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洲书院游记作文800字怎么写_花洲书院游记作文800字怎么写的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花洲书院游记作文800字怎么写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花洲书院详细资料大全
2.作文游南阳的一处名胜古迹
3.岳阳楼记全诗原文
4.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5.南阳名胜古迹500字作文
花洲书院详细资料大全
花洲书院,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国家4A级景区,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2014年12月,花洲书院景区成功荣升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我市首家4A级旅游景区。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花洲书院 外文名称 :Spend State College 地理位置 :邓州市人民东路 占地面积 :280亩(含二期)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级别 :AAAA级 门票价格 :30元/人 始建时间 :宋代庆历年间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河南邓州市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历史,渊源,修葺,人物相关,作品相关,地理位置,所获荣誉,周围景点,影响,交通信息, 历史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知邓,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 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任叶县尉。曾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作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山谷诗注·百花洲杂题》) 渊源 花洲书院,是《岳阳楼记》的诞生地。出河南省邓州市城区,向东南行不远,便可见一处竹柏掩映、亭台错落的园林式建筑,这便是当年范仲淹知守邓州时创建的花洲书院了。 范仲淹原系江苏吴县人,庆历四年(1044年),由于其主持的“庆历新政”失败,悲愤之余,乃上书皇帝,自请守邓;次年,以给事中、资政殿学士身份来到邓州任上。 以堂堂副宰相之才智,治一邓州,范仲淹大显身手,他重教化,轻刑罚,废苛税,倡农桑,一年后,朝廷命仲淹移守荆州,而邓州百姓因感其恩德,绵延数里,跪道挽留。仲淹为民情所动,终不忍行,遂上书皇帝,恳请留邓,皇帝也只好特许。 公余之暇,范仲淹多是饮酒揽胜或者讲学会友,“七里河边带月归,百花洲上啸生风”,“主人高歌客大醉,百花洲里夜忘归”,和朋友在一起,范仲淹一反平日刻板严肃模样,或击鼓高歌,或迎风长啸,颇有点放浪形骸。同时,他还在百花洲旁建起一座书院,常于书院内执经讲学,为广大学子传道授业解惑。书院内,讲经者娓娓道来,听课者如沐春风,这座书院,便是如今的花洲书院。 当初与范仲淹一同贬官的,还有其挚友腾子京。腾子京贬官岳阳后,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也不推辞,开始对照岳阳楼文图,反复揣摩,酿酝文稿。 庆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这天,范仲淹端坐于花洲书院的春风堂,凭着手上仅有的《洞庭秋晚图》,挥笔写下《岳阳楼记》。而花洲书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阳楼记》,从此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 自范仲淹以来,花洲书院屡遭战火焚毁,又历经修葺,同时又因其风景优美,故而名列邓州八景之首,曰“花洲霖雨”。书院内既有《岳阳楼记》的诞生地春风堂,又有耸立秋水之上的“览秀亭”;既有小巧别致、全国仅见的泮池、状元桥,又有供奉范公塑像的范文正公祠。走进书院,但见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山湖洲林相映成趣,其建筑皆为江南园林风格。书院外的城墙上,古柏森然,春风阁、文昌阁掩映其间;书院正门前,一桥横跨城河两岸,桥上长虹卧波,桥下流水潺潺,更增加了这座千年书院的雅致景色。 春风堂为古代学子读书上课之地,现为清代建筑。万卷阁为书院藏书与刻书之地。范文正公祠是北宋年间范仲淹离任邓州之后邓州人民为纪念范仲淹所建,也为清代建筑。房门上方悬挂二十八代孙范敬宜亲笔所题“范文正公祠”匾额。名人馆是为纪念古今邓州籍历史名人所建,建筑面积480.7平方米,为仿清代建筑。前院正房和厢房为《姚雪垠文学馆》,馆内陈列有姚雪垠办公用具,著作手迹及生平著作,中院和后院正房及厢房设医圣张仲景,历史名将张巡、铁铉等历史名人纪念馆。百花洲始建年代不可考,为古邓州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后由范仲淹进行修建,有菊花台、亭榭、太湖石点缀湖岸,岛内遍植花木,花洲书院由百花洲而得名,重建的百花洲为清代苏州园林风格。湖岛将全湖划分为大小水面,洲东面为自然收放线的溪流,北端有石舫“香舟”,中段临水有扇亭“月到风来亭”。南北湖、池水面3778平方米。百花洲之南的赏石园以欣赏石 栏、石景为主。赏石园北为五峰假山、五峰书斋和长廊、思范亭,别有洞天,形成一条完美的园林风景线。 修葺 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范仲淹的四子范纯粹任邓州知州,整修了花洲书院。从南宋到明朝,花洲书院屡圮屡修,曾为邓州州学。《嵩阳书院》记载:元朝时,曾作翰林院编修的蒙古族乃贤,“世居南阳,曾游学花洲书院”。明嘉靖、万历年间,知州张仙、夏忠等相继对书院进行整修。到了清朝,历任知州更加重视整修花洲书院,办学规模越来越大。 