等高考完后,你们有很多时间可以帮助他们,如一对一的互帮互学的小组等。大家要化悲痛为力量,走出悲伤,使自己走向未来。能够再帮助别人。高考的学生来说,我们很多人没有时间支援灾区。高考的学生有这样的心为同胞出力是很好的,但更应该一心投入高考中去。

 作文不妨写个故事

 问:您是英语教学专家,能否教教我们英语高考中要注意什么?如何写出好作文?

 答:英语高考时,要先做自己有把握的题目。关于写作文,其实中学生中只有少数人能写出流畅的作文。方法是写作时减少心理负担,不要怕犯错,尽力表达思想,思路要清楚。最好的办法是写一个故事,记叙文容易写,阅卷老师也容易被故事吸引,你就有可能拿高分,一两句评论的话也可以加入故事里。

 读普通大学同样有出息

 问:马上要高考了,我成绩一般,重点大学肯定是考不上了,读普通大学是不是很没出息?

 答:这个观点首先是错的。犯这个错误的不仅是孩子,很多家长也是这样想的。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一年也就那么多,一个国家就只能靠少数人吗?显然不是。名牌大学的学生进校的时候程度高、读书气氛浓,但如你只进了一个普通学校,只要好好努力,不把自己的志向弄没了,期间做大量社会实践工作,将来同样会有出息。读什么样的大学决定你4年大学的生活,但不能决定你一辈子的生活。

 怕考试因为怕失败

 问:我是一个无奈的家长。我孩子今年也要参加高考,这几天他回家几乎不看书,说不想高考了。我们不敢说,怕最后几天更影响他考试,但心里很着急,你说怎么办?

 答:如我是孩子父母,我肯定会对他说:你应该参加一次高考,把它当作一种考验,考得上考不上都没有关系,但你应该去试试,大学四年将是你一辈子最难忘的,如果你考不上我们也不会怪你,我们会再讨论下一步怎么走,你该怎么样养活自己。很多时候孩子害怕考试,是因为他们不愿意面对失败,需要家长、老师共同来引导。

 高考我考了3次

 问:我是一名高复生。去年差了很多没考上,我怕今年万一再考不上,明年还考吗?因为明年省里实行新高考,对我们更难了。我很担心。

 答:不管考得上考不上,都要有良好的心态。比如走台阶,你有准备的时候是不会摔跤的,但是你没有准备,就会摔得鼻青脸肿。高考我就考了三次,最后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几次考下来,我还总结出经验了,一是更加拼命,二是更注意锻炼身体了,另外还有些朋友和我一起学习,心情愉快,果然最后的成绩大大出乎我意料,英语甚至几乎满分。

 整体素质是成才关键

 问:谢谢俞老师的回答。最后关于学生的成长,您有什么建议?

 答:从我们单位招聘人的经验看,首先一个人要培养自己的整体素质,比如你是不是愿意帮助别人,做事是不是勤奋刻苦等等。我们公司有成长潜力的人,都是素质好的人;其次大学毕业时,你若有某方面的能力能够马上就运用到工作上去,那就更有优势了;第三要有心理能力。你在社会上会被不断被拒绝,但你不能怕失败,要不断展示自己的优秀的一面,坚持到最后你肯定成功。

 关于俞敏洪的励志故事2:

 高考考了三年,终上北大。前日下午,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用自己高考实战经历鼓励江城高三学子:大考在即,要学会自我鼓励。

 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从33分到90分自我鼓励考上了北大

 很多人知道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

 俞敏洪说,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在复读班,英语基础差,从未得到老师的鼓励,靠强大的?自我鼓励功能?挺到最后。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虽比前一次有进步,但总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个高三。当年暑,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俞敏洪说: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

 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每天5分钟记单词学英语需要骆驼精神

 ?新东方牛人多,他们中很多是海归。论口语,我不如王强和周成刚(新东方另两位创始人),我的英语里有较明显的口音。但我的英语词汇量是他们所不及的。?俞敏洪说,每天不论多忙,都会抽出5分钟时间巩固词汇。?我手机里装有英汉大词典软件。?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脑海里库存的3万多个词汇,不是哪一天哪几个月积累下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每一天巩固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头痛的词汇量问题,俞敏洪说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只有和遗忘规律较劲,每天花一定量时间巩固记忆单词,让词汇在脑海里日久扎根。

 俞敏洪说,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他认为,英语学习应具有骆驼精神,而不是骏马精神。?品种再优良的骏马,一刻不停息地奔跑,总有一天会停止;而骆驼在沙漠的漫漫长路,则需要长时间的韧劲坚持下来,相信前方一定会出现绿洲。?