2002到2005年,邓州市委、市 *** 多方筹措资金1400余万元,历时三年,对花洲书院进行全面修复,创历史规模之最。重修后的花洲书院,占地126亩,有各类仿古建筑66座,建筑面积达4000平方米,书院内处处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二期工程也与2013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6年底对外开放。 书院建筑是花洲书院内主体,为五进四院,中院更有全国少有的小巧精致的泮池,状元桥,成为书院一大特色。书院西侧并列为二进一院的范公祠。范公祠北为新建四进三院的名人馆,中院有古三眼井——范公井,整个建筑风格为清代北方建筑。百花洲位于书院东侧,紧临邓州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明代古土城墙。布局为南山北水,洲南由各具特色的峭壁假山、五峰山和别有洞天组成。别有洞天假山将南北隔离,洲北湖内大小三岛,岛上再现范仲淹任知州时与民同乐的嘉赏亭及菊花台等。百花洲建筑采用范仲淹家乡清代江南园林风格。从而使花洲书院形成完美一体的中国典型书院园林。 邓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古有“六山障列,七水环流,舟车会通,地称‘陆海’”之说。邓州古城东南隅,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千年学府--花洲书院。书院系北宋著名政治家参知政事范仲淹因推行“庆历新政”失败被谪知邓州后,为造就人才而创建。庆历六年(1046),范公应挚友滕子京之邀,在花洲书院挥毫写下了脍炙人口、中外传颂的《岳阳楼记》。范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遂成为天下之千古绝唱,花洲书院也随之名扬海内外。“一代师承百世馨”。当年范公兴学重教,培育英才之举,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功垂千秋! 百花洲 人物相关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諡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相关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地理位置 邓州市地处豫、鄂、陕三省交通要冲,焦枝铁路、207国道贯穿全境,与南阳距离不足50公里,南阳、襄樊、老河口三个飞机场和通江达海的河口码头为其提供航空和水陆便利,南阳到花洲书院49.8公里,车行时间大约1小时12分钟。 花洲书院地理位置优越,南临人民路,东临东二环、东三环路,交通方便。周围有多家高中档次宾馆饭店,适合游园时居住。书院内部设施及服务体系完善,年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 所获荣誉 2007年,花洲书院被列入河南省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花洲书院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周围景点 邓州更多景点有:邓州市杏山地质公园、台湾村、福胜寺塔、清真西寺、汲滩陕山会馆、吾离冢遗址、八里岗遗址、编外雷锋团展览馆。 影响 自范仲淹创建花洲书院以来,邓州人秉承范公先忧后乐的精神,艰苦朴素,勤勤恳恳,以吃苦耐劳的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邓州人,致使邓州人才辈出,文运亨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交通信息 自驾游行车路线郑州方向、安阳、鹤壁、濮阳、许昌到南阳花洲书院的行车线路: 京珠高速→南兰高速(许平南高速)→(到南阳不下,直行)→二广高速→邓州→景区就在邓州市的东南角
洛阳、焦作、新乡、济源到南阳花洲书院的行车线路:
(长济高速)二广高速→邓州→景区就在邓州市的东南角
周口、漯河到南阳花洲书院的行车路线:
南洛高速→南兰高速(许平南高速)→(到南阳不下)→二广高速→邓州→景区就在邓州市的东南角
商丘到南阳花洲书院的行车路线:
商周高速→宁洛高速→南兰高速→(到南阳不下,直行)→二广高速→邓州→景区就在邓州市的东南角
作文游南阳的一处名胜古迹
南阳景点
·荆紫关·南阳知府衙·汉议事台·张衡墓·医圣祠·福胜寺梵塔·山陕会馆·内乡县衙·汉桑城·武侯祠·汉画馆·丹江口水库/九龙沟旅游区·宝天曼生态旅游区
/jqzx/jingdian.aspx?id=001001026012
————以上参考 思君玲珑关于《南阳名胜古迹》的回答
南阳名胜古迹旅游
南阳,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境内山川秀丽、文化灿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南阳市是国家级文化名城。
南阳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主要有四个系列:1、以楚都丹阳故址龙城、下寺春秋楚墓群等为主的楚文化系列;2、以大科学家张衡的墓地和故里、“医圣”张仲景的暮地和祠堂、诸葛亮当年躬耕地的武侯祠、全国规模最大的南阳汉画馆等为主的汉文化系列;3、以武侯祠、火烧博望遗址、当年诸葛亮和刘备在新野议事的议事台、关羽拴马遗迹的汉桑城、后主刘禅出生地太子阁等为主的三国文化系列;4、以目前基本保存完好且全国为数不多的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建筑风格和雕绘艺术堪称一流的社旗山陕会馆、五里长街基本保存清代建筑风貌的荆紫关古街道、因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等珍宝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千年古刹菩提寺、香严寺、丹霞寺等为主的古建筑系列。自然景观主要两个景区:1、原始森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溶洞瀑潭成群、悬石绝壁奇立的宝天曼,瀑布成群、石林绝壁峡谷荟萃的九龙沟,水库水面亚洲第一、烟波浩淼、天水一色、且融楚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丹江口水库重点的伏牛山旅游区;2、以自然胜景水帘洞、太白顶、桃花洞、千里淮河发源地淮源等且融佛教文化、神话传说为一体的桐柏淮源旅游景区。南阳的旅游纪念品也是一大优势。玉器、烙画、地毯、丝稠、绣品、骨雕、根雕、盆景、黄石砚等工艺品琳琅满目,配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系列开发以后,能够形成南阳旅游发展的群体优势,对国内外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成为南阳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参考南阳佛教文化网论坛《南阳名胜古迹旅游》
河南南阳市名胜、古迹
南阳市
武侯祠 在南阳市西卧龙岗。传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魏晋时建祠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1297-1307)重修。清康熙时(1662-1722),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相映衬。构成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其中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祠东南隅有台,传为诸葛亮读书处,西南隅有龙角塔。
汉画像馆 在南阳市西卧龙岗,此地为汉画像石墓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画像石早有发现,建国后又有大量出土。馆建于1937年,搜藏画像石2300余块,并将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迁至馆内复原陈列。汉代画像内容丰富。画像采用浅浮雕加施阴线的技法,注意画面的磅礴气势,给人以粗犷、古朴、奔放之感,在汉代艺术史上具有重地位。
医圣祠 在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张仲景(150-219),南阳郡(郡治今南阳市)人。医术精湛,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尤为著名。祠分正偏两院。大门左侧立有“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大门内10米许为张仲景墓,墓前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墓后有中殿、大殿,两侧有廊庑各3间。建国后,大加修葺。
张衡墓 在南阳市石桥镇西。张衡(78-139),南阳西鄂(今南阳石桥镇)人。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创制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墓冢周围砖砌甬道,并有围墙。墓前有“汉征尚书张公平子墓”碑。
邓州市
百花洲书院 在邓州市区东南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当年讲学处。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受陷害降职为邓州知事,在此建书院讲学。春风堂门上,有当年范仲淹亲笔所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福胜寺塔 在邓州市福胜寺内。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932),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年重建。塔门南向,平面呈八角形,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原为十三级),高36米许。塔身全用青灰条砖垒砌,诸层壁面嵌砌佛像雕砖千余块。塔内有塔心室和盘旋迂回的梯道,可逐层登临。1988年在修塔过程中,发现了地宫,经考古发掘,地宫位于塔心之下,深5米,坐南向北,由大门、通道、宫室三部分组成,总长9.5米,面积15.4平方米。宫室底平面呈六边形,室高3.4米。宫内出土文物28件,有铜镜2面、铁塔2件、铜灯1件、铜线编织器1件。还有金棺银椁、鎏金双龙银壶、彩色琉璃葫芦等,均为稀世珍宝。
桐柏县
淮渎庙 在桐柏县城东关。桐柏县是古四渎之一的淮河发源地。庙建于东汉延熹六年(163年),原址在县城西南15公里。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迁此,明清皆有增补修葺。庙内文物除历代祭祀渎神、增修庙宇的碑记外,尚有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铸造的一对铁华表。元天历二年(1329年)
水帘洞 在桐柏县城西5公里。群山环抱,松柏苍翠,是桐柏山著名风景之一。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洞内雕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沿石壁有阶梯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水帘洞下溪水旁建有小寺。
太白顶 在桐柏县西南。桐柏山主峰,海拔1100多米。山势顶宽腰窄,险峻壮观。山上有曲折的“十八扭”、“一线天”、“龙官庙”等胜迹。山顶有云台寺、祖师殿和大雄宝殿,内供奉著极乐佛等,终日香烟缭绕。太白顶山青水秀,胜迹众多。
方城县
佛沟摩崖造像 在方城县寺门村东南8公里的桐柏山半山腰。开凿于北魏至唐代。分别镌刻于南北两块巨石上。共有雕像32龛、138躯。佛像最高1.40米,最小仅0.20米。整个造像刻工精细。
淅川县