 关于俞敏洪的励志故事3:

 1962年10月15日,俞敏洪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个木匠。高中时候的俞敏洪学习成绩并不好。18年,他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却失败而归,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高考失利的俞敏洪无奈回到农村喂猪种地。农村平静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没过多久,他就受不了了。当时,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唯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好似进了天堂: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参加了第三次高考,一举考进了国家重点学府北京大学西语系。

 凭借着扎实的外语功底留校任教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唯一的农村生。因为当时家里很穷,俞敏洪穿的衣服几乎都打着大补丁。

 当时他的体育老师从来不叫我的名字,一直都是:?哎,?大补丁?,出来做个动作!?因为来自农村,俞敏洪的普通话也不好,蹩脚的发音经常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他之前学的典型的?哑巴英语?让他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

 这一系列的不适应没有把俞敏洪吓倒。他慢慢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那时候攀比的是谁读的书多,谁在同学面前发表的观点受重视?,俞敏洪回忆说。普通话不好,他就跟着收音机里的播音员学说话;英语不好,他就天天坐在未名湖畔背单词。渐渐地,他的英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然而,好景不长。大三时,俞敏洪患上了肺结核,无奈之下,他只好休学一年。当他再次返回学校时,人也变得更加瘦削,对未来一片迷茫。幸好,凭借着扎实的外语功底,毕业时,俞敏洪留在了北大,成为一名英语教师。

 被迫辞去北京大学英语教师一职

 教师的生活很平淡,眼看着昔日的同窗们都纷纷出国深造,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他刻苦准备,然而命运却跟他开起了玩笑。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这次的政策调整使得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除此之外,更大的打击还在等待着他。此前,为了凑出国留学的学费,俞敏洪以北大西语系教师的身份去校外兼职教书,还约了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补习班。当留学的梦想破灭后,为了谋生,他只能继续这样的生活。1990年秋天,俞敏洪办补习班的事情被学校发现了,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打着学校招牌私自办学的处分决定。对此,俞敏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一职,生活愈加艰难,前途似乎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的考试和流程了如指掌,还对培训行业十分熟悉,他决定彻底加入培训行业。

 他常常一个人满大街贴招生广告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俞敏洪把他创业的决定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妻子没完没了的唠叨。他以自己那种特有的坦承说道:?我的一些朋友挣到了更多的钱,我妻子希望我也能更成功。她觉得,与他们相比,我是个失败者。?为了给妻儿一个殷实的家庭,被北大?踢?出来的俞敏洪必须面对生活的困窘,必须逼迫自己去闯。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文人对商业的事情总是两眼一抹黑,办企业、求生存、图发展,就意味着必须要跟社会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对于刚从北大象牙塔走出来、社会经验基本为零的俞敏洪来说,这无疑是一堵翻不过的墙。?创业初期对我的最大挑战是,我意识到我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了,要与各种职能部门打交道。?这个过程和办学是两码事,曾经让俞敏洪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痛苦。他经常鼓励自己:?改变原有的价值观,摆脱文人处事酸溜溜的作风,不要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太敏感。做商人脸皮要厚,因为他要遭受挫折、失败,要被人看不起。?

 在创业之初,生源很少,他常常一个人满大街贴招生广告。数九寒天,俞敏洪手中的糨糊经常结成冰。有时他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就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抿上一口,然后继续把广告贴下去。

 不贴广告的时候,他就待在?教室?里。那是位于北京中关村二小的一个10平米、漏风漏雨的违章建筑,除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以及冬天还未刷完小广告就结冰的胶水桶,什么也没有。当时,俞敏洪是每天早上刷上广告,下午,他和妻子就在办公室虔诚守候,盼望着来报名的学生。俞敏洪在办公室守了一个多星期,人来了不少,但都是看看四周,看看报名册,然后又走了,任凭俞敏洪好说歹说,只有三个学生报了名。

 到了第二年,俞敏洪招的学员慢慢变多。俞敏洪望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非常高兴。1993年,他把培训学校的名字改成了?新东方?,这三个字里包含着俞敏洪对未来的希望。

 这年的12月,俞敏洪租了北京图书馆(现称国家图书馆)1200人的报告厅搞免费讲座,没想到,一下来了4000人。进不去的学生很愤怒地在门外推搡,还砸破了玻璃,结果把几十个警察全部给招了过来。警察过来后站成一排,学生根本就不买账,把警察推开继续推门。

 俞敏洪想亲自出去平息学生们的怨气,警察说你出来学生就把你撕碎了。但他没有听从警察的劝阻,礼堂里面的课程由其他的同事代讲,俞敏洪独自一人走出了大门,他爬上了一个大垃圾桶,望着底下的学生们。

 他回忆说:?我的衣服全部脱在礼堂里面,只穿了一件衬衫。我一挥手,我说大家不要闹了,我就是俞敏洪。?这时,所有的学员都安静了下来,俞敏洪在外面讲了一个半小时。他站在一个大垃圾桶上,在凛冽的寒风中像革命志士一样慷慨激昂,讲得自己和学生都热血沸腾?