香严寺 在淅川县城南40公里的龙山岭南部。始建于唐,明代重修,后屡经修葺。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石牌坊为三间四柱式建筑,上书“敕赐显通禅寺”六字,两侧石狮一对。韦驮殿内满绘壁画,走廊上排列12根合抱大柱。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为硬山式。寺东竹林矗立两座洁白大理石塔,六角七级楼阁式,高15米。寺后有珍珠银泉。
紫荆关古建筑群 在淅川县荆紫关镇。镇内现存古建筑有法海寺、平浪宫、山陕会馆、玉皇阁、万寿宫等,镇内街道呈南北走向。古色古香。山陕会馆,始建于明代,是山陕商旅起居、集会的场所。法海寺始建于唐,明清两代扩建,寺内古柏参天。平浪宫寓“风平浪静”之意,飞殿供奉杨泗将军塑像及船家历代先贤牌位。殿门前左右分建四角楼,建筑工艺精巧。
丹江口水库 在淅川县南部和湖北省丹江口市北部。为拦截汉江上游及其支流丹江水而成。拦河大坝在丹江口市北,1958年动工,1973年建成。大坝长2.5公里。水深100余米,水面辽阔。雁口一带水域狭窄,两岸群山高耸,有“小三峡”美称。
镇平县
菩提寺 在镇平县城北13公里杏花山东麓。建于唐代,后经宋明两代重修。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殿宇多已颓废,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殿宇百余间。建筑依山势分布,自山门至藏经楼4进大院和两侧僧房,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
唐河县
泗洲塔 在唐河县东菩提寺内。平面呈八角形,十二级仿木空心砖石塔,高68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明万历七年(1579年)和三十二年曾两次修葺。塔基宽约6.7米。塔内有旋梯,以夹壁护持,拾阶而上。可至第10层,回首下看塔底,有如临深渊之感。
源潭陕西会馆 在唐河县北源潭乡。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馆内现存大殿、配殿及东厢房等。大殿为会馆主体建筑,宏伟壮观。上层檐顶用琉璃脊,正脊两侧雕有飞龙数条,正脊中央有一高达2米的琉璃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大殿南有铁旗杆一对,高17米,分别插入二铁狮背内。
南召县
丹霞寺 在南召县留山乡马窝。因每至日暮,彩霞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故名丹霞寺。寺始建于唐,清代重修。寺坐北朝南,依山而起,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关爷殿、伽蓝殿、毗卢殿、方丈堂,两侧有石狮、廊房、藏经楼等。另有元、明、清砖石墓塔14座及碑碣8通。特别是清代大理石塔,为河南省墓塔之珍品。
内乡县
县衙 在内乡县城内。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是我国现存的一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县级衙署。它由大门、正堂、议事厅、衙皂房、重光门、琴冶堂、三堂、东西花厅院等组成。大堂内建筑上多有花鸟彩绘。县衙内左有令箭架,右有黑折扇。现县衙已辟为我国第一座县衙博物馆。
文庙大殿 在内乡县城内。元大德八年(1304年)建,后毁,明洪武初年重建。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造,用灰色筒板瓦覆盖殿顶。殿内柱子粗大。殿前有清代所建牌楼式棂星门一座。门外有卧姿石狮一对,并有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摩刻唐吴道子原作的孔子像碑一通。
新野县
汉议事台 在新野县城关镇。
汉桑城 在新野县城关镇。
社旗县
山陕会馆* 在社旗县城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为秦、晋商人兴建的行会。面积1530平方米。馆内有戏台悬鉴楼,又名八卦楼,高30米,翬飞斗拱,层层叠叠。两侧有钟鼓楼,楼前有琉璃照壁,图案精美,金碧辉粕。大拜殿为会馆的中心,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高34米,下筑高台,围以石栏。殿前有石牌坊,上刻金龙缠玉柱、文武狮子、八爱图等。
西峡县
老坟岗 在西峡县。
白羽城 在西峡县。
屈原岗 在西峡县屈原岗村。
“荷花洞”溶洞 在西峡县蛇尾乡伏岭村。
——/jqzx/jingdian.aspx?id=001001026012
————以上参考 思君玲珑关于《南阳名胜古迹》的回答
南阳名胜古迹旅游
南阳,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境内山川秀丽、文化灿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南阳市是国家级文化名城。
南阳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主要有四个系列:1、以楚都丹阳故址龙城、下寺春秋楚墓群等为主的楚文化系列;2、以大科学家张衡的墓地和故里、“医圣”张仲景的暮地和祠堂、诸葛亮当年躬耕地的武侯祠、全国规模最大的南阳汉画馆等为主的汉文化系列;3、以武侯祠、火烧博望遗址、当年诸葛亮和刘备在新野议事的议事台、关羽拴马遗迹的汉桑城、后主刘禅出生地太子阁等为主的三国文化系列;4、以目前基本保存完好且全国为数不多的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建筑风格和雕绘艺术堪称一流的社旗山陕会馆、五里长街基本保存清代建筑风貌的荆紫关古街道、因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等珍宝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千年古刹菩提寺、香严寺、丹霞寺等为主的古建筑系列。自然景观主要两个景区:1、原始森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溶洞瀑潭成群、悬石绝壁奇立的宝天曼,瀑布成群、石林绝壁峡谷荟萃的九龙沟,水库水面亚洲第一、烟波浩淼、天水一色、且融楚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丹江口水库重点的伏牛山旅游区;2、以自然胜景水帘洞、太白顶、桃花洞、千里淮河发源地淮源等且融佛教文化、神话传说为一体的桐柏淮源旅游景区。南阳的旅游纪念品也是一大优势。玉器、烙画、地毯、丝稠、绣品、骨雕、根雕、盆景、黄石砚等工艺品琳琅满目,配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系列开发以后,能够形成南阳旅游发展的群体优势,对国内外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成为南阳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参考南阳佛教文化网论坛《南阳名胜古迹旅游》
河南南阳市名胜、古迹
南阳市
武侯祠 在南阳市西卧龙岗。传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魏晋时建祠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1297-1307)重修。清康熙时(1662-1722),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相映衬。构成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其中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祠东南隅有台,传为诸葛亮读书处,西南隅有龙角塔。
汉画像馆 在南阳市西卧龙岗,此地为汉画像石墓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画像石早有发现,建国后又有大量出土。馆建于1937年,搜藏画像石2300余块,并将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迁至馆内复原陈列。汉代画像内容丰富。画像采用浅浮雕加施阴线的技法,注意画面的磅礴气势,给人以粗犷、古朴、奔放之感,在汉代艺术史上具有重地位。
医圣祠 在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张仲景(150-219),南阳郡(郡治今南阳市)人。医术精湛,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尤为著名。祠分正偏两院。大门左侧立有“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大门内10米许为张仲景墓,墓前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墓后有中殿、大殿,两侧有廊庑各3间。建国后,大加修葺。
张衡墓 在南阳市石桥镇西。张衡(78-139),南阳西鄂(今南阳石桥镇)人。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创制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墓冢周围砖砌甬道,并有围墙。墓前有“汉征尚书张公平子墓”碑。
邓州市
百花洲书院 在邓州市区东南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当年讲学处。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受陷害降职为邓州知事,在此建书院讲学。春风堂门上,有当年范仲淹亲笔所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福胜寺塔 在邓州市福胜寺内。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932),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年重建。塔门南向,平面呈八角形,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原为十三级),高36米许。塔身全用青灰条砖垒砌,诸层壁面嵌砌佛像雕砖千余块。塔内有塔心室和盘旋迂回的梯道,可逐层登临。1988年在修塔过程中,发现了地宫,经考古发掘,地宫位于塔心之下,深5米,坐南向北,由大门、通道、宫室三部分组成,总长9.5米,面积15.4平方米。宫室底平面呈六边形,室高3.4米。宫内出土文物28件,有铜镜2面、铁塔2件、铜灯1件、铜线编织器1件。还有金棺银椁、鎏金双龙银壶、彩色琉璃葫芦等,均为稀世珍宝。
桐柏县
淮渎庙 在桐柏县城东关。桐柏县是古四渎之一的淮河发源地。庙建于东汉延熹六年(163年),原址在县城西南15公里。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迁此,明清皆有增补修葺。庙内文物除历代祭祀渎神、增修庙宇的碑记外,尚有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铸造的一对铁华表。元天历二年(1329年)
水帘洞 在桐柏县城西5公里。群山环抱,松柏苍翠,是桐柏山著名风景之一。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洞内雕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沿石壁有阶梯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水帘洞下溪水旁建有小寺。
太白顶 在桐柏县西南。桐柏山主峰,海拔1100多米。山势顶宽腰窄,险峻壮观。山上有曲折的“十八扭”、“一线天”、“龙官庙”等胜迹。山顶有云台寺、祖师殿和大雄宝殿,内供奉著极乐佛等,终日香烟缭绕。太白顶山青水秀,胜迹众多。
方城县
佛沟摩崖造像 在方城县寺门村东南8公里的桐柏山半山腰。开凿于北魏至唐代。分别镌刻于南北两块巨石上。共有雕像32龛、138躯。佛像最高1.40米,最小仅0.20米。整个造像刻工精细。
淅川县
香严寺 在淅川县城南40公里的龙山岭南部。始建于唐,明代重修,后屡经修葺。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石牌坊为三间四柱式建筑,上书“敕赐显通禅寺”六字,两侧石狮一对。韦驮殿内满绘壁画,走廊上排列12根合抱大柱。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为硬山式。寺东竹林矗立两座洁白大理石塔,六角七级楼阁式,高15米。寺后有珍珠银泉。