 ?本来很多学生都愤怒地看着我,讲着讲着学生就很开心很高兴。有的学生把他们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我穿。?此后,俞敏洪多次到高校、走到学生身边演讲,他的讲座经常爆满。

 经过这样的摸爬滚打,俞敏洪从一介书生成长为能打理方方面面事务的合格?校长?。现如今,新东方分布在全国34个大中型城市。2011年度,新东方共招收100多万名学生,收入逾10亿元人民币(合1.36亿美元)。

 要竭尽全力提升农村地区英语师资水平

 2012年,?新东方?快要20岁了,俞敏洪在创业之路上也走过了20多个春秋。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财富的同时,他也不忘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

 他在今年两会上交的提案中,俞敏洪给出了一组调研数据:我国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下滑,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他解释说:?在我看来,造成农村孩子进入中国一流大学越来越难的?罪魁祸首?,就是日益加剧的教育分布不均衡,尤其是英语教育。?因此,他疾呼,要竭尽全力,大力提升农村地区英语师资水平。

 此外,俞敏洪还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社会发展太快,中国社会没有跟上对留守儿童保护的步伐。?俞敏洪说,?留守儿童长大后缺乏对社会的温暖感,必须进行系统性的补救。?他为此提出了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学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设立?留守儿童心理救助中心?、各级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工作组等一系列建议。?为了近5000万留守儿童的未来,国家值得加大投入?, 俞敏洪坚定地说。

 俞敏洪,1962年10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夏港街道,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学与管理专家。他还是个优秀的演讲者。下面是我分享的,一起来看看吧。

 俞敏洪励志故事:

 俞敏洪的人生,历经了两大成功和两大失败。他的成功首先在于其中国留学教父之尊,其次在于他教英语教出40亿身家。但这些成功若建立在高考连考3年方中和赴美留学3次遭拒的基础上,故事便有了戏剧性。

 三年高考

 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很深: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这让俞敏洪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故事追溯到30年前,俞敏洪还没有想到自己日后将会成为一代“教父”,当时他的理想只是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可以不用喂猪种地。但18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让他体会到,人生时常充满绝望:英语33分;次年再考,英语55分,俞敏洪依然名落孙山。

 俞敏洪不知道马云坚持到第三年有什么理由,反正他坚持到第三年的理由是不能吃亏,得坚持到对自己有一个交待,这是俞敏洪第一次在绝望中寻找到的希望。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高考,终于给了自己一个交待,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

 北大峥嵘

 上了北京大学,俞敏洪班上出身农村的孩子只有3个。当时相貌和英语都不惊人的他在北大痛苦挣扎了5年,多出来的一年“奉献”给了肺结核。在养病的日子里,俞敏洪身心放松地读了600本名著,他说,这是他在北大除学英语外的最大收获。

 1985年,俞敏洪毕业时,正值北大公共英语迅速发展,英语教师人才奇缺。喜欢北大宁静生活的俞敏洪斗胆“混进”青年教师队伍,一个礼拜授课8节,就此拉开了他教育生涯的帷幕。

 最开始的时候,北大分给他一间8平方米的地下室,“愤青”俞敏洪读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乐在其中。整个楼房的下水管刚好从他房间通过,24小时的哗哗水声传进耳朵,俞敏洪把它听成美丽的瀑布,不去想像里面的内容。后来北大把他从“地下工作者”转岗到地上,腾给他一间北大16楼的宿舍。地面的阳光让俞敏洪感激得热泪盈眶,决定把一辈子献给北大。

 当俞敏洪为房子而折腰时,他的同学和周围朋友却嗅到了国门敞开后美元的味道,并努力向着味道的方向进军。“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周围朋友们都失踪了,最后接到他们从海外发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们已经登陆北美大陆。”

 爱情时光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男人要成功,背后先要有一个女人。俞敏洪是这个反推的实践者和成功者。

 俞夫人当年属于“系花级”的北大校友,俞敏洪漫步校园时邂逅并一见钟情,便死缠烂打,600本名著转化为情诗,如滔滔江水不绝,终于把夫人搞定。

 俞夫人出身军人家庭,俞敏洪的岳父起初对他不太看好。老人家戎马倥偬一生,习惯孔武有力之人。倒是丈母娘看女婿架着眼镜文质彬彬比较顺眼,平时爱护有加。结婚以前,俞敏洪每次去岳父母家,夫人先要面授机宜,去后扫地擦桌、烧火做饭自觉努力不辍,以博取感情分。