紫荆关古建筑群 在淅川县荆紫关镇。镇内现存古建筑有法海寺、平浪宫、山陕会馆、玉皇阁、万寿宫等,镇内街道呈南北走向。古色古香。山陕会馆,始建于明代,是山陕商旅起居、集会的场所。法海寺始建于唐,明清两代扩建,寺内古柏参天。平浪宫寓“风平浪静”之意,飞殿供奉杨泗将军塑像及船家历代先贤牌位。殿门前左右分建四角楼,建筑工艺精巧。
丹江口水库 在淅川县南部和湖北省丹江口市北部。为拦截汉江上游及其支流丹江水而成。拦河大坝在丹江口市北,1958年动工,1973年建成。大坝长2.5公里。水深100余米,水面辽阔。雁口一带水域狭窄,两岸群山高耸,有“小三峡”美称。
镇平县
菩提寺 在镇平县城北13公里杏花山东麓。建于唐代,后经宋明两代重修。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殿宇多已颓废,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殿宇百余间。建筑依山势分布,自山门至藏经楼4进大院和两侧僧房,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
唐河县
泗洲塔 在唐河县东菩提寺内。平面呈八角形,十二级仿木空心砖石塔,高68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明万历七年(1579年)和三十二年曾两次修葺。塔基宽约6.7米。塔内有旋梯,以夹壁护持,拾阶而上。可至第10层,回首下看塔底,有如临深渊之感。
源潭陕西会馆 在唐河县北源潭乡。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馆内现存大殿、配殿及东厢房等。大殿为会馆主体建筑,宏伟壮观。上层檐顶用琉璃脊,正脊两侧雕有飞龙数条,正脊中央有一高达2米的琉璃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大殿南有铁旗杆一对,高17米,分别插入二铁狮背内。
南召县
丹霞寺 在南召县留山乡马窝。因每至日暮,彩霞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故名丹霞寺。寺始建于唐,清代重修。寺坐北朝南,依山而起,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关爷殿、伽蓝殿、毗卢殿、方丈堂,两侧有石狮、廊房、藏经楼等。另有元、明、清砖石墓塔14座及碑碣8通。特别是清代大理石塔,为河南省墓塔之珍品。
内乡县
县衙 在内乡县城内。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是我国现存的一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县级衙署。它由大门、正堂、议事厅、衙皂房、重光门、琴冶堂、三堂、东西花厅院等组成。大堂内建筑上多有花鸟彩绘。县衙内左有令箭架,右有黑折扇。现县衙已辟为我国第一座县衙博物馆。
文庙大殿 在内乡县城内。元大德八年(1304年)建,后毁,明洪武初年重建。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造,用灰色筒板瓦覆盖殿顶。殿内柱子粗大。殿前有清代所建牌楼式棂星门一座。门外有卧姿石狮一对,并有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摩刻唐吴道子原作的孔子像碑一通。
新野县
汉议事台 在新野县城关镇。
汉桑城 在新野县城关镇。
社旗县
山陕会馆* 在社旗县城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为秦、晋商人兴建的行会。面积1530平方米。馆内有戏台悬鉴楼,又名八卦楼,高30米,翬飞斗拱,层层叠叠。两侧有钟鼓楼,楼前有琉璃照壁,图案精美,金碧辉粕。大拜殿为会馆的中心,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高34米,下筑高台,围以石栏。殿前有石牌坊,上刻金龙缠玉柱、文武狮子、八爱图等。
西峡县
老坟岗 在西峡县。
白羽城 在西峡县。
屈原岗 在西峡县屈原岗村。
“荷花洞”溶洞 在西峡县蛇尾乡伏岭村。
岳阳楼记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原文如下:岳阳楼记
[ 宋 ]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此时他身体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
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这都是看图写的。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范仲淹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出处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
重点语句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本文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 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古代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 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越明年:有三种说法,其一指庆历五年,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其二指庆历六年,此“越”为经过、经历;其三指庆历七年,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乃:于是。
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贤,形容词作名词用。
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作者介绍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在地方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南阳名胜古迹500字作文
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参考资料:
南阳名胜古迹旅游
南阳,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境内山川秀丽、文化灿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南阳市是国家级文化名城。
南阳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主要有四个系列:1、以楚都丹阳故址龙城、下寺春秋楚墓群等为主的楚文化系列;2、以大科学家张衡的墓地和故里、“医圣”张仲景的暮地和祠堂、诸葛亮当年躬耕地的武侯祠、全国规模最大的南阳汉画馆等为主的汉文化系列;3、以武侯祠、火烧博望遗址、当年诸葛亮和刘备在新野议事的议事台、关羽拴马遗迹的汉桑城、后主刘禅出生地太子阁等为主的三国文化系列;4、以目前基本保存完好且全国为数不多的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建筑风格和雕绘艺术堪称一流的社旗山陕会馆、五里长街基本保存清代建筑风貌的荆紫关古街道、因地宫内发现“金棺、银椁”等珍宝引起轰动的邓州福胜寺梵塔、千年古刹菩提寺、香严寺、丹霞寺等为主的古建筑系列。自然景观主要两个景区:1、原始森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溶洞瀑潭成群、悬石绝壁奇立的宝天曼,瀑布成群、石林绝壁峡谷荟萃的九龙沟,水库水面亚洲第一、烟波浩淼、天水一色、且融楚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丹江口水库重点的伏牛山旅游区;2、以自然胜景水帘洞、太白顶、桃花洞、千里淮河发源地淮源等且融佛教文化、神话传说为一体的桐柏淮源旅游景区。南阳的旅游纪念品也是一大优势。玉器、烙画、地毯、丝稠、绣品、骨雕、根雕、盆景、黄石砚等工艺品琳琅满目,配合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系列开发以后,能够形成南阳旅游发展的群体优势,对国内外游客产生较强的吸引力,成为南阳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上参考南阳佛教文化网论坛《南阳名胜古迹旅游》
河南南阳市名胜、古迹
南阳市
武侯祠 在南阳市西卧龙岗。传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曾躬耕于此,魏晋时建祠纪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毁,大德年间(1297-1307)重修。清康熙时(1662-1722),南阳郡守罗景在祠内发现前人题咏“卧龙岗十景”的石刻,曾依此在祠外重建了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草庐、小虹桥、抱膝石、躬耕亭、古柏亭、梁父岩、诸葛井,与武侯祠的山门、大殿、清风楼、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相映衬。构成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群。祠内碑刻甚多,其中岳飞书写的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祠东南隅有台,传为诸葛亮读书处,西南隅有龙角塔。
汉画像馆 在南阳市西卧龙岗,此地为汉画像石墓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画像石早有发现,建国后又有大量出土。馆建于1937年,搜藏画像石2300余块,并将发掘的汉画像石墓迁至馆内复原陈列。汉代画像内容丰富。画像采用浅浮雕加施阴线的技法,注意画面的磅礴气势,给人以粗犷、古朴、奔放之感,在汉代艺术史上具有重地位。
医圣祠 在南阳市东关温凉河畔。为纪念东汉名医张仲景而建。张仲景(150-219),南阳郡(郡治今南阳市)人。医术精湛,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尤为著名。祠分正偏两院。大门左侧立有“医圣张仲景故里”碑,大门内10米许为张仲景墓,墓前立“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墓后有中殿、大殿,两侧有廊庑各3间。建国后,大加修葺。
张衡墓 在南阳市石桥镇西。张衡(78-139),南阳西鄂(今南阳石桥镇)人。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创制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候风地动仪。墓冢周围砖砌甬道,并有围墙。墓前有“汉征尚书张公平子墓”碑。
邓州市
百花洲书院 在邓州市区东南隅。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当年讲学处。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范仲淹受陷害降职为邓州知事,在此建书院讲学。春风堂门上,有当年范仲淹亲笔所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
福胜寺塔 在邓州市福胜寺内。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932),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初年重建。塔门南向,平面呈八角形,为七级楼阁式砖塔(原为十三级),高36米许。塔身全用青灰条砖垒砌,诸层壁面嵌砌佛像雕砖千余块。塔内有塔心室和盘旋迂回的梯道,可逐层登临。1988年在修塔过程中,发现了地宫,经考古发掘,地宫位于塔心之下,深5米,坐南向北,由大门、通道、宫室三部分组成,总长9.5米,面积15.4平方米。宫室底平面呈六边形,室高3.4米。宫内出土文物28件,有铜镜2面、铁塔2件、铜灯1件、铜线编织器1件。还有金棺银椁、鎏金双龙银壶、彩色琉璃葫芦等,均为稀世珍宝。