 岳父最终认同俞敏洪,来自一件小事。岳父母家冬天没有暖气,入冬时要储藏很多蜂窝煤球,因此要在房子后面搭一个煤池子。俞敏洪一个人认认真真、不声不响把煤池子砌好,再把煤球整整齐齐码在里面,自己则一身漆黑。岳父自此觉得俞敏洪不怕脏苦、能屈能伸,是个干大事的人,从此再不许他做家务活,一到家就让俞敏洪进房间读书。

 岳父把俞敏洪砌的煤池子保留了多年,逢人就说:“这煤池子是我四姑爷砌的。他就是新东方学校的校长。”今天俞敏洪在新东方新学员典礼上,时常讲起这些如烟往事里的爱与感恩。

 留学失败

 俞敏洪的爱情之花阳光灿烂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却成功登陆北美。对俞敏洪本人而言,出国的诱惑很长一段时间不敌《三国演义》。可是,他此时已是个已婚男人。而且,俞敏洪不想出国,俞夫人想。

 “一个女人结婚以后最大的能力是自己不再进步,却能把一个男人弄得很进步或很失败。”多年以后他如此总结。

 1988年起,俞敏洪由“醉里挑灯看三国”,转为夜战TOEFL、GRE,并终于考过了TOEFL和GRE。虽然分数不算很高,但毕竟撬开了出国的一条门缝。

 俞敏洪起初以为,自己至少能申请到一两个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但美国教授一个个鹰眼犀利,一下子就看出来我是个滥竽充数的草包,连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俞敏洪自嘲。

 终于,有几所美国大学发来录取通知书,但没有奖学金。美国大学的学费一年最低也要两万美元左右,当年相当于人民币12万。俞敏洪在北大的月工资是180元。从理论上讲,在美国读书的4年学费,是俞敏洪222年的工资。

 挣扎3年,千金散尽,俞敏洪出国留学的梦想又一次在绝望中破灭。

 辞职下海

 卡尔·马克思有一句著名论断:“历史第一次重复是悲剧,第二次则是闹剧。”俞敏洪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迫另谋生路。

 此时,中国出国大潮正波澜壮阔,“百万雄师过大洋”。潮流浩浩荡荡之下,北京街头各种TOEFL、GRE培训班如雨后春笋出现,北大校里校外也不例外。

 校内培训班被老一辈教师把持,不愿和前辈抢饭碗的俞敏洪只能校外觅食。结果由于影响到了校内培训班招生,莫须有地被北大记了一个行政记过处分。青年知识分子脸皮嫩,俞敏洪一横心,从北大辞了职。

 离开北大的俞敏洪,也经历了所有创业者必须经历的“先寄人篱下,再自立门户”的程式。不同的是,居无定所的动荡生活逆转了俞敏洪的家庭地位,“妻管严”变成“夫唱妇随”。为备课,俞敏洪背破两本朗文现代英汉双解词典,俞夫人则体贴有加,灯下帮忙抄写备课手稿,这便有了俞敏洪成名作《GRE词汇精选》———GRE江湖宝典。

 1993年,俞敏洪创办新东方学校。寒冬夜晚,俞敏洪拎着糨糊桶静待夜黑风高时寻觅电线杆张贴广告。白天俞夫人正襟危坐等在电话旁,接待学生报名。

 多年以后,新东方创业元老徐小平评论:“俞敏洪左右开弓的糨糊刷,在中国留史上,刷下最激动人心的一页华章。”

 永不言败

 多年以后,新东方已经上市了,俞敏洪也成为留学“教父”,成为中国富豪榜的风云人物。但俞敏洪的形象,在新东方同事和学员的眼中依然如故。

 “全世界谁最土?老俞———穿个背后印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新东方T恤去打高尔夫”;“不会用,提着一麻袋钱去度”;“老俞最喜欢什么?电线杆!老俞喜欢中关村每一根电线杆”。

 俞敏洪自己说:“人分两种,一种人有往事,另一种人没有往事。”今天进入新东方的学员,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在学习和传播俞敏洪的往事,传播其他新东方老师和学哥、学姐的往事,这些往事或平淡实在、或跌宕起伏、或感人至深,但所有往事都是关于真实与奋斗的故事,关于人生绝望与希望的故事,也是关于人生不言败、不放弃的故事。

 “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这些故事中,读出一点人生的痛苦、一点挣扎、一点不屈、一点顽强、一点辉煌;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俞敏洪如此解释新东方的校训: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俞敏洪认为这是新东方的精神力量所在。

 正是这种精神,改变了俞敏洪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