桐柏县
淮渎庙 在桐柏县城东关。桐柏县是古四渎之一的淮河发源地。庙建于东汉延熹六年(163年),原址在县城西南15公里。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迁此,明清皆有增补修葺。庙内文物除历代祭祀渎神、增修庙宇的碑记外,尚有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铸造的一对铁华表。元天历二年(1329年)
水帘洞 在桐柏县城西5公里。群山环抱,松柏苍翠,是桐柏山著名风景之一。水帘洞距地高约20余米,洞内雕塑猕猴一尊,猴身上有泉水流出。洞口被山顶倾泻而下的瀑布遮盖,沿石壁有阶梯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水帘洞下溪水旁建有小寺。
太白顶 在桐柏县西南。桐柏山主峰,海拔1100多米。山势顶宽腰窄,险峻壮观。山上有曲折的“十八扭”、“一线天”、“龙官庙”等胜迹。山顶有云台寺、祖师殿和大雄宝殿,内供奉著极乐佛等,终日香烟缭绕。太白顶山青水秀,胜迹众多。
方城县
佛沟摩崖造像 在方城县寺门村东南8公里的桐柏山半山腰。开凿于北魏至唐代。分别镌刻于南北两块巨石上。共有雕像32龛、138躯。佛像最高1.40米,最小仅0.20米。整个造像刻工精细。
淅川县
香严寺 在淅川县城南40公里的龙山岭南部。始建于唐,明代重修,后屡经修葺。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石牌坊为三间四柱式建筑,上书“敕赐显通禅寺”六字,两侧石狮一对。韦驮殿内满绘壁画,走廊上排列12根合抱大柱。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3间,为硬山式。寺东竹林矗立两座洁白大理石塔,六角七级楼阁式,高15米。寺后有珍珠银泉。
紫荆关古建筑群 在淅川县荆紫关镇。镇内现存古建筑有法海寺、平浪宫、山陕会馆、玉皇阁、万寿宫等,镇内街道呈南北走向。古色古香。山陕会馆,始建于明代,是山陕商旅起居、集会的场所。法海寺始建于唐,明清两代扩建,寺内古柏参天。平浪宫寓“风平浪静”之意,飞殿供奉杨泗将军塑像及船家历代先贤牌位。殿门前左右分建四角楼,建筑工艺精巧。
丹江口水库 在淅川县南部和湖北省丹江口市北部。为拦截汉江上游及其支流丹江水而成。拦河大坝在丹江口市北,1958年动工,1973年建成。大坝长2.5公里。水深100余米,水面辽阔。雁口一带水域狭窄,两岸群山高耸,有“小三峡”美称。
镇平县
菩提寺 在镇平县城北13公里杏花山东麓。建于唐代,后经宋明两代重修。至明嘉靖年间(1522-1566)殿宇多已颓废,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建殿宇百余间。建筑依山势分布,自山门至藏经楼4进大院和两侧僧房,掩映于茂林修竹之中。
唐河县
泗洲塔 在唐河县东菩提寺内。平面呈八角形,十二级仿木空心砖石塔,高68米。始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明万历七年(1579年)和三十二年曾两次修葺。塔基宽约6.7米。塔内有旋梯,以夹壁护持,拾阶而上。可至第10层,回首下看塔底,有如临深渊之感。
源潭陕西会馆 在唐河县北源潭乡。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馆内现存大殿、配殿及东厢房等。大殿为会馆主体建筑,宏伟壮观。上层檐顶用琉璃脊,正脊两侧雕有飞龙数条,正脊中央有一高达2米的琉璃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内雕梁画栋,十分精美。大殿南有铁旗杆一对,高17米,分别插入二铁狮背内。
南召县
丹霞寺 在南召县留山乡马窝。因每至日暮,彩霞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故名丹霞寺。寺始建于唐,清代重修。寺坐北朝南,依山而起,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山门、关爷殿、伽蓝殿、毗卢殿、方丈堂,两侧有石狮、廊房、藏经楼等。另有元、明、清砖石墓塔14座及碑碣8通。特别是清代大理石塔,为河南省墓塔之珍品。
内乡县
县衙 在内乡县城内。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是我国现存的一座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县级衙署。它由大门、正堂、议事厅、衙皂房、重光门、琴冶堂、三堂、东西花厅院等组成。大堂内建筑上多有花鸟彩绘。县衙内左有令箭架,右有黑折扇。现县衙已辟为我国第一座县衙博物馆。
文庙大殿 在内乡县城内。元大德八年(1304年)建,后毁,明洪武初年重建。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造,用灰色筒板瓦覆盖殿顶。殿内柱子粗大。殿前有清代所建牌楼式棂星门一座。门外有卧姿石狮一对,并有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摩刻唐吴道子原作的孔子像碑一通。
新野县
汉议事台 在新野县城关镇。
汉桑城 在新野县城关镇。
社旗县
山陕会馆* 在社旗县城内。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为秦、晋商人兴建的行会。面积1530平方米。馆内有戏台悬鉴楼,又名八卦楼,高30米,翬飞斗拱,层层叠叠。两侧有钟鼓楼,楼前有琉璃照壁,图案精美,金碧辉粕。大拜殿为会馆的中心,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殿高34米,下筑高台,围以石栏。殿前有石牌坊,上刻金龙缠玉柱、文武狮子、八爱图等。
西峡县
老坟岗 在西峡县。
白羽城 在西峡县。
屈原岗 在西峡县屈原岗村。
“荷花洞”溶洞 在西峡县蛇尾乡伏岭村。
好了,今天关于“花洲书院游记作文800字怎么写”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花洲书院游记作文800字怎么写”